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走进旧时光》教案学科 小学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下册 共1课时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课以“走进旧时光”为主题,借助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过去的生活场景与传统文化。在教材体系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感知,提升艺术表现力与创造力,为后续美术学习奠定基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历史和生活场景认知有限,但好奇心强。他们形象思维占主导,对直观事物感兴趣。教学中可利用图片、视频等,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参与互动,帮助理解旧时光文化。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感受旧时光生活场景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审美敏感度。2. 欣赏表现旧时光的美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风格。艺术表现1. 学会运用绘画或手工形式,表现旧时光的主题。2. 掌握表现旧时光元素的基本技巧,如描绘老式房屋、传统服饰等。创意实践1. 发挥想象力,将旧时光元素与个人创意结合,创作独特作品。2. 尝试用不同材料和方法,表现旧时光的多样性。文化理解1. 了解旧时光的生活场景和传统文化,增强对历史文化的认知。2.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之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理解旧时光的生活场景和传统文化内涵。2. 用美术形式准确表现旧时光的主题。3. 掌握表现旧时光元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难点1. 将旧时光的文化元素自然融入艺术创作中。2. 表现出旧时光独特的氛围和情感。3. 发挥创意,使作品具有个性和时代特色。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法教具准备旧时光图片、视频、课件、绘画工具、手工材料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旧时光的短视频,视频中清晰展示过去的生活场景,如老式家具摆放整齐的房间、人们穿着传统服饰走在旧时街道等。(2) 播放过程中,教师适时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旁白描述,如“看,这老式的木桌和椅子,散发着岁月的气息”,增强学生的代入感。(3) 视频结束后,教师提问引导:“视频里的人们穿的衣服和我们有什么不同?”“你们见过这样的房子和街道吗?”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4)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肯定,如“你观察得很仔细,说得非常棒”,增强学生的自信心。(5) 接着,教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要‘走进旧时光’,看看过去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6) 再次强调旧时光的神秘和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 展示一些旧时光的老照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如“大家再看看这些照片,是不是感觉回到了过去”。(8) 引导学生观察照片中的细节,如人物的表情、环境的布置等,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1. 认真观看视频,感受旧时光的氛围。2.积极回答教师提问,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3.对旧时光产生兴趣,进入学习状态。4.观察老照片,体会旧时光的特点。评价任务 观看专注度:☆☆☆回答积极性:☆☆☆观察细致度:☆☆☆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视频和展示老照片,创设生动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旧时光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新授知识 活动一:阅读课文了解旧时光 引导阅读与提问互动(1)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逐句讲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文中的内容,如“这里说的老式房屋,就是那种有瓦片屋顶、木头门窗的房子”。(2) 阅读过程中,适时提问互动:“旧时光的生活场景有哪些?”“课文里提到了哪些传统文化?”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3)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和纠正,如“除了老式房屋,还有传统的集市也是旧时光的生活场景”。(4) 总结归纳旧时光的生活场景和传统文化,如“旧时光的生活场景有老式房屋、传统服饰、手工艺品等。传统文化包括剪纸、年画、传统节日等”,并写在黑板上。(5) 再次强调这些场景和文化的重要性,加深学生的记忆,如“这些都是我们珍贵的历史文化,大家要好好记住”。(6) 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提醒他们注意文中的细节,如“看看还有没有我们没发现的有趣内容”。(7)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旧时光的新认识,如“读完课文,你对旧时光有了什么新的想法”。(8) 对学生的分享进行肯定和鼓励,如“你的想法很独特,说明你认真思考了”。 1. 跟随教师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旧时光的生活场景和传统文化。2.回答教师提问,分享自己的理解。3.认真听教师总结,形成整体认知。4.再次阅读课文,巩固知识。评价任务 阅读参与度:☆☆☆回答准确性:☆☆☆总结理解度:☆☆☆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阅读课文和提问互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旧时光的生活场景和传统文化。总结归纳加深学生的记忆,分享交流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理解。新授知识 活动二:深入讲解旧时光元素 讲解重点与展示图片(1) 教师详细讲解旧时光的生活场景,如老式房屋,描述其建筑特点,如“老式房屋一般是土木结构,屋顶是一片片的瓦片,屋檐微微上翘”。(2) 介绍传统服饰,说明其款式和颜色,如“传统服饰的颜色比较鲜艳,图案也很精美,通常会有一些吉祥的寓意”。(3) 讲解手工艺品,如剪纸,展示其制作过程和艺术特色,如“剪纸是用剪刀在纸上剪出各种图案,这些图案可以是动物、花卉,非常漂亮”。(4) 展示老式房屋、传统服饰、剪纸、年画等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如“大家看这张老式房屋的图片,是不是能想象出当时人们的生活”。(5)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细节,如老式房屋的门窗雕花、传统服饰的刺绣等,提问:“你们从这些图片中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6)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如“你观察得很仔细,这个门窗雕花是传统的吉祥图案,寓意着幸福美满”。(7) 再次提问互动:“你们觉得旧时光的生活和现在有什么不同?”“你们最喜欢哪种传统文化?为什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8) 总结旧时光元素的特点和魅力,强调其文化价值,如“这些旧时光元素是我们历史文化的瑰宝,我们要好好传承和保护”。 1. 认真听教师讲解,了解旧时光的生活场景和传统文化。2.观看图片,感受旧时光的魅力。3.积极回答教师提问,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4.参与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评价任务 讲解关注度:☆☆☆观察细致度:☆☆☆表达清晰度:☆☆☆设计意图 通过详细讲解和图片展示,让学生深入理解旧时光的生活场景和传统文化。提问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加深对旧时光元素的认识和喜爱。艺术创作 活动一:提供材料引导创作 提供材料与指导创作(1) 教师提供彩纸、颜料、画笔、黏土、剪刀、胶水等材料,展示在讲台上,说:“同学们,这些材料可以帮助你们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旧时光作品。”(2) 引导创作:“请你们选择一种旧时光的场景或传统文化,用手中的材料创作一幅作品。可以画一幅画,也可以做一个手工。”(3) 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如“你们可以想象自己生活在旧时光里,会看到什么,做些什么,把这些都表现在作品中”。