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是什么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我是什么 教案

资源简介

《我是什么》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认识 “晒、极、傍、越、滴、溪、奔、洋、坏、淹、没、冲、毁、屋、猜、变、片、海、作、给、带” 等生字,会写 “晒、极、傍、海、洋” 等生字,掌握生字的组词方法,能运用部分生字进行造句。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水的不同变化形态,了解水在不同地方的存在状态以及水的好处与坏处。
体会课文拟人化的写作手法,感受语言的生动有趣,培养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初步树立爱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读写和运用。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水的不同变化形态以及水的作用。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水不同形态的形成原因,如汽变成云、云变成雨、冰雹、雪的过程。
体会课文拟人化的写作手法,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树立爱护水资源的意识,理解人们如何管住水让它光做好事不做坏事。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直观演示法、问答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谜语,大家想不想猜一猜呀?(生:想)那仔细听好了哦:“一物生得奇,脏了不能洗,越洗越有泥,不洗还干净。(打一自然物)” 大家开动小脑筋,想一想这是什么呀?
生 1:是泥土吗?
师:不对哦,泥土脏了是可以洗的。再想想。
生 2:是水?
师:哇,这位小朋友太聪明啦,猜对啦,就是水!那你们知道水有哪些变化吗?它有时候会变成我们看得见的东西,有时候又好像不见了,特别神奇。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和水有关的课文,题目叫做《我是什么》。(板书课题)大家一起把课题读一遍吧。
生:《我是什么》。
师:读得真响亮!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是不是特别好奇 “我” 到底是什么呀?别着急,学完这篇课文,大家就都知道啦。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问一问大家,你们平时都在哪里见过水呀?
生 1:我在池塘里见过水。
生 2:我在小溪里见过水。
生 3:下雨的时候天上会掉下水。
师:大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得真仔细。水的世界可奇妙啦,它会变来变去,就像一个小魔术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这个神奇的 “我” 到底是什么,它又会有哪些变化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师:首先,请大家打开课本,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课文。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看看课文下面的拼音,也可以举手问老师或者问问同桌。读完之后,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呀?好,现在开始读吧。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教师巡视,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师:大家都读完了吗?(生:读完了)那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朗读情况。老师请几位同学分段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有没有读错的字音,等他们读完后我们一起来评一评。
(请 3-4 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师:这几位同学读得都很勇敢,声音也很响亮。现在大家来说一说,他们读的时候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呀?
生 1:XX 同学把 “晒” 读成 “sài” 了,应该是 “shài”。
师:你听得真仔细,这个字确实是翘舌音 “shài”,大家一起读一遍 “晒”。(生齐读)还有吗?
生 2:XX 同学读 “冰雹” 的时候,“雹” 字读得不太清楚。
师:“雹” 字是第二声 “báo”,大家跟着老师读 “冰雹”。(生齐读)看来大家在朗读的时候都很用心。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把它们都认熟、读准。
师: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词都整理出来了,大家看黑板上的生字卡片。(出示生字卡片:晒、极、傍、越、滴、溪、奔、洋、坏、淹、没、冲、毁、屋、猜、变、片、海、作、给、带)我们先来一起读一读这些生字,注意读准声母、韵母和声调哦。
(教师领读生字,学生跟读,读的过程中纠正错误读音。)
师:现在我们来开火车读生字,从第一组的第一位同学开始,一个同学读一个字,读对了就继续开下去,读错了其他同学帮他纠正过来。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师:生字大家都读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生字的组词。看黑板上的例子,“晒” 可以组 “晒干、晾晒、曝晒、暴晒”,“极” 可以组 “乐极生悲、积极、南极、极点”。大家能不能学着老师的样子,给其他生字组组词呀?
生 1:“傍” 可以组 “傍晚、傍边”。
师:非常好,“傍边” 也可以写成 “旁边” 哦。
生 2:“溪” 可以组 “小溪、溪水”。
师:真棒!大家都很会思考。现在请大家把自己组的词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每个字组两个词就可以啦。
(学生在练习本上组词,教师巡视指导。)
师:组词大家都会了,那用生字造句会不会呀?(生:会)老师这里有 “晒” 和 “极” 的造句例子,大家看一下。(出示 “晒” 和 “极” 的造句)大家能不能模仿这些例子,用其他的生字来造句子呀?
