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新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讲义)第4节: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第2课时)知识要点一、平面镜成像原理1、平面镜:表面光滑的镜子(平静的水面、湖面都可以看作是平面镜)。平面镜的作用:(1) (2)2、平面镜成像原理:从点S射向平面镜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看起来觉得这此光线好像是从它们在镜后延长线的交点S 射来的,而实际上S 并没有发出光,S 就是S在镜中的虚像。知识要点二、平面镜成像实验(一)提出问题1、物和像大小关系? 2、物和像位置关系?(二)选择器材:玻璃板、蜡烛(2支)、刻度尺、火柴(三)实验步骤1、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沿玻璃板边缘画一条直线;2、点燃一支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将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移动,使它与像完全重合,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3、多次改变点燃的蜡烛在平面镜前的位置,重复以上步骤,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出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数据并加以比较。(四)数据记录次数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与物大小比较(放大或缩小)124、实验结果:每次实验中点燃的蜡烛与它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且物与像的连线与平面镜 。5、分析与论证:蜡烛所成的像的位置和蜡烛的位置关于镜面 ,它们的大小 。(五)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② :像和物离镜面的距离相等,③ :所成的像是虚像,④ :像与物的连线和镜面垂直。⑤ :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重要提醒】:(1)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只和 有关,和 没有关系;(2)虚像的特点:①虚像是 的;②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是由 会聚而成的,虚像 用光屏承接;③虚像同样 被人观察到或用照相机拍摄到。★平面镜成像实验解题突破——题眼本实验所用实验方法: 法、 法。刻度尺的作用:测量 的距离,即测量u和v。白纸的作用:在白纸上标注镜面、物、像的位置,便于实验数据的处理。选择方格纸比白纸好: 。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若玻璃板向点燃蜡烛的方向倾斜,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 ;反之则相反)。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 。选择薄玻璃板的原因: 。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原因: 。为什么前面的蜡烛要点燃: 。选择较暗的实验环境的目的: 。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也多,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感觉蜡烛的像越亮。验证平面镜成虚像: 。多次改变蜡烛与玻璃板的间距进行测量的目的: 。若测得的物体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等(即uv),可能的原因:。知识要点三、平面镜成像作图方法一:对称法步骤:过物体上的点作平面镜的 (标直角),再延长一倍距离即为像点,最后把各像点用 连接就是平面镜中的 。——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 以及 。(方法一) (方法二)方法二: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虚像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利用反射光线上的点、入射点和像点在 )第一步:先用对称法画出点光源的像;第二步:连接像点和反射后通过点,连线与平面镜的交点就是入射点,第三步:连接点光源和入射点就是入射光线,并标上箭头;第四步:入射点和通过点所在的直线就是反射光线,标上箭头即可。(光路可逆)【拓展1】镜中看时间的方法(理解):1、可翻到背面观察;2、利用对称法的成像性质(上下不变,左右相反)——以6和12的直线为 ;3、若时间为12小时制,则镜子时间和实际时间加和为 .【拓展2】平面镜中成像和看像(理解)。1、平面镜能成像的要求——只需在平面镜前面即可(包括正前方和侧前)。2、平面镜能看到自己的像的要求——自己必须在平面镜正前面。知识要点四、凸面镜、凹面镜和平面镜面镜 概念 作用 图示 举例 共同点凸面镜 反射面是 的叫凸面镜 凸面镜对光线有 作用 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汽车的 。 被凸面镜、凹面镜和平面镜反射的所有光线都 光的反射定律凹面镜 反射面是 的叫凹面镜 凹面镜对光线有 作用 、反射式望远镜、医用头灯、探照灯,手电筒反光装置平面镜 反射面是 的叫平面镜 平面镜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 穿衣镜、潜望镜演练1:(2025浙江·杭州一模)小金开车去天目山游玩,途中经过一段盘山公路时,通过观察公路拐弯路口的广角镜来判断对面是否有车辆驶过,广角镜的原理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演练2:(2025八下·浙江宁波期中)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 )A.1点20分 B.10点20分 C.10点40分 D.11点20分演练3:(2024七下·浙江杭州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注意哪些细节( )①该实验应选用较薄的玻璃板②该实验应在较明亮的环境下进行③蜡烛A和蜡烛B大小一致④玻璃板应和坐标纸垂直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演练4:(2025八下·浙江宁波期中)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观察到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 )A.光射到像上,所以像变亮了B.光反射到物体上,物体变亮了,所以像也变亮了C.光使整个空间变亮了,更便于观察像,所以像变亮了D.光使镜子更明亮了,所成的像也就变亮了演练5:(2024八下·浙江宁波期中)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C.若在平面镜后放一木板,铅笔的像的位置不变D.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演练6:(2024八下·浙江宁波期末)如图,水平地面上竖立一平面镜MN,人直立在平面镜前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已知此时他看不见自己的脚在平面镜中的像。为了能观察到自己的脚在平面镜中的像,他应该( )①将脚抬起一些;②让自己蹲下一些;③让自己后退一些;④将平面镜位置向上移动一些。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演练7:(2024中考·浙江三模)小科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B.本实验中,要用另一根大小相同的蜡烛代替蜡烛a与像重合C.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能够承接到像D.