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3.3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共3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3.3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共34张PPT)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导】
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性河流,被称为“东方多瑙河”。在我国的河段叫澜沧江,下游叫湄公河。澜沧江上中游河道穿行在横断山脉间,河流深切,形成两岸高山对峙,坡陡险峻的V形峡谷。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十分丰富,是一个有待开发的资源宝库
思考:澜沧江—湄公河上下游的河流地貌有何不同?是怎样形成的?
【课标要求】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示意图辨认不同河流地貌的类型,并描述其形态特征。
2、了解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的形成,掌握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堆积地貌发育的位置,并分析其成因。
3、理解不同河段河流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一、澜沧江——湄公河的河谷地貌
材料一 “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千米,穿越怒山等崇山峻岭,形成 “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景观。三条大河的源头段流经相对平坦的青藏高原面,水流速度较小,河流的下蚀作用较弱,形成宽浅的河谷。“三江并流”河段,高山雪峰横亘,海拔从760米河谷到6740米的卡瓦格博峰,变化巨大。身入澜沧江峡谷中,看天一条缝,看江一条龙;头顶绝壁,脚临激流,令人心惊胆战。江中礁石林立,江流湍急,石乱水激,雪浪翻飞,蔚为壮观。右图为澜沧江-湄公河示意图。
A
B
C
D
E
F
1、澜沧江源头的河谷形态是怎样的?位于哪个图中字母处?并从河流作用角度分析其成因。
形态:宽而浅的河谷 A处
成因:源头段流经相对平坦的青藏高原面,水流速度较小,河流的下
蚀作用较弱,形成宽浅的河谷。
澜沧江源头
澜沧江源头的河谷
2、三江并流河段属于哪种河流地貌?一般分布在河流哪一河段?位于图中哪个字母处?从河流作用角度分析其成因?请从形态、河谷深度、岸壁坡度、谷底的宽窄、河床底部的起伏状况及物质组成等角度来描述此地貌特征。
地貌:V形峡谷
分布:河流上游 BC段
成因: 此段多高山,河流落差大,水流急,下蚀作用强烈,形成V形河谷。
特征:河谷深度大,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多巨大石块和卵石。
材料二 澜沧江在我国境内长2130千米,落差约
5000米,水能蕴藏量约3656万千瓦。干流不仅水能
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地形地质条件优越、水量丰沛
稳定、水库淹没损失小、综合利用效益好。目前澜
沧江干流梯级水电站的开发,除能满足云南全省用
电需要外,还可向广东省供电。同时由于云南省有
色金属品种多,储量大,利用丰富的水电可发展有
色金属冶炼业。
3、澜沧江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说明其有利条件。
主要方向:水电及能耗大的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条件:①亚热带季风气候,水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十分丰富。②地形地质条件稳定,利于基建工程建设。③移民少,开发成本较低。④有色金属丰富。⑤周边电力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二、冲积扇
材料一 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冲积扇。左图为澜沧江支流汇入处的冲积扇图,右图为冲积扇结构示意图。
扇顶
扇 缘
1、分析冲积扇形成于什么位置?对应首图中的字母?冲积扇是怎样形成的?
2、从扇顶到扇缘,堆积物的颗粒粗细及
厚度有什么分布规律?成因?
分布规律:从扇顶到扇缘,颗粒由粗到细,
厚度由大到小。
原因:从扇顶到扇缘,河流速度减慢,搬
运能力减弱,颗粒粗的比重大,先沉积且
沉积的多;颗粒细的比重小,后沉积下来且
沉积的少。
位置:在澜沧江支流汇入的地方(河流的出山口),会形成冲积扇。C
形成过程:河流携带大量泥沙碎石等物质,流出山口转入平地时,地势趋于平缓,流速骤减,摆脱了侧向约束,泥沙沉积在山麓地带,形成了扇形堆积地貌。
扇顶
扇 缘
材料二 贺兰山东麓冲积扇平原是世界公认的酿酒葡萄种植“黄金地带”,该区域酿酒葡萄喜砂质土壤(砂砾含量较多),喜光怕涝,但光照过强会对果实造成灼伤。下图左图为冲积扇地貌模式图,右图为贺兰山东麓及周边区域简图。
3、由冲积扇地貌模式图分析,哪个部位更适合农耕?
 扇缘带
理由:①扇形地带沉积物颗粒细,土壤肥沃
②地形较平坦,有一定坡度,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
③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浅,农业生产灌溉水源相对丰富。

4、分析贺兰山东麓冲积扇平原多砂质土壤的原因,并指出该区域砂质土壤对葡萄种植的有利影响。
原因:山区河流带来了大量砂砾,流出山口后在山麓地带沉积,形成砂质土壤。
影响:土壤空隙较大,排水条件好;透气性好;矿物质丰富。

【对点训练】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B处的地形名称是(  )
A.冲积扇 B.河口三角洲
C.山脊 D.悬崖
2.图中河流堆积物从B处到A处
堆积的情况是(  )
A.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地堆积
B.由B处到A处依次是黏土、粉砂、砂、砾石
C.由B处到A处依次是砾石、黏土、粉砂、粗砂
D.由B处到A处依次是砾石、砂、粉砂、黏土
D
A
2.冲积扇的沉积物颗粒大小具有分选性,自扇顶到扇缘颗粒物由粗到细,即为D所示。
1.观察等高线,
B处变稀疏,为
出谷口位置!
