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守护生命》教案学科 小学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下册 共1课时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守护生命》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此课在培养学生美术素养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教材通过展示多种守护生命的场景与职业,引导学生关注生命保护主题。能让学生将美术创作与生活实际相连,提升艺术表达能力和对生命的认知。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已有简单绘画基础和生活认知,对世界充满好奇。但在将守护生命主题融入创作时,可能存在理解不深、表现手法单一问题。教学中可多展示案例、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突破创作难点。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感知守护生命场景中的色彩、形态等美术元素。2. 感受不同艺术形式表现守护生命主题的美感。艺术表现1. 学会用绘画或手工表现守护生命的主题。2. 能运用合适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创意实践1. 发挥想象,将守护生命的想法创意地融入作品。2. 尝试不同创作方法,展现独特视角。文化理解1. 理解守护生命在社会文化中的重要意义。2. 体会不同职业守护生命的价值。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理解守护生命涵盖医疗、消防、环保等多方面意义。2. 掌握用绘画线条、色彩及手工造型表现守护生命场景。3. 能明确表达作品中守护生命的主题。难点1. 挖掘守护生命主题内涵,进行有深度的艺术构思。2. 巧妙运用美术形式准确传达守护生命的情感。3. 解决创作中构图、比例、色彩搭配等问题。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具准备相关图片、视频、PPT、绘画与手工材料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与引导思考(1) 教师提前精心挑选一段与生命保护紧密相关的短视频,视频中生动展示医生在手术室专注治病救人、消防员英勇冲进火海灭火救人、环保工作者在野外认真植树造林等场景。在课堂上,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播放这段视频,同时密切观察学生的反应。(2)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微笑着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仔细看了视频,能说说这些人是做什么的吗?他们又是如何守护生命的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3) 当学生回答出医生、消防员、环保工作者等职业时,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观察得真仔细,回答非常正确”,并进一步追问:“那你能具体说说医生是怎样守护生命的吗?”(4)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详细阐述不同职业守护生命的方式和重要性,如“医生通过精湛的医术治疗疾病,让病人恢复健康,这就是在守护生命;消防员在火灾发生时,不顾危险冲进火海,救出被困人员,他们用勇敢和力量守护着我们的生命安全;环保工作者通过植树造林、保护环境,为我们创造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也是在守护生命”。(5) 教师充满激情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个特别重要的主题——《守护生命》。就像视频里看到的,有这么多的人在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生命,那我们也来用美术的方式把这份守护表现出来。”(6) 再次展示视频中的一些关键画面,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色彩、人物动作和表情等,提问:“从这些画面中,你们感受到了怎样的氛围?”(7)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的被守护生命的经历,如“有没有哪一次生病,医生叔叔阿姨的治疗让你很快好起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守护生命的意义。(8) 在学生分享后,教师对学生的经历表示关注和理解,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守护生命的美好情感,为后续的创作奠定情感基础。 1. 认真观看视频,被视频中的场景吸引。2. 积极思考教师的问题,主动举手回答。3. 分享自己对不同职业守护生命方式的理解。4. 回忆生活中被守护生命的经历并与同学交流。评价任务 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考深度:☆☆☆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视频和提问,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守护生命的意义,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引导阅读与讨论(1) 教师亲切地说:“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认真读一读关于守护生命的课文。”组织学生翻开课本,开始阅读课文。(2)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巡回走动,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3) 阅读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想一想,守护生命的人有哪些?他们做了什么?”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寻找答案。(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找到的答案。教师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倾听学生的想法,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5)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汇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守护生命的不同职业及其贡献。(6) 再次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描述守护生命场景的段落,感受文字的优美和守护生命的伟大。(7) 提出拓展问题:“除了课文中提到的这些人,还有哪些人也在守护着我们的生命?”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回答。(8) 对学生的拓展回答进行肯定和补充,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更多守护生命的人和事,拓宽学生的视野。 1. 认真阅读课文,圈画出重要信息。2.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3. 推选代表在全班发言,汇报小组讨论结果。4. 思考拓展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回答。评价任务 阅读理解:☆☆☆小组合作:☆☆☆拓展思维:☆☆☆设计意图 通过阅读课文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守护生命的意义和相关职业,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交流能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重点讲解与图片展示(1) 教师详细讲解守护生命的意义,结合课文内容,深入分析医生治病救人、消防员灭火救人、环保工作者保护环境等具体行为对守护生命的重要性。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深刻理解守护生命的价值。(2) 展示一系列与守护生命相关的图片,如医生专注手术的神情、消防员英勇灭火的姿态、环保工作者植树时的认真模样等。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细节,提问:“从这些图片中,你们能感受到这些人怎样的精神?”(3) 针对每一张图片,教师进行细致的解读,如“看这张医生的图片,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手中的手术刀仿佛是他守护生命的武器,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责任和担当”,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守护生命的场景。(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图片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倾听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5)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守护生命的精神内涵。(6) 提出问题:“你们觉得守护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守护生命,你会用什么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守护生命的意义,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7)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升华,引导学生树立珍惜生命、尊重守护生命的人的意识。(8) 再次展示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中的场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 认真倾听教师讲解,观察图片细节。2.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感受和理解。3. 推选代表在全班发言,表达小组观点。4. 思考并回答问题,用语言描述图片场景。评价任务 观察能力:☆☆☆语言表达:☆☆☆情感理解:☆☆☆设计意图 通过重点讲解和图片展示,加深学生对守护生命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艺术创作 活动一:材料介绍与创作引导 提供材料与明确要求(1) 教师将准备好的多种材料,如彩纸、颜料、黏土等,整齐地摆放在讲台上。向学生详细介绍各种材料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如“这是彩纸,它有很多颜色,可以用来折、剪、贴;这是颜料,能调出各种美丽的色彩,用来画画;这是黏土,可以捏出各种形状”。(2) 教师充满热情地说:“同学们,现在请大家用桌上的材料,创作一幅与守护生命有关的作品。你们可以画一幅守护生命的场景,比如医生给病人看病、消防员灭火等;也可以用黏土制作守护生命的模型,比如一个消防员的雕像。”