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东省枣庄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宇宙现在是这样,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永远是这样。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已,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战栗。我们知道我们在探索最深奥的秘密。宇宙的大小和年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我们的小小行星只不过是无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们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几千年来,我们对宇宙及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作出了最惊人的和出乎意料的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回想起来是很令人兴奋的。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宇宙神秘非常,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我们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近来,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我们还多心切。虽然我们的夙望可能会冒犯“天神”,但是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作无谓的空想。每个星系都是太空中的一个岛屿,它们与其邻居隔光年之距遥遥相望。我可以想象,在无数星球上的生物对宇宙的模糊认识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在开始的时候都以为,除了它们自己小小的行星以及它们周围的那些区区可数的恒星以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星星了。我们是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对宇宙的正确认识是逐渐形成的。有些恒星可能被数百万个没有生物的由岩石构成的小星球所包围,这些小星球是在它们演化的某个初级阶段冻结而成的行星系。大概许多恒星都有跟我们类似的行星系:在外围具有由大气环所包围的行星和冰冻卫星,而在接近中心处则有温热的、天蓝色的、覆盖着云的小星球。在一些行星上可能已经有高级动物,他们也许正在从事某种巨大的工程建设来改造他们的行星世界,他们是我们宇宙中的兄弟姐妹。他们跟我们的差别很大吗?他们的形状、生物、化学、神经、生态、历史、政治、科学、技术、艺术、音乐、宗教、哲学等方面的情况如何?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知道的。(摘编自卡尔·萨根《宇宙的边疆》)文本二:科学是一门探索未知的学问。当某个科学理论被推翻的消息赫然成为各大报纸头条,在大众眼中变成科学界的又一次“滑铁卢”时,我那些非科学家出身的朋友偶尔会向我们投来同情的目光。前不久,科学家发现宇宙其实正在加速膨胀,现有的宇宙大爆炸模型过于简单,需要修改。听到这个消息,我的朋友曾替我惋惜:“那么漂亮的理论居然是错的,你一定很伤心吧?”完全不会!当有新的证据涌现,暗示我们可能需要用新的理论来解释这个世界时,优秀的科学家高兴都来不及,怎么会伤心呢?正是那些源源不断的新想法,构成了科学的命脉。如果所有理论都完美无缺,并且准确无误地阐释了这个世界,那么科学家早就没事可干,可以退休了。你可能会想,科学家怎么还没失业呢?我们对这个世界已经了如指掌,还有什么需要他们探索的吗?历史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谦虚,不能自满。19世纪末,物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有了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学这两大支柱,我们已经吃透了物理世界的所有基本规律,没有什么需要后人去发现的。1894年,以测量光速闻名的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进说:“现在就说‘未来物理学不会再有比过去更惊人的奇迹’显然言之过早,但是事实很有可能是,我们的前辈已经建立起牢固的理论大厦,大多数基本原则都已成形,留给后人去做的就是将这些理论严格套用到他们所看到的所有物理现象上。”上述言论刚发表不久,科学家就发现了X射线,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也相继诞生。