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生物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正确的一个选项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1. 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四个视野,在下列结构与功能的表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区域的细胞出现了大液泡,细胞能迅速伸长B. ②区域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部分内部细胞具有输导作用C. 根的生长主要依靠①区域和②区域细胞的分裂和生长D. 由根冠到成熟区的正确排序是③④①②2. 无土栽培技术是一种新型农业技术,既能节省土地,又能培养出高品质、符合人类需要的植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必须要无菌环境中进行无土栽培B. 营养液中缺含氮的无机盐,植株就会矮小瘦弱,叶片发黄C. 植物生长的不同时期,需要无机盐的量是不同的D. 无土栽培时,往往向培养液中通入一定量的空气,目的是促进根的呼吸作用3. 某学校的校友为了“绿化校园”,向母校赠送了一批树木,并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以下是对这些措施的分析,请指出其中不正确的说法( )A. 剪去部分茂密的枝叶主要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降低蒸腾作用B. 在移栽时尽量带土,主要是为了保护根系,特别是根毛,减少移栽损伤C. 对移栽后的树木进行“打针输液”,主要是为了提供水分和无机盐D. 移栽后对新栽树木进行遮阳处理,主要目的是降低光合作用4. “没有花草的世界,便没有人类的生存空间——植物的呼吸,是地球生态链中最温柔的呼吸。”下列有关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发生在所有细胞中B. 所释放的能量完全被生物体利用C. 有机物被分解D. 需要消耗二氧化碳5.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开展“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活动时,准备了四组实验装置:将绿豆种子各10粒分别放在铺有棉花的培养皿中,并分别置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下表所示)。一段时间后,同学们记录了每组种子的萌发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装置 甲 乙 丙 丁温度 25℃ 25℃ 3℃ ?棉花干湿状态 潮湿 干燥 潮湿 水淹没种子种子萌发的数量 8 0 0 0A. 甲与丙可形成对照,探究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B. 乙与丙可形成对照,探究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C. 要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丁应置于25℃环境中D. 甲中有2粒种子没有萌发,可能是种子自身不具备萌发的条件6. “明前茶,两片芽。”清明前,茶树叶芽长出新叶。在茶园采茶的同学发现,绿茶的新叶是由下列哪一结构发育而来的 ( )A. 花原基 B. 芽原基 C. 幼叶 D. 芽轴7. 《淮南子》有云:“木生则益高,性不可夺也。”某同学观察一棵3米高的树木,在距地面2米处作一标记,2年后这棵树长到5米高,这时标记距地面应是( )A. 5米 B. 4米 C. 3米 D. 2米8. 我市植物园计划在国庆节期间举办“一树千花”园艺展览。园艺师需在短期内让同一株月季植株同时绽放牡丹紫、蔷薇粉、山茶红等多种颜色的花朵。园艺师采用的方法是( )A. 嫁接 B. 组织培养 C. 压条 D. 扦插9. 种植空心菜的一种方法:到菜场买来空心菜,去掉叶子,剪取有3~4个节的茎段,插入土壤中,过几天就可以长成一株空心菜,关于这种生殖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繁殖速度快 B. 可以快速培育新品种C. 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D. 可以保持空心菜的优良性状10. 科研人员提取了甲犬的体细胞,将其细胞核注射到取自乙犬的无核卵细胞中,体外培养成早期胚胎,然后将其移植到代孕丙犬的子宫内,生下了一只丁犬。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丁犬的性状与甲犬最为接近B. 丁犬遗传物质主要来自乙犬C. 在遗传上,丁犬和丙犬没有关系D. 丁犬的培育过程中用到了克隆技术11. 生物可通过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产生后代。下列必须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是( )A. 夹竹桃用压条的方法繁育B. “试管”婴儿的诞生C. 克隆羊“多利”的问世D. 用枝叶上长出的小吊兰进行分株繁殖12. 《诗经·周南》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在生机盎然的自然中,鸟类繁衍孕育着新的生命。鸟类的受精作用发生于( )A. 输卵管上端 B. 泄殖腔C. 胚盘 D. 卵巢13.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下列关于人类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受精卵的形成是新生命诞生的起点B. 人体器官中既能产生生殖细胞又能分泌性激素的是睾丸和卵巢C. 子宫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D. 成熟的卵细胞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没有尾但能主动游动14. 生命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奇,从受精卵发育成青春靓丽的中学生,经过了许多驿站,其中从受精卵形成胎儿到成熟产出所经历的过程,按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胚泡植入子宫内膜 ②受精卵分裂形成胚泡 ③在输卵管处形成受精卵 ④初具人形,形成胎儿 ⑤胎儿发育成熟、分娩A. ①③②⑤④ B. ③①②⑤④ C. ③②①④⑤ D. ②①③④⑤15. 随着“三孩”政策放开,人们对生育质量越来越关心,结合人体生殖器官发育趋势图。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青春期是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B. 