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大小变大演练8:(2024八下·浙江宁波期中) 如图所示是一架飞机在湖面上空飞行时的情景,飞机在水中的倒影是光在平静的水面发生___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形成的,飞机上升时,它在水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湖水深2m,飞机飞行到距水面100m时,飞机与它在水中的像相距_________m。演练9:(2024七下·浙江温州期中)汽车抬头显示器(如图甲)又叫汽车平视显示系统(简称HUD),HUD是为了高速行驶的车辆而研发的(如图乙),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驾驶员不必低头,如车速、油耗,导航等(1)图甲中所成像的性质是___________(像的大小及虚实)。(2)要使得驾驶员看到的车辆信息如图甲所示,则图乙中显示器处的图像是___________。A. B.C. D.(3)同一晴天的白天和晚上,什么时候使用该功能的效果更好?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演练10:(2024七下·浙江绍兴期末) 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另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2)在B蜡烛的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3)若甲图实验中把玻璃板向右平移一段距离,A蜡烛的像___________(选填“向右平移”、“仍在原来位置”或“向左移动”);(4)若玻璃板是按图乙所示的方式倾斜放置,那么蜡烛A的像会在图中的___________处(选填“A”、“A2”或“A3”)。演练11:(2025八下·浙江宁波期中)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茶色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实验时,利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__________。(2)实验时,为确定平面镜成实像还是虚像,需在蜡烛B的位置竖直放一个光屏,并用眼睛在如图(选填“a”、“b”、“c”或“d”)___________中所示来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3)实验时,选择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是为了___________。(4)若图丙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将其中的一半平行向后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___________。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演练12:(2024七下·浙江嘉兴期中)如图为发光体AB在平面镜前所成的像A'B',作出该物体。演练13:(2024八下·宁波阶段练习)如图,两条光线是同一发光点发出的两条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对应的反射光线,请你依据光的反射定律(保留作图痕迹)作出光源S的位置。演练14:(2024七下·杭州阶段练习)如甲图A所示,是小杭和家长一起在平静的西湖边观赏十五的月亮时所看到情景。若甲图B中S点代表月亮,A点代表小杭的眼睛,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从月亮射出的一束光,经水面反射后进入小杭眼睛的光路图。1、(2025浙江·湖州一模)如图,小猫看到了镜中的“自己”,这是利用了(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2、(2024七下·湖州阶段练习)下列表示人观察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A. BC. D3、(2024七下·杭州阶段练习)一枚1元硬币立在平面镜前(如图甲),硬币的正面(如图乙)朝向平面镜,则人在平面镜中看到的硬币的像应是( )A.B.C.D.4、(2024七下·浙江杭州期中) “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中,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如图所示),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B.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C.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D.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5、(2024七下·杭州阶段练习)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以下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B.选用的两支蜡烛要完全一样,目的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C.图乙所示的玻璃板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D.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变小6、(2024七下·浙江温州期末)反光板是摄影常用器材,其一侧表面涂有光滑的反光涂层,可以反射光,另一侧无反光涂层,通常为黑色(如图)。下列反光板摆放方式能使拍摄对象的面部更亮的是( )A.B.C.D.7、(2024七下·浙江杭州期中) 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要求为5m,由于医务室房间太小,然后在对面墙上正对着视力表挂一大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m,检查视力时( )A.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mB.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5mC.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2mD.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3m8、(2024七下·浙江绍兴期末)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变小B.使用相同的蜡烛A、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若将玻璃板竖直提起,蜡烛像的位置向上移动D.将光屏放到蜡烛B的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9、(2024七下·杭州阶段练习)小杭家有一面倾斜的平面镜,当他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A.镜子中的像变大了 B.镜中的像将远离小杭C.像与小杭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D.像到镜子的距离和小杭到镜子的距离不相等10、(2024七下·浙江杭州期中)如图所示,是某司机在行驶时从倒车镜中看到的情景。汽车的倒车镜是__________(选填“凹面镜”或“凸面镜”),其作用是__________,从倒车镜中看到后车B侧的转向灯闪烁,则该司机判断后车准备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侧转向。11、(2024七下·浙江嘉兴期中)如图甲所示,小科靠近自动玻璃门进入商场,她在玻璃门中看到了自己的像,当她靠近自动门时,所成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图乙所示,当自动门打开时,左侧玻璃门中所成的像_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随左侧移门一起移动。