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4-25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太和殿的施工技艺是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精华,金砖墁(用砖或石块铺地)地则是其中典型的代表。金砖是一种大型号的大方砖的“雅称”。“金砖”名称的来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金砖由苏州陆慕御窑村(现为陆慕御窑址)所造,运送至京城,所以称之为“京砖”,后来演变成了“金砖”;二是金砖烧成后,质地极为坚硬,敲击时会发出金属的声音,宛如金子一般,故名“金砖”;三是这种砖烧造工艺复杂,造价极为昂贵,因而民间唤其为“金砖”。与普通方砖不同,金砖在烧造、砍磨、铺墁等各方面要求极为苛刻,所铺墁的地面平整如砥,光滑似镜,质坚无比,数百年光亮如新,非普通方砖地面所能及。金砖的烧制,有着极为苛刻的工序,从取土到出窑,共包括8个步骤。烧制工序往往费时一年半,而普通方砖的烧制,仅需10余天。烧制后的金砖必须颜色纯青,敲之声音响亮,形状端正,毫无损伤。为保证金砖使用,每块金砖还配有副砖(备选砖)。金砖烧制好后,由京杭大运河船运至北京通州漕运码头,再由骡车运至紫禁城。金砖的铺墁工艺与普通方砖类似,但要求极为苛刻。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规定:砍磨二尺(1尺≈0.333米)见方的金砖,每一个工人每天只能砍3块;铺墁金砖地面,需要瓦工1人和壮工2人,且每天只能铺墁5块。太和殿金砖铺墁的具体步骤,主要包括处理垫层、定标高、冲趟、样趟、揭趟、浇浆、上缝、铲尺缝、刹趟、打点、墁水活、泼墨钻生等。其中,最为重要的工序是泼墨钻生。“泼墨”即将热的黑矾水分两次泼洒或涂刷在地上,其主要目的是对地面进行防止风化的保护。“钻生”即在地面浇筑桐油,以增加砖层的硬度。当地面干透后,在地面上浇约3厘米厚的桐油,然后将桐油来回推搂。当桐油充分渗透到砖层中后,再用刮板将多余的桐油刮去。之后在生石灰粉中掺入青灰粉,使之与地面砖的颜色相近,然后将灰洒在砖面上,厚度为3厘米左右,2至3天后,灰与砖面粘牢,再将砖灰刮去,用软布将地面擦净。泼墨钻生之后,还要对金砖地面烫蜡。“烫蜡”即打蜡,是用蜡烘子将石蜡烤化后使其均匀地淌在砖面上。打蜡的主要目的是使地面光亮,且蜡固化后可隔绝空气、水、灰尘,还可起到防磨损的作用。(摘编自周乾《故宫太和殿的建筑细节与文化之美》)材料二:故宫古建筑的营建技艺,是我国古代工匠卓越智慧的结晶,并透射出和谐之美。以榫卯连接为例,所谓榫卯,即两个相互连接的构件,其中一个构件端部做成榫头形式,插入另一个构件预留的卯口中。故宫古建筑梁柱连接所用的榫卯节点,类型丰富,有燕尾榫、馒头榫、箍头榫、透榫、半榫,等等。榫卯节点的连接方式,有利于紫禁城整体的营建。我国古代工匠巧妙地利用了木材易加工、重量轻的特点,将这些木构件预先加工好,避免了对木材进行现场剔、凿、刨等工序造成的杂乱环境。而柱、梁枋在现场只需安装即可,有利于快速施工,而且榫头与卯口之间精确的尺寸咬合也使得构件不易产生错位。榫卯节点优秀的抗震性能是故宫古建筑木构件的重要结构特性之一,也是我国木结构古建筑的智慧体现方式之一。从连接方式来讲,榫头与卯口的连接属于半刚接。所谓“半刚接”,即节点不能像铰球一样随意转动(铰接),也不像固定的刚架一样完全无法转动(刚接),而是介于铰接和刚接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其特征为可以转动,但受到一定限制。这种连接特征是非常有利于古建筑抗震的。因为这样一来,有限的转动能力有利于减小梁柱构架的晃动幅度。需要说明的是,地震作用下,榫头与卯口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有时不能正常复位,称为拔榫。也就是说,榫头具有一定的长度,即使其在卯口中不能完全恢复到初始位置,但是因为其本身有一定的长度,因而仍能搭接在卯口上,使得榫卯节点本身并没有受到很严重的破坏时,在震后稍加修复即可正常使用。作为具有东方特色的古建筑营建方式,故宫古建筑榫头与卯口的运用,体现出和谐之美。榫卯节点的形式丰富,根据不同结构、不同部位的安装、受力需求,采取不同形式的榫卯节点,这不仅满足了建筑使用需求,其外观也体现了营造技艺之美。