这些伟大的科学奇迹,绝对比过去的经典理论更令举世震惊。幸好迈克尔逊在第一句话里给自己留了点余地,否则老脸都要挂不住了。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有一段很著名的话:“如果它与实验相悖,它就是错的。这句话听着简单,却是科学研究的关键。不管一个猜想有多美,不管提出猜想的人是谁,不管他有多了不起,不管他有多聪明,只要这个猜想与实验相悖,它就是错的。”这段话与柯南·道尔的名言不谋而合——“科学家正是通过实验(或观测)来消除不可能的猜测”。《天演论》的原作者赫胥黎将这称为“科学的巨大悲剧——用一个丑陋的事实,杀死一个美丽的假说”。(摘编自约翰·格里宾《奇观:月球之谜、宇宙之始及生命的起点》,张玫瑰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地球只不过是无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B.星系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在无数星球上的生物是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对宇宙的正确认识是逐渐形成的。C.恒星被数百万个没有生物的由岩石构成的小星球所包围,这些小星球是在它们演化的某个初级阶段冻结而成的行星系。D.当听到某个科学理论被推翻的消息时,科学家和普通人的反应会有明显不同:优秀的科学家会感到惋惜,而普通民众则会表示同情。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宇宙中,大概许多恒星都有跟我们类似的行星系,因此,可能不只有一个有人居住的行星,可能别的星球上也有生命。B.“每个星系都是太空中的一个岛屿,它们与其邻居隔光年之距遥遥相望”,比喻和拟人修辞形象说明了宇宙的广袤辽阔。C.当年迈克尔逊认为,大多数物理理论都已确立,后人只需严格套用,但不久便有震惊世界的新理论诞生,这说明科学探索永无止境。D.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的言论,意在强调一个事实,即提出猜想的人的身份和智慧对判断猜想起着一定的作用。3.根据材料一相关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2个字。宇宙始终保持着它的固有模样, 。每当思索宇宙的无穷无尽,我们总会心潮澎湃。我们清楚,自己正在探寻自然界最深刻的奥秘。宇宙漫长岁月和广袤无垠难以估量,地球不过是无尽时空中微不足道的一隅。从宏观角度看,人类关注的许多问题都显得无足轻重,但人类充满活力、求知若渴,探索之路充满希望。 。想象是突破认知的关键,能带领我们进入全新领域;质疑则能帮我们分辨虚实,验证猜想。出于生命本能的驱使,我们深知人类与宇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探索宇宙就像是 。尽管这份探索的渴望或许会挑战传统认知,但我坚信,这绝非毫无意义的空想,而是人类对真理的不懈追寻。4.作为科普读物,两则材料在阐述科学观念时是如何做到通俗易懂的,请加以分析。5.班级将举行“逐光星河,以科学丈量未知”主题班会,请结合两则材料,列出几条关于“科学开启未知之门”的发言要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四世同堂(节选)老舍北平陷落了,瑞宣像个热锅上的蚂蚁,出来进去,不知道要做什么好。他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他赶紧走回屋里去。他想到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不能再去出力挣钱。父亲挣钱有限,而且也是五十好几的人。母亲有病,禁不起惊慌。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而老三还正在读书的时候。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平日,他已是当家的;今天,他的责任与困难更要增加许多倍!在一方面,他是个公民,而且是个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在这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出来进去,出来进去,他想不出好主意。他的知识告诉他那最高的责任,他的体谅又逼着他去顾虑那最迫切的问题。他想起文天祥、史可法,和许多许多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想起杜甫在流离中的诗歌。老二还在屋中收听广播——日本人的广播。老三在院中把脚跳起多高:“老二,你要不把它关上,我就用石头砸碎了它!”小顺儿吓愣了,忙跑到祖母屋里去。祖母微弱的声音叫着:“老三!老三!”瑞宣一声没出的把老三拉到自己的屋中来。哥儿俩对愣了好大半天,都想说话,而不知从何处说起。屋里,院中,到处,都没有声响。天是那么晴,阳光是那么亮,可是整个的大城——九门紧闭——像晴光下的古墓!