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学情评估七年级语文说明:1.本试题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请按试题序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答在试题卷或其它位置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5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动人情思。在我们的课本中,有哪种草木让你心潮澎湃( )是像迸溅的水花,繁(mì)________灿烂的紫藤萝;是长在悬岩绝壁上,郁郁苍苍的竹子;还是亭亭玉立、高洁傲岸的莲花?它们如琴手,拨动我们的心弦,奏响生活的乐章。在瞬息万变的尘世中,我们热爱草木,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草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温馨幸福。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1)(mì)________ (2)迸________ 弦________2. 在括号内填入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科学阅读就是通过阅读科学类书籍和素材,来了解自然现象、宇宙奥秘、科技进步与创新等,进而________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科学阅读不仅能加深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还能帮助我们获取科学知识。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科学阅读?科学阅读不应是死记硬背,而应跟随作者的脚步,去体会科学历程的跌宕起伏,去________浩瀚无垠的星空和辽阔的宇宙,去品味其中蕴含的科学理性和科学精神,去发现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去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 不仅科学阅读能加深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还能帮助我们获取科学知识。B. 不仅科学阅读能帮助我们获取科学知识,还能加深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C. 科学阅读不仅能加深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还能帮助我们获取科学知识。D. 科学阅读不仅能帮助我们获取科学知识,还能加深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4.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激发 探索 B. 激发 探求 C. 激活 探索 D. 激活 探求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国发射的梦天和问天两个实验舱看起来就像孪生兄弟。它们都拥有工作舱、气闸舱和资源舱,其工作舱和资源舱的造型几乎别无二致。如何从外形上快速辨别出“两兄弟”呢?它们的气闸舱都具有独特构型,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外方内圆”,梦天实验舱的气闸舱则设计得更浑圆、流畅。________________,“两兄弟”的气闸舱还各怀绝技,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是航天员出舱的主要通道,梦天实验舱的气闸舱则是专供货物进出的重要枢纽。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A. 不过它们的“身材”不同 B. 除了“身材”不同C. 由于它们的“身材”不同 D. 可见它们的“身材”不同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21分)(一)(4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江上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6.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七言绝句写了秋江、阴云、青山、千帆,显得开阔宏大,画面空明幽远,意境优美。B. 第一句从视听结合角度描绘江上秋景,雨过天晴,云幕半开,给人一种悠远的感觉。C. 第二句中的“含”“低徊”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含雨的秋云缓慢移动的情形,静中有动,情趣横生。D. 