12、(2024七下·浙江温州期中) 小科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选用器材有玻璃板、火柴、光屏(白纸)、蜡烛、刻度尺。小科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2)小科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他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低,他认为在图乙所示的1、2、3三幅图中,其中图__________(选填序号)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白纸),则光屏上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烛焰的像;(4)小科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3、(2024七下·浙江杭州期中)小洲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为探究平面镜所成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洲选择了一支__________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这种确定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小洲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棋子,其都在玻璃板中有两个像,一个较亮、另一个较暗。如图甲所示,则较亮的像是光线经________________(选填“MM'”或“NN'”)面反射形成的;(3)经过改进后,在找准像的位置后,小洲在白纸上标记出a、b、c三点,如图乙所示;她应分别测出________________(选填“a、b”或“b、c”或“a、c”)两点到平面镜的距离进行比较;(4)如图所示,若小洲想要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关系,则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14、(2024七下·绍兴阶段练习)如图所示,a、b为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15、(2024七下·浙江杭州期末)如图所示是司机在倒车时通过右后视镜看到右后方行人A的情景,P点是司机的眼睛,请你画出司机看到行人A的光路图。2025新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讲义)第4节: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第2课时)知识要点一、平面镜成像原理1、平面镜:表面光滑的镜子(平静的水面、湖面都可以看作是平面镜)。平面镜的作用:(1)成像 (2)改变光路2、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从点S射向平面镜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看起来觉得这此光线好像是从它们在镜后延长线的交点S 射来的,而实际上S 并没有发出光,S 就是S在镜中的虚像。知识要点二、平面镜成像实验(一)提出问题1、物和像大小关系? 2、物和像位置关系?(二)选择器材:玻璃板、蜡烛(2支)、刻度尺、火柴(三)实验步骤1、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沿玻璃板边缘画一条直线;2、点燃一支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将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移动,使它与像完全重合,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3、多次改变点燃的蜡烛在平面镜前的位置,重复以上步骤,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出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数据并加以比较。(四)数据记录次数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与物大小比较(放大或缩小)124、实验结果:每次实验中点燃的蜡烛与它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且物与像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5、分析与论证:蜡烛所成的像的位置和蜡烛的位置关于镜面对称,它们的大小相等。(五)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等大: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②等距:像和物离镜面的距离相等,③虚像:所成的像是虚像,④垂直:像与物的连线和镜面垂直。⑤对称: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重要提醒】:(1)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只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和距离没有关系;(2)虚像的特点:①虚像是正立的;②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③虚像同样能够被人观察到或用照相机拍摄到。★平面镜成像实验解题突破——题眼本实验所用实验方法:观察比较法、等效代替法。刻度尺的作用:测量物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即测量u和v。白纸的作用:在白纸上标注镜面、物、像的位置,便于实验数据的处理。选择方格纸比白纸好: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像和物的位置。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确保物和像重合。若玻璃板向点燃蜡烛的方向倾斜,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反之则相反)。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玻璃透明,易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选择薄玻璃板的原因:避免厚玻璃板前后表面形成重叠的两个像。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原因:便于对比物像的大小关系。为什么前面的蜡烛要点燃:使像更加清晰。选择较暗的实验环境的目的: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也多,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感觉蜡烛的像越亮。验证平面镜成虚像:将光屏放在平面镜后,光屏不能承接蜡烛的像。多次改变蜡烛与玻璃板的间距进行测量的目的:避免实验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若测得的物体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等(即uv),可能的原因:后支蜡烛与前支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没有完全重合、玻璃板有厚度、测量长度时存在误差等。知识要点三、平面镜成像作图方法一:对称法步骤:过物体上的点作平面镜的垂线(标直角),再延长一倍距离即为像点,最后把各像点用虚线连接就是平面镜中的像。——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以及u=v。