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一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C 2.B 3.A 4.D 5.B 6.D 7.D 8.A 9.B 10.D 11.C 12.D 13.C 14.B 15.A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ACD 17.B 18.AD 19.BD 20.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21.(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1分)
(1)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控制物质进出细胞(2分)
(2)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2分) 亮氨酸属于必需氨基酸(2分)
(3)主动运输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三
(4)铁死亡不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2分)
22.(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0分)
(1)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
(2)磷酸基团(2分) 磷酸化(2分) 大于 小于
(3)A(2分)
23.(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1分)
(1)⑧→①→③(2分) ②→③
(2)装有酵母菌培养液的锥形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2分)
(3)单位时间内产生CO2的多少(2分)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2分)
(4)没有 该实验为对比实验,无对照组和实验组之分
24.(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1分)
(1)类囊体薄膜 ATP和NADPH(2分)
(2)A 变小 30(2分)
(3)突变体PEPC酶活性高于野生型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增强程度,大于野生型叶绿素含量和Rubisco活性高于突变体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增强程度(2分)
(4)H218O→C18O2→C3→C6H1218O6(2分)
25.(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2分)
(1)纺锤体 细胞质分裂成两部分的方式(2分)
(2)漂洗→染色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2分)
(3)染色单体 前期、中期(2分)
(4)不合理 缺乏不加丁草胺的对照组;具有浓度梯度的实验组数太少(2分)保密★启用前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
2025.0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研究人员从海洋浅火山喷口处分离出一种新型耐高温的蓝细菌“Chonkus”,该菌株可在CO2存在的情况下快速生长,其细胞中会出现含碳储存颗粒,使其容易沉入水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Chonkus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
B.Chonkus活菌株不被台盼蓝染色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C.Chonkus的DNA主要存在拟核中,少量存在叶绿体中
D.Chonkus可应用于海洋生物碳封存,以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
2.真核细胞中甲、乙两类生物大分子的单体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与乙共有的组成元素为C、H、O、N
B.甲和乙的多样性都是由其单体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决定的
C.若a为-OH,则甲和乙中均有部分种类具有酶的催化功能
D.若a为-H,则甲与乙形成的某种结构在细胞周期中呈规律性变化
3.《养生四要》中记载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摄入的五畜(牛、犬、羊、猪、鸡)、五谷(麦、黍、稷、麻、菽)、五菜(葵、韭、藿、薤、葱)和五果(李、杏、枣、桃、栗)。这些食物富含糖类、蛋白质、脂质等营养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五畜”中的脂肪一般含饱和脂肪酸,在一定条件下脂肪能与糖类相互转化
B.“五谷”中的麦芽糖和淀粉均可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C.“五菜”中的纤维素不仅能被人体吸收,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
D.“五果”中蛋白质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4.溶酶体功能障碍是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一个关键特征。溶酶体酸化损伤会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水解酶泄露到细胞质基质使α-突触核蛋白降解减少,最终导致神经病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合成的最初场所是游离的核糖体
B.适宜的pH对维持溶酶体的功能至关重要
C.帕金森发病机制可能是线粒体受损导致细胞供能不足,引起神经细胞死亡
D.给患者使用抑制α-突触核蛋白降解的药物,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段之一
5.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中含有遗传信息,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中心
B.唾液腺细胞比口腔上皮细胞的核仁体积大,核孔数量多
C.细胞骨架是由纤维素构成的网架结构,影响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D.线粒体内膜含有丰富的酶,是有氧呼吸生成CO2的场所
6.某同学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探究蔗糖溶液和清水处理外表皮后细胞液浓度的变化。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A B C D
7.协同运输是一类靠间接提供能量完成的主动运输,该方式中物质跨膜运输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膜两侧离子的电化学浓度梯度(浓度差)。右图为液泡膜上离子跨膜运输机制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液中的pH比细胞质基质中低
B.Na+进入液泡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C.有氧呼吸的增强可促进Ca2+进入液泡
D.Ca2+逆浓度梯度从细胞液进入细胞质基质
8.下表为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试管编号 5%H2O2 H2O 3%FeCl3 新鲜肝脏研磨液 5%NaOH
1 2mL 2滴 2滴 — —
2 2mL 4滴 — — —
3 2mL 2滴 — 2滴 —
4 2mL — — 2滴 2滴
A.各试管中试剂添加顺序应从左往右依次添加
B.试管3和4比较,可说明碱性环境对酶有影响
C.各组实验应保持相同且适宜的温度条件
D.试管1和3对照,可说明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
