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黄山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果你不长痘痘就完美了”“如果你的鼻梁再挺拔些、肤色再白些,就更漂亮了”,
经常有同学这样评价小贝。对此小贝应当
①接纳自己,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
②拒绝与这些同学交往,因为他们不尊重自己
③假期里让妈妈带自己去整容,以赢得同学们的青睐
④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和文化修养,提升内在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 到了青春期,男生女生在生理方面的差异会更加明显。下列关于男生女生说法正确的是①男生女生各具特点,各有优势
②男生女生的心理特征是与生俱来的
③男生女生要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取长补短,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④男生女生在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方面会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班长小强最近发现一到下课时间,就有几个同学聚在一起,听小辉用不雅语言和别人开玩笑。小强觉得很有必要立即制止他们。小强应该对他们说
①我们应该学会自重自爱,言谈举止不越界 ②在教室里讲这些很不恰当,可以在校外讲
③在涉及性的问题上尤其要注意边界和规则 ④我们要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4.以下对影响人物情绪的因素解读正确的有
①在讨论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时,小英与思思有不同的看法,二人因此产生争执,情绪变得激动——学习成绩
②小强很内向,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明明知道答案,却因害怕在众人面前出错而感到尴尬和紧张,不敢说话——个人的性格特点
③得知外公不小心摔了一跤,伤情严重,小明特别伤心,整个人变得消沉——外部环境
④期中考试后,小红自以为英语考得很好,结果成绩只有72分,她感到十分失落——对事物的预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右边关于情绪与情感关系的示意图,告诉我们
A.情感是短暂的,情绪是持久的
B.情绪和情感都不受外界影响
C.情感比情绪更为深刻、稳定
D.情感的表达比情绪更强烈明显
6.2025年春晚节目中,“我们”出现在全国观众的眼前:“外卖诗人”在谋生奔忙中写诗,记录生活,憧憬未来;“麦子阿姨”60多岁,骑三轮车南下追梦,预算仅5000元;“种花爷爷”一生与泥土花草相伴,专注种花。从这些平凡普通的“我们”身上,可以感受到
①换位思考、宽容他人的容忍之量 ②诚信待人、遇事不避的责任担当
③奋发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④乐观向上、努力拼搏的生命追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学校社团准备制作一期关于“助力梦想飞翔”的主题板报,其中设置了“飞翔的力量——自信”栏目,以下名句可以入选该栏目的是
A.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自尊与尊重他人的关系是
A.自尊是自己的事,尊重他人是别人的事
B.自尊与尊重他人是一回事,没有区别
C.尊重他人,就是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人格
D.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维护自尊就要尊重他人
9.春节档热播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哪吒颠覆传统形象,喊出“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理不容,我便逆转这乾坤”等超燃金句。该金句蕴含的道理有
①勇于挑战,肯定自我价值 ②激发潜能,学会自信自强
③接纳自己,无视他人评价 ④肆意闯荡,克服所有困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0.每天的一日三餐,是千家万户的“头等大事”。近年来,全国多地推广社区食堂,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物美价廉的“舌尖幸福”。下列材料与推广社区食堂所蕴含的思想理念一致的是
A.设计公园内的步道时,尽量避开原有植被,减少对自然的破坏
B.“杭州六小龙”火爆出圈,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C.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带领团队突破核潜艇多项关键性技术
D.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多渠道多举措增进民生福祉
11.我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诗词歌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如《木兰诗》中忠国爱家、不慕名利的品质;《论语》中反躬自身、讲信重诚的精神;《岳阳楼记》中先忧后乐、胸怀天下的情怀。这些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①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
②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
③可以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④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生活中的粮食浪费现象,我们青少年应
①不为物役,宣传勤俭节约美德 ②强化监管,制止餐饮浪费
③加强立法,严惩铺张浪费行为 ④珍惜粮食,自觉践行“光盘行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 ②④
13.在“非遗进校园”文化活动中,同学们跟着大师一起用糖作画、用面捏人、手持折扇尝试变脸……与非遗项目“零距离”接触。非遗进校园活动
①使非遗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②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有利于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 ④能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14.某公司花五千元购买了小轩发明的多功能文具盒专利,小轩把这五千元捐给了希望小学。未经小轩许可,该公司把小轩的照片发到网上做广告,并且有网民私自把小轩的家庭状况和家庭住址晒在网上。对这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小轩的肖像权受到侵害 ②小轩行使了财产权中的使用权
③该公司尊重了小轩的知识产权 ④小轩的隐私权没有被侵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70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全过程各环节广泛听取吸纳各方面意见,开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丰富实践。这充分说明了我国法律的本质是
A.规范人们的行为 B.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C.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D.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6.“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民法典的这一规定
①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彰显了中华传统美德
③有违公平正义,应该修改 ④有助于将中华传统美德上升为法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下列对遗嘱继承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A.法定继承优先于遗嘱继承
B.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C.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
D.按法律规定的遗产份额分配遗产
18.关于右边漫画,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为了避免遭遇AI诈骗,我们应拒绝使用网络
②AI诈骗一定要承担刑事责任
③使用AI技术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
④漫画中的小明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19.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认定,申某富等人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申某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判处申某财、刘某某等人有期徒刑十五年至二年不等,并处罚金。上述判决中的附加刑是
A.有期徒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 B.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
C.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无期徒刑 D. 有期徒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
20.涂某手机遗失后被李某拾得,涂某请求归还并承诺给李某报酬,但李某拒绝并扬言要把手机转卖,于是涂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李某。人民法院依据民法典判定李某侵占他人财物,经教育,李某同意归还手机。这表明