(方法一) (方法二)方法二: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虚像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利用反射光线上的点、入射点和像点在同一直线上)第一步:先用对称法画出点光源的像;第二步:连接像点和反射后通过点,连线与平面镜的交点就是入射点,第三步:连接点光源和入射点就是入射光线,并标上箭头;第四步:入射点和通过点所在的直线就是反射光线,标上箭头即可。(光路可逆)【拓展1】镜中看时间的方法(理解):1、可翻到背面观察;2、利用对称法的成像性质(上下不变,左右相反)——以6和12的直线为对称轴;3、若时间为12小时制,则镜子时间和实际时间加和为12:00 .【拓展2】平面镜中成像和看像(理解)。1、平面镜能成像的要求——只需在平面镜前面即可(包括正前方和侧前)。2、平面镜能看到自己的像的要求——自己必须在平面镜正前面。知识要点四、凸面镜、凹面镜和平面镜面镜 概念 作用 图示 举例 共同点凸面镜 反射面是凸面的叫凸面镜 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汽车的后视镜 被凸面镜、凹面镜和平面镜反射的所有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凹面镜 反射面是凹面的叫凹面镜 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太阳灶、反射式望远镜、医用头灯、探照灯,手电筒反光装置平面镜 反射面是平面的叫平面镜 平面镜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 穿衣镜、潜望镜演练1:(2025浙江·杭州一模)小金开车去天目山游玩,途中经过一段盘山公路时,通过观察公路拐弯路口的广角镜来判断对面是否有车辆驶过,广角镜的原理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答案】A【详解】广角镜是凸面镜,凸面镜可以反射光线,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能够扩大视野,让司机看到弯道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是否有车辆驶过。光的折射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色散是指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均不符合广角镜的工作原理,故选 A。演练2:(2025八下·浙江宁波期中)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 )A.1点20分 B.10点20分 C.10点40分 D.11点20分【答案】C【详解】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本身的左右是相反的,因此本题中要读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从试卷的背面,透过试卷看这个时钟,然后读出读数为10点40分。故选C。演练3:(2024七下·浙江杭州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注意哪些细节( )①该实验应选用较薄的玻璃板②该实验应在较明亮的环境下进行③蜡烛A和蜡烛B大小一致④玻璃板应和坐标纸垂直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①若选用较厚的玻璃板,因厚的玻璃板两个反射面成两个较远的像,导致实验无法完成,故该实验应选用较薄的玻璃板;符合题意;②若该实验应在较明亮的环境下进行,成的像不清晰;不符合题意;③为比较A的像与A大小关系,蜡烛A和蜡烛B大小一致,符合题意;④玻璃板应和坐标纸垂直,否则成的像偏高或偏低,实验无法完成,符合题意。故选:B。演练4:(2025八下·浙江宁波期中)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观察到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 )A.光射到像上,所以像变亮了B.光反射到物体上,物体变亮了,所以像也变亮了C.光使整个空间变亮了,更便于观察像,所以像变亮了D.光使镜子更明亮了,所成的像也就变亮了【答案】B【详解】因为当手电筒对着像照射射时,反射光线刚好射到物体上,而物体反射出去的光线增多,因此物体变亮,像随之也变亮。故选B。演练5:(2024八下·浙江宁波期中)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C.若在平面镜后放一木板,铅笔的像的位置不变D.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答案】C【详解】A.因为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与物体移动无关;A选项错误,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像与铅笔的位置任然关于平面镜对称,铅笔的像相对应铅笔的位置不动,B选项错误;C.放置木板在像和镜子之间不影响像的位置,因为像的位置由物体和镜面的位置决定,与障碍物无关,C选项正确;D.像的大小由物体决定,与镜子大小无关,D选项错误;故选C。演练6:(2024八下·浙江宁波期末)如图,水平地面上竖立一平面镜MN,人直立在平面镜前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已知此时他看不见自己的脚在平面镜中的像。为了能观察到自己的脚在平面镜中的像,他应该( )①将脚抬起一些;②让自己蹲下一些;③让自己后退一些;④将平面镜位置向上移动一些。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解】如图,从脚尖的光线射到平面镜的最上端,做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光线没有进人的眼睛,在眼睛的下方,所以为了能观察到自己的脚在平面镜中的像,他应该让自己蹲下一些,或将平面镜位置向上移动一些,故②④正确;而将脚抬起一些,脚太高,反射角还是减小了,越提高越看不到,让自己后退一些,视角减小,同样看不到,故①③错误.故选C.演练7:(2024中考·浙江三模)小科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B.本实验中,要用另一根大小相同的蜡烛代替蜡烛a与像重合C.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能够承接到像D.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大小变大【答案】B【详解】A、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蜡烛a一侧能看到蜡烛a的像,同时还能看到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A错误;B、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a、b,用另一根大小相同的蜡烛代替蜡烛a与像重合,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B正确;C、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光屏不能接收到的烛焰的像,从而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C错误;D、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大小不变,故D错误。故选:B。演练8:(2024八下·浙江宁波期中) 如图所示是一架飞机在湖面上空飞行时的情景,飞机在水中的倒影是光在平静的水面发生___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形成的,飞机上升时,它在水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湖水深2m,飞机飞行到距水面100m时,飞机与它在水中的像相距_________m。【答案】镜面;不变;200。