(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作:“不要害怕画不好或者捏不好,只要把你心中守护生命的想法表现出来就很棒。”(4) 展示一些优秀的与守护生命相关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观察作品的构图、色彩和表现手法,为学生提供创作灵感。(5) 提出创作要求,如作品要主题明确、色彩搭配协调、有一定的创意等。(6) 提醒学生在使用工具和材料时注意安全,如剪刀要小心使用,颜料不要弄到衣服上。(7) 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创作想法,互相启发。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交流,给予鼓励和建议。(8)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小组内的创作想法,教师对学生的想法进行点评和指导。 活动二:巡回指导与创意启发 巡回指导与鼓励创意(1) 学生开始创作后,教师在教室里巡回走动,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创作进度和状态。当发现学生遇到困难时,如不知道如何构图、怎样表现人物动作等,教师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2) 对于学生的创意和独特想法,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如“你这个想法很有创意,把医生和机器人结合在一起守护生命,太厉害了”,增强学生的创作信心。(3) 当学生在色彩搭配上出现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如“你看窗外的花朵,它们的颜色搭配得多漂亮,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搭配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色彩感知能力。(4)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如在绘画中可以用不同的笔触表现不同的质感,在黏土制作中可以用揉、搓、捏等方法塑造不同的形状。(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学习,让学生互相欣赏作品,提出建议和意见。教师参与到交流中,引导学生学习他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作品。(6) 对于创作进度较慢的学生,教师给予鼓励和督促,如“你已经画得很不错了,再加把劲,相信你一定能完成一幅很棒的作品”,帮助学生提高创作效率。(7) 当学生完成一部分作品时,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肯定学生的进步,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8)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作品,追求更高的艺术质量。 1. 认真倾听材料介绍和创作要求。2. 积极与小组成员交流创作想法。3. 大胆进行创作,发挥想象和创意。4. 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建议,改进作品。评价任务 创意表现:☆☆☆技巧运用:☆☆☆合作交流:☆☆☆设计意图 通过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创作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发挥创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作品展示与评价 分组展示与共同评价(1) 当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展示。每个小组的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向小组内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作品含义。(2)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将小组内最优秀的作品拿到讲台上,向全班同学展示。代表要详细介绍作品的创作过程、灵感来源和想要表达的主题。(3) 教师和其他学生认真倾听代表的介绍,对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主题、构图、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如“这幅作品的主题很明确,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在表现消防员守护生命;构图也很合理,人物和场景的比例很协调;色彩搭配得也很漂亮,让人感觉很有活力”。(4)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和感受,对作品提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对于学生的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观察得很仔细,提出的建议很有价值”。(5) 教师对所有作品进行总结和评价,表扬学生的创意和努力,同时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6) 组织学生进行投票,评选出最受欢迎的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小贴纸、小奖品等,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7) 提出问题:“通过今天的课,你们对守护生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8) 对学生的分享进行总结和升华,强调守护生命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1. 积极参与分组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2. 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介绍和评价。3. 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建议。4. 思考并分享对守护生命的新认识。评价任务 表达能力:☆☆☆评价水平:☆☆☆情感认知:☆☆☆设计意图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分享创作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同时加深学生对守护生命的理解和认识。课堂总结 总结内容与鼓励拓展(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强调守护生命的意义和美术创作的重要性。如“今天我们学习了守护生命的主题,了解了很多守护生命的职业和他们的贡献。同时,我们还通过美术创作,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守护生命的理解和感受。美术不仅可以让我们表达情感,还可以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美”。(2)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不同职业守护生命的方式、美术创作的方法和技巧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3) 表扬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如积极思考、大胆创作、认真倾听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4) 鼓励学生课后了解更多关于守护生命的故事,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观看电影、采访身边的人等方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5)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家人看,并向家人介绍作品的含义和创作过程,增进学生与家人之间的交流和情感。(6) 提出希望,希望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珍惜生命、尊重守护生命的人,并用自己的行动去守护生命。(7) 与学生一起展望未来的美术学习,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挥创意,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8) 宣布本节课结束,感谢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1. 认真倾听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内容。2. 接受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增强自信心。3. 牢记课后作业和教师的希望。4. 期待未来的美术学习。评价任务 知识回顾:☆☆☆态度表现:☆☆☆学习期待:☆☆☆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同时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延伸到课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回家后将作品展示给家人看,并向家人介绍作品含义。2. 用文字简单记录自己对守护生命的新认识。3. 收集一张与守护生命相关的图片,贴在美术本上并写感受。拓展作业1. 尝试用不同材料再创作一幅守护生命的作品。2. 采访一位守护生命的工作者,记录采访内容。3. 与同学合作完成一幅大型的守护生命主题绘画。板书设计守护生命守护职业:医生、消防员、环保工作者等创作方法:绘画、手工表现元素:色彩、构图、创意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视频,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在观看视频后,积极参与讨论,对守护生命的职业有了初步的认识。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展示与评价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学习和启发。3. 艺术创作环节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多样的创作形式,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创作,作品主题明确,富有创意。不足之处1.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虽然进行了巡回指导,但由于学生较多,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导致部分学生的作品存在一些不足之处。2. 作品评价环节,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评价过程有些仓促,部分学生没有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3. 在引导学生将守护生命的主题深入融入艺术创作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部分学生的作品在主题表达上还不够深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