最爱和平的中国的最爱和平的北平,带着它的由历代的智慧与心血而建成的湖山、宫殿、坛社、寺宇、宅园、楼阁与九条彩龙的影壁,带着它的合抱的古柏、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桥梁与四季的花草,带着它的最清脆的语言、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与唱给宫廷听的歌剧……突然的都让给了敌人!“大哥!”老三叫了声。“啊?”瑞室的头偏起一些,用耳朵来找老三的声音。“噢!说吧!”“我得走!大哥!不能在这里作亡国奴!”“我得走!”瑞全重复了一句。“走?上哪儿?”“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对!”瑞宣点了点头,“不过,也别太忙吧?谁知道事情准变成什么样子呢。万一过几天‘和平’解决了,岂不是多此一举?你还差一年才能毕业!”“你想,日本人能叼住北平,再撒了嘴?”“除非把华北的利益全给了他!”“没了华北,还有北平?”瑞宣愣了一会儿,才说:“我是说,咱们允许他用经济侵略,他也许收兵。武力侵略没有经济侵略那么合算。”坦克车的声音已变成像远处的轻雷。瑞宣听了听,接着说:“我不拦你走,只是请你再稍等一等!”“要等到走不了的时候,可怎么办?”瑞宣叹了口气。“哼!你……我永远走不了!”“大哥,咱们一同走!”瑞宣的浅而惨的笑又显露在抑郁的脸上:“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都…….”“太可惜了!你看,大哥,数一数,咱们国内像你这样受过高等教育,又有些本事的人,可有多少?”瑞宣用手背把泪抹去。“你走你的,老三!要记住,永远记住,你家的老大并不是个没出息的人……”他的嗓子里噎了几下,不能说下去。这时候,李四爷已立起来,轻轻的和白巡长谈话。白巡长已有四十多岁,脸上剃得光光的,看起来还很精神。他很会说话,遇到住户们打架拌嘴,他能一面劝告,一面恫吓,而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因此,小羊圈一带的人们都怕他的利口,而敬重他的好心。“你看怎样呀?巡长!”李四爷问,“北平城是丢铁了?”“铁啦!”“怎么办呢?”李四爷把声音放得极低,“告诉你,巡长,我恨日本鬼子!”巡长向四外打了一眼:“谁不恨他们!得了,说点正经的:四大爷,你待会儿到祁家、钱家去告诉一声,教他们把书什么的烧一烧。日本人特别恨念书的人!我想这条胡同里也就是他们两家有书,你去一趟吧!我不好去——”巡长看了看自己的制服。李四爷点头答应。白巡长无精打采地向葫芦腰里走去。(摘编自老舍同名长篇小说,有删改)文本二:在抗战中,我不仅应当是个作者,也应当是个最关心战争的国民;我是个国民,我就该尽力于抗敌;我不会放枪,好,让我用笔代替枪吧。(摘编自老舍散文《八方风雨》)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对晴朗天气和明亮阳光的描写,勾勒出美好的自然景致,又巧妙地与日寇的野蛮暴行、人物灰暗压抑的心境形成反差,更具感染力。B.老二于屋内专注收听日本广播,屋外老三宣称要将其砸烂,兄弟二人这一“听”一“砸”的对比,鲜明地折射出他们同一思想观念下的不同举动。C.老三与大哥都有着“绝不在日寇铁蹄下屈辱求生”的共同底线,可当老三决意离开北平投身抗日时,大哥与老三在去留问题上陷入了僵持。D.白巡长让李四爷代传命令,实则是出于自身趋利避害的心理,想借李四爷之手完成任务以应付日本人,同时避免自己直接得罪街坊邻居。7.关于文本一中祁瑞宣这个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北平沦陷的现实,祁瑞宣内心时常充满矛盾与挣扎,在传统伦理与民族大义之间反复摇摆。B.祁瑞宣主动支持三弟祁瑞全离家投身抗日,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展现出果断的一面。C.因为忧虑一家人乱世中的生计,祁瑞宣选择了担负养家糊口的重任,他对家庭极富责任感。D.祁瑞宣受过新式教育,面对北平沦陷的现实,心中激荡起对历史人物的追思是爱国情怀的自然迸发。8.文本一画线段落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加以分析。9.文本二提出:“让我用笔代替枪吧。”请谈谈文本一的创作是如何体现作者这一认知的。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孔子佯为不见之。少顷,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也!”(节选自《吕氏春秋》)材料二: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材料三:洞,滨江倚湖。冬,潮落则门出焉。透漏玲珑,莫可言状。蜿蜒行,屴崩如龙。枯蛤满峭壁,俨然鳞甲,左右旁通,上下数叠,曲折宽敞,可容千人。最上层,烛而登,平坦温暖,老蝠如扇。石峡有子洞,蛇而入,复广,三人可坐。“丹房”二字题于壁。旁岐多小诗,均新奇可喜。如“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尘世无人识”。