【详解】因为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光可以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飞机飞行到距水面100m时,则飞机在湖里所成的像距离水面也是100m,所以飞机所成的像与它的距离为100m+100m=200m;因为平面镜成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当飞机上升时,它在水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演练9:(2024七下·浙江温州期中)汽车抬头显示器(如图甲)又叫汽车平视显示系统(简称HUD),HUD是为了高速行驶的车辆而研发的(如图乙),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驾驶员不必低头,如车速、油耗,导航等(1)图甲中所成像的性质是___________(像的大小及虚实)。(2)要使得驾驶员看到的车辆信息如图甲所示,则图乙中显示器处的图像是___________。A. B.C. D.(3)同一晴天的白天和晚上,什么时候使用该功能的效果更好?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答案】(1)等大的虚像 (2)A (3)晚上,平面镜成像时,环境越暗,物体成像越清晰【详解】(1)此时前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HUD模式时在前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平面镜成正立的虚像,左右相反,上下与原来相同,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平面镜成像时,环境越暗,物体成像越清晰,所以同一晴天的白天和晚上,晚上时该功能的效果更好。演练10:(2024七下·浙江绍兴期末) 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另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2)在B蜡烛的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3)若甲图实验中把玻璃板向右平移一段距离,A蜡烛的像___________(选填“向右平移”、“仍在原来位置”或“向左移动”);(4)若玻璃板是按图乙所示的方式倾斜放置,那么蜡烛A的像会在图中的___________处(选填“A”、“A2”或“A3”)。【答案】(1)等效替代法(2)不能 (3)向右平移 (4)A2【详解】(1)[1]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在玻璃板前 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反射所成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实验方法是等效替代法。(2)[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是不能成在光屏上的,故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3)[3]平面镜成像中物距与像距大小相等,因此把玻璃板向右平移一段距离,A蜡烛的像向右平移。(4)[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 是如图乙所示倾斜,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A2。演练11:(2025八下·浙江宁波期中)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茶色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实验时,利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__________。(2)实验时,为确定平面镜成实像还是虚像,需在蜡烛B的位置竖直放一个光屏,并用眼睛在如图(选填“a”、“b”、“c”或“d”)___________中所示来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3)实验时,选择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是为了___________。(4)若图丙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将其中的一半平行向后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___________。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b(3)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4)D【详解】(1)[1]玻璃板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所以,实验中,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只能在玻璃前观察实验时,所以,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蜡烛B位置放一个光屏,并在如图中的b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3)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不点燃的蜡烛B,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所以实验中选择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4)平面镜所成的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半个平面镜仍能成完整像;平面镜左右两部分都能成完整的像,像与小猫关于镜面对称,因为其中的一半平行向后移一段距离,所以两个像的位置是不同的,故D正确。演练12:(2024七下·浙江嘉兴期中)如图为发光体AB在平面镜前所成的像A'B',作出该物体。【答案】【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已知A′B′是平面镜中的像,因像与物体是完全相同的,且各对应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相等的,并且AA′和BB′都与平面镜垂直,由此可确定物AB的位置.如图所示:演练13:(2024八下·宁波阶段练习)如图,两条光线是同一发光点发出的两条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对应的反射光线,请你依据光的反射定律(保留作图痕迹)作出光源S的位置。【答案】或【详解】(1)第一种作法:过两个反射点垂直镜面作出两条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两条入射光线,如图所示:交点为发光点S所在的位置。第二种作法:本题也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作,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再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并连接SA、SC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演练14:(2024七下·杭州阶段练习)如甲图A所示,是小杭和家长一起在平静的西湖边观赏十五的月亮时所看到情景。若甲图B中S点代表月亮,A点代表小杭的眼睛,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从月亮射出的一束光,经水面反射后进入小杭眼睛的光路图。【答案】【详解】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作出点S关于湖面的对称点S’,即为月亮S在湖面中的像,连接S’A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SO就得到入射光线,AO即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反射光线好像是由像点发出的,由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作出像点后,连接S’A,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再完成光路。