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东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生物学试卷答案第I卷本卷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234689101112DACBDCABDD第Ⅱ卷本卷共5愿,共52分。13.(10分)(1)资源有限(或存在生存斗争)D(2)X与Q(3)自然选择隔离(4)60%遗传(⑤)下降S基因频率增加,S基因表达的蛋白可以抑制蚊子体内病毒蚊子体内病毒含量、病毒传播效率、转基因蚊子存活串、野生蚊子基因频率变化14.(14分)(1)有丝分裂中期(1分)2(1分)(2)次级卵母细跑和第一极体0(3)4(4)②(5)相同,一个细胞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跑(6)aB:Ab:ab=2:1:115.(7分)(1)基因突变;前()(涿浙)变小:(逐渐)增强,碳青烯类抗生素对大肠杆齿安到:宗向、浊超的作用(或“碳青每烯类抗生素的使用,使耐药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增加,耐药性基因频率升高”)(3)协同进化(4)及时更换抗生素类药物(将细菌耐药率控制在较低水平)16.(11分)(1)能遵循(2)aax'Y2/32/3(3)②(2分)网状短(2分)正常翅(2分)17.(10分)(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p)/2(2)将正常人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敲除KRT6A基因,乙组不处理,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甲、乙两组细胞表型(3)基因检测(4)不可以,违反法律和伦理,且存在安全隐患河东区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生物学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1至4页, 第Ⅱ卷5至8页。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卷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孟德尔在研究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以下叙述不属于假说的是( )A.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B.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C. F 中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分离比是3:1或9:3:3:1D.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不成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2.模拟实验是根据相似性原理,用模型来替代研究对象的实验。比如“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实验一)中用小桶甲和乙分别代表植物的雌雄生殖器官,用不同颜色的彩球代表D、d雌雄配子;“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模拟实验(实验二)中可用橡皮泥制作染色体模型,细绳代表纺锤丝。下列实验中模拟正确的是( )A.实验一中可用绿豆和黄豆代替不同颜色的彩球分别模拟D和d配子B.向实验一桶内添加代表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彩球可模拟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实验二中牵拉细绳使橡皮泥分开,可模拟纺锤丝牵引使着丝粒分裂D.实验二中用两种颜色的橡皮泥制作两对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有两条染色单体)3.如图表示一个正在分裂的基因型为AAXBY 的动物细胞,图示为染色体(用数字表示)及所带部分基因(用字母表示)情况,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该细胞产生了一个AXBY 的精细胞,则同时产生的精细胞为AXBY、A、a高一生物学试卷、第1页 (共8页)B.该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2号和4号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C.该细胞仅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不能出现1号染色体上的现象D.若该细胞正常分裂至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与图中细胞相同4.下列关于 DNA 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双链 DNA 中嘌呤数目等于嘧啶数目B.双链 DNA 中 G-C 碱基对越多,其稳定性越强C. 双链 DNA 中 A+T 的量等于 G+C 的量.D.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少量双链 DNA5.研究小组观察了月季花瓣某细胞染色体的形态,视野如图 1 所示。将染色体按照相同形态和大小进行归类,共得到7 组染色体,如图 2 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分裂Ⅱ中期B.月季含有 4 个染色体组,属于四倍体C.单倍体月季有 14 条染色体,均为纯合子D.该植物减数分裂后产生的配子中不具有同源染色体6. miRNA 是一段可以和mRNA 结合的小分子RNA,其作用原理如下图所示,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过程中,均存在碱基的互补配对B.①③过程中,均需要用到RNA 聚合酶C. miRNA 与mRNA 的结合阻止了 mRNA 的翻译D.②过程时,核糖体向左移动,读取mRNA 上的密码子高一生物学试卷 第2页(共8页)7.“中心法则”反映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其中某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催化该过程的酶为RNA 聚合酶B. a链上任意 3 个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C. b链的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D.