生 1:用 “溪” 造句,小溪里的水清澈见底。
师:这个句子造得真好,写出了小溪水的特点。
生 2:用 “海” 造句,大海里有很多鱼。
师:不错哦,简单又通顺。接下来请大家在小组里互相用生字造句,每个同学至少用两个生字造句,然后小组选一个最好的句子分享给全班同学。
(学生小组内造句,教师巡视指导,之后各小组分享句子。)
师:生字词我们都学习完了,现在我们再来完整地朗读一遍课文,这一次大家要争取读得更流利、更有感情哦。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注意纠正朗读节奏和语气。)
(三)精读课文
师:大家读得真不错!现在我们来仔细看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请大家齐读第一自然段:“我会变。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漂浮。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人们叫我‘云’。”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完这一段,大家知道 “我” 变成什么了吗?(生:汽和云)那 “我” 是怎么变成汽的呀?
生:太阳一晒,“我” 就变成汽。
师:说得对,太阳的能量可大啦,把水晒热了,水就变成了汽。大家想一想,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看到水变成汽呀?
生 1:烧开水的时候,水壶里会冒出汽。
生 2:夏天的时候,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就变成汽不见了。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那汽升到天空又变成了什么呀?
生: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漂浮,就是云。
师:“极小极小的点儿” 说明这些点儿怎么样呀?
生:非常小。
师:对呀,这些小点儿很小很小,所以我们平时看云的时候感觉它轻轻的,能在空中漂浮。那云有哪些颜色呀?
生 1:有时候是白色的。
生 2:有时候是黑色的。
生 3:早晨和傍晚是红色的。
师:大家说得真好。课文里说 “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这白色的衣服指的是什么云呀?(生:白云)“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黑色的衣服呢?(生:乌云)“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红袍就是我们看到的朝霞和晚霞,是不是特别美丽呀?(生:是)那大家知道为什么云会有不同的颜色吗?(学生摇头)其实呀,是因为阳光照射的角度不同,云反射和散射阳光的情况不一样,所以就有了不同的颜色。大家感兴趣的话,课后可以去查一查资料哦。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说云的颜色,大家来模仿云的样子好不好?(生:好)当老师说 “白云” 的时候,大家就做出轻轻漂浮、很洁白的样子;说 “乌云” 的时候,大家就做出沉沉的、要下雨的样子;说 “朝霞 / 晚霞” 的时候,大家就做出红红的、很美丽的样子。
(教师说不同颜色的云,学生做相应的动作,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师:云还会继续变化呢,我们来看第二自然段。请大家齐读第二自然段:“我在空中越升越高,体温越来越低,变成了无数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到了冬天,我变成小雪花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云越升越高,体温越来越低,变成了什么呀?(生:无数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就是什么?(生:雨)大家想一想,下雨的时候,雨是怎么落下来的呀?
生:一滴一滴落下来的。
师:对,小水滴聚在一起,越来越多,越来越重,就落下来形成了雨。那除了雨,云还会变成什么呀?
生:冰雹和雪。
师:冰雹是什么样子的呀?
生:小硬球。
师:它是怎么下来的呀?
生:打下来。
师:“打下来” 说明冰雹下落的时候怎么样呀?
生:很快、很有力量。
师:没错,冰雹下落的时候速度很快,有时候还会砸坏庄稼和房屋呢。那雪是在什么时候变成的呀?
生:冬天。
师:雪是什么样子的呀?
生:小雪花。
师:它是怎么下来的呀?
生:飘下来。
师:“飘下来” 说明雪花下落的时候怎么样呀?
生:很轻、很慢。
师:对,雪花很轻,所以会慢慢地飘下来,特别美丽。大家有没有见过下雪呀?(生:有)下雪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呀?
生 1:很冷。
生 2:雪花落在地上,大地都变白了,很漂亮。
师:是呀,雪虽然美丽,但下太大也会给人们带来不便哦。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这一段,老师读 “我在空中越升越高…… 人们叫我‘雨’”,男生读 “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 人们就叫我‘冰雹’”,女生读 “到了冬天…… 人们又叫我‘雪’”。
(师生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不同自然现象的特点。)
师:水除了会变成汽、云、雨、冰雹、雪,它平常还在哪里呢?我们来看第三自然段:“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大家齐读这一段。
(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大家想一想,“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 这些词语是形容人的动作,这里用来形容水,说明作者把水当成了什么来写呀?
