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福州一中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四学段模块考试高一生物学科遗传与进化模块(完卷 75 分钟 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共 50 分)1.下列关于科学家及其研究成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B.艾弗里运用“减法原理”进行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C.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D.梅塞尔森和斯塔尔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 DNA 是半保留复制2.下列有关遗传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摩尔根在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过程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②AaBb×aabb 与 Aabb×aaBb 的后代的基因型一定相同③若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 AaBb,则初级卵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AAaaBBbb,基因型纯合④父亲色觉正常,母亲患红绿色盲,生了一个色觉正常的克氏综合征(XXY)患者,这是由于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⑤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则甲、乙两桶的彩球数必须要相等⑥真核生物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 DNA,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 RNA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3.某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并将其命名为“卵子死亡”。该类患者的卵子出现发黑、萎缩、退化现象,最终导致不育。如图为该病遗传系谱图,经基因检测 I-1 含有该病致病基因,I-2 不含该病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为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父亲C.Ⅱ-4 为杂合子的概率是 2/3D.Ⅱ-3 与Ⅱ-4 结婚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 1/ 24.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改变通常会导致种群性别比例变化B.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进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5.人体 mtDNA 是线粒体基质中的双链环状分子,约含 30000 个碱基。mtDNA 的部分基因可指导合成多种呼吸酶,其中 COX-1 基因在不同个体中碱基序列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 mtDNA 的碱基排列顺序有 415000种B.mtDNA 中两条单链的(A+G)/(T+C)值互为倒数C.mtDNA 的每个脱氧核糖均与 2 个磷酸基团相连D.mtDNA 的基因能指导呼吸酶的合成体现了基因具有遗传效应6.某同学欲制作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现提供材料如下:30 个碱基(6 个 G,8个 C,6 个 A,10 个 T);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 30 个;磷酸基团、脱氧核糖、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等材料充足。若该同学对提供的材料做到物尽其用的情况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提供的材料,该同学搭建的 DNA 分子有 15 个碱基对B.该同学搭建出的 DNA 分子,其碱基的排列顺序可高达 412 种C.搭建出的 DNA 分子最多需要消耗 24 个代表氢键的连接物D.搭建出的 DNA 分子最少需要消耗 18 个代表氢键的连接物7.下图为玉米(2n=20)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显微图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减数分裂的顺序为 c→a→d→bB.图 a 所示细胞中均只有一个染色体组C.图 d 所示细胞中各含有 10 对同源染色体D.图 c 所示细胞中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分离8.下图 1 为果蝇核 DNA 的电镜照片,图中箭头所指处的泡状结构叫作 DNA 复制泡,是 DNA 上正在复制的部分。图 2 是其中一个复制泡的放大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果蝇 DNA 分子的复制是在细胞分裂前期,随染色体的复制而完成的B.果蝇 1 个核 DNA 分子在一个细胞周期中经复制能产生 4 个 DNA 分子C.图 2 复制泡中 a 端为合成子链的 3′端,从 a 端开始的复制过程不连续D.果蝇一个核 DNA 分子上有多个复制泡可大大提高 DNA 复制的效率 9.真核细胞核仁染色质的铺展图呈现大树的形状(见下图),此结构是核仁内 rRNA基因的 DNA 片段上进行转录的状况。对铺展图分析错误的是( )A.该机制能提高真核生物细胞基因的转录效率B.f 是 rRNA 基因转录产物的 5'末端C.RNA 聚合酶的移动方向是由右向左D.新合成的 RNA 上附着大量核糖体10.下图为某一类型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与基因的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结肠癌患者体内涉及的突变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种类是相同的B.基因突变无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因此不能用显微镜辅助判断癌细胞的产生C.抑癌基因的表达产物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其突变或甲基化可能导致细胞癌变D.