该过程中遗传信息从 DNA 向RNA 传递8. FTO蛋白可擦除N基因mRNA的甲基化修饰,避免mRNA 被Y蛋白识别而降解,从而提高了鱼类的抗病能力。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Y 蛋白能识别mRNA 甲基化修饰B. mRNA 甲基化会影响其转录C. mRNA 甲基化会提高其稳定性D. N基因表达会降低鱼类抗病能力9.为探究昆虫抗药性产生的原因,将一雌一雄两只果蝇放在同一培养瓶内繁育获得同父同母的果蝇家系,由此获得若干家系。将每一家系的果蝇均分至两个培养瓶,甲瓶中放有涂抹DDT 的玻璃片,乙瓶放有空白玻璃片。检测各家系甲瓶果蝇死亡率,若死亡率高,则淘汰该家系;若死亡率低,则按如图流程继续操作。重复十代后,获得了抗 DDT 能力高于原家系几百倍的果蝇。以下关于此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家系分至甲、乙瓶的果蝇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高一生物学试卷 第3页 (共8页)B.乙瓶未放置 DDT,无法实现 DDT 对果蝇家系的选择作用C.实验排除了 DDT 诱导果蝇产生抗药性变异的可能D.本实验可以证明果蝇抗药性增强是选择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0-12 小题。血红蛋白由 2 条 α 肽链和 2 条 β (或γ)肽链组成。编码 α 肽链的基因 A 位于 16 号染色体,编码 β 肽链的基因 B 和编码 γ 肽链的基因 D 均位于 11 号染色体。人出生后,D基因的启动子被甲基化,导致 D 基因的表达由开启变为关闭,而B 基因开始表达。β 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是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导致的遗传病,是由于 B 基因突变引起的。β地贫患者甲的症状明显比普通 β 地贫患者轻。研究发现患者甲的 D 基因的RNA 和 γ 肽链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和普通 β 地贫患者;患者甲和普通 β 地贫患者的DNA 甲基转移酶(能使 DNA 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其中一个氨基酸存在区别,其他氨基酸序列相同。10.关于血红蛋白及其编码基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血红蛋白四条肽链之间通过肽键链接形成空间结构B.血红蛋白由元素 C、H、O、N 组成C.基因 B 与基因 D 是一对等位基因D.基因 B 与基因 D 不止存在于血红细胞中11.下列有关“β地贫”的遗传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 A(a)和B (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胎儿血红蛋白的肽链组成为两条 α链和两条γ链、C.胎儿和新生儿的 D 基因的碱基种类相同、序列不同D.“β地贫”可体现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12.对甲的症状明显较轻的具体原因分析及“β地贫”诊断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的 DNA 甲基转移酶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B. DNA 甲基转移酶结构异常可能无法催化 D 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C. D基因表达出γ 肽链,可与 α 肽链结合形成正常的血红蛋白D.可以用染色体组型检查进行“β地贫”患者的诊断高一生物学试卷 第4页 (共8页)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 本卷共 5题, 共52分。13. (10分)某岛屿生态系统中生活着五种亲缘关系密切的蚊子(G、H、Q、W、X),它们对当地居民健康构成威胁。科学家发现这些蚊子能传播登革热病毒,但不同种类蚊子的传播能力存在差异。为研究蚊子进化和控制病毒传播,研究团队进行了以下工作:1、通过基因组测序构建了这五种蚊子的系统发育树(图1)2、培育了一种转基因蚊子(AABB),其携带能抑制病毒复制的S基因3、研究蚊子种群遗传结构和病毒传播规律请结合进化理论和遗传学知识回答问题:(1)达尔文进化理论认为: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个体数都不可能无限增加,原因是 ;该理论未能解释的是 (用选项字母表示)。A.生物进化的原因 B.生物适应性的原因C.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D.生物不定向变异的原因(2)图1的五个物种中,基因库相似程度最高的两个物种最可能是 。(3)由共同祖先进化形成上述五个不同物种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和 。(4)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A B 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 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 ;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蚊子群体中存在不同个体反映了 多样性。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量繁殖,蚊子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可引起病人发热、出血甚至休克。科学研究发现:S蛋白可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但蚊子体内无。因此,将携带外源S基因的载体导入蚊子,经过一系列过程,最终可降低或免除人所受到的伤害。研究团队设计了转基因方案:将S基因分别插入到A、B基因的紧邻位置(如图2所示)。若用该方案培育纯合转基因雄蚊并释放到野生群体中,群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 ,原因是 。为评估该方案的实际效果,研究团队需要监测 (至少写出一项监测指标)。高一生物学试卷 第5页 (共8页)14. (14分)某科研团队正在研究某种哺乳动物基因型为 AaBb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他们通过显微镜观察了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并绘制了细胞分裂图像(图1)。同时,他们还监测了细胞分裂时有关物质和结构数量变化,绘制了相关曲线(图2)。