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难忘的童年》教案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下册 共1课时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难忘的童年》是人教版(2024)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家的故事》中的一课。教材借助展示童年相关生活场景、玩具、游戏等元素,引导学生回忆童年生活片段。这课内容在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方面有重要作用,能让学生感受童年美好,增进对家庭和生活的热爱。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好奇心旺盛,但注意力易分散。他们已有一定生活经验,对童年有模糊记忆。不过在美术表现上,运用线条、色彩和形状表现事物的能力有限,捕捉童年独特情感和细节较难。教学中可采用直观教学法,借助图片、视频等激发兴趣,突破教学难点。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能感受童年生活场景、事物的美,提高对色彩、形状的感知能力。2. 体会童年主题美术作品中传达的情感和氛围。艺术表现1. 学会用简单线条、色彩和形状,表现童年难忘场景或事物。2. 掌握基本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创作以“难忘的童年”为主题的作品。创意实践1. 发挥想象力,为作品添加独特细节,使作品更具个性。2. 尝试不同美术表现形式,如绘画、手工拼贴等进行创作。文化理解1. 了解童年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增进对家庭和生活的热爱。2. 通过作品分享,感受不同人童年的多样性。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引导学生回忆童年生活中难忘的瞬间。2. 学会用简单美术手法表现童年主题,如绘画色彩运用、线条勾勒。3. 掌握手工制作中材料选择与组合的方法。难点1. 捕捉童年生活中独特的情感和细节。2. 通过作品生动传达童年的美好与难忘,使作品具有感染力。3. 让作品体现个性,避免千篇一律。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示范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手工材料、展示道具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播放儿歌与展示照片(1) 教师打开多媒体设备,播放充满童趣的儿歌《小燕子》,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2) 在播放儿歌的同时,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小朋友在童年玩耍的照片,如在公园荡秋千、在沙滩堆城堡等。(3) 教师观察学生的反应,当学生表现出兴趣时,适时提问:“小朋友们,听到这首歌,看到这些照片,你们有没有想起自己小时候有趣的事情呀?”(4) 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对于主动发言的学生给予微笑和肯定的眼神。(5) 仔细倾听学生分享的童年趣事,用简短的语言回应,如“真有趣”“太棒了”等。(6) 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分享,营造良好的课堂倾听氛围。(7) 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简单总结,强调童年有很多美好的回忆。(8) 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难忘的童年”。 1. 认真聆听儿歌,被欢快的旋律吸引。2. 观看照片,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3. 积极举手,分享自己童年中印象深刻的趣事。4. 倾听同学的分享,感受不同的童年经历。评价任务 参与度:☆☆☆表达清晰:☆☆☆回忆积极:☆☆☆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儿歌和展示照片,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讲授新课 展示教材图片与引导观察(1) 教师翻开教材,将教材中与童年相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如小朋友在院子里玩弹珠、在河边捉蝌蚪、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等场景。(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提问:“大家看看这些图片,里面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呀?”(3) 讲解图片中所描绘的童年活动和情感,如玩弹珠的快乐、捉蝌蚪的兴奋、一家人吃饭的温馨等。(4) 再次提问学生:“想一想自己的童年有没有类似的场景呢?这些场景让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5) 鼓励学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6) 巡视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指导和启发。(7) 请部分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认真倾听并给予肯定和补充。(8) 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美好。 1. 仔细观察教材图片,寻找图片中的细节。2. 认真思考老师的问题,回忆自己的童年场景。3. 与同桌相互交流讨论,分享感受和经历。4. 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评价任务 观察细致:☆☆☆交流积极:☆☆☆表达准确:☆☆☆设计意图 借助教材图片,引导学生深入回忆童年生活,让学生对童年的美好有更直观的感受,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小组讨论 组织小组讨论童年难忘事 分组与明确话题(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 - 5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讨论。(2) 向学生说明讨论话题:“你童年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为什么难忘”。(3) 强调讨论的要求,如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积极分享自己的故事等。(4) 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5) 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适时引导学生回忆细节,如当时的天气、周围的环境、自己的心情等。