卵巢比睾丸开始迅速发育得早C. 性器官迅速发育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D. 10岁之前男、女生殖器官的发育都很缓慢16. 青春,带着一份特殊的邀约,款款而来,有时让我们感到欣喜,有时也会让我们感到迷茫。为了更好地度过青春期,同学们以“青春时光”为主题展开讨论,其中你赞同的是( )A. 青春期的矛盾心理会自然消失,我们顺其自然就好B. 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追求特立独行,沉默是金C. 与异性交往,我们要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D. 青春期的我们,应该尽情宣泄情绪,释放自己的激情17. 《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描绘的桃花遗传特性,与2025年曹晓风院士团队发现的水稻低温表观遗传变异形成跨时空呼应,人类一直没有停下研究遗传和变异本质的脚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变异的性状都能够遗传给后代B. 将人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的受精卵中,主要应用的是转基因技术C. 生物体的性状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还受环境的影响D. 禁止近亲婚配,是因为近亲从共同的祖先那里获取相同的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他们所生子女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会大大增加18. 下列有关生物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杂交育种可以将亲本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个个体上B. 杂交育种获得的子代个体都具有双亲的优良性状C. 转基因技术可以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D. 利用射线或化学物质处理生物,诱导产生的变异大多数是不利的19. 生物课上,同学们用甲、乙两个纸盒(如图)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他们分别从两个盒子随机各取出1个小球,重复10次并记录每次取球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黄色小球代表含Y染色体的精子B. 每次取出小球后,不需要再放回盒子C. 甲盒代表卵巢,子代性别由卵细胞决定D. 模拟实验的结果一定是生男生女的比例为1:120.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观察种子结构”实验中,用解剖刀纵切玉米种子,在纵切面上滴加清水进行观察B. “观察叶片的结构”时,需要用碘液对叶片临时切片染色C. “观察花的结构”实验中,需要用镊子依次摘下花瓣、萼片、雌蕊和雄蕊等结构D. “观察叶芽的结构”实验中,将叶芽纵剖后放在解剖盘中用放大镜或者双目立体显微镜观察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60分。请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21. “采菽采菽,筐之笤之”。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大豆的国家。图甲是大豆叶中某些生命活动的示意图,图乙是大豆叶片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大豆叶片是由种子胚中的_______发育而来。大豆种子萌发时需要充足的空气,这是因为_______。(2)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光合作用主要在图乙的_______(填标号)中进行的,原因是这些细胞中含有大量的_______,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叶片才会呈现出鲜艳的绿色。种植过程中,合理密植能够提高大豆产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3)若图甲中的气体Y是光合作用释放到空气中的气体,则气体Y是_______。气体X和Y进出叶片的门户是图乙中的[ ]_______,其张开和闭合主要由_______控制。(4)大豆叶片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水,主要是由大豆植株的_______(填器官名称)从土壤中吸收而来。水的吸收和运输由植物的________作用提供动力。图乙中运输水分和有机物的结构是[ ]_______。22.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大自然的四季更迭、春华秋实之景,蕴含着生命的奥秘。请分析下图回答问题:(1)从花蕊的情况分析,玉米的花是_______。自然状态下,玉米的传粉需要______作为媒介。花粉产生于图1的_______处(填图中字母)。若在传粉时节正好遇上连阴雨的天气,为了提高产量,可以采用______的方法。(2)图2是受精示意图,花粉粒落到雌蕊柱头上后,萌发形成[⑥]______,穿过花柱,进入子房,到达[ ]_______,释放出精子,与[③]卵细胞结合形成______,完成受精作用。(3)玉米粒最重要的结构是______,它是新植物的幼体,由图3中的_______(填序号)构成。(4)关于花生一个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图4花生中的[a]“麻屋子”是指果皮,由图2中的[ ]______发育来的。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种子结构中的_______。23. 生物个体的寿命是有限的,生物的种族却是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这是因为生物都能以一定的方式繁衍后代。请分析回答:(1)对比图中蝗虫和家蚕的发育过程,其最明显的区别是家蚕的发育有[ ]______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_______。(2)青蛙的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这种发育被称为______。青蛙还不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从生殖发育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3)图四所示鸟卵的结构中,胚胎发育的部位是[ ] _______,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结构有_______(填标号)。