①民法典可以消除社会中不诚信的行为 ②诉讼是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唯一途径
③民法典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④公民应该遵守公序良俗的基本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做情绪情感的主人】
21.(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请你为图中的人物提供两种调节情绪的方法和具体行动。
(4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025“春学江淮 研读安徽”启动仪式暨全省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试点工作交流活动,在黄山市徽州区举行,现场发布了“跟着金牌讲解员游安徽”“赓续红色精神 探寻千年徽州”研学等60条“春学江淮 研读安徽”研学旅游精品线路。
(2)研学旅行属于哪种美好情感体验方式?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体验美好情感?(4分)
传递情感正能量需要每个人付出行动,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正如一首歌的歌词中写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3)有人说,体验美好情感是有意义的,而体验负面情感是没有意义的。请你对该观点进行辨析。(5分)
【做自尊自信自强的人】
22. (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小明在考试中偷偷作弊,回想起父母和老师平时教导的诚信,以及自己一直以来希望成为一个正直的人的愿望,他感到深深的羞愧。于是主动找到老师承认,并真诚地道歉,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认真了。
(1)结合“自尊”的相关知识,解读材料传递的道理。(5分)
材料二 在学校的歌唱比赛活动中,小李害怕因紧张忘词,想退出比赛。班主任将一张字条塞到她的手中并对她说:“如果你忘词了就打开看看歌词。”结果,她并没有打开那张字条,演唱很成功。下台后,她打开那张字条,发现其实是一张白纸。班主任笑着说:“你手中握的不是字条,而是自信!”
(2)班主任为什么将“自信”送给小丽 (4分)
材料三 嫦娥六号首次月背采样,梦想号探秘大洋,深中通道踏浪海天,南极秦岭站崛起冰原,展现了中国人逐梦星辰大海的豪情壮志。无数劳动者、建设者、创业者,都在为梦想拼搏。2025年,我们将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我们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大家要充满信心。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
——习近平主席发表的新年贺词节选
(3)作为祖国的未来,手握历史接力棒,你将如何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6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3. (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语 蕴含的核心思想或传统美德
博爱谓之仁——韩愈 讲仁爱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①
多行不义必自毙 ②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③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④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 ⑤
(1)表格中的古语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或传统美德,按要求完成表格中的内容。(5分)
材料二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大会,隆重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表彰一批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这次拟表彰的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就是亿万劳动群众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展现了敢打硬仗、勇挑重担的时代风采,为全国上下树立了光辉学习榜样、激发了强大精神动力。
(2)向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学习,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6分)
材料三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运用好这些宝贵资源,有助于我们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因此,七年级(3)班特向全校同学发出“争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的倡议。为此,我们要: ① ② ③ 七年级(3)班2025年6月6日
(3)七年级(3)班开展“崇德向善 青春有格”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争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倡议书。(6分)
【严于律己 ,做守法公民】
24.(1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案例 违法行为类别
①小王因饲养的宠物狗经常扰民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 行政违法行为
②某公司因擅自用方某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元。 A
③聂某某因非法狩猎野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B
④小强的爸爸因违规停车被交警依法处以200元罚款。 C
(1)在表格中相应位置填写三个案例分别属于何种违法行为。(3分)
(2)案例③中聂某某的行为与案例④中小强爸爸的行为有什么区别 (6分)
(3)材料警示我们应该怎样做到严于律己 (6分)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C C D B D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D B B A B C B D
(1)①注意转移法:可以外出散步转移注意。②合理宣泄法:可以向信任的人倾诉。(4分)
(2)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通过与人交往等方式。(4分)
(3)该观点错误。①体验美好的情感能带给我们积极感受,消极情感会给我们带来不舒服、不愉快的负面感受,甚至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②但是,体验消极情感未必是坏事。在生活中,接受挫折的考验,学会转化消极情感,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不断成长。(5分)
22. (1)自尊的人知廉耻、明是非。①自尊的人是有羞耻心的人,会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感到惭愧和难为情,做到行己有耻;②明白是非对错,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主动培养美好的道德品行。(5分)
(2)①自信让人乐观坚定,让我们充满希望和力量,面对困难和失败,不轻言放弃,朝着既定目标勇毅前行;②自信让人远离自负与自卑。自信表现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坦然面对真实的自己,从容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4分)
(3)①树立远大理想。②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③在苦干实干中磨砺成长,砥砺前行。(6分)
23. (1)①重民本 ②崇正义③尚和合 ④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⑤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5分)
(2)①我们要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②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③我们应当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6分)
(3)①做自强不息的人,自立自强,刚健有为。②做敬业乐群的人,爱岗敬业,团结协作。③做扶危济困的人,当他人身处困境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④做见义勇为的人,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⑤做孝老爱亲的人,孝敬老人,爱护亲人,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三点即可,6分)
24. (1)A民事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3分)
(2)①对社会危害的程度不同,聂某某的行为与小强爸爸的行为相比,其有更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违反的法律不同。聂某某的行为违反了我国刑法,小强爸爸的行为违反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③受到的处罚不同,聂某某受到了刑罚处罚。小强爸爸受到了行政处罚。(6分)
(3)①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②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③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④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三点即可,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