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云量与降水量》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度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 《云量与降水量》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度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气象观测》教学设计
核心 概念 10.地球系统 12.技术、工程与社会
学习 内容 10.1天气和气候 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内容 要求 10.1中②学会使用仪器测量和记录气温、风力、风向、降雨量等气象数据,并运用测量结果描述天气状况。 12.1中②举例说出工具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便利、快捷和精确;学会使用常见的工具制作简单作品。
【课时设计】
1.4 云量与降水量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云量是云占天空面积的多少,降水量是降水多少的数据;知道可以用云量和降雨量来描述天气。
科学思维:通过对比观察天空云量和使用仪器测量降水量,体会科学测量在认识天气现象中的准确性和重要性;能对测量的降水量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发现其变化规律。
探究实践:学会正确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掌握规范的测量方
法和读数技巧;按照给定步骤,成功自制简易雨量器,并能运用其进
行降水量测量。
态度责任:培养对气象观测活动的兴趣,激发主动探索自然现象的热情。
【教学资源】
课件,直筒玻璃杯、透明塑料尺、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一、问题与假设 1.出示教材图片,提问问题:怎样判断晴天还是多云?怎样测量降水量? 2.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进行猜想与假设,然后引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云量与降水量。
二、探究与结论 活动一:认识云量 1.教师讲解云量概念,通过展示不同云量的天空图片,让学生了解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天气。 2.展示用圆表示天空并划分10份来描述云量的示意图,分别讲解晴(天空总云量0-2份)、少云(天空总云量3-5-份)、多云(天空总云量6-8份)、阴天(天空总云量9-10份)对应的云量情况,让学生学会根据云量描述天气。 活动二:认识降水量和降雨量 1.教师讲解降水量和降雨量概念。 (1)降水量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某地一年中的降雨量与雪、冰雹等统统熔化为水的量之和,就是该地一年的降水量。 (2)降雨量是指一定时间段内天空降落到地面的雨水没有蒸发、渗漏、流失而积聚的单位面积上的水层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2.按照24小时的总降雨量我们将降雨强度等级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 活动三:认识雨量器 展示雨量器图片,讲解雨量器的构造(器口、漏斗、外套筒、储水瓶、支架等)和工作原理。强调雨量器通常安置在室外空旷位置的支架上,器口保持水平且距地面70厘米,一般每日8时和20时各测量一次,测量时将储水瓶中的水倒入量雨杯中量出降水量,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行。
三、反思与评价 1.出示某地一年的降水量季节分布情况表,引导学生画出该地区降水量季节分布条形统计图,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降水量的变化规律。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四、应用与迁移 1.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知道云量和降水量,如农业生产(安排灌溉、判断农作物生长环境)、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旅游出行准备等场景,让学生体会云量和降水量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自制简易雨量器: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的材料(高约20厘米的平底直筒透明杯子、直尺、双面胶),播放自制简易雨量器的视频,讲解制作方法。 3.课后可以使用自己制作的雨量器测量降雨量并做好记录。
五、阅读与新知 介绍暴雨预警信号,通过图片展示气象部门将暴雨预警信号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级,讲解不同级别预警信号对应的降雨量标准和防御措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