9.生活在寒冷环境中的微生物能够产生嗜冷酶(一种蛋白质),保证其在较低温环境中的生命活力。嗜冷酶在较低温或常温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高温时却会快速失活。如图是在其他反应条件适宜时,温度对嗜冷酶活性影响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嗜冷酶与无机催化剂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原理不同
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图中实线表示反应物剩余量相对值
C.若在B点条件下降低反应体系的pH,则反应物剩余量相对值将降低
D.C点对应的温度破坏了嗜冷酶的肽键,使酶变性失活
10.某植株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O2浓度下,单位时间内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细胞呼吸分解的有机物全部为葡萄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丙曲线分别表示CO2释放总量、O2吸收量、无氧呼吸产生CO2量
B.O2浓度由0到a的过程中,无氧呼吸释放CO2的速率逐渐降低
C.O2浓度由0到a的过程中,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逐渐增加
D.面积S1与面积S2不相等
11.NAD+是细胞呼吸过程中生成 NADH([H])的原料,其过度消耗会影响线粒体功能及ATP合成。已知NAD+的合成场所是细胞质基质,通过线粒体膜需要借助特殊的转运蛋白TF-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O2与NAD+反应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B.NAD+的水平下降,影响细胞的有氧呼吸,但不影响无氧呼吸
C.TF-H缺失的细胞表现出耗氧量下降及ATP生成量减少
D.通常情况下,动物和植物无氧呼吸过程中会有NADH的积累
12.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光敏蛋白(PSP),成功模拟了光合系统的部分过程。在光照条件下,PSP能够将CO2直接还原,使光合作用效率明显提高,该研究为减轻温室效应提供了新思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SP还原CO2模拟的是自然光合系统中暗反应过程
B.自然光合系统不能直接还原CO2,而光敏蛋白可直接还原CO2
C.光敏蛋白与自然光合系统中光合色素、NADPH和ATP等物质的功能相似
D.黑暗条件下自然光合系统中的暗反应可持续进行,而光敏蛋白发挥作用离不开光照
13.科研人员将两株长势相同的小麦幼苗置于两个密闭透明、大小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在黑暗和适宜光照条件下,定时(秒)测定密闭容器中的CO2含量(mg),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时间(秒) 条件 0 50 100 150
黑暗 340 347 354 361
光照 340 336 332 328
A.给幼苗黑暗处理,线粒体利用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CO2
B.给幼苗光照处理50秒,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4mgCO2
C.将幼苗先黑暗处理100秒,再光照处理100秒,装置内CO2的量增加6mg
D.将幼苗光照处理第150秒时,幼苗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14.花青素是一类天然色素,能抑制多种癌细胞增殖。用不同浓度的蓝莓花青素处理人口腔癌(KB)细胞,得到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蓝莓花青素可抑制KB细胞的DNA复制
B.蓝莓花青素使KB细胞停留在G2和M期
C.蓝莓花青素抑制KB细胞增殖的最适浓度是200μg/mL
D.随蓝莓花青素浓度增加,G1期细胞所占比例不断降低
15.肌腱病是一种肌肉骨骼疾病,致病原因之一是肌腱干细胞错误分化为非肌腱细胞,诱因包括衰老、过度机械刺激等。地塞米松是常用治疗的药物之一,可以抑制肌腱干细胞向非肌腱细胞分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肌腱干细胞与它分化成的肌腱细胞的遗传物质存在差异
B.肌腱干细胞的分化使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及数目发生改变
C.肌腱干细胞向肌腱细胞分化的能力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降低
D.地塞米松可能是通过改变肌腱干细胞中相关基因的表达而达到治疗效果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错选得0分。
16.生物科学史蕴含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下表中对应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选项 科学史实验 结果或结论
A 不同颜色荧光染料标记人和小鼠的细胞膜蛋白进行细胞融合实验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 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 细胞器由小到大依次分离
C 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伞藻进行嫁接和核移植实验 细胞核控制伞藻的帽形
D 绿叶暗处理后,一半遮光,另一半曝光,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17.果实褐变现象与酚类物质氧化有关,过氧化物酶(POD)具有催化酚类氧化的功能,POD活性受底物浓度的影响,四种酚类物质在其不同浓度下对POD活性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酚类的浓度越高,POD的
活性就越高
B.四种酚类物质中,酚类A的浓度
对POD活性的影响最为明显
C.该实验说明POD的催化不具有
专一性
D.该实验仅探究了不同种酚类对POD活性的影响
18.在种植果蔬过程中,喷洒农药、化肥可产生物质M。物质M以S-M肽的形式在植物体内储存和运输。为研究物质M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用物质M和H2O分别处理番茄后,检测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胡萝卜素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因此它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最快
B.物质M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比类胡萝卜素大
C.物质M可通过降低光合色素含量,从而减弱番茄光合能力
D.物质M处理条件下,番茄植株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为10μmol·m 2·s 1
19.多细胞生物要经历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等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胚胎干细胞为未分化细胞,不进行基因选择性表达
B.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表现出来的全能性就越弱
C.衰老的生物体中,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
D.细胞凋亡使细胞自主有序的死亡,对生物体是有利的
20.农业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下列利用生物学知识对谚语分析解释正确的是
A.“种子晒干扬净,来年庄稼不生病”,降低种子中结合水的比例能够降低细胞代谢
B.“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施加有机肥只能为植物补充无机盐,实现增产
C.“要想白菜不烂,经常翻垛倒换”,翻垛增加O2,减少厌氧呼吸产物堆积的危害
D.“处暑里的雨,谷仓里的米”,适时补充水分可减弱植物光合午休,实现增产