请结合图像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1中①所处的时期是 ,该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 对。(2)图1中②产生的细胞名称是 ,此时期含有 个四分体。(3)若图2中的曲线表示减数分裂Ⅰ中核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过程,则 。(4)若图2中E点以后发生着丝粒分裂,则图2进行的细胞增殖过程与图1中的 (填“①”或“②”) 对应。(5)若图2中的曲线表示染色体组数目变化,那么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DE段发生的原因是否相同 说明理由。(6)若图1中②产生的卵细胞和三个极体的种类和比例为 ,则说明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A基因突变成了a基因(不考虑其他变异)。15. (7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目前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的一类抗生素。为了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一:取大肠杆菌菌液均匀涂布在已灭菌的培养基平板上,并将平板划分为四个大小一致的区域,分别标记①~④。①区域放一张不含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圆形滤纸片,②~④区域各放入一个含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相同圆形滤纸片,将培养皿倒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12~16h,结果如下图。高一生物学试卷 第6页 (共8页)步骤二:挑取该平板上位于抑菌圈边缘菌落上的细菌配制成菌液,重复上述实验操作,培养至第 3 代,观察、测量并记录每一代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大肠杆菌耐药性变异一般来源于 ,该变异产生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广泛使用 (填“前”或“后”)。(2)本实验可以根据抑菌圈的直径判定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选择作用。步骤二中从抑菌圈边缘菌落挑取细菌,原因是该处的细菌可能具有耐药性。该小组同学通过实验得到如下表数据。抑菌圈直径/cm区城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② 2.26 1.89 1.62③ 2.41 1.91 1.67④ 2.42 1.87 1.69平均值 2.36 1.89 1.66实验数据表明,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抑菌圈直径 ,说明随着细菌培养代数的增加,细菌的耐药性 。从进化的角度解释细菌耐药性变化的原因是 。(3)人类不断研发和使用新的抗生素,细菌对新药的耐药性也在不断提高,二者之间仿佛发生了一场竞赛。像这样,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这就是 。(4)该小组同学将含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圆形滤纸片替换为含有卡那霉素的相同圆形滤纸片,从第 3 代抑菌圈边缘挑取细菌接种,重复培养 3 代;又在抑菌圈边缘重新挑取细菌培养,恢复使用含有碳背霉烯类抗生素的滤纸片,测得抑菌圈直径平均值大于第三代的平均值1.66cm。这一结果为我们防止“超级细菌”的出现提供的思路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当细菌耐药率超过一定值时 。16. (12分)果蝇的翅形有正常翅和网状翅、体色有灰体和黄体,它们各为一对相对性状, 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不在Y 染色体上。研究小组做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不考虑变异)。(1)仅根据实验②分析, (填“能”或“不能”)判断灰体与黄体的显隐性关系。结合实验可判断果蝇正常翅和网状翅、灰体和黄体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实验①的网状翅灰体的基因型是 ;在实验①的F 群体中,等位基因B.的频率为 ,F 个体间随机交配,其子代群体中等位基因B 的频率为 。(3)如果不确定控制翅形性状的基因(A、a)不在Y 染色体上,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就无法推断控制翅形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但可通过实验中的F 果蝇与其亲本回交来确定,那么,应选择实验 (填“①”或“②”) 的果蝇作为回交材料,回交组合中的雌果蝇翅型的表型为 。如果回交后代中仅有雄性翅型的表型是 ,则表明控制翅形性状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17. (10分)先天性厚甲症(PC)是一种罕见的皮肤遗传病,主要在婴幼儿时期发病,主要表现为指甲异常增厚和疼痛性皮肤角化,严重影响手部功能及心理健康。2023年,我国科学家对某一典型PC家系(如图)进行研究,发现复层鳞状上皮细胞KRT6A基因突变导致PC发生。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PC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假设该致病基因的频率为p,根据最可能的遗传方式,Ⅳ-2生育一个患病子代的概率为 (列出算式即可)。(2)为探究KRT6A 基因的功能,以正常人复层鳞状上皮细胞为材料设计实验,简要写出设计思路: 。(3)若Ⅲ-1和Ⅲ-2这对夫妇想再生育第三胎,在进行产前诊断时,可以通过 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PC 遗传病。(4)针对PC这类遗传病,通过体细胞基因组编辑等技术可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是否也可以通过对人类生殖细胞或胚胎进行基因组编辑来防治遗传病 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高一生物学试卷 第8页 (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河东区高一期末试卷——生物答案.pdf 2025年河东区高一期末试卷——生物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