榫头与卯口之间的结合或分离,楔入或穿插,都在故宫古建筑的艺术中被赋予了极为丰富的和谐内涵。古代工匠利用独特的一凹一凸连接方法,使极为复杂的建筑结构表现得简约古朴,并于其中透露出工匠丰富的灵感和智慧。(摘编自周乾《北京中轴线建筑的和谐之美——以故宫古建筑为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和殿金砖的铺墁工艺与普通方砖类似,但金砖的烧制工序更为复杂,金砖的品质也与普通方砖天差地别。B.太和殿金砖能有效防止风化与磨损,其质地坚硬,数百年光亮如新,这种效果得益于“泼墨钻生”等细致工艺。C.榫卯节点的设计有燕尾榫、馒头榫、箍头榫、透榫、半榫等多种形式,主要是为了突出造型上的独特美感。D.故宫古建筑中榫头与卯口之间或结合或分离,或楔入或穿插,建筑结构极为复杂,却能体现出简约之美。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砖造价高昂,不仅是因其制作材料中含有贵重金属,还有工艺苛刻等原因。B.从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中的规定可见,金砖铺墁对各类细节的要求极高。C.榫卯结构的运用,为故宫古建筑群的施工提供了有利条件,提高了施工效率。D.榫卯结构建筑的“拔榫”现象并非指榫头从卯口完全脱离,因此并不严重。3.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述和说明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运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了太和殿金砖制作要求苛刻,极其费工费时。B.材料二从榫卯节点的类型、连接方式、抗震性能等多个方面介绍了榫卯技艺。C.两则材料都以故宫的建筑工艺为例,展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与智慧。D.材料一按空间顺序介绍了故宫太和殿,材料二则按照逻辑顺序分析榫卯结构。4.故宫建筑榫卯节点的“半刚接”特性是如何平衡稳固性与灵活性的?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5.故宫古建筑兼具“巧”与“美”的特点,请分别以上述两则材料为例,加以概括。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稻草人苏三皮稻子刚抽穗时,稻草人就出生了。稻草人不是从泥土中破土而出,也没有发出现世的惊天动地的第一声啼哭,它安安静静的。稻田的主人把它搬到稻田的一角,它就安静地站在田野中。稻田的主人制作稻草人时,有些潦草。他随意从柴火堆里拣了几根枯枝用铁丝扎紧,便成了稻草人的骨骼。他又从草垛里胡乱扯出一把陈年的稻草,就成了稻草人的肌肉。见还差颗头颅,他就从路边割了一些杂草,缠成一个草球,往枯枝上一套,再扣上一顶破草帽,稻草人就有模有样了。他退后几步看稻草人,发现它看起来干巴巴的,毫无精气神,稻田的主人心里就生出了歉意,于是他找出一件自己的破旧衣衫给稻草人罩上。稻草人倒不在乎自己的形象。稻田位于三窝村和码头之间。渔夫每天往返于村庄和码头间,只要抬头,就能望见稻田,也能望见安静地站在稻田里的稻草人。渔夫总是步履匆忙。他的心思在大海上,在家里的妻儿身上。他从稻田边走过时,从不会驻足,甚至连头也不抬一下,更别说主动和稻草人打招呼了。早晨,渔夫踏着晨光出发。这时,三窝村还在酣然沉睡,偶尔听见的三两声鸡啼,清脆而绵长。渔夫走得有些急,他得赶在潮水退去之前来到海边放罾,撒网,还有很多其他工作要做。渔夫明白农时耽误不得的道理,更何况他也没有什么闲情。傍晚时分,渔夫踩着落霞回家。渔夫的心着实太急了,他急着要回家,家中的妻儿在等着他。每迟归一秒钟,妻儿的心底就会多出一分牵挂和焦灼。渔夫是个顾家的男人,他爱他的家,爱他的妻儿,更爱三窝村。有时候,稻草人会期望渔夫停下来,哪怕望它一眼也好啊。可是渔夫从没有望它一眼,更别说停下来。稻草人没有计较。它比任何人都更理解渔夫。它安静地看着渔夫从它的身旁走过,它甚至数着渔夫的脚步,那平稳的脚步多么像它的心跳!渔夫出海时,稻草人会为渔夫做祷告,让三窝村的石头庇佑着渔夫,庇佑渔夫平安归来,庇佑渔夫鱼虾满舱。渔夫并不知道好心的稻草人会为他祷告。渔夫原先将自己的平安顺利归功于三窝村的石头。渔夫更愿意相信,除了他的妻儿和石头,没有谁会在意他,记挂他。