生:人。
师:真聪明,这就是拟人的写作手法,把水写得像人一样有活力。那水在池子里为什么是 “睡觉” 呀?
生:池子里的水很平静。
师:对,池子里的水流动得很慢,就像在睡觉一样。那在小溪里 “散步” 呢?
生:小溪里的水慢慢流。
师:没错,小溪的水流速度比较慢,就像人在散步。江河里的水 “奔跑”,说明江河里的水流速度怎么样呀?
生:很快。
师:是的,江河里的水流动得很快,就像在奔跑。海洋里的水 “跳舞、唱歌、开大会”,大家想一想海洋里的水是什么样子的呀?
生 1:有很多波浪。
生 2:海浪拍打岸边会有声音。
师:大家说得真好,海洋里的水波涛汹涌,有海浪、有涛声,就像在跳舞、唱歌,很多水聚集在一起就像开大会一样热闹。现在请大家想象一下自己就是水,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状态,然后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一段。
(学生想象后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拟人的写作手法。)
师:水有时候很温和,有时候却很暴躁,我们来看第四自然段:“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人们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 大家齐读这一段。
(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水温和的时候做了哪些好事呀?
生 1:灌溉田地。
生 2:发动机器。
生 3:帮助人们工作。
师:大家知道什么是 “灌溉田地” 吗?
生:就是给田地里的庄稼浇水。
师:对,有了水的灌溉,庄稼才能长得更好。“发动机器” 比如用水力发电,机器就能运转起来。水暴躁的时候做了哪些坏事呀?
生 1:淹没庄稼。
生 2:冲毁房屋。
生 3:给人们带来灾害。
师:水为什么会变得暴躁呀?
生:可能是下大雨的时候,水太多了。
师:没错,当降雨量过大的时候,水就会泛滥,给人们带来灾害。那人们是怎么管住水的呀?
生 1:修水库。
生 2:建堤坝。
师:大家知道的可真多。人们修水库可以储存水,在需要的时候用来灌溉、发电;建堤坝可以阻挡洪水,防止水冲毁房屋和庄稼。这些都是人们管住水的好办法。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作为小朋友,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爱护水资源呢?
生 1:节约用水,不浪费水。
生 2:不往水里扔垃圾。
师:大家说得都特别对,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水资源。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个小辩论,男生一组说水的好处,女生一组说水的坏处,看看哪一组说得更多、更好。
(男女生分组辩论,教师引导和总结。)
师:课文的最后说 “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什么?” 现在大家知道 “我” 是什么了吗?(生:水)那我们一起来回答这个问题吧,“你是水!”
(学生齐声回答。)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我是什么》这篇课文,大家都学到了很多知识。谁能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呀?
生 1:这篇课文讲了水会变成汽、云、雨、冰雹、雪。
生 2:还讲了水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状态,有时候温和,有时候暴躁。
生 3:水做过好事也做过坏事,人们想办法管住它。
师:大家总结得都很全面。通过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水是会变化的,它有很多不同的形态,还知道了水对我们有好处也有坏处,我们要爱护水资源。希望大家课后能多观察身边的水,看看它还有哪些变化和特点。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至少读 3 遍,读给爸爸妈妈听。
抄写本课的生字,每个生字写 5 遍,再组两个词写下来。
用本课学习的生字中的 5 个各造一个句子,写在练习本上。
观察身边的水,比如家里的自来水、小区里的池塘水等,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下节课和同学们分享。
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节约用水的好方法,下节课带来和大家交流。
五、板书设计
我是什么

变:汽→云→雨、冰雹、雪
平常:池子(睡觉)、小溪(散步)、江河(奔跑)、海洋(跳舞、唱歌、开大会)
性格:温和(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
暴躁(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
人们:想办法管住水
生字词:晒、极、傍、越、滴、溪、奔、洋、坏、淹、没、冲、毁、屋、猜、变、片、海、作、给、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