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观庙高级中学等多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观庙高级中学等多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商城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同学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证明加碘食盐中含有碘元素,可供选择的物质有:
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淀粉试纸、④淀粉、⑤白糖、⑥食醋、⑦白酒。
进行以上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A.①② B.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⑦
2.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不正确的是
A.的电子式:
B.丙烯的结构简式:
C.电子云轮廓图:
D.基态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
3.利用现代仪器和方法,可测定分子的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红外光谱法可判断的类别
B.利用质谱法可获取被测定物质的部分结构信息
C.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可测定青蒿素分子的键长、键角
D.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鉴定元素的方法称为色谱法
4.已知反应,下列与该反应有关的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B.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为
C.的空间结构为
D.中键的电子云图形为
5.一些烷烃的燃烧热(KJ/mol)如下表:
化合物 燃烧热 化合物 燃烧热
甲烷 891.0 正丁烷 2878.0
乙烷 1560.8 异丁烷 2869.6
丙烷 2221.5 2-甲基丁烷 3531.3
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
B.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g) ΔH=-1560.8kJ/mol
C.正戊烷的燃烧热大约在3540 kJ/mol左右
D.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
6.下列事实不能通过比较氟元素和氯元素的电负性进行解释的是
A.键的键能小于键的键能
B.三氟乙酸的大于三氯乙酸的
C.氟化氢分子的极性强于氯化氢分子的极性
D.气态氟化氢中存在,而气态氯化氢中是分子
7.元素X的各级电离能数据如下:
578 1817 2745 11578 14831 18378
则元素X的常见化合价是
A.+1 B.+2 C.+3 D.+6
8.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证明乙炔可使溴水褪色 制备溴苯并验证有产生 萃取振荡时放气 探究甲烷和的反应
A.A B.B C.C D.D
9.“医用酒精"和84消毒液”混合,产生QW、Y2X4Z、YX3W等多种物质,已知X、Y、Z、Q、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Y2X4Z中σ键和π键数目之比5:1
B.简单离子半径:Q+>Z2->X+
C.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Y
D.Z与Q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1:2
10.我国科技工作者发现某“小分子胶水”(结构如图)能助力自噬细胞“吞没”致病蛋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共平面 B.该分子能与蛋白质分子形成氢键
C.该物质最多能与反应 D.该物质能发生取代、加成和消去反应
11.是三种典型的晶体,晶胞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个氯化钠晶胞含2个和2个
B.晶体中,的配位数为12
C.晶体熔融时可能破坏共价键
D.晶胞中,点坐标参数为,则点为
12.X是中学化学常见的单质,Y、Z为化合物。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省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
B.X、Y、Z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
C.Y、Z的水溶液一定都呈碱性
D.反应①②不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13.实验室用叔丁醇与浓盐酸反应制备2-甲基-2-氯丙烷的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叔丁醇制备2-甲基-2-氯丙烷的反应为取代反应
B.加水萃取振荡时,分液漏斗下口应倾斜向上
C.无水CaCl2的作用是除去有机相中残存的少量水
D.蒸馏除去残余反应物叔丁醇时,先蒸馏出的是叔丁醇
14.电催化氮气制备铵盐和硝酸盐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极反应式为N2+12OH--10e-=2NO+6H2O
B.电解一段时间,a、b两电极区的pH均减小
C.电解过程中H+从a极通过质子交换膜转移至b极
D.相同时间内,a、b两极消耗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3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14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首次在兵马俑的彩绘中发现了古人人工合成的“中国蓝”“中国紫”颜料。通过对这些颜料的研究发现,其成分主要是钡和铜的硅酸盐(BaCuSixOy) 。