稻草人总是默默地数着渔夫的脚步和自己的心跳。从渔夫的脚步中,它能看出渔夫的喜怒哀乐。最近的潮汛很好,渔夫每次出海,渔获总会压弯渔夫的腰。因此,渔夫的心情也很好。渔夫极少喝酒,但如果开心,或烦闷,就会喝一点儿。渔夫这次喝酒,是因为开心。渔夫居然喊妻子陪他一起喝一杯。妻子说,不会喝。渔夫咧开干涸的嘴唇笑了起来,露出涂满浓茶色牙垢的牙齿说:“你只管往嘴里倒,皱着眉头吞进肚子里。”渔夫的妻子听出了渔夫发自心底的开心。于是,她照做了。不过,她耍了一个把戏,趁渔夫没留意,悄悄地来到厨房,把酒吐了出来。渔夫充满憧憬地说:“等攒够了钱,给你打一对金镯子。”渔夫对妻子说这些话时,金晃晃的镯子已经在他的心底闪来闪去闪了许多天。渔夫的妻子并不想要金镯子。她倒想,要是有了闲钱,她会悄悄地给渔夫买一双水靴,那样,渔夫的脚就不会在寒冬腊月泡在水里。渔夫那双皲裂得像收割过的稻田一样的脚底,一直疼在她的心里。这天傍晚,渔夫又喝起了酒。但这次,渔夫看起来闷闷不乐。渔夫的妻子默默地收拾好渔网,温柔地劝说渔夫少喝点儿。见渔夫没有作声,她又说:“如果潮汛不好,要不明儿就歇一天。”渔夫点了点头。他最近发觉腰有些酸疼,撒网或收罾时,他已有些力不从心。闲着无事的渔夫还是习惯性地想到码头走走,看一眼大海,抚摸一下小船,这样,夜里睡觉他才会心安。经过稻田时,渔夫不可思议地停下了脚步。渔夫惊奇地发现稻田的一角安静地站着一个稻草人。渔夫走了过去,帮稻草人把遮住手指的衣袖捋上来,渔夫发现稻草人的手里居然握着一把扇子。渔夫咧开干涸的嘴唇笑了,露出涂满浓茶色牙垢的牙齿。渔夫在稻田边坐了很久很久,和稻草人说了很多很多话。夜里,渔夫做了一个梦。他梦见稻草人驮着他在天空中翱翔,三窝村消失的月光在天空的某个角落里熠熠生辉,而从三窝村出走的那些炊烟,已经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在天空中倒挂着生长。渔夫还见到了他的爷爷,他给了爷爷一个坚实的拥抱。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稻草人“数着渔夫的脚步和自己的心跳”的细节,暗示它对渔夫生活的关注与共情。B.渔夫喊妻子陪他喝酒,不会喝酒的妻子照做了,表现了妻子的体贴和对渔夫的理解。C.渔夫许诺给妻子“打一对金镯子”而妻子更想买水靴,体现出两人消费观念的差异。D.渔夫和稻草人说了“很多很多”的话,又做了一个离奇的梦,反映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和主题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破草帽”“破旧衣衫”等描写,勾勒了稻草人的形象,也暗示了渔夫的生存状态。B.“早晨”“傍晚时分”等时间名词的使用,呈现了渔夫一天的辛苦,突出了人物形象。C.稻草人“为渔夫祷告”的超现实情节,体现魔幻现实主义特征,增强了荒诞色彩。D.渔夫“力不从心”的状态与“金镯子”的憧憬形成对比,折射出现实与理想的落差。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稻草人”的作用。9.“写熟悉的题材,贴着人物写,把细节写透”是作者的创作理念,本文是贴着渔夫哪些方面来写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后梁太祖开平二年,晋王李克用疽发于首,病笃。立其子李存勖为嗣,曰:“此子志气远大,必能成吾事!”言终而卒。时上党围未解军中以存勖年少多窃议者人情恂恂。晋王与诸将谋曰:“上党,河东之藩蔽,无上党,是无河东也。且朱温所惮者,独先王耳,闻吾新立,以为童子未闲军旅,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精兵倍道趣之,破之必矣。”晋王军于黄碾,距上党四十五里,伏兵三垂冈下,诘旦大雾,进兵直抵夹寨。梁军无斥候,不意晋兵之至,将士尚未起,军中惊扰。晋王填堑烧寨,鼓噪而入。梁兵大溃,南走,失亡将校士卒以万计。晋王归晋阳,休兵行赏,举贤才,黜贪残,宽租赋,伸冤滥,境内大治。乾化三年,燕主守光[注]屡请降于晋。守光曰:“俟晋王至,吾则开门泥首听命。”晋王单骑抵城下,谓守光曰:“丈夫成败须决所向,公将何如?”守光曰:“今日俎上肉耳,惟王所裁。”晋王以练缧刘仁恭父子,凯歌入于晋阳,献于太庙。同光元年,即皇帝位,国号大唐。帝幼善音律,故伶人多有宠,常侍左右。