图五中,新生命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①]_______。(4)图六中的①是_______,②是______。保证①成活的关键是_______。24. 人类对遗传与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观察生物性状开始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步揭示了遗传信息的载体和传递机制,越来越接近生命活动的本质。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一为伞藻嫁接实验示意图,该实验表明_______是遗传信息的存储中心。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_______。一般情况下,同种生物体细胞所含染色体的数目是_______的,这保证了同种生物之间遗传特征的相似性。研究发现,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______存在的。(2)1909年摩尔根选择了体细胞内有4对染色体(图二所示)的果蝇进行研究(果蝇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相同,属于XY型性别决定方式),雄性果蝇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绘制出了果蝇各种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说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_______。(3)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具有独特的结构,并通过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图三中的[ ]_______,该分子上有许多包含_______的片段就叫基因。在生殖过程中,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桥梁”是_______。(4)如果用A、a表示控制控制同一性状的一对基因,请在下图中画出体细胞中这对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位置图______。25. 《诗经》记载:“昔我祖妣,贻我懿范。”先辈的优良基因,宛如祖先赐予后代的瑰宝,历经千年传承至今。如图是某家族成员的关系图谱,请据图回答:(1)4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其中Y染色体来自_______(选填“1”或“2”),遗传传给_______(选填“7”或“8”)。(2)若5和6生来就有耳垂,9无耳垂,该现象称为_____,由此可知显性性状是_______,那么,6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假设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3)若5和6再生一胎,孩子为有耳垂的几率是______,基因组成为_______。(4)若7和8是一对双胞胎,他们是4的两个精子与3的_______个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红绿色盲是人类常见的遗传病,患者不能分辨红、绿两种颜色,它的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都只在X染色体上,且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如果第三代7号(男性)是红绿色盲患者,则他的致病基因直接来自第二代的_______号。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生物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正确的一个选项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1题答案】【答案】C【2题答案】【答案】A【3题答案】【答案】D【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A【9题答案】【答案】B【10题答案】【答案】B【11题答案】【答案】B【12题答案】【答案】A【13题答案】【答案】D【14题答案】【答案】C【15题答案】【答案】A【16题答案】【答案】C【17题答案】【答案】A【18题答案】【答案】B【19题答案】【答案】A【20题答案】【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60分。请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21题答案】【答案】(1) ①. 胚芽 ②. 种子萌发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而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参与(2) ①. ② ②. 叶绿体 ③. 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3) ① 氧气 ②. ⑤气孔 ③. 保卫细胞(4) ①. 根 ②. 蒸腾作用 ③. ③叶脉【22题答案】【答案】(1) ①. 单性花 ②. 风力 ③. A ④. 人工辅助授粉(2) ①. 花粉管 ②. ⑤胚珠 ③. 受精卵(3) ①. 胚 ②. ②③④⑤(4) ①. ②子房壁 ②. 子叶【23题答案】【答案】(1) ①. ③蛹 ②. 完全变态发育(2) ①. 变态发育 ②. 其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3) ①. 2胚盘 ②. 3、4 ③. 胎盘(4) ①. 接穗 ②. 砧木 ③. 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24题答案】【答案】(1) ①. 细胞核 ②. 相对性状 ③. 相同(恒定) ④. 成对(2) ①. 3条常染色体+X或3条常染色体+Y ②. 基因在染色体上(或基因呈线性排列在染色体上)(3) ①. 3DNA ②. 遗传信息 ③. 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4)【25题答案】【答案】(1) ①. XY ②. 1 ③. 7(2) ①. 变异 ②. 有耳垂 ③. Aa(3) ①. 3/4##75% ②. AA或Aa(4) ①. 两##二##2 ②.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