1、(2025浙江·湖州一模)如图,小猫看到了镜中的“自己”,这是利用了(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答案】B【详解】小猫看到了镜中的“自己”是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2024七下·湖州阶段练习)下列表示人观察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B【详解】树木在水中倒影,是因为来自岸上树木的光线斜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才能观察到对岸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下图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2024七下·杭州阶段练习)一枚1元硬币立在平面镜前(如图甲),硬币的正面(如图乙)朝向平面镜,则人在平面镜中看到的硬币的像应是( )A.B.C.D.【答案】D【详解】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和物左右相反,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4、(2024七下·浙江杭州期中) “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中,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如图所示),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B.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C.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D.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答案】C【详解】猴子看见的是月亮在水中的像,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所以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水中月亮和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故选C。5、(2024七下·杭州阶段练习)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以下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B.选用的两支蜡烛要完全一样,目的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C.图乙所示的玻璃板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D.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变小【答案】D【详解】A.由于玻璃板能透光,可以观察到玻璃板背面的蜡烛,便于确定像在平面镜后方的位置,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当玻璃板后方蜡烛能与像完全重合,则说明玻璃板后方蜡烛与像等大,选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可以通过玻璃板后方蜡烛间接地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根据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图可知,此时对应的像位置偏低且倾斜,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与物等大,所以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蜡烛的大小不变,则像的大小不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6、(2024七下·浙江温州期末)反光板是摄影常用器材,其一侧表面涂有光滑的反光涂层,可以反射光,另一侧无反光涂层,通常为黑色(如图)。下列反光板摆放方式能使拍摄对象的面部更亮的是( )A.B.C.D.【答案】A【详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的光线能够更多地照向人,从而使拍摄对象的面部更亮,A 正确。B 选项因为黑色一侧没有反光涂层,无法反射光线照亮拍摄对象的面部,B 错误。C 选项相比 A 选项,此选项中反光板反射的光线照向人的较少,C 错误。D 选项同样由于黑色一侧没有反光涂层,不能起到反射光线照亮拍摄对象面部的作用,D 错误。总结故故选A。7、(2024七下·浙江杭州期中) 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要求为5m,由于医务室房间太小,然后在对面墙上正对着视力表挂一大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m,检查视力时( )A.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mB.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5mC.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2mD.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3m【答案】A【详解】由题意可知,视力表离平面镜为3m,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可知视力表的像离镜子也是3m,所以人离镜子2m时,视力表的像离人距离为3m+2m=5m,正好符合要求,分析过程示意图如下:故选A。8、(2024七下·浙江绍兴期末)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变小B.使用相同的蜡烛A、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若将玻璃板竖直提起,蜡烛像的位置向上移动D.将光屏放到蜡烛B的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答案】B【详解】A.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将蜡烛a靠近或者远离玻璃板时,它所成的像都不变,故A错误;B.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B正确;C.如果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由于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像的位置不变,故C错误;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所以,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A的像,故D错误。故选B。9、(2024七下·杭州阶段练习)小杭家有一面倾斜的平面镜,当他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A.镜子中的像变大了 B.镜中的像将远离小杭C.像与小杭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D.像到镜子的距离和小杭到镜子的距离不相等【答案】C【详解】A.人在镜中像的大小与人大小相等,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B.人走向平面镜时,与镜面的距离减小,则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要减小,即像靠近人。故B不符合题意;C.