第三、四句在写景上颇具特色,寓理于景,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7. 宋代诗富有理趣,往往在景物描写中蕴含哲理。请说说这首诗蕴含的哲理。(二)(11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余种兰数十盆,三春告暮,皆有憔悴思归之色。因移植于太湖石、黄石①之间,山之阴,石之缝,既已避日,又就燥②,对吾堂亦不恶也。来年忽发箭③数十,挺然直上,香味坚厚而远。又一年更茂。乃知物亦各有本性。赠以诗曰:“山中兰草乱如蓬,叶暖花酣气候浓。出谷送香非不远,那能送到俗尘中?”此假山耳,尚如此,况真山乎!余画此幅,花皆出叶上,极肥而劲。盖山中之兰,非盆中之兰也。(选自郑板桥《板桥题画·兰》,有删改)【注】①太湖石、黄石:堆叠假山的两种石料。②燥:干爽之地。③箭:像箭一样的新枝。8.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香远益清 益( ) (2)陶后鲜有闻 鲜( ) (3)盖山中之兰 之( )9.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2)此假山耳,尚如此,况真山乎!10. 这两篇短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请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表。刻画的“物” “物”的生长情况 作者寄托的“志”莲花 ①___________ 推崇高洁正直、庄重质朴君子品德兰花 种植于盆中则容易凋零,种植于假山之阴则长势旺盛 ②___________(三)默写(6分)1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泰山南北,一明一暗,相映成趣。(杜甫《望岳》)(2)《陋室铭》中,表明作者因远离了世俗的娱乐和烦琐的公务,而感到无比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今,江西的发展日新月异,江西儿女再也不用像陈子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那样在天地间独自忧伤,可以人尽其才,建设家乡。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7小题,30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春天的楠竹林①江南三月,青青的楠竹林里,迎来了生机勃勃的爆笋时节。②竹林爆笋,那真是一种激动人心的生命景象!伴随着淅沥的春雨,迎着和煦的南风,应和着隆隆的春雷的呼唤,一株株粗壮的幼笋,仿佛在瞬间爆发出一股伟力,奋力拱开了在泥土和腐叶下纠结交错的竹鞭,甚至“哗”的一声就顶开了压在地面上的巨大顽石。像鸡雏顶破蛋壳,像幼蝉冲破蝉蜕,那一株株幼笋,是一种静谧的、绿色的生命力的爆发!③在春天的楠竹林里看爆笋,让人觉得惊心动魄、蔚为壮观。在八百里洞庭湖边,我见过竹竿上有着紫褐色斑点的斑竹,即传说中的“湘妃竹”。我总觉得这种竹子缺少一种清新和挺拔的朝气。在四川广安乡村,我见过一丛丛慈竹。慈竹虽美,竹竿却过于纤细,只适宜装点庭园居所。在云南的少数民族村寨里,我见过美丽的凤尾竹,又叫观音竹。但凤尾竹只喜欢温暖湿润和半阴的环境,不耐强烈的阳光和风雪严寒,而且株丛密集、竹竿矮小,只适宜充当低矮绿篱。在井冈山地区,我也见过满山满岭的毛竹,即作家袁鹰散文里写到的“井冈翠竹”。然而,众多品种的竹子里,最让我难忘的,还是要数遍布鄂南大地上的楠竹。④江南农村,随处可见的竹椅、竹床、竹席和竹毯,农民头上的竹笠、肩上的扁担、手上的提篮,建筑工地上的竹板、脚手架,江河里的竹排,新农村建设中的屋舍栋梁,还有集贸市场上的竹筷、竹帘、竹杖、竹扇,甚至我们书桌上的竹纸、笔杆、笔筒和各种竹器工艺品……哪一样不是楠竹的奉献呢!⑤一片片楠竹林,在那幽深而多雾的山冈和山谷间,以群体的坚强、蓬勃和进取之心,向着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和人世间,呈现着生命的欢乐、清新与美丽,呈现着对乡土的忠贞、依恋和守望。⑥春天的楠竹林,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无可阻挡的自然力与生命力的启迪,还蕴含着勇于进取、乐观向上的“正能量”。诗人郭小川在《楠竹歌》中赞誉道:“一身光洁,不教尘土染青;风来雨来,满身飒爽英姿;霜下雪下,照样活跃不息……”在鄂南,透过阳春三月楠竹林里爆笋的奇观,你还会发现一个来自泥土和自然的生命秘密:成熟的笋与竹,都是金色的。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画线句形象地写出了幼笋奋发向上的精神、强大的生命力和爆发力。B. 斑竹因“湘妃竹”的传说而具有清新挺拔的朝气,深受作者喜爱。C. 楠竹在江南农村的日常生活、建筑及工艺中用途广泛,贡献巨大。D. 成熟的笋与竹均为金色,这一特征揭示了生命与自然的内在联系。13. 楠竹林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思考?