三、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1分)Fe3+通过运铁蛋白(主要由肝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与受体结合被输入哺乳动物生长细胞,最终以Fe2+形式进入细胞质基质,细胞内若Fe2+过多会引发膜脂质过氧化,线粒体的嵴变少,甚至消失,导致细胞发生铁依赖的程序性死亡,称为铁死亡。相关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图中早期内体和晚期内体是溶酶体形成前的结构形式)。据图思考回答:
(1)肝细胞合成的运铁蛋白将Fe3+转运至生长细胞内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有__________。
(2)参与肝细胞中运铁蛋白合成和加工的具膜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若要研究它的合成与加工路径,可选用3H标记的亮氨酸,选择亮氨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以保证合成运铁蛋白所利用的亮氨酸均来自标记的氨基酸。
(3)细胞质基质中的H+进入晚期内体的物质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_。哺乳动物生长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___________,Fe2+过多直接影响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___阶段。
(4)从细胞凋亡的概念分析,铁死亡不属于细胞凋亡的原因是_________。
22.(10分)在高渗环境中,人体细胞由于失水,细胞膜由正常的位置Ⅰ收缩至位置Ⅱ,细胞体积减小后会通过RVI机制恢复正常。RVI过程中,主要涉及细胞内外的H2O及Na+、K+、H+、Cl-、五种无机盐离子流入和流出的调节过程,如图1所示,其中A、B、C为三种转运蛋白。将此类细胞置于某溶液中,在一段时间内统计细胞相对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RVI过程中,水分子借助水通道蛋白进入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除此之外,水分子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进入细胞。
(2)除转运蛋白A、B、C外,细胞膜上还存在一种能维持细胞内外Na+、K+浓度差的载体蛋白(钠钾泵),钠钾泵既能运输Na+和K+,又能催化ATP的水解。细胞膜内的Na+与钠钾泵结合后,ATP分子中的__________脱离下来与钠钾泵结合,使钠钾泵发生__________,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向膜外侧释放Na+,接着K+与钠钾泵结合后促使其去磷酸化,使其构象恢复原状,向膜内侧释放K+,据此推测,细胞外Na+浓度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细胞内Na+浓度;细胞外K+浓度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细胞内K+浓度。
(3)RVI过程中,转运蛋白A依赖于钠钾泵建立的Na+浓度梯度将Na+、K+、运进细胞,转运蛋白B每次运进1个Na+就运出1个H+,转运蛋白C每次运进1个Cl-就运出1个,据此推测,图2中的某种转运蛋白抑制剂中的“某种转运蛋白”指的是A、B、C中的哪种?____________________。
23.(11分)下面是用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备选装置。
注:箭头表示气流方向
(1)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并将装置排序(同一装置数量不限,用箭头和图中序号填空):
①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方式的装置:__________;
②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方式的装置:__________。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氧气,创设有氧条件的操作是:用橡皮球(或气泵)充气;创设无氧条件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因变量是有无酒精产生和___________,检测酒精的原理是__________。
(4)该实验_____(填“有”或“没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之分,理由是____________。
24.(11分)科学家获得一种黄绿叶突变体(YG)水稻,YG是由野生型(WT)水稻突变形成的。经研究发现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CO2充足时,WT和YG的光合速率差异不明显,CO2不足时,YG的光合速率高于WT。为了阐明YG高光合速率的生理机制,科学家以WT和YG为材料,对其氧气释放速率以及两种光合关键酶(Rubisco和PEPC)活性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如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水稻叶绿体中光反应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光反应过程中光合色素能将光能转化为__________中的化学能,为暗反应提供能量。
(2)研究发现:突变体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分别为野生型的61.3%和41.9%,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差不大,图1是适宜温度和CO2不足的条件下,测得野生型和突变体植株的O2释放速率,其中曲线___________(填“A”或“B”)代表突变体。在P点时若突然增大光照强度,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C5的比值将___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P点时植株A产生O2的速率是_______μmol·m 2·s 1。
(3)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水稻暗反应的过程中,Rubisco和PEPC是催化CO2固定的两种酶且PEPC与CO2的亲和力更强。野生型和突变体的两种酶活性比较结果见图2,从光合作用色素和固定CO2两种酶的角度综合分析,在光照充足和CO2不足时,突变体的光合速率高于野生型的原因是________。
(4)若给水稻植株提供H218O,一段时间后其体内会出现C6H1218O6,原因是__________(用物质和箭头符号表示C6H1218O6中18O出现的过程)。
25.(12分)丁草胺是一种除草剂,主要用于防除水稻田中的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某些阔叶杂草。若使用丁草胺不当也会对水稻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某兴趣小组开展了丁草胺对水稻根尖有丝分裂影响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表现在前期________的形成方式不同和末期________不同。
(2)制作水稻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步骤:解离→____________________→制片,其中解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部分阶段的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的含量变化柱形图,柱形图c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阶段2对应细胞周期中分裂期的__________时期。
组别 丁草胺浓度/(μmol/L) 分裂指数/%
A 100 2.19
B 300 0.91
图甲 表1
(4)观察细胞并计数,计算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的总数×100%),结果见表1。根据表1中的数据,该同学得出结论:丁草胺对水稻根尖有丝分裂具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该同学的结论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