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题号
1
2
3
4
5
9
10
11
12
答案
B
C
C
A
D
B
B
12.【解析】题干反映了官员的办公地和星帝寝宫的距离由明朝的1000米缩短至清朝的50米,距离的缩
短便于皇帝能随时召见官员,了解国家大事,也缩短了皇帝诏书的拟写时间,提高了行政效率,利于皇
帝处理全国军政事务。因此,从1000米到50米的距离变化最能体现君主专制的强化,B项正确。故
选B。
13.(1)科举制创立;确立三省六部制。(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
(2)制度:行省制度。(2分)
历史意义:它的创立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2分)
(3)权力的分散与制衡。通过分散中央和地方的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强化皇权。(2分)
(4)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和巩固。(2分)
14.(1)A.活字印刷术。D.简仪。(每处1分,共2分)
原因:①经济发展、城市繁荣:②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③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每点2分,共4分)》
(2)发展状况: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迅速下降。(2分)
原因:①政治上君主专制统治强化;②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科举考试采取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
想,严重阻碍科技的发展进步。(每点2分,共4分)
(3)①重视科学技术:②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2分)
15.(1)①唐朝的繁荣鼎盛吸引日本主动前来学习;②日本社会自身发展的需要。(任答一点,言之有理
即可,2分)
(2)①贸易港口增多:②贸易范围广泛:③贸易商品种类丰富。(每点2分,共4分)
(3)特点:闭关自守。(2分)消极影响:使清王朝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
于世界潮流。(2分)
(4)①开放交流有利于国家发展进步,闭关自守会导致国家落后。②坚持对外开放。(任答一点,言
之有理即可,2分)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参考答案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
部编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卷前,考生请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
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请在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成语“一衣带水“出自《南史·陈纪下》。隋文帝对宰相高颊说:“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
衣带水不拯之乎?”之后,隋文帝于589年…
A.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B.创立进士科,选拔人才
C.定都长安,发展经济
D.开凿大运河,贯通南北
2.唐朝在建立后,“增损隋律”,制定唐律,尽削前朝“烦峻之法”,“用法务在宽简”。这反映
了唐朝…(
A.加强吏治整顿
B.吸取隋亡的教训
C.地方势力膨胀
D.注重经济的发展
3.唐朝诗人徐夤的诗作:“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万里便随金毯毯,三台仍借玉
连钱。花浮酒影彤霞烂,日照衫光瑞色鲜。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该诗描写
的是…
A.开放的社会风气
B.民族的交往交融
C.科举放榜的景象
D.长安商业的繁荣
4.某历史小组围绕“走进隋唐遗迹,感知民族交融”这一主题,准备在微信公众号推送一篇文
章,请你为他们选择一幅合适的配图…
七年级历史期末检测部编版第1页(共6页)
而将利仔
5.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有三种模式:一是中原政权覆灭,边疆少数民族进人中原;二是
边疆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相互并立;三是统一的中原王朝强大,边疆各族以中原为中心进
行交往、交融。下列历史现象属于第二种的是…
)
A.魏晋时期游牧民族内迁
B.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
C.辽、宋订立“澶渊之盟”
D,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6.在编撰《资治通鉴》的过程中,面对多政权并存时期如何确定编年标准的问题,司马光认
为,政权无论华夷大小强弱,须同等对待,不能独尊一国为正统,“而其余皆为僭伪”。从中
可以看出,司马光…()
A.坚持务实治史的追求
B.推进华夏民族的融合
C.强调民族对立的意图
D.独尊中原王朝的立场
7.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蒙古族、回族、畏兀儿族等民族的有50人,有
58%的人的母亲为汉人,已婚者中有近70%的人娶汉人为妻。这说明元朝…(
A.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
C.奉行民族歧视政策
D.各个民族一律平等
8.“嘉靖末年,太仓银库存银不足支一年之用,九边军饷拖欠严重,官吏俸禄常折色发放。”这
一材料反映了明朝中期的何种危机…(
A.科举腐败
B.宦官专权
C.商业繁荣
D.财政危机
9.《海外华人》记载了郑和对明仁宗的进谏:“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
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据此判断,郑和…(
)
A.率领船队扩大了对外贸易
B.洞察东南沿海边疆的危机
C.践行天朝上国理念下西洋
D.具有海权思想和忧患意识
七年级历史期末检测部编版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