多个原癌和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周期变短、细胞表面糖蛋白变少、酶活性普遍性下降11.马德隆畸形是一种显性遗传病,表现为腕部畸形,由位于 X、Y 染色体同源区段的 S 基因控制,下图为正常人和患者相关基因(非模板链)的部分测序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的遗传方式与抗维生素 D 佝偻病不同B.与正常人相比,患者的基因序列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C.与正常人相比,患者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可能较小 D.对母亲的卵细胞进行基因测序,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患该病 12.如图是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为 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②过程中,过程①体现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B.图中培育多倍体玉米植株 B 的原理是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植株 A 为二倍体,其体细胞内最多有 4 个染色体组;植株 C 属于单倍体,其发育起点为配子D.利用幼苗 2 进行育种的最大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 B 纯合的概率为 25%13.太空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环境下,作物或种子可以高频率地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如图是以某基因型 BB 的植物种子进行的育种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属于基因突变,B、b 基因的碱基数目可能相同B.②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能够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 C.③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形成的丙个体属于新物种D.丙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 bbbb 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1/1814.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下图中的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图丙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某一时期所呈现的形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丙属于基因重组B.甲、乙、丙三图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甲图是由于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 D.图丙是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片段的结果 15.镰状细胞贫血是由等位基因 H、h 控制的遗传病。患者(hh)的红细胞只含异常血红蛋白,仅少数患者可存活到成年;正常人(HH)的红细胞只含正常血红蛋白;携带者(Hh)的红细胞含有正常和异常血红蛋白,并对疟疾有较强的抵抗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引起镰状细胞贫血的基因突变为中性突变B.疟疾流行区,基因 h 不会在进化历程中消失C.基因 h 通过控制血红蛋白的结构影响红细胞的形态D.基因 h 可影响多个性状,不能体现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16.人类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XY,X 和 Y 染色体上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在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时,X 和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可发生联会和互换。软骨生成障碍综合征(LWD)是一种显性遗传病,控制此病的相关基因 A/a 位于 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LWD 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个是该病患者B.基因型为 XaYA 的男性患者的儿子也一定患该病C.两个患者生育的子女一定患该病,所以不建议他们生育D.该病与常染色体病相似,不会表现出与性别相关联的特性17.为探究细菌对四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将含不同抗生素的滤纸片放置在涂满细菌的培养基平板上、观察并比较滤纸片周围形成的透明抑菌圈的大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对抗生素Ⅱ的敏感性大于对抗生素Ⅰ的敏感性B.使用抗生素后,Ⅳ的抑菌圈中的 A 菌产生了抗药性突变C.A 菌落的细菌和 B 菌落的细菌对抗生素Ⅳ都有一定程度的抗性D.从各抑菌圈的边缘选择菌种重复该实验,各抑菌圈的直径变大18.图甲为某果蝇(2N=8)正常精原细胞中的部分染色体,图中字母表示相关基因,基因 b 只位于 X 染色体上。图乙和图丙为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异常形成的两个精细胞中的部分染色体组成。假设减数分裂过程中只发生了一次染色体分离异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精细胞乙、丙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B.精细胞丙中应含有 4 种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C.精细胞乙产生的原因是初级精母细胞中 A 和 a 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D.产生精细胞丙的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另一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 Y 或aaY 19.