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二)(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工智能(英文名:Artificial Inteligence,英文缩写: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它是十分广泛的科学,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等。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当前所处的世界还是一个弱人工智能的世界。弱人工智能是指擅长于单一领域的人工智能,比如谷歌的DeepMind系统精通棋类,但在其他方面没有探索的理性和能力。正如计算机科学家DonaldKnuth说的那样:“人工智能已经在几乎所有需要思考的领域超过了人类,但是在那些人类和其他动物不需要思考就能完成的事情上,还差得很远。”(摘编自《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材料二:(数据来源:信通院、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材料三:①2024年2月26日,《千秋诗颂》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这是首部以我国自主AICC技术支撑制作的系列动画片,依托“央视听媒体大模型”,将国家统编语文教材中200多首诗词转化制作成唯美的国风动画。作为国内首部文生视频AI动画,《千秋诗颂》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可以说,它是我国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的一次集中展现。②诚然,从专业角度看,《千秋诗颂》所依托的视频生成模型与Sora等世界先进技术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我国从未停下探索发展AI前沿科技的脚步。“文心一言”“讯飞星火”等AI生成技术模型陆续被研发出来,并在产研结合中升级进步。(摘编自《新民晚报》2024年2月27日)14. 下列对材料主要信息的提取、归纳、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当前所处的世界是一个强人工智能的世界。B. 从近几年的趋势图来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呈逐年递减的趋势。C. 《千秋诗颂》是我国AI技术蓬勃发展的一次集中展现,具有里程碑意义。D. 从专业角度看,我国视频生成模型现已经赶超了Sora,引领着AI新纪元。15. 下面这幅图显示的是人的左右脑功能,请根据材料内容判断:很难被人工智能超越的是人的左脑功能,还是右脑功能?并简述理由。(三)(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竹杯上的红五星①才爬过两座山,我已经热汗淋漓了,而路还在脚下弯弯曲曲地延伸着!②这是岭南群山里的一条古驿道。青石砌成的曲径,像蚕吐的细丝一般,在偌大的山海里,飘浮不定地闪现着,仿佛永远没有尽头。昔日的筑路人,他们是多么艰辛啊!③我的喉咙干渴得裂开似的发疼。此时,我真盼着那位道班老工人讲的那道山泉,会马上出现在眼前……④据说那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了。为了打通崇山峻岭,许多石匠汇集到这深山里来。路成之后,匠人们又各自回乡谋生去了。唯有几个热心肠的人留了下来。他们担心行人口渴,决心凿石开泉引水。说到这儿,老工人笑眯眯地对我说:“不信,你上山去听,那“叮咚”作响的泉鸣,就是匠人们凿石留下的声音!”啊!这动人的故事,分明在赞颂我们民族高尚精神的源远流长。⑤山里的杜鹃花开得正盛,红的、粉的、白的,鲜艳多样的色彩撩逗着人的眼睛。忽然,我发现花丛中有两团绿色在慢慢地移动,走近一看,原来是两个检查电话线路的解放军战士。他们手里各自都采了一大捧山里的野生茶,军衣让汗水浸透了也全然不顾。留下一两声轻快的笑声,他们又隐入绿色世界里了。⑥他们采山茶干什么呢?一想到茶,顿时又觉得出奇的干渴,我加快脚步,决心要寻找到一眼泉。⑦哈!终于隐隐听到“叮咚”作响的泉声了。追寻着那声音,我来到半山一个平地上用楠竹搭成的亭子里。走近一看,可不,一汪清泉有桌面那么大,银子般的山水正从一根竹管里畅快地吐出来。我正想扑上去饮个痛快,突然,我发现泉边有个粗瓷水缸,稳稳当当地放在竹架上,瓷缸上写着:“莫饮生水,请喝山茶。”啊,谁想得这么周到!爬山跑热的身子,贪喝冷冽的泉水,是会闹病的,我拿起一个用竹筒刻制的饮水杯,揭开缸盖,舀出茶水。茶水还有着微微的余温,浓酽的茶汁,泛着黑红的色泽,喝下肚去,一股清甜,真是痛快极了。⑧待我在泉边洗脸消汗之后,开始打量起四周来;这六角的竹亭,虽不算精致,遮风挡雨倒是个好所在,一节节引水的楠竹,绕山跨谷,逶迤而来,使人感到引水的不易。还有那温热的茶水,定是每天换泡一次的,要不怎么又鲜又甜?这群山中常常是十里不见一户人家,是谁在为人们做好事呢?蓦地,我想起路上邂逅的绿色人影来,想起了那两个采集野生茶叶的战士来!道班的工人说过,这山中有个查线的哨所,住着三个战士,维修着百十里线路。