三、曲流与牛轭湖
材料 澜沧江流出山区,进入云南景洪与老挝万象之间的丘陵盆地地区,由于地形坡度较缓,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水流以侧向侵蚀为主,河道变得弯曲。河道在弯曲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称为“曲流”。一般情况下,曲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随着时间推移变得更加弯曲。当曲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河流会自动裁弯取直,废弃的弯道形成牛轭湖。右图为牛轭湖形成过程示意图。
牛轭湖
1、思考为什么湄公河在此变得弯曲,曲流对应首图中哪个字母?是怎样形成的?
D 澜沧江流出山区,流经云南景洪与老挝万象之间的丘陵盆地区域,由于地形坡度较缓,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水流以侧向侵蚀为主,河流不断地侵蚀河岸、扩展河床,河道变得弯曲。河道在弯曲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称为曲流。
2、如何判断凹岸和凸岸?结合“凸凹”文字和河岸的形状判断。
图中m、p处为凸岸,n、o处为凹岸。
3、“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数家新住处”应位于河流的凹岸还是凸岸?对应右图?
凸岸 乙处
4、结合图示,分析图中的牛轭湖是怎样形成的?
一般情况下,曲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更加弯曲。当曲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河流会自动裁弯取直,废弃的弯道形成牛轭湖。
主要作用:凹岸侵蚀
5、结合下图,总结凹凸岸与人类活动关系。
凹岸(侵蚀):建港口、加固大堤
凸岸(堆积):建聚落、淘金
农田聚落等随河道弯曲分布
荆江大堤
【对点训练】
河迹湖又称牛轭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下图①②③④示意某河迹湖的形成过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河迹湖的演变顺序是①③④②
B.a处的堆积作用明显,b处侵蚀作用明显
C.该河迹湖肯定位于平原地区
D.河流的流向是自c向d
2.该河迹湖的作用可能有(  )
A.阻滞河流泄洪 B.适合渔业生产
C.扩大了河流航运里程 D.扩大灌溉范围
B
A
2.牛轭湖位于河道旁边,起到分洪作用,同时为淡水,可发展渔业。河道里程缩短,C错误,灌溉范围不变,D错误。
1.根据题意可知,由于凹岸侵蚀作用,河道弯曲加剧,最后被废弃形成牛轭湖。A正确。a为侵蚀,b为凸岸堆积。
四、湄公河平原和三角洲
材料一 澜沧江—湄公河流出北部山地和丘陵后,进入地势平坦的越南、老挝和柬埔寨境内。此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河流径流量大。河流从上中游带来的大量泥沙沉积,形成宽广的湄公河平原。
材料二 湄公河平原以水稻种植业为主,是世界稻米的主产区。人口稠密,精耕细作。水稻生产还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传统节日有御耕节、水上木偶戏(插秧、打谷等)、稻魂节、泼水节。另外,水利工程的修建、维护等很多农活都需要村民协作完成。因此,人们都能够团结互助,关爱弱者。湄公河平原上的高脚屋,以木、竹为主要建材,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上层住人,底层圈养牲畜和放置农具。
1、读图,分析湄公河平原的形成原因?
澜沧江-湄公河流出北部山地和丘陵后,因地势变得平坦,河流从上游带来的泥沙大量沉积,形成宽广的湄公河平原。
2、湄公河在流经湄公河平原时的河谷横断面呈什么型,为什么?
呈“U”型谷,湄公河下游流经平原时,落差小,水流缓,河水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为主,河谷宽而浅,因而横断面呈宽而浅的“U”型。
3、结合材料,举例说明湄公河平原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及内在原因。
农业活动:水稻种植业为主——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河流冲积平原,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人口稠密,精耕细作,适合水稻种植。
民居: 高脚屋——气候夏季湿热,便于通风排湿。
节日活动:御耕节、水上木偶戏(插秧、打谷等)、稻魂节等——与水稻
种植有关,祈求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另外,水利工程的修
建、维护等都需要村民协作完成。
材料三 湄公河三角洲位于中南半岛南部,越南的最南端、柬埔寨东南端,是以柬埔寨金边为顶点,湄公河下游及其9条叉道延展流入南海的三角洲平原,又称九龙江平原。湄公河三角洲面积约4.4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不到2米,多河流、沼泽。这里是东南亚的玉米之乡,也是越南最富饶的地方。
4、读图,分析湄公河三角洲是怎样形成的?