(4) 巡回指导学生的创作过程,观察学生的进展和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如看到学生不知道如何画老式房屋的屋顶,指导“可以先用线条画出屋顶的形状,再用颜料涂上瓦片的颜色”。(5) 对学生的创意和努力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这个想法很有创意,继续加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6) 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工具的安全,如“使用剪刀的时候要小心,不要伤到自己”。(7)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引导他们互相交流和学习,如“你可以看看旁边同学是怎么做的,也许能得到一些启发”。(8) 总结创作过程中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如“要注意画面的布局和色彩的搭配,让作品更美观”。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旧时光场景或传统文化。2.使用提供的材料进行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在创作过程中与教师和同学交流,解决遇到的问题。4.注意使用工具的安全,按照要点进行创作。评价任务 材料选择合理性:☆☆☆创意发挥度:☆☆☆问题解决能力:☆☆☆设计意图 通过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引导创作,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巡回指导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作品展示与欣赏 组织展示与评价(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每组推选一名代表介绍创作思路和感受,如“请这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组的作品是怎么创作出来的”。(2)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对于表达清晰、有创意的学生给予表扬,如“你介绍得很清楚,让我们都感受到了旧时光的魅力”。(3) 组织师生共同评价作品,先让学生评价,提问:“你觉得这组作品哪里做得好?哪里还可以改进?”引导学生客观评价。(4) 对于学生的评价,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肯定积极的方面,如“你观察得很仔细,指出了作品的优点”,同时引导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如“如果这里再修改一下,作品会更完美”。(5) 最后教师进行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全面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对作品中的优点给予表扬,如“这幅画的色彩搭配很协调,把旧时光的氛围表现得很好”。同时,针对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如画面不整洁、元素表现不明显等,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建议。(6) 设立多个奖项,如最佳创意奖、最佳表现奖、最具旧时光韵味奖等,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7) 邀请获奖学生上台领奖,给予热烈的掌声和祝贺,如“恭喜你获得了最佳创意奖,你的作品充满了想象力,为大家带来了惊喜”。(8) 总结评价结果,强调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有自己的亮点,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如“大家的作品都很棒,希望你们以后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1. 分组展示作品,自信地介绍创作思路和感受。2.认真听取他人的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点。3.参与评价活动,客观公正地评价其他小组的作品。4.接受教师的评价和建议,明确努力方向。评价任务 展示自信度:☆☆☆评价客观性:☆☆☆建议接受度:☆☆☆设计意图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学生有机会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提高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师生共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设立奖项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课堂总结 总结内容与鼓励探索(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今天我们‘走进旧时光’,了解了过去的生活场景和传统文化,还创作了属于自己的旧时光作品。”(2) 强调旧时光文化的重要性,如“这些旧时光文化是我们历史的见证,我们要珍惜和传承”。(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旧时光的故事,如“回家后可以问问爷爷奶奶,听听他们讲的旧时光故事”。(4) 布置课后任务:“请你们回家后,和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内容,并尝试用家里的材料创作一幅旧时光的作品。”(5)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如“大家在这节课上都表现得非常棒,积极思考、大胆创作,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6) 再次强调探索旧时光文化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探索旧时光文化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7) 与学生道别,说:“希望大家课后能有更多的收获,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分享。”(8) 整理教学用具,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1. 认真听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内容。2.思考课后任务,计划如何完成。3.对旧时光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期待课后的探索。4.接受教师的鼓励,增强学习的信心。评价任务 回顾参与度:☆☆☆探索意愿度:☆☆☆作业理解度:☆☆☆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强调旧时光文化的重要性。鼓励探索和布置课后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创作。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回家后,和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旧时光内容。2. 用家里的材料,如纸张、布料等,创作一幅旧时光的作品。3. 阅读一篇关于旧时光的故事,并记录自己的感受。拓展作业1. 收集一些旧时光的照片或物品,带到学校和同学分享。2. 尝试学习一种传统文化技艺,如剪纸或折纸。3. 制作一份关于旧时光的手抄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板书设计走进旧时光生活场景:老式房屋、传统服饰、手工艺品传统文化:剪纸、年画、传统节日创作要点:元素表现、氛围营造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导入环节的视频和图片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新授环节通过讲解、阅读和图片展示,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旧时光的文化。2.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创作和评价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和创作机会,学生参与度高,作品创意丰富。3. 评价方式多样,设立奖项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在评价中学会了欣赏和反思,提高了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不足之处1. 部分学生在理解旧时光的文化内涵时仍存在困难,虽然通过举例和讨论进行了讲解,但仍有学生把握不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更生动、具体的方式,如角色扮演、实地参观等,帮助学生理解。2.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个别学生的创意和表现力不足,作品缺乏个性。在后续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新。3. 教学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作品展示和评价环节有些仓促,部分学生没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