我打量着手里的竹杯,发现那上面还刻着一个不大的红五星,于是我明白了……⑨走出竹亭,我遥望山海,一幢小小的红砖瓦房在绿树中隐约可见。那定是哨所了,离这驿道,怕有一二里路,每天烧茶挑来,走这崎岖的山路,要流多少汗呢?在这偏远、寂静的地方,过往行人来去匆匆,怕也难得对战士们说上几句感谢的话。而他们,仍在默默地干着,为干渴的人们献上这甘甜的驿道茶。(有删改)16. 文章以“我”的见闻为线索,请读文章,仿照示例,梳理故事情节。17. 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通过描述作者在岭南群山的古驿道上的一段经历,展现了解放军战士为人民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精神。B. 文中第②段画线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古驿道的窄小蜿蜒,突出修路人的艰辛,也为下文赞扬解放军战士作铺垫。C. 作者通过丰富的环境描写,如青石砌成的曲径、鲜艳的杜鹃花等,不仅营造了故事的背景氛围,还暗示了战士们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D. 本文在结尾处通过直接描写战士们的艰辛和默默付出,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将文章推向高潮,使读者对战士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18. 《驿路梨花》设题巧妙,其中的“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且所指不尽相同,有多重寓意。本文以“竹杯上的红五星”为题,又有什么妙处呢?请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9分)某班开展“墨香浸润青春,经典对话心灵”的读书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9. 【拟定版面标题】通过举办手抄报比赛是分享名著阅读体验和探究成果的好方法。小鄱同学按要求初步确定了四个版面的小标题,其中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A. 版面一:人如其名探讨——祥子“骆驼”绰号的由来及含义简析B. 版面二:传统美德颂歌——鲁迅散文《〈二十四孝图〉》主题探究C. 版面三:取经人物扫描——结合情节概述唐僧师徒形象特点D. 版面四:红色经典感悟——刊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后感想20. 【七嘴八舌说道理】名著交流会上,同学们围绕名著人物的经历探究环境与人生的关系。小语说:“逆境使人堕落。”小文说:“逆境使人成长。”你支持谁的说法,请从备选名著人物中选取一个,结合他的经历阐述你支持的理由。①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祥子《骆驼祥子》五、写作(50分)21. 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破晓微光划破黑暗,让我们看到希望;萤火微光汇成星河,让我们看到力量。伟大出自平凡,世间每一点微小的努力和付出都值得被铭记。主持人大赛上,央视主持人康辉评价选手说:“再微小的光也是光,再平凡的人也有他们人生当中的高光时刻。”你生命是否也曾被一束微光照亮?或者你是否也曾照亮过别人的世界?请以《微光》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②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注意运用细节描写;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学情评估七年级语文说明:1.本试题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请按试题序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答在试题卷或其它位置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5小题,10分)【1~2题答案】【答案】1. ①. 密 ②. bèng ③. xián 2. ?##问号【3~4题答案】【答案】3. D 4. A【5题答案】【答案】B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21分)(一)(4分)【6~7题答案】【答案】6. B 7. 示例:不甘屈从于阴暗,不怕青山阻隔,便能拥有千帆竞渡的开阔心境,便能战胜眼前的迷茫与困难。(大意对即可)(二)(11分)【8~10题答案】【答案】8. ①. 更加 ②. 少 ③. 的9. (1)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2)这不过是假山罢了,尚且如此,何况是真山呢!10. ①. 生于污浊环境却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②. 