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天津市第二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南开区天津市第二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天津市第二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试卷
生物学科
时长:60 分钟 满分: 100 分
第 Ⅰ 卷
一、选择题(共 30 题,每题 2分,共 60分)
1.婴儿的肠道上皮细胞可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此过程不涉及( )
A.消耗 ATP B.受体蛋白识别C.载体蛋白协助 D.细胞膜流动性
2.中国制茶工艺源远流长。红茶制作包括蒌凋、揉捻、发酵、高温干燥等工序,其间多酚氧化酶催化茶多酚生成适量茶黄素是红茶风味形成的关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揉捻能破坏细胞结构使多酚氧化酶与茶多酚接触
B.发酵时保持适宜的温度以维持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C.发酵时有机酸含量增加不会影响多酚氧化酶活性
D.高温灭活多酚氧化酶以防止过度氧化影响茶品质
3. ATP 可为代谢提供能量,也参与RNA的合成,ATP 结构如图所示,图中~表示高能磷酸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TP 转化为ADP 可为离子的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B. 用a位 P标记的A1P可以合成带有 P的KNA
C.β和γ位磷酸基团之间的高能磷酸键不能在细胞核中断裂
D.光合作用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于β和γ位磷酸基团之间的高能磷酸键
4.梅兰竹菊为花中四君子,很多人喜欢在室内或庭院种植。花卉需要科学养护,养护不当会影响花卉的生长,如兰花会因浇水过多而死亡,关于此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根系呼吸产生的能量减少使养分吸收所需的能量不足
B.根系呼吸产生的能量减少使水分吸收所需的能量不足
C.浇水过多抑制了根系细胞有氧呼吸但促进了无氧呼吸
D.根系细胞质基质中无氧呼吸产生的有害物质含量增加
5.某研究团队发现,小鼠在禁食一定时间后,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被募集到脂质小滴上形成自噬体,随后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最终脂质小滴在溶酶体内被降解。关于细胞自噬,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饥饿状态下自噬参与子细胞内的脂质代谢,使细胞获得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B.当细胞长时间处在饥饿状态时,过度活跃的细胞自噬可能会引起细胞凋亡
C.溶酶体内合成的多种水解酶参与了细胞自噬过程
D.细胞自噬是细胞受环境因素刺激后应激性反应
6.手术切除大鼠部分肝脏后,残留肝细胞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进行增殖;肝脏中的卵圆细胞发生分化也可形成新的肝细胞,使肝脏恢复到原来体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肝细胞增殖过程中,需要进行DNA 复制
B.肝细胞的自然更新伴随着细胞凋亡的过程
C.卵圆细胞分化过程中会出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卵圆细胞能形成新的肝细胞,证明其具有全能性
7.遗传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00多年前,在众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遗传学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下列关于遗传学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B.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
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与性状是一一对应的线性关系
D.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8.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老师准备了①~⑤五个小桶,在每个小桶中放置了10个小球,小球颜色表示不同遗传因子类型的配子。若某同学在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模拟F1雌、雄个体产生配子的随机结合时,他的选择组合应该为( )
雄①, 雄② B.雎④, 雄⑤ C.雄③, 雄⑤ D.雌⑤, 雄⑤
9.人类的多指(T)对手指正常(t)是显性,肤色正常(B)对白化(b)是显性,已知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一对夫妇,丈夫多指,妻子止常,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白化病的孩子,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 )
A.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3/4 B.只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1/4
C.完全正常的概率是3/8 D.患病的概率是3/4
10.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绘出了第一幅基因位置图谱,示意图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足( )
A.所示基因控制的性状均表现为伴性遗传
B.所示基因在Y染色体上都有对应的基因
C.所示基因在遗传时均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D.四个与眼色表型相关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11.关于下列图解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④⑤⑥过程
B、③⑥过程表示配子间的结合过程
C.分离定律可发生在①②④⑤过程
D.图乙子代中 aaBB 的个体在 aaB 中所占的比例为 1/3
12.克氏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异常疾病。某克氏综合征患儿及其父母的性染色体组成见图。Xg1和Xg2为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导致该患儿染色体异常最可能的原因是(
A.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Ⅰ性染色体不分离B.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Ⅱ性染色体不分
C.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Ⅰ性染色体不分离D.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Ⅱ性染色体不分离