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蓝”的发色与硫酸铜溶液呈天蓝色类似,都是由于形成了[Cu(H2O)4]2+,该配离子中Cu2+提供 ,配位原子是 ,1 mol [Cu(H2O)4]2+中σ键的数目为 。
(2)写出向硫酸铜溶液里逐滴加入氨水过程中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 ,再向溶液中加入乙醇,会析出深蓝色晶体 (写出化学式)。
(3)“中国蓝”“中国紫”中存在四面体结构,其中Si原子采取的杂化方式为 。
(4)BaO的熔沸点 MgO(填“>”“<”“=”),原因是 。
(5)立方CuO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其中Cu2+的配位数为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晶胞参数为a pm,则其晶体密度为 g·cm-3。
16.(15分)对羟基苯乙酸是合成药物的中间体,其制备路线如下(A为芳香烃):
已知:①R-CNR-COOH②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是 。
(2)B→C的反应试剂是 ,反应类型是 。
(3)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E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
(5)H是G的同系物,满足下列条件的H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H相对分子质量比G大14②苯环上含两个取代基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六组峰,峰面积之比为1:2:2:2:2:1的结构简式为 。
17.(14分)(四乙酸铅,摩尔质量为)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氧化剂,为无色晶体,易溶于热的冰醋酸,在冷溶液中溶解度较小,遇水易分解。通常由与在乙酸中反应制得,涉及的反应有:
制备过程如下:
步骤I.如图在三颈烧瓶中加入冰醋酸和醋酸酐,混合均匀,加热至65℃,搅拌下分多次加入,维持温度65℃,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充分反应。
步骤Ⅱ.自然冷却到室温,有大量无色晶体析出,将固液混合物转移到布氏漏斗,并用纸板或陶瓷片进行覆盖,抽滤,真空干燥,得四乙酸铅粗品。
步骤Ⅲ.过滤得到的母液再倒入三颈烧瓶中,加热到℃,搅拌下通入干燥氯气,观察到现象1时,停止通氯气,趁热过滤,滤液冷却结晶,抽滤,真空干燥,得四乙酸铅粗品。
步骤Ⅳ.取步骤Ⅱ和Ⅲ的粗品用冰醋酸重结晶,得纯净四乙酸铅晶体。
回答以下问题:
(1)步骤I采用的加热方式为 。
(2)步骤Ⅱ中,抽滤时,用纸板或陶瓷片进行覆盖的原因是 。
(3)步骤Ⅲ中,需要的仪器如下图所示,按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填仪器接口的小写字母),干燥管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步骤Ⅲ中,现象1为 。
(4)若步骤I中加入,实验结束理论上可生成质量为 。
(5)的纯度测定。组装仪器如图,取样品,溶于氯仿,放入三颈烧瓶,通一段时间后,连接干燥管,向三颈烧瓶中滴入足量,充分反应,再次通一段时间,目的是 ,实验前后,干燥管I质量增加,则样品的纯度为 。
18.(15分)化合物H可用作高分子膨胀剂,一种合成路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①合成路线中的—为苯基;
②含有两个碳碳双键且两个碳碳双键被一个单键隔开的烯烃,与含碳碳三键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反应,得到环加成产物。
(1)A中所含官能团名称为 。
(2)B→C的化学方程式为 。
(3)D的化学名称为 ;D→E的反应类型为 。
(4)酸性: (填“>”或“<”)。
(5)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有 种(不包括M,且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3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2:2:3的结构简式为 。
(6)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仅以为碳源合成的路线 (无机试剂任选)。
试卷第1页,共3页
商城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1.B 2.B 3.D 4.B 5.C 6.A 7.C 8.D
9.D 10.B 11.D 12.B 13.D 14.C
15.(1) 空轨道 (1分) O (1分) 12NA (1分)
(2) Cu(OH)2+4NH3= [Cu(NH3)4]2++2OH-或Cu(OH)2+4NH3·H2O= [Cu(NH3)4]2++2OH-+4H2O (2分) [Cu(NH3)4]SO4·H2O (2分)
(3)sp3杂化 (1分)
(4) < (1分) MgO和BaO都是离子晶体,Mg2+和Ba2+所带电荷相同,前者半径更小,MgO离子键更强,熔沸点更高 (2分)
(5) 6 (1分) (2分)
16.(1)甲苯 (2分)
(2) 浓硫酸、浓硝酸(或浓H2SO4、浓HNO3,) (2分) 取代反应(或硝化反应)(2分)
(3)+NaCN→+NaCl (3分)
(4)羧基、硝基 (2分)
(5) 6 (2分) (2分)
17.(1)水浴加热 (1分)
(2)防止四乙酸铅接触空气中的水分而分解 (2分)
(3) cdefgabh(i) (1分) 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三颈烧瓶 (2分) 三颈烧瓶中不再有沉淀生成 (2分)
(4)88.6g (2分)
(5) 保障产生的CO2被干燥管I中碱石灰完全吸收 (2分) 88.6% (2分)
18.(1)羧基、氯原子(碳氯键) (2分)
(2)ClCH2COONa+NaCN→+NaCl (2分)
(3) 丙二酸 (2分) 酯化反应 (2分)
(4)> (2分)
(5) 3 (1分) (2分)
(6)
(2分)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