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花垣县2025年春季学期“五育”质量监测
七年级 历史
姓名: 准考证号: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相关信息;
2.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
3.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否则作答无效;
4.在草稿纸、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5.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6.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7.本试卷共4页,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
A.隋文帝时期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 B.隋炀帝时期创立进士科
C.唐太宗时期增加考试科目 D.武则天时期创立殿试制度
2.下图隋唐历史时间轴中①②依次是(  )
A.贞观之治,澶渊之盟 B.贞观之治,安史之乱
C.澶渊之盟,安史之乱 D.贞观遗风,文景之治
3.唐代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医德高尚,医术高超,被誉为“药王”,撰成医学巨著(  )
A.《本草纲目》 B.《千金方》 C.《唐本草》 D.《黄帝内经》
4.绘制示意图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政权的更替。如图中与①②对应正确的是(  )
A.辽、 蒙古 B.蒙古、金
C.辽、元 D.金、元
5.某剧组围绕“宋代都市生活”编排历史剧,下列可以出现在剧本里的情景是(  )
A.晚上去逛夜市 B.杂剧演出遍及南北
C.店铺里售卖玉米 D.阅读小说《水浒传》
6.宋代以武举来选拔武将,但据张希清先生研究,北宋武举共开科取士28榜,取士868人,还不及一榜文举取士之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宋朝(  )
A.科学技术成就突出 B.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强
C.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7.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澶渊之盟(  )
A.维持了宋辽间的长久和平 B.实现了宋辽双方的完全平等
C.直接导致南方经济的繁荣 D.使北宋军事力量完全瓦解
8.“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下列史实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有关的是(  )
A.统一蒙古 B.建立元朝 C.灭亡南宋 D.统一全国
9.元朝疆域辽阔,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地方行政制度是(  )
A.郡县制 B.行省制 C.分封制 D.三省六部制
10.雍正年间,江西科考出题:“维民所止”。雍正听说后,觉得“维止”两字是“雍正”俩字去了头!于是,下令将命题人全家逮捕严办。这表明清政府在思想领域实行(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 D.“文字狱”
11.民族英雄是指在保障国家领土完整和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明朝率军抗击倭寇并取得胜利的民族英雄是(  )
A.寇准 B.戚继光 C.岳飞 D.郑成功
12.如表是清朝前期人均占有耕地情况,其反映出了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一主要问题是(  )
康熙22年 乾隆18年 乾隆31年
人均耕地 27.92亩 6.89亩 3.56亩
A.人口增长缓慢 B.人地矛盾突出 C.耕地不断扩大 D.森林遭到破坏
13.历史阶段特征通常是指一个历史阶段明显不同于其他历史阶段的特殊之处。对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描述最准确的是(  )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4.《尼布楚条约》是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与这一条约关联最密切的史实是(  )
A.两次雅克萨之战 B.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5.徽调不断吸取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以后成为我国国粹。这一国粹是(  )
A.川剧 B.昆剧 C.京剧 D.粤剧
16.归纳主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右图“学习单”中主题归纳最准确的是(  )
(
主题: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
雍正帝设置军机处;
……
)A.西北边疆军务管理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兼容并包的社会新风貌
D.科举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共14分)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发展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样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产生不同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某事件路线图
材料三: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朝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这种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导致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唐代对外开放的史实。(4分)
(2)材料二反映明朝时期对外交往事件是什么? 其最远到达哪个地方?(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该政策带来的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以史为鉴,谈谈你对中外交往的认识。(2分)
18.(14分)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关乎政权稳定和民生福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代表性的发明。
材料二: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三: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经济在宋元的基础上继续有所发展。明清初期都曾采取鼓励垦荒的措施。同时,朝廷重视水利事业,注重各地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和运河河道的疏浚。传统的粮食作物中生产发展最为突出的是水稻,如清代在北京培育出的“京西稻”,在南方普遍推广的双季稻等。此外,明清时期从国外引进了玉米和甘薯,并在各地广泛种植,使得原先许多无法种稻麦的旱地和山地得到利用,增加了种植粮食的耕地面积,而且这两种粮食作物的单产比稻麦高得多,从而增加了全国的粮食产量。
——摘编自赵晓玲等《论中国古代农业的产生与发展》
材料四:新质生产力 =(科学技术+生产要素+产业) (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王羽《新质生产力理论公式构建和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图中农业工具的名称。(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的变化 (2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原因。(4分)
(4)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成为年度热词,结合材料四、请你为促进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一项合理性建议。(2分)
19.(12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摘编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相互吸收。在辽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虽然宋朝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夏的某些文化成分。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材料三:元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等民族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清朝入关后,西藏宗教首领五世达赖入京朝贺,受到顺治皇帝隆重接见并正式赐予他A封号。后来,康熙皇帝又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唐太宗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辽宋西夏时期的民族文化交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分)
(3)依据材料三元朝时期民族大交融,形成了哪一个新的民族?(2分)
(4)将材料四中A处内容补充完整。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什么机构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4分)
(5)综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对当今处理民族关系的认识。 (2分)
20.(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制作名片——了解伟大工程】
图一 图 二 明长城
材料二:【梳理成就———感受科技力量】
活字印刷术 罗盘针 火药武器
(1)阅读材料一,请写出图一工程的名称,并指出图二东到哪里?(2分)
(2)选择材料二中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0分)花垣县2025年春季学期“五育”质量监测
七年级 历史
姓名
准 考 证 号
注 意 事 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检查监考员所粘贴的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正确填涂示例
←此方框为缺考考生标记,由监考员用2B铅笔填涂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请用2B铅笔在正确答案上填涂)
1 [A][B][C][D]  5 [A][B][C][D]   9 [A][B][C][D] 13 [A][B][C][D]
2 [A][B][C][D]  6 [A][B][C][D]  10 [A][B][C][D] 14 [A][B][C][D]
3 [A][B][C][D]  7 [A][B][C][D]  11 [A][B][C][D] 15 [A][B][C][D]
4 [A][B][C][D]  8 [A][B][C][D]  12 [A][B][C][D] 16 [A][B][C][D]
非选择题。(共52分,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
17.(14分)
(1) (4分)
(2) (4分)
(3) (4分)
(4) (2分)
18.(14分)
(1) (4分)
(2) (2分)
(2分)
(3) (4分)
(4) (2分)
19.(12分)
(1) (2分)
(2) (2分)
(3) (2分)
(4) (4分)
(5) (2分)
20.(12分)
(1) (2分)
(2)
(10分)2025年春花垣县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B B D A C A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D B B D A C B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4分)
(1)(4分)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
(2)(4分)郑和下西洋;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4分)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当时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4)(2分)开放促进繁荣,闭关导致落后,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国力(言之有理即可)或者:开放则兴,封闭则衰。
18.(14分)
(1)(4分)曲辕犁、筒车
(2)(4分)经济重心南移;原因:①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优良品种的引入。如:占城稻;③宋朝朝廷的大力提倡。
(3)(4分)推行垦荒政策;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培育水稻新品种;引进外来高产作物。(任答两点即可)
(4)(2分)坚持创新驱动,掌握关键技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科技高水平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新型劳动者: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19.(12分)
(1)(2分)开明的民族政策
(2)(2分)相互吸收
(3)(2分)回族
(4)(4分)达赖喇嘛;驻藏大臣
(5)(2分)民族关系的处理应注重平等互惠、文化交融与共同发展,尊重各民族传统,促进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言之有理即可)
20.(12分)
(1)(2分)隋朝大运河;鸭绿江
(2)(10分)
【示例】
观点: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论证: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