又如“小憩千年人不识,桃花春涨洞门关”等句。大约皆曩时游人狡狯之作。墨色黯淡,惜无年代可考。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而上钟山亦中多空洞,且山势上锐下宽,似宜以形论而不以声论。苏子所谓窾坎镗鞳,噌吰如乐作者,乃过其门未入其室也。(节选自彭玉麟《石钟洞叙》)材料四:人或告我曰,天地之外,别有天地。万物异乎此天地万物,则吾不得而知之也。非唯吾不得而知之也,圣人亦不得而知之也。凡言知者,谓其心得而知之也;言言者,谓其口得而言之也。既心尚不得而知之,口又恶得而言之乎?以不可得知而知之,是谓妄知也;以不可得言而言之,是谓妄言也。吾又安能从妄人而行妄知妄言者乎!(节选自邵雍《观物内篇》)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不可A向者B煤炱C入甑D中E弃食F不祥G回H攫而饭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爨,烹煮,烧火煮饭,与《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的“爨”用法与意义均相同。B.传,音chuán,流传,与《种树郭橐驼传》“传其事以为官戒也”的“传”读音与意义均不相同。C.“是”作“以”的前置宾语,与《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的“吾知”结构相同。D.行,做,动词,与汉代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女行无偏斜”的“行”在用法与意义上均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与几个弟子在陈国和蔡国边地(缺粮)受困,连野菜稀汤也吃不上,他只好白天睡觉,醒后告诉颜回自己梦见了故去的国君。B.《石钟洞叙》叙说,石钟洞位于滨江靠湖的地方;冬天,潮水退去时,石钟洞洞门显露出来;洞内透漏玲珑,无法用言语描述。C.邵雍认为,不能知道的事物,就不能用语言描述:把不能知道的事物说成自己知道是妄知,把不能说出的事物说成自己能说是妄言。D.孔子感慨自己亲眼所见也未必可信,引导学生明白知人不易的道理;苏轼与彭玉麟在登山临水中能体现出可贵的质疑与求实精神。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孔子佯为不见之。(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14.材料四中表达了反对“妄知”“妄言”的观点。前三则材料有哪些具体行为体现了这一观点?请简要概括。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畲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交代了作者入蜀途中具体时间和所处位置,写出了五盘岭的空旷绵延。B.“斗”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字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C.“苍翠……云树寒”句视觉与听觉结合,“曙”“寒”对比鲜明,意境清幽。D.这首五言古体诗,不受格律拘束,笔意纵横,境界阔大,语言丰赡而不繁缛。16.李白在《蜀道难》中极写蜀道艰险,而岑参说“不觉蜀道难”,请谈谈你的理解。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叙写山水可消解不良情绪,大声呼喊能缓解心理压力,时老师引用陶潜在《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来帮助他的学生缓解考前的焦虑。(2)看到右图《杜甫吟诗》这张邮票,赵甲同学不禁吟诵其律诗中的一联“ , ”。(3)黄庭坚《登快阁》“ , ”运用伯牙、阮籍的典故慨叹知音难觅,唯幸美酒相伴之情。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韩愈是中国历史上改进文风的典范,其务去陈言的主张,对今日文章写作亦有重要启示。韩愈为文追求“自树立、不因循”,不愿蹈袭前人。他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 ),对作文的艺术进行了全面开拓。①韩愈创造的成语至少有300多个,②“地大物博”“一视同仁”等成语被人熟知。③韩愈古文中的不少警句,如“业精于勤荒于嬉”等,④也是广为传诵。⑤今天的文章创作也需要大力学习韩愈,⑥让语言写出新特色。务去陈言,不是一味追求艰险怪奇,苛意与众不同。而是当如韩愈,主张文章“无难易,惟其是而已矣”,意即文章的创新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推敲探索。这种做法,对今天仍有启发。摆脱陈言的束缚, 甲 。首先是高度重视文章的语言艺术,重“道”亦重“文”。只有语言精深畅达的“文”,才能创造内含深刻的“道”。那种认为“文”不重要, 乙 并不可取。其次是注重养文气。韩愈认为写文章“气盛”则“言宜”,这样一来,就可以得心应手,犹如浩荡的江海可载巨舟。