科研工作者在研究果蝇翅型(卷翅与长翅)的遗传现象时提出,在卷翅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存在隐性致死基因(d),该基因纯合时致死。紫眼(e)卷翅(B)品系和赤眼(E)卷翅(B)品系果蝇的隐性致死基因不同(分别用 d1 和 d2 表示),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 d1d1 和 d2d2 致死,d1d2 不致死,已知控制眼色与翅型的基因独立遗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d1 和 d2 并不属于一对等位基因B.图示紫眼卷翅品系和赤眼卷翅品系果蝇杂交,子代中卷翅:长翅=3:1C.图示赤眼卷翅品系中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子代果蝇中卷翅:长翅=2:1D.图示赤眼(Ee)卷翅品系和紫眼卷翅品系果蝇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 2:2:1:120.某种昆虫的翅长由 X 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 b1、b2、b3 控制,实验人员统计了该昆虫种群(雌雄个体数相等)中 1000 个雌性个体的各种基因型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在该昆虫雄性个体中 b2 的基因频率是( )A.41% B.27% C.26% D.2%二、填空题21.蜂王(2n=32)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n=16)发育而来,雄蜂的精原细胞经图 1 所示的“假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图 2 为蜂王某细胞连续分裂过程中三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图中只展示部分染色体),图 3 为蜜蜂幼虫发育成工蜂的机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 3(1 ) 图 1 减数 分 裂 I 过程 细 胞 中会 出现 个四 分 体 ,若 某 雄蜂 是 由图 2 中 ③ 的子细 胞 发 育 而来 , 则 该 雄 蜂 的 基 因 型 为 。( 2 )雄 蜂 的 “ 假 减 数 分裂 ” 与 蜂王 的 减数 分裂 相比 , 相同 点有(填编号)。①染色体复制 ②会发生基因重组 ③存在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 ④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⑤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相同(3)请画出图 2 所示蜂王连续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 。(4)以花粉、花蜜为食的蜜蜂幼虫将会发育成工蜂,由图 3 可知幼虫发育成工蜂与Dnmt3 蛋白有关,Dnmt3 蛋白是一种 DNA 甲基化转移酶,能使 DNA 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若敲除幼虫细胞中的 Dnmt3 基因,幼虫都能发育成蜂王。①Dnmt3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 ,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②研究发现蜜蜂在幼虫时期持续食用蜂王浆则发育为蜂王,其机理可能是蜂王浆可以 (填“促进”、“抑制”)Dnmt3 基因表达出 Dnmt3 蛋白,使 DNA 甲基化程度(填“升高”、“降低”)。22.图 1 为中心法则图解,图 2 为细胞内某些重要的生理过程,图 3 为某种物质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 1 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有(填字母),正常情况下,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有 (填字母)。(2)图 2 中的酶 A 是 ,图 3 所示物质通过图 2 中的过程 (填序号)合成,该物质携带的氨基酸为 (密码子:UCG-丝氨酸;GCU-丙氨酸;CGA 精氨酸;AGC-丝氨酸)。(3)图 2 中的过程③为 ,核糖体 (填“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移动合成肽链。若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但其形成的肽链中氨基酸的序列并没有改变,这可能与密码子的 性有关。(4)少量的 mRNA 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的原因是 。23.已知果蝇的眼色同时受位于Ⅱ号和Ⅲ号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A、a 和 B、b)控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如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 图可知 ,无 色眼的基因型是 ,猩 红色眼对应的基因型有 种。(2)由图可知,基因数量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为 。(3)某同学对果蝇的眼色进行了调查,绘制的遗传系谱图如下,其中 1 号个体的基因型为 AAbb。① 2 号个体的基因型是 , 3 号个体为纯合子的概率是 。②若让 6 号与 7 号个体多次交配并产生足够多的后代(F1),则后代(F1)共有种基因型, 种表现型;F1猩红色眼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 ;若让 9 号与 10 号个体交配,则产生猩红色眼个体比例为 。福州一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四学段模块考试高一 生物学科 遗传与进化模块(完卷 75分钟 满分100分)选择题1-5 DBBDA 6-10 DCDDC 11-15 DDDCA 16-20 ACDDA二、填空题21.(1) 0 AD(2)①③④⑤(3)(4) 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抑制 降低22.(1) abcde bc(2) DNA聚合酶 ② 丝氨酸(3) 翻译 从下到上 简并(4)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23.(1) aabb 4(2)一种性状可能由两对(或多对)基因共同控制(3) aaBb 或aaBB 0 9 3 1/3 2/3同源染色体对数2nnO有丝分裂减数分裂I减数分裂Ⅱ时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pdf 高一生物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