湄公河注入海洋时,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所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形成湄公河三角洲。
5、结合材料,描述湄公河三角洲的特点。
形态:以柬埔寨金边为顶点,湄公河下游及其9条叉道向下延展,流入南海,
呈三角形态。
特征:三角洲的面积较大,地表平坦,水网
密布,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6、讨论湄公河上中游修建水库可能给湄公
河三角洲带来的影响。
上游修建水库,下游水量减少,河流携
带的泥沙量减少,三角洲面积会减少。
7、分析影响三角洲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1)丰富的泥沙来源。这主要取决于河流输沙量的大小,河流上、中游
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会给三角洲发育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
(2)海洋的侵蚀搬运能力较小,是的河流携带大量泥沙,不易被波浪和海
流带走,在河海相互作用的河口地区沉积,促使三角洲的形成。
(3)海滨地区地势平坦,水深较浅对波浪具有消能作用,有利于泥沙淤积,
促进三角洲的形成。
【归纳1】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高原地区 山区 平原地区
河流地貌 深切的河谷 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 冲积平原
对聚落的影响 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如雅鲁藏布江河谷,聚落分布呈狭长的带状 分布于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有的呈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 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
原因 发育于其上的深切河谷,地势低、气温较高,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归纳2】澜沧江—湄公河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
河段 地貌 成因
源头 宽浅的河谷 因位于青藏高原面上,地形比较平坦,河流下蚀作用较弱
上游 “V”形峡谷 流经横断山、云贵高原以及中南半岛北部高地时,因落差大、水流急,水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强而形成
支流汇入的地方 冲积扇 河流流出山口,河水摆脱了侧向约束,泥沙沉积形成
流出山区处 曲流 因地形坡度较缓,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水流以向侧向侵蚀为主,河道变弯曲而成
牛轭湖 通常,曲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随时间推移而变得更加弯曲,曲流发展到一定限度,河流会自动裁弯取直,废弃的弯道形成牛轭湖
下游 湄公河平原 因地势变得平坦,泥沙大量沉积而成
河口 湄公河三角洲 湄公河注入海洋时,流速减慢,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而成
【对点训练】 下图为废黄河三角洲演变模式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三处土层形成由先到后的顺序是(  )
A.甲、丙、乙 B.乙、甲、丙
C.甲、乙、丙 D.丙、乙、甲
2.与b时段三角洲快速发展无关的因素为(  )
A.水下坡度平缓 B.海水顶托
C.黄河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见效
D.渤海湾潮流作用弱小
D
C
2.b时期三角洲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当时黄河在此入海,从上游携带大量泥沙在此沉积。图中可见此处水下坡度平缓进一步促进了泥沙的堆积,再加上海水顶托作用和渤海湾较弱的潮流作用导致泥沙堆积体被侵蚀较少因此发展很快。当时为1128年至1855年,此时间段内我国没有进行有效的水土保持工作,故选择C。
1.此处位于古黄河三角洲附近,土层的形成原因是流水堆积作用。越靠下堆积时间越早,故丙最先形成之后依次乙、甲形成。故选择D。
【课堂总结】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源头:宽浅河谷
上游山区:峡谷
中游平原:曲流与牛轭湖
上游出山口:冲积扇
流水侵蚀地貌
流水堆积地貌
中下游:湄公河冲积平原
入海口:湄公河三角洲
当堂检测
河谷中常有多级阶地,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称为一阶地;紧邻其上的另一级阶地称为二阶地,依次类推。读河流阶地形成示意图,1-2题。
1.图中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是( )
A.先地壳下降,后流水侵蚀
B.先地壳抬升,后流水侵蚀
C.先流水沉积,后地壳下降
D.先流水沉积,后地壳抬升
解析: 第1题,“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称为一级阶地”,河漫滩以及图形中的沉积物等信息说明图中河流阶地的形成应有流水的沉积作用,A、B错误;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答案
解析
当堂检测
解析: 第2题,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使河流下切形成阶地,图中一级阶地比二级阶地形成晚,河谷不断变宽,阶地不适于建设大型港口,河床海拔逐渐升高,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答案
解析
2.图中( )
A.一级阶地比二级阶地形成早
B.河谷不断变窄变深
C.阶地适于建设大型港口
D.河床海拔逐渐升高
当堂检测
解析: 第3题,甲地山高谷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陡峻峡谷,A正确。乙地地势低平,流水沉积作用形成深厚土层,B错误。丙地河水湍急,侵蚀作用使瀑布向上游移动,C错误。丁地河网密布,流水沉积作用强,形成河口三角洲,D错误。故选A。
答案
解析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读下图,3-4题。
3.图中( )
A.甲地山高谷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陡峻峡谷
B.乙地地势低平,风力沉积作用形成深厚土层
C.丙地河水湍急,侵蚀作用使瀑布向下游移动
D.丁地河网密布,流水沉积作用强形成冲积扇
当堂检测
解析: 第4题,黄河源头的水量补给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故A选项错误。黄河为外流河,上游参与海陆间水循环,故B选项正确。中下游自南向北流的河段在每年的冬春季节易发生凌汛现象,故C选项错误。下游水量不稳定,不利于航运,故D选项错误。故选B。
答案
解析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读下图,3-4题。
4.黄河( )
A.源头的水量补给以雨水补给为主
B.上游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C.中游在每年的冬春季节易发生凌汛现象
D.下游水量稳定航运发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