13.科学家利用现代遗传学手段测定出某雄果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互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过程中3和4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该雄果蝇基因型为BbVvRrXEY,能产生16种配子
C.该雄果蝇产生基因型为bVRY 配子的比例是1/8
D.减数分裂Ⅰ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均存在等位基因的分离
14.某病毒具有蛋白质外壳,其遗传物质的碱基含量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碱基种类 A C G T U
含量(%) 31.2 20.8 28.0 0 20.0
A.该病毒复制合成的互补链中G+C含量为51.2%
B.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C.病毒增殖需要的蛋白质在自身核糖体合成
D.病毒基因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15.科学发现中蕴含着值得后人借鉴的方法或原理。下列探究实践与科学发现运用的方法或原理不一致的是( )
选项 科学发现 探究实践
A 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埋模型的方法研究 DNA的结构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B 鲁宾和卡门用对比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是水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C 艾弗里用减法原理证明DNA是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因子 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D 盂德尔用统计分析法研究豌豆遗传规律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16.下列发现中,以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为理论基础的是 ( )
A.遗传因子控制性状 B.基因在染色体上
C. DNA是遗传物质 D. DNA半保留复制
17.下列关于双链DNA 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了 DNA 的基本骨架
B.双链 DNA 中T 占比越高,DNA 热变性温度越高
C.两条链之间的氢键形成由 DNA 聚合酶催化
D. 若一条链的 G+C 占 47% , 则另一条链的 A+T 也占 47%
18.编码某蛋白质的基因有两条链,一条是模板链(指导mRNA合成),其互补链是编码链。若编码链的一段序列为5'-ATG-3',则该序列所对应的反密码子是 ( )
A.5'-CAU-3' B.5'-UAC-3' C.5'-TAC-3' D.5'-AUG-3'
19.图1和图2表示某些生物体内的物质合成过程示意图,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甲和丙表示RNA,乙和丁表示核糖体
B.图1中乙的移动方向为从右向左
5.某研究团队发现,小鼠在禁食一定时间后,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被募集到脂质小滴上形成自噬体,随后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最终脂质小滴在溶酶体内被降解。关于细胞自噬,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饥饿状态下自噬参与子细胞内的脂质代谢,使细胞获得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B.当细胞长时间处在饥饿状态时,过度活跃的细胞自噬可能会引起细胞凋亡
C.溶酶体内合成的多种水解酶参与了细胞自噬过程
D.细胞自噬是细胞受环境因素刺激后应激性反应
6.手术切除大鼠部分肝脏后,残留肝细胞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进行增殖;肝脏中的卵圆细胞发生分化也可形成新的肝细胞,使肝脏恢复到原来体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肝细胞增殖过程中,需要进行DNA 复制
B.肝细胞的自然更新伴随着细胞凋亡的过程
C.卵圆细胞分化过程中会出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卵圆细胞能形成新的肝细胞,证明其具有全能性
7.遗传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 100多年前,在众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遗传学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下列关于遗传学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B.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
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与性状是一一对应的线性关系
D.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8.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老师准备了①~⑤五个小桶,在每个小桶中放置了10个小球,小球颜色表示不同遗传因子类型的配子。若某同学在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模拟F1雌、雄个体产生配子的随机结合时,他的选择组合应该为( )
A.相对于高加索人群,东亚人群饮酒后面临的风险更高
B.患者在服用头孢类药物期间应避免摄入含酒精的药物或食物
C. ALDH2基因突变人群对酒精耐受性下降,表明基因通过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
D.饮酒前口服ALDH2酶制剂可催化乙醛转化成乙酸,从而预防酒精中毒
23. EDAR 基因的一个碱基替换与东亚人有更多汗腺等典型体征有关。用M、m分别表示突变前后的EDAR基因,研究发现m的频率从末次盛冰期后开始明显升高。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 m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m不存在于现代非洲和欧洲人群中
C. m的频率升高是末次盛冰期后环境选择的结果
D. MM、Mm和 mm个体的汗腺密度依次下降
24.在酵母菌、植物、昆虫等不同生物类群中,rDNA(编码核糖体RNA的基因)的碱基序列大部分是相同的。这一事实为“这些不同生物类群具有共同祖先”的观点提供了( )
A.化石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 C.胚胎学证据 D.分子水平证据
25.鲟类是最古老的鱼类之一,被誉为鱼类的“活化石”。我国学者新测定了中华鲟、长江导等的线粒体基因组,结合已有信息将鲟科分为尖吻鲟类、大西洋鲟类和太平洋鲟类三个类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鲟类的形态结构和化石记录可为生物进化提供证据
B.地理隔离在不同水域分布的鲟类进化过程中起作用
C.鲟类稳定的形态结构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D.研究鲟类迸化关系时线粒体基因组数据有重要价值