苏轼曾言,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道济天下之溺”,才涵养了滂礴之气,才拥有了探索文章新境的动力与底气。18.填入文中第二段括号内的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A.融会贯通 B.推陈出新 C.顺风转舵 D.独树一帜19.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0.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韩愈那里获得两点启示 不愿意花费心力去努力做到文道并重B.可以向韩愈的主张学两点 不愿意在文辞表达上花费心力的做法C.从韩愈那里获得两点启示 不愿意在文辞表达上花费心力的做法D.可以向韩愈的主张学两点 不愿意花费心力去努力做到文道并重21.文中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含错别字的词语并改正。22.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找出两种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六、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 ——周国平人的生命就是不断地适应再适应。 ——哈代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论语·学而》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 2.D 3. 过去如此,未来亦然。 探索需要想象与怀疑。 回归生命起源的海洋。 4.①比喻与类比:如将星系比作“岛屿”,宇宙比作“汪洋”,用“海水没及脚趾”类比人类对宇宙的浅显认知,化抽象为具体,使科学观念通俗易懂。② 口语化表达:如“老脸都要挂不住了”,增强文本的趣味性,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③ 典型案例:通过 X 射线、相对论等科学史实例,说明科学发展的规律,增强可读性。④ 引用权威:引用费曼、赫胥黎等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5.①好奇驱动探索②质疑与想象并重③科学无终极答案④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⑤谦逊面对未知6.A 7.B 8.①用排比和拟人的手法列举了北平城有代表性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概括了北平人为人处世的方式与生活特点。②强调北平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北平人淳朴温和,北平城美好文明。③表达了瑞宣对北平的无比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也传达出作者对北平、对中国的无限深情。 9.①揭露日寇暴行:通过北平沦陷后的惨状和人物的痛苦挣扎,控诉侵略者的罪恶。②塑造抗争形象:老三的决绝出走和瑞宣的内心矛盾,展现了不同形式的民族气节。②唤起爱国情怀:文中对北平历史文化的深情描写,激发读者对祖国的热爱与捍卫之心。④记录民族苦难:如实呈现战争背景下普通人的生存困境,具有历史文献价值。10.AEG 11.A 12.C 13.(1)饭快熟了,孔子望见颜回抓取锅里的饭吃,孔子假装没有看见颜回抓饭吃。(2)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之谈。 14.①材料一:孔子起初误判颜回偷食,后经颜回解释煤灰入甑,反思“目不可信”,承认错误,反对轻信表象的妄断。②材料二:苏轼批判郦道元记载不详、士大夫不实地考察、渔工水师不能言说,强调必须“目见耳闻”验证石钟山命名,反对道听途说或臆测。③材料三:彭玉麟亲历石钟洞考察,描述洞形“如钟覆地”,指出苏轼仅以声音论石钟山是“过其门未入其室”,以实证纠正前人误说,反对妄言。15.C 16.(1)李白是为送别友人入蜀所作,寄寓人生不易、功名难求的感慨,所以极力渲染蜀道艰险。(2)岑参入蜀是为报知己,为平蜀乱,登上山顶后心胸开阔,所以不觉蜀道艰险。17. 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18.C 19.①韩愈创造的成语至少有300个/韩愈创造的成语有300多个⑥让文章语言展现新特色 20.C 21.①“苛意”改为“刻意”。②“滂礴”改为“磅礴”。 22.①举例论证。列举韩愈创造的成语和警句,具体印证了其“务去陈言”的创新成果,增强说服力。②引用论证。引用苏轼评价“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权威佐证韩愈的文学地位与革新意义,深化论点可信度。23.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