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章多种多样的运动单元检测卷班级 姓名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30分)1.2024年3月20日,“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如图所示是火箭上升过程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塔是运动的B.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C.以火箭为参照物,“鹊桥二号”是静止的D.以“鹊桥二号”为参照物,发射塔是静止的2.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下列各图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3.甲骨文是我国古老的象形文字,最早发现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年”字的写法如图,其本义是年成,五谷成熟。引申为一年的收成。古人用五谷成熟表示“一年”,这是因为( )①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年 ②地球公转周期为一年 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周期为一年 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周期为一年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4.2024年6月10日是端午节,这一天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5.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证据主要是( )A.世界的火山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带B.世界大陆的轮廓有可拼合性C.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D.喜马拉雅山脉上发现有海洋生物活动的痕迹6.如图所示是地球上某日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图中A地的季节和此时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①冬季 ②夏季 ③昼短夜长 ④昼长夜短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日食又叫作日蚀。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就会发生日食现象。最可能发生日食的时间是农历( )A.初一 B.初七 C.十五 D.二十二8.下列现象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A.昼夜交替 B.季节变化 C.日食 D.昼夜长短变化9.台湾省北回归线标志塔会出现“立竿不见影”现象( )A.此时太阳直射赤道 B.此后影子出现在偏北方向C.一年中会出现两次 D.最适合在冬季观察10.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若发光体与孔的距离不变,而改变屏与孔的距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屏越近,像就越大B.不管如何移动光屏,像总是正立的C.屏越远,像就越大D.不管怎样移动光屏,像的大小总是不变的11.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描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注:2里为1km,“一日还”指大约24h从白帝城到达江陵)。诗人所描述的船速最接近( )A.2km/h B.10km/h C.20km/h D.1000km/h12.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天体的运行 B.蒲公英种子的飞行C.候鸟的迁徙 D.雷电发生的过程13.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由于(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互挤压C.印度洋板块张裂D.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共同挤压14.电池和化石燃料蕴含相同形式的能量,该能量是( )A.电能 B.机械能 C.化学能 D.电磁能15.居住在某地的人从未感受过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图中该地处于(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6.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利用地球仪和灯泡演示地球运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保持地球仪的位置不动,用手拨动地球仪,可以演示地球的___________(填“自转”或“公转”)运动,图中序号①和②可以正确表示拨动地球仪的方向的是 ___________。(2)造成B地有昼夜交替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A.地球在自转 B.太阳绕地球运动 C.地轴是倾斜的 D.地球绕着太阳转17.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称为_____________。在杭州地区,这个角在一天中的__________(填“清晨”“正午”或“傍晚”)最大,在一年中的__________(填“冬季”或“夏季”)最小。每年3月21日前后是北半球的___________(填节气),此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_上。 18.2021年5月26日晚,世界很多地区都观察到罕见的“月全食+超级月亮”的天文奇观。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这一天三个星球间的位置关系是 ___________。 A B C D(2)月全食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 19.甲、乙两人在平直道路上,从同一出发点向南跑步,他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他们跑步的速度v乙=_______v甲。以甲为参照物,乙向___________运动。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教育专家东尼·博赞创造的一种学习方法。在学习科学过程中,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科学知识串联成网,可直观显现知识脉络,深刻领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1) 如图是某同学没有完成的思维导图,请你在A、B处补上恰当的内容:A. ___________;B. ___________。 (2)我国台湾高雄市发生的6.7级地震与下列哪两大板块的运动有关: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 ②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③亚欧板块和北美板块 ④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21.2019年4月18日,在台湾花莲县海域(北纬24.02度,东经121.65度)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24千米。湖州、上海等多地市民表示震感强烈。(1)花莲县位于湖州(120.04°E,30.52°N)的_________方向,地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震带。 (2)如果地震时,你正在家中(高层)吃晚饭,你应该______。 A.立刻躲进卫生间墙角 B.去楼道往顶楼逃生 C.马上坐电梯下楼逃生22.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如图甲所示,圭表通过测量一年中每日正午时日影长度来推测二十四节气,日影是光的___________形成的。圭表的原理如图乙所示,为了在圭尺上观察到清晰的日影,立表需要用___________(填“透明”或“不透明”)物体制作,立春节气正午日影比夏至长,说明立春节气正午太阳在位置___________(填“A”或“B”)。 23.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的直线传播的综合实践活动。(1)如图甲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在树荫下观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倾泻下来,在地上留下斑驳的树影和圆形的光斑,圆形的光斑实质是________,树影和圆形的光斑形成的原理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三、实验探究题(共23分)24.(6分)我们身边的很多现象与地球运动有关。台州市某学校兴趣小组对树影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并绘制了简单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某日正午树影在一年中最长,该日可能是 ___________(填“夏至日”或“冬至日”)。 (2)以下是兴趣小组对一天中树影变化与太阳照射的描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___________。 A.树影由长变短再变长 B.形成b点树影时刚好为正午时分C.一天中树影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3)当地球按图中由丁→甲→乙的方向公转时,我们将观察到正午树影一天比一天 ___________(填“长”或“短”)。 25.(10分)如图所示,小明制作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1)蜡烛在半透明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___________。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焰的正立像 D.蜡焰的倒立像(3)为了增大烛焰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之一是______________。 (4)为了探究孔的大小是否影响小孔所成的像,则应选择下列所示 _______孔,然后用卡片覆盖并移动卡片以改变孔的大小进行实验。 A B C D26.(7分)在“探究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小明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剪去一部分,做成①号纸锥和②号纸锥。(1)按正确方式摆放,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发现②号纸锥先到达地面,说明②号纸锥比①号纸锥快,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_ (填“相同时间比路程”或“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快慢。 (2)小明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得到①号纸锥下落的照片,如图乙所示,已知照相机每隔0.25s曝光一次,①号纸锥的直径10cm。Ⅰ.为测量纸锥从O下落到D的平均速度,还需测出照片中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Ⅱ.根据实验估算出纸锥从O下落到D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m/s。 (3)为了减小平均速度的测量误差,需要进行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纸锥下落的起始高度___________(填“必须”或“不必”)保持一致。 (4)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不同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为此提出两个猜想:猜想一:纸锥下落最大速度可能与纸锥锥角的大小有关;猜想二:纸锥下落最大速度可能与纸锥质量的大小有关。小娟在实验中测得②号纸锥的最大速度比①号纸锥大,从而得出锥角小的纸锥下落最大速度大。小娟通过实验所得的结论 __________(填“可靠”或“不可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答题(共23分)27.(3分)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采光取暖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不同地区的飞檐设计略有不同。资料1:图甲为飞檐景观,图乙反映普通屋顶与飞檐屋顶的光照原理。资料2:浙江的飞檐设计与北京飞檐相比,可保持飞檐长度不变,加大飞檐翘起角度。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浙江相对北京地区的飞檐做出了改动,请从室内采光角度作出合理的解释。28.(6分)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下列板块名称:B. ___________,F. _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运动比较________(填“活跃”或“不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3)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请分析日本地震频繁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6分)如图所示是小华在五一期间乘列车随父母外出旅游时根据列车运动情况绘成的s-t图象,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5~6h列车的运动状态是___________(填“静止”“匀速运动”或“变速运动”)。 (2)在6~16h的路段中,以108km/h的速度穿越0.5km长的山洞,火车长100m,求火车穿越山洞所用时间。30.(8分)如图甲所示,小车A和小车B在马路上相向而行,小车A向右运动,小车B向左运动。如图乙是小车A和小车B的路程随着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计时到第15s两车正好相遇。求:(1)小车A和小车B在开始计时的相距距离。(2)如图丙所示,马路为双向两车道,每条车道宽3.5m。一辆长5m、宽2.1m的小车C(小车可看成一个长方体)以6m/s的速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在右侧车道的正中间。此时,一行人突然从图中E点横穿马路,人与小车在东西方向的距离为s3=25m。为了能够安全通过,行人速度的范围是多少。(不考虑小车车速和方向变化,以及制动情况)第4章多种多样的运动单元检测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D B B A A A B C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C D A C 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6.(1) 自转 ① (2) A 。17. 太阳高度(角) 正午 冬季 春风 赤道 。18.(1) A (2) ④①②③ 。19.(1) 2 ;(2) 南 。20. (1) 软流层 ; 张裂和碰撞 (2) ② 。21.(1) 东南 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 (2) A 。22.(1) 直线传播 不透明 ;(2) B 。23.(1) 三个小孔在同一直线 (2) 太阳的像 ; 相同 。三、实验探究题(共23分)24.(6分)(1) 冬至日 (2) AB (3) 短 。25.(10分)(1) 实像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 D (3) 减小蜡烛与小孔的距离 (4) B 。26.(7分)(1) 相同路程比时间 (2) 纸锥的直径OD的距离 0.3 (3) 必须 (4) 不可靠 没有控制纸锥的质量相等四、解答题(共23分)27.(3分)与北京相比,浙江纬度更低,冬季太阳高度角更大,相同条件下屋内被阳光照射的面积更小,屋檐上翘有利于更多的阳光照进屋内。28.(6分) (1) 非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2) 活跃 ;(3) 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29.(6分)(1) 静止(2) 解:火车穿越山洞通过的路程s=l洞+l车=0.5×1000m+100m=600m,火车匀速行驶的速度v=108km/h=30m/s,由v=s/t可知,火车穿越山洞所用时间t=s/v=600m/30m/s=20s。30.(8分)(1)解:由图乙可知,小车A从15s到25s运动的路程sA=50m,则小车A的运动速度vA=s_A/t=50m/10s=5m/s;结合图乙分析可知小车B运动5s后便静止了,由此可知sB=50m,小车A和小车B在开始计时的相距路程s=sA+sB=vAt+sB=5m/s×15s+50m=125m。 (2)解:由图丙可得行人到达小车的距离s4=3.5m+1/2×(3.5m-2.1m)=4.2m,s5=3.5m+1/2×(3.5m-2.1m)+2.1m=6.3m,小车通过后行人行走到车行走位时所用时间t1=s_3+s_车/v_车=25m+5m/6m/s=5s,行人的速度v1=s_4/t_1=4.2m/5s=0.84m/s,小车到行人通过小车行走车位时所用时间t2=s_3/v_车=25m/6m/s=4.17s,行人的速度v2=s_5/t_2=6.3m/4.17s≈1.51m/s;由上可知,行人速度的范围是小于0.84m/s,或大于1.51m/s。第4章多种多样的运动单元检测卷答题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6.(1) ;(2) 。17. ; 。18.(1) (2) 。19.(1) ;(2) 。20. (1) ; (2) 。21.(1) ; (2) 。22.(1) (2) 。23.(1) (2) 。三、实验探究题(共23分)24.(6分)(1) (2) (3) 。25.(10分)(1) ;(2)(3) (4) 。26.(7分)(1) (2) ;(3) (4) 。四、解答题(共23分)(3分)(6分)(1) (2)(3) 。29. (6分)(1) ;(2)30.(8分)(1)(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4章多种多样的运动单元检测卷.doc 第4章多种多样的运动单元检测卷参考答案.doc 第4章多种多样的运动单元检测卷答题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