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安徽省蚌埠市第五中学、田家炳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一、单选题1.腹有诗书气自华。决定个人形象的,不只在衣着,更在气质,这告诉我们( )A.美不在外表,不必追求形体、仪表等外在美B.要注重品德和文化修养,展现青春的内在美C.要正视身体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D.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更有思想上日渐成熟2.某校为了增强学生对青春期性知识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最适合开设的专题讲座是( )A.青春期健康教育 B.珍爱生命,远离毒品C.初中生学习方法指导 D.法护笋芽,助力成长3.中国大思想家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与此同时,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有权受人尊重。”由此可见( )①尊重是相互的,自尊的同时还要尊重他人②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③人都有自尊的需要,尊重他人,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④自尊就是要求别人尊重自己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4.“给力”一词,可以理解为对他人有帮助、有作用,给人面子。在现实生活中,“给力”一词的走红,全因一个“给”字,有“给”才会有“力”。“给”人尊重,自己也会赢得自尊。这启示我们( )A.自尊就是指尊重自己B.自尊就是要维护别人的面子C.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D.我们可以不尊重自己,但一定要尊重他人5.小铭家庭贫困,但是他坚信学习改变命运。通过不懈奋斗,他考入重点大学。在寒暑假期间,他积极开展流行病调查、扶助困难家庭的学生等志愿服务活动。他的事迹启示我们( )①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②关注现实问题和社会发展③趁着青春年华,好好享受生活④认真对待各门课程,夯实知识基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梅、兰、竹、菊“四君子”经常出现在文人雅客的文学作品之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文中的花木草石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这体现了( )A.文人墨客对美好事物的丰富情感B.只有诗名才能最精准表达诗人的思想C.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D.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追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春晚突出了非遗元素,为全球观众奉上情深意长的“文化年夜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开场视觉秀《迎福》在打铁花、剪纸等非遗中呈现天南地北的年味民俗,歌曲《山鹰和兰花花》让中国的唢呐与秘鲁的排箫音律和鸣……从这些节目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②非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③不同特质的文化相互交融能够激发新的活力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用最浓的情,写一封长信,写给这江山,写给了人民……歌曲《伟业》中,来自农业、教育、科技等不同领域的三十多位一线劳动者代表,用坚守、热爱和希望,唱响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底气与豪情。这告诉我们( )①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②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③辛勤劳动才能开创美好生活④为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人才值得尊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实施( )①标志着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 ②保障了公民的所有权利③规范了各类民事关系 ④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4年11 月 4 日,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此次修订旨在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进一步推动科普工作。材料说明( )①法律不是一成不变的②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不断提高③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④国家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和促进科普事业发展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11.“2024年9月11日,苏州一男子当街划伤一名女子,危急时刻“碎花裙女生”勇敢出手,附近的店长抄起铁勺,迫使男子放开了受害女子,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 )A.不能鲁莽,避而远之B.冲动行事,获取社会赞誉C.见义勇为,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D.同违法行为作斗争不是未成年人的责任12.中华人文精神所蕴含的道理影响着世人。以下能体现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的有( )①外出购物时携带环保袋,拒绝过度包装②某校篮球队以“发展个性、凝聚共识”为队训鼓舞人心③制订班规时,既要尊重不同意见,更要找到最大公约数④将已经过时的衣服作为睡衣继续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辨析题13.【向美而行,以美育人】从自信的角度,谈谈你从漫画中获得的感悟。三、分析说明题14.材料一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热议民生话题,其中“青少年心理健康”成为焦点之一。有代表指出,当前青少年面临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多方面挑战,情绪管理和情感培养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材料二 某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月”活动,组织了一系列关于情绪和情感的主题班会、心理讲座以及心理咨询服务。在主题班会上,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情绪故事。小敏则表示:“我和好朋友闹矛盾了,心里又难过又生气,不知道该怎么解决。”(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青少年为什么需要管理情绪?(2)针对材料二中同学们遇到的问题,你能给他们提出哪些合理调节情绪的方法?(3)从“做情绪情感的主人”角度,谈谈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品味美好情感?15.1932年、1959年、1984年、2024年,刘长春、容国团、许海峰、郑钦文4名体育健儿为中国在世界赛场上实现零的突破的时间刻度,前后跨越了近百年。百年风云,变了人间。这是中国共产党走过光辉历程的百年,也是中国人从“仰视世界”到“平视世界”的百年。体育强国路,照见中华民族复兴路。(1)中华体育健儿从“仰视世界”到“平视世界”说明他们传承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是什么?(2)传承优良传统需要我们树立远大理想,青少年怎样树立远大理想?16.依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24年11月8日修订通过,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文物保护法,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提供了更好的法律保障。(1)划线部分材料体现了法律的哪一项特征?材料二 2024年国家文物局会同公安部联合开展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侦破案件940余起,追缴涉案文物1.6万件(套)。(2)犯罪具有哪三个基本特征?(3)依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这部法律施行的意义。17.《中华家庭诗词擂台赛》材料一 《中华家庭诗词擂台赛》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己任,做到了“大诗人引领小学生,大名师引导小名士”,以传统元素和中国色彩呈现“中华诗词宇宙”的东方审美。让诗词的光彩映照现实人生,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立体鲜活的诗人。(1)从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角度补充填空,与诗人们进行一场跨时空的人文对话。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材料二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闫选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既是对自身精神世界的丰盈,也是对青年一代走好人生道路的启迪。(2)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怎样做 (3)回望历史,展望未来。请你写两条激励自己的座右铭。参考答案1.B2.A3.A4.C5.B6.C7.C 8.A9.D10.C11.C12.B13.小兔子的说法是自卑的表现,是错误的。①自信让人乐观坚定。自信是一种“我能行”的信念,正是这种“我能行”,让我们充满希望和力量,面对困难和失败不轻言放弃,朝着既定目标勇毅前行。②自信让人远离自负与自卑。自负表现为过高地估计自己,自以为是,好高骛远。自卑表现为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低估自己的能力,不敢尝试。自信表现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坦然面对真实的自己,从容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③自信并非凭空而来。自信源于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积累的实力,源于和他人交往中获得的肯定,源于从社会稳定发展、国家繁荣富强中获得的安全感、成就感和自豪感。14.(1)①情绪是可以管理的。②管理好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对我们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①注意转移法;②合理宣泄法;③认知调节法;④放松训练法。(3)①我们要有意识地增加自己的积极情感体验。②我们要学会承受和转化消极情感。③我们要在实践中提升情感境界。15.(1)自强不息。(2)我们要怀有拳拳爱国之心,立下报国之志,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发展结合起来,找到青春进取的方向和力量,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16.(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2)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3)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17.(1)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2)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我们应当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微向上问春的好少年。(3)天生我才必有用;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