26.我国科学家成功用噬菌体治疗方法治愈了耐药性细菌引起的顽固性尿路感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运用噬菌体治疗时,噬菌体特异性侵染病原菌
B.宿主菌经噬菌体侵染后,基因定向突变的几率变大
C.噬菌体和细菌在自然界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协同进化
D.噬菌体繁殖消耗宿主菌的核苷酸、氨基酸和能量等
27.某水果的W基因(存在多种等位基因)影响果实甜度。研究人员收集到1000棵该水果的植株,它们的基因型及对应棵数如表。据表分析,这1000棵植株中 W1的基因频率是( )
基因型 W1W2 W1W3 W2W2 W2W3 W3W4 W4W4
棵数 211 114 224 116 260 75
A.16.25% B.32.50% C.50.00% D.67.50%
28.青藏高原隆升引起的生态地理隔离促进了物种的形成。该地区某植物不同区域的两个种群,进化过程中出现了花期等性状的分化,种群甲花期结束约20天后,种群乙才开始开花,研究发现两者间人工授粉不能形成有活力的种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花期隔离标志着两个种群间已出现了物种的分化
B.花期隔离进一步增大了种群甲和乙的基因库差异
C.地理隔离和花期隔离限制了两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D.物种形成过程实质上是种间生殖隔离建立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科,回答第29~30 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高品质和多样性对我国农业具有重大的意义。育种创新正是其中首要和关键的因素。随着科学的发展,我国科学家尝试了多种育种技术。
材料一:穿梭育种是近年来小麦育种采用的新模式。农业科学家将一个地区的品种与国内国际其它地区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通过在两个地区间不断地反复交替穿梭种植、选择、鉴定,最终选育出多种抗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
材料二:染色体部分缺失在育种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如图所示为育种专家对棉花品种的培育过程。
材料三:核能育种又叫核辐射育种,通过核反应释放能量,产生的高能粒子与生物体发生相互作用,破坏生物体遗传物质DNA结构,使其基因发生改变,进而形成一种新的性状,然后将对人类有利的性状筛选、利用和固化下来,形成新的品种。
29.下列关于育种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穿梭育种利用的主要原理是基因重组,充分地利用了小麦的基因多样性
B.太空育种依据的原理主要是染色体变异
C.粉红棉S的出现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结果
D.核能育种和太空育种都能改变生物体基因,而且改变的基因都可以被传递给后代
30.“筛选”是很多生物试验中的重要环节,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三则资料中的育种方式均涉及筛选过程
B.选择不同亲本进行杂交并不断筛选,有利于积累对人类有益的性状
C.经过核辐射的定向诱导可以筛选出所需的新品种
D.筛选过程实质上是通过选择实现种群中目标基因频率的定向提高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3 题,共40 分)
31.(13分)蓝细菌所处水生环境随时会发生光线强弱变化。蓝细菌通过调控图1中关键酶XPK 的活性以适应这种变化。
(1)图1所示循环过程为蓝细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反应场所为 。
(2)光暗循环条件下,将蓝细菌的野生型和 xpk基因敲除株(△xpk)分别用含 NaH14CO3的培养基培养,测定其碳固定率和胞内 ATP 浓度,结果如图2。
在第10-11 分钟,野生型菌XPK 被激活,将暗反应的中间产物6-磷酸果糖等转化为其它物质,导致暗反应快速终止。推测ATP是XPK 的 (激活剂/抑制剂)。在同一时期,△xpk会继续进行暗反应,此时消耗的 ATP 和NADPH来源于 。
在第11~13 分钟,△xpk 碳固定率继续升高,胞内 过程来源的AIP 被用于 而消耗,导致△xpk的生长速率比野生型更慢。
(3)蓝细菌在高密度培养时,由于互相遮挡,菌体环境也会出现光线强弱变化。为验证该条件下,蓝细菌是否采用上述机制进行调节,可分别使用野生型和△xpk、选用如下 条件组合进行实验,定时测定 C固定率和胞内ATP 浓度。
①高浓度蓝细菌 ②低浓度蓝细菌 ③持续光照
④光暗循环 ⑤培养基中加入 NaH CO ⑥培养基中加入
32.(14 分) 一个具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如下。甲病是某种家族遗传性肿瘤,由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是苯丙酮尿症,因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所致,由等位基因 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甲病 ;乙病 。推测Ⅱ-2的基因型是 。
(2)假设在正常人群中乙病携带者的概率为 1/75 ,若Ⅲ-5与一个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子婚配,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 ;若Ⅲ-5和Ⅲ-3婚配,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是前一种婚配的 倍。因此,避免 可以有效降低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3) Ⅱ-1与Ⅱ-2再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 .
33. (13分),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③包含 ;④发生在图2中 细胞所处时期。
(2)图2细胞d有 个染色体组,最终能形成 个成熟的生殖细胞。
(3)如图中的f发生的生物变异类型是 (填“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或“染色体变异”)。
c、f这两种类型的变异中,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是 (填图像编号c或f).
天津市第二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生物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 -10 C C C B C D C D C A
11-20 A A C B C D A A D D
21-30 C D C D C B A A A C
二、非选择题
31.(1)细胞质基质 (或细胞质)
(2)抑制剂 第10分钟之前的光反应 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
暗反应 (或碳固定,或C3还原,或碳反应)
(3)①③⑤
32.(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abb
(2) 1/900 25 近亲结婚 (3) 1/2
33. (1) 替换、增添或缺失a(2) 2 1
(3)染色体变异f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