表明自己追求自由、超凡脱俗的志趣,坚持操守、傲世独立的情怀(三)默写(6分)【11题答案】【答案】 ①. 造化钟神秀 ②. 阴阳割昏晓 ③. 无丝竹之乱耳 ④. 无案牍之劳形 ⑤. 念天地之悠悠 ⑥. 独怆然而涕下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7小题,30分)(一)(9分)【12~13题答案】【答案】12. B 13. 示例:楠竹蓬勃生长,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无可阻挡的自然力与生命力的启迪,还蕴含着勇于进取、乐观向上的“正能量”。楠竹具有奉献精神,呈现着对乡土的忠贞、依恋和守望。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像楠竹一样,要有顽强坚韧、乐观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二)(7分)【14~15题答案】【答案】14. C 15. 很难被人工智能超越的是右脑功能。材料一中提到“人工智能……还差得很远”。“需要思考的领域”属于左脑理性功能,“不需要思考就能完成的”属于右脑感性功能。因此,人工智能很难超越右脑功能。(大意对即可)(三)(14分)【16~18题答案】【答案】16. ①发现战士,采野生茶。②来到竹亭,喝上热茶。③打量四周,发现真相。 17. D18. 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红五星”一语双关,既指竹杯上刻着的红五星,又指解放军战士;③文题借红五星赞扬了解放军战士不畏辛劳、乐于助人的品质,深化了文章主旨。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9分)【19~20题答案】【答案】19. B 20. 示例一:我支持小文说法。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他出生于贫苦的家庭,青年时投身革命,在战斗中头部受了重伤,在铁路建设工作中患上了肺炎。面对糟糕的身体状况,他一度想要自杀,但顽强的保尔最终选择勇敢面对,在身体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他以坚强的意志完成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成长为一名坚不可摧的钢铁战士。可见逆境使人成长。示例二:我支持小语的说法。如《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本是一个有志青年,他为自己的理想努力拼搏着。然而大兵的抢夺、孙侦探的敲诈、虎妞的欺骗、小福子的去世等打击连番向祥子袭来,黑暗恶劣的社会环境逐渐侵蚀了他纯净积极的内心,他学会了偷奸耍滑、坑蒙拐骗,最后从一个积极向上的青年沦为行尸走肉。可见逆境使人堕落。五、写作(50分)【21题答案】【答案】例文:微光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傍晚,我站在空荡荡的教室里,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发愁。期中考试失利后,我的心情比这天气还要阴沉。突然,一束橘黄色的灯光从办公室的窗口透出来,在雨幕中显得格外温暖。那是李老师还在批改作业的身影,她桌上的台灯像黑夜里的灯塔,不知为何,我的眼眶突然湿润了。第二天清晨,我第一个来到教室,发现在我的课桌上放着一个精致的笔记本。翻开扉页,上面是李老师熟悉的字迹:“失败是成功之母,老师相信你。”我摩挲着这行字,仿佛触摸到了老师指尖的温度。那天早读,李老师特意走到我身边,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她什么都没说,可那个简单的动作却像一束光照进我心里最灰暗的角落。从那天起,我开始认真整理错题本,每天放学后多留半小时复习。老师那盏深夜不熄的台灯,成了我坚持的动力。一个月后的月考,我的成绩有了明显进步。发试卷时,李老师对我眨了眨眼,那眼神像星星一样明亮。放学后,我鼓起勇气走进办公室,想把进步的消息第一个告诉她。推开门时,我看见老师正在给另一个垂头丧气的同学讲解题目,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一幅动人的剪影。我突然明白,原来老师就是那束永不熄灭的微光,照亮了一个又一个迷途的学生。后来我也成了班里的“小老师”。课间时,我常常给后进的同学讲解数学题。记得有一次,班上最害羞的小雨拿着练习本来问我问题,我学着李老师的样子,先夸她思路正确,再耐心指出问题所在。当她终于露出恍然大悟的笑容时,我仿佛看到了当初的自己。原来,微光是可以传递的,当我们被光照亮过,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要照亮别人。现在每当我走过办公室,总会不自觉地望向那扇窗户。有时能看到李老师伏案工作的身影,有时能看到其他老师辅导学生的场景。这些平凡的瞬间,就像黑夜里的萤火虫,虽然微小,却足以驱散迷茫。我终于懂得,生命中最动人的光芒,往往就藏在这些看似寻常的坚持与付出里,它们汇聚在一起,便成了照亮成长之路的星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