(6) 提醒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讲述小组讨论中最有趣或最感人的童年故事。(7) 控制讨论时间,当时间快到时,提醒学生做好总结。(8) 请各小组代表依次发言,认真倾听并给予肯定和评价。 1. 分组后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童年中难忘的事情。2. 认真倾听小组其他成员的发言,学习他人的表达。3. 推选小组代表,为代表提供故事素材。4. 认真倾听其他小组代表的发言,感受不同的童年故事。评价任务 讨论热烈:☆☆☆分享积极:☆☆☆代表表达:☆☆☆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梳理自己的童年记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创作指导 作品欣赏与教师示范 展示作品与分析手法(1) 教师展示一些以童年为主题的儿童绘画和手工作品,如绘画作品中用鲜艳色彩表现快乐的生日派对,手工制作中用废旧杂志拼贴出童年的玩具。(2) 分析作品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如绘画中如何用色彩表现心情,手工制作中怎样利用材料的形状和质感营造童年氛围。(3)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提问:“你们觉得这些作品哪里最吸引你?”(4)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认真倾听并给予肯定和补充。(5) 在黑板上进行绘画示范,如画自己童年在草地上放风筝的场景。(6) 边画边讲解绘画步骤,从构图、线条勾勒到色彩填充,强调突出主体和表现细节。(7) 提问学生:“如果让你们画自己难忘的童年场景,你们打算先画什么呢?”(8)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创作构思。 1. 认真欣赏作品,学习表现手法和创作思路。2. 观察教师示范,了解绘画步骤和技巧。3. 积极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创作构思。4. 思考自己作品的表现方式。评价任务 欣赏专注:☆☆☆思路清晰:☆☆☆参与积极:☆☆☆设计意图 通过作品欣赏和教师示范,让学生直观了解如何用美术语言表现童年主题,掌握基本的创作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学生创作 布置作业与巡视指导(1)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美术形式(绘画或手工),创作一幅以“难忘的童年”为主题的作品。(2) 提醒学生可以参考之前欣赏的作品,发挥想象,添加独特细节。(3) 巡视学生的创作过程,观察学生的创作进度和遇到的问题。(4) 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如帮助学生解决构图问题、色彩搭配问题等。(5) 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不要受限于常规思维。(6) 提醒学生注意创作的卫生和安全,如使用剪刀时要小心。(7) 关注学生的创作情绪,对于创作遇到瓶颈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启发。(8) 当大部分学生完成作品时,提醒学生进行简单的检查和完善。 1.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选择绘画或手工材料进行创作。2. 在创作过程中,遇到问题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3. 大胆发挥想象,努力将自己童年中难忘的场景或事情生动地表现出来。4. 完成作品后,进行简单的检查和完善。评价任务 创作积极:☆☆☆解决问题:☆☆☆作品完整:☆☆☆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实践创作,将所学知识和自己的回忆、想象转化为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品展示与评价 展示作品与引导评价(1) 教师邀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展示架或黑板上,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2) 引导其他学生从作品的内容、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提问:“大家看看这幅作品,你觉得它有没有把童年的难忘之处表现出来?你最喜欢这幅作品的哪个地方?”(3)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4) 认真倾听学生的评价,给予肯定和引导,如“你的观察很仔细”“你的想法很有创意”等。(5) 对于学生提出的建议,引导被评价学生虚心接受。(6)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给予鼓励和表扬。(7) 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如色彩搭配可以更丰富些、线条可以更流畅等。(8) 对表现优秀的作品给予特别表扬,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1. 勇敢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强自信心。2. 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点。3. 对表现优秀的作品给予掌声鼓励,营造良好的评价氛围。4. 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作品。评价任务 展示大方:☆☆☆评价客观:☆☆☆接受建议:☆☆☆设计意图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自己在课堂上创作的作品,并记录家人的感受和建议。2. 完成一幅未完成的“难忘的童年”主题作品。3. 用文字简单描述自己作品中难忘的童年场景。拓展作业1. 收集一些童年的老照片,制作一个小型的童年相册。2. 尝试用不同的美术材料,再次创作一幅“难忘的童年”主题作品。3. 与同学交换作品,互相提出改进意见。板书设计难忘的童年回忆:常见童年活动创作要点:构图、线条、色彩、细节表现鼓励话语:大胆创作,画出你的童年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教学方法多样,通过播放儿歌、展示照片、小组讨论等活动,成功唤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学生参与度高。2. 作品展示和评价环节,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品,提高了审美和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心。3. 教师示范环节,学生能直观掌握创作方法和技巧,激发了创作欲望。不足之处1. 部分学生在表现童年情感和细节方面不够到位,对美术技巧运用不熟练。2. 小组讨论时,个别小组讨论不够深入,参与度不均衡。3. 学生创作时间略显紧张,部分学生作品未充分完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