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本书阅读《红岩》导读清单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本书阅读《红岩》导读清单 素材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整本书阅读《红岩》导读清单
《红岩》是一部以重庆解放前地下斗争为背景的革命经典小说,由罗广斌和杨益言共同创作。
两位作者均为重庆地下党成员,1948年因叛徒出卖被捕,关押于渣滓洞、白公馆监狱,在1949年“11·27”大屠杀中幸存。
他们结合自身狱中经历,先创作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后改编成长篇小说《红岩》,于1961年出版,真实还原了那段残酷而悲壮的历史。
创作背景
小说以1948—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为历史背景。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在溃败前,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进行疯狂镇压,渣滓洞、白公馆成为迫害革命者的魔窟。1949年11月27日,特务对狱友实施大规模屠杀,仅少数人幸存,这一事件成为小说的重要原型。作者创作的核心动因是纪念牺牲的战友,传承革命精神,让后人铭记那段为理想奋斗的历史。
主要情节
小说围绕共产党人与国民党特务的狱中斗争展开,核心情节分为三部分:
前期:地下斗争与被捕:1948年,重庆地下党领导人许云峰、江姐等在组织武装起义、传递情报时,因叛徒甫志高出卖先后被捕,关押进渣滓洞、白公馆,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中期:狱中抗争:特务对革命者施以残酷折磨(如江姐被钉竹签),但他们坚贞不屈,秘密建立狱中党组织,通过传递消息、策划越狱、绝食等方式与特务周旋。小萝卜头作为狱中最小的烈士,还帮助传递情报。
后期:牺牲与胜利: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特务预感失败,对革命者疯狂屠杀,许云峰、江姐等大批同志牺牲。幸存狱友在解放军逼近时越狱冲出牢笼,迎来解放,但许多人在最后战斗中牺牲。
主要人物
核心革命志士
江姐(江竹筠):地下党重要成员,丈夫牺牲后仍坚持斗争,被捕后面对酷刑坚贞不屈,是“红岩精神”的典型代表,最终英勇就义。
许云峰:重庆地下党领导人,沉着智慧,狱中建立秘密党组织、策划越狱,牺牲前仍鼓励战友坚持斗争。
成岗:负责印刷《挺进报》,被捕后坚守信仰,狱中写下《我的“自白书”》,彰显革命气节。
小萝卜头(宋振中):出生8个月入狱,是狱中最小烈士,帮助传递情报,遇害时年仅8岁。

其他重要革命者
刘思扬:出身地主家庭却投身革命,拒绝通过关系出狱,坚守与难友共进退。
华子良:装疯卖傻掩护身份,暗中观察监狱情况,配合完成越狱计划。

反面角色
甫志高:原地下党员,因意志不坚定叛变,出卖江姐、许云峰等,导致党组织重创。
徐鹏飞:国民党特务头子,手段残忍阴险,负责审讯和迫害革命者。
主题思想
《红岩》的核心主题是歌颂革命志士的坚定信仰与牺牲精神,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本质,展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具体体现为:
信仰的力量:江姐、许云峰等在酷刑与死亡威胁下,始终坚守对共产主义的忠诚,绝不背叛。
斗争与牺牲:革命者在绝境中坚持反抗,为革命胜利献出生命,凸显“为理想献身”的崇高。
正义必胜:反动派的残暴无法阻挡革命洪流,幸存革命者与解放的到来,印证了正义与进步的历史必然。
作品塑造的“红岩精神”——忠诚、坚韧、无畏、团结,成为传承至今的精神符号。
“红岩精神”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重庆地区开展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其核心内涵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团结协作的大局意识和一心为民的奉献情怀。
它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历史价值
1. 革命胜利的精神支撑:在白色恐怖笼罩的重庆,红岩精神是共产党人面对酷刑、屠杀时的“精神铠甲”。无论是江姐“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的呐喊,还是许云峰在地牢中挖通越狱通道的坚持,都彰显了信仰对革命斗争的支撑作用,为重庆解放及全国革命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 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特殊历史环境中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体现,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了党的精神谱系,记录了中国革命从艰难走向胜利的奋斗轨迹,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和革命精神的重要范本。
二、现实意义
1. 坚定理想信念的时代教材:在当代社会,面对多元价值观的冲击,红岩精神中“对党忠诚、坚守信仰”的内核,为人们提供了抵御精神懈怠、坚定理想信念的标杆。它提醒人们,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对真理、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始终是个人和民族前进的动力。
2. 砥砺奋斗的行动指南:红岩精神所蕴含的“不怕牺牲、攻坚克难”的斗争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无论是应对改革发展中的难题,还是面对科技攻关、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挑战,这种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都是激励人们迎难而上、奋勇前进的力量源泉。
3. 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岩精神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鲜活素材。通过了解红岩故事,能让后人铭记革命先烈的牺牲与奉献,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4. 凝聚团结力量的精神纽带:当年狱中难友们在绝境中相互支持、团结斗争的事迹,体现了红岩精神中“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内涵。在今天,这种精神对于凝聚社会共识、推动集体事业发展(如国家建设、民族复兴)仍具有重要的凝聚作用,提醒人们在个人与集体、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中坚守大局意识。
红岩精神既是历史的产物,也是穿越时空的精神火炬,它不仅记录了革命年代的热血与牺牲,更在新时代为人们提供了价值指引和行动力量,是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宝贵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