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连线与镜面垂直,故小杭的像与小杭连线与镜面垂直。故C符合题意;D.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小杭与其像到镜面距离是相等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2024七下·浙江杭州期中)如图所示,是某司机在行驶时从倒车镜中看到的情景。汽车的倒车镜是__________(选填“凹面镜”或“凸面镜”),其作用是__________,从倒车镜中看到后车B侧的转向灯闪烁,则该司机判断后车准备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侧转向。【答案】凸面镜;扩大视野;右。【详解】汽车的倒车镜是凸面镜,凸面镜的作用是扩大视野;由于像与汽车关于镜面对称,所以B灯是汽车的右侧,驾驶员从倒车镜中看到后车B侧的转向灯闪烁,所以可以判断后面的车向右侧转向.11、(2024七下·浙江嘉兴期中)如图甲所示,小科靠近自动玻璃门进入商场,她在玻璃门中看到了自己的像,当她靠近自动门时,所成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图乙所示,当自动门打开时,左侧玻璃门中所成的像_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随左侧移门一起移动。【答案】不变 ;不会【详解】当他靠近自动门时,由于像的大小始终与物体大小相同,所以像的大小将不变。当自动门打开时,由于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左侧玻璃门中所成的像不会随左侧移门一起向左移动。12、(2024七下·浙江温州期中) 小科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选用器材有玻璃板、火柴、光屏(白纸)、蜡烛、刻度尺。小科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2)小科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他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低,他认为在图乙所示的1、2、3三幅图中,其中图__________(选填序号)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白纸),则光屏上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烛焰的像;(4)小科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3 (3)不能 (4) 不变【详解】(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同时能看到镜前物体的像,又能看到物体的像,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小科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他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低,你认为在图乙所示的1、2、3三幅图中,图3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3)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移去后面的蜡烛B,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4)由于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所以,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是不变的。13、(2024七下·浙江杭州期中)小洲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为探究平面镜所成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洲选择了一支__________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这种确定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小洲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棋子,其都在玻璃板中有两个像,一个较亮、另一个较暗。如图甲所示,则较亮的像是光线经________________(选填“MM'”或“NN'”)面反射形成的;(3)经过改进后,在找准像的位置后,小洲在白纸上标记出a、b、c三点,如图乙所示;她应分别测出________________(选填“a、b”或“b、c”或“a、c”)两点到平面镜的距离进行比较;(4)如图所示,若小洲想要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关系,则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未点燃;等效替代法 (2)MM′ (3)a、c (4)D【详解】(1)如果点燃玻璃板后方的蜡烛,平面镜则因为光太亮而不易分清镜中的烛焰是像的烛焰还是对面蜡烛的烛焰,难以确定像的位置,从而对实验造成影响,所以实验过程中对面的蜡烛不需要点燃,故将未点燃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2)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前面的玻璃MM′表面反射的光较多成的像较亮,后面的玻璃NN′表面由于光的反射后,物体反射的光减弱,故成的像较暗。(3)由图知道,要分别测出物体和像两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作为物距和像距,物体和像的两端位置对应作比较,则应分别测出 a、c两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作为物距和像距。(4)由图知道,四个模型分别为A、X、I、S,从模型上看,只有S左右不同,而A、X、I左右相同,所以当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模型A、X、I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只有S左右不同,所以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14、(2024七下·绍兴阶段练习)如图所示,a、b为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答案】【详解】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即为点光源在平面镜中的像点),再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点光源S的位置,并连接S与两个反射点画出两条入射光线,如图所示:15、(2024七下·浙江杭州期末)如图所示是司机在倒车时通过右后视镜看到右后方行人A的情景,P点是司机的眼睛,请你画出司机看到行人A的光路图。【答案】【详解】先延长平面镜,然后做A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然后连接A'P,与平面镜的延长线交于一点O,O即为入射点,连接AO即为入射光线,再连接OP即为反射光线,光由行人射向司机,如下图所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新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讲义)第4节: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第2课时)(原卷版).docx 2025新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讲义)第4节: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第2课时)(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