帝或时自傅粉墨,与优人共戏于庭,优名谓之“李天下”。诸伶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亦反有相附托以希恩泽者。尤其蠹政害人者景进为之首,进每奏事常屏左右问之。由是进得施其谗慝,干预政事,自将相大臣皆惮之。同光四年,帝方食,闻变,乱兵焚兴教门,缘城而入,近臣宿将皆释甲潜遁,独散员十馀人力战。俄而帝为流矢所中,须臾帝殂,左右皆散,善友敛庑下乐器覆帝尸而焚之。(节选自《资治通鉴》)材料二: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节选自《五代史伶官传序》)[注]燕王刘守光,其父为刘仁恭。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时上党A围B未解C军中D以存勖E年少F多窃议者G人情H恟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简,选择,与《谏太宗十思疏》“简能而任之”的“简”意思不同。B.治,安定,与《大学之道》“国治而后天下平”的“治”意思相同。C.缘,沿、顺着,与《桃花源记》“缘溪行”的“缘”意思相同。D.东,向东,与《过秦论》“东割膏腴之地”的“东”意思和用法都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王李克用对其子李存勖寄予厚望,临终传位于他,后李存勖果然不负其父所望,攻克夹寨,俘获燕王父子,成为后唐开国皇帝。B.李存勖继承晋王王位后,洞察了朱温的轻敌心理,及时抓住战机,亲率精兵出其不意地攻打梁军,致使梁军大败,损失惨重。C.李存勖称帝后,亲近伶人,不仅亲自与伶人演戏,还尤其宠爱艺名为“李天下”的伶人,致使伶人权势膨胀,干预朝政,群臣敢怒不敢言。D.李存勖最终众叛亲离,死于乱箭之下,尸体被伶人用乐器覆盖后焚烧,这印证了欧阳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的论断。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梁兵大溃,南走,失亡将校士卒以万计。(2)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14.材料一中李存勖哪些具体事例印证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观点。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奉酬韦深道①见寄诗周紫芝盖世功名岂不佳,韦郎心事本烟霞。秋风自老千章木,春雨谁分一部蛙。夜鹤政愁云出岫,鲈鱼会遣客思家。从君细意论幽恨,准拟②应须到落花。【注】①韦深道:韦许,字深道,终身不事科举,与周紫芝交情深厚,二人常有诗作往来。②准拟:希望,打算。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提出反问,暗含对盖世功名的思考,接着指出韦深道本来就向往山林自然。B.颔联描写秋风吹老千株树木,又在春雨中听取到一片蛙声,诗歌意境由萧瑟转向清新。C.颈联“云出岫”化用“云无心以出岫”,“云”字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意,具有情感暗示性。D.尾联写诗人理解韦深道不能实现志向的幽恨,这既是对韦深道的回应,又照应了标题。16.诗人在“韦郎心事”中寄托了自己对自然和人生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中的“ , ”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先贤、愿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2)古人交友观于我们多有启示,文人不在乎年龄差别,多结交文人雅客、贤德之人,正如《兰亭集序》中所写的“ , ”。(3)古代诗词常用“木”来代替“叶”,是为了更生动地描绘出秋天的气候特点和情感氛围,如“ , ”。二、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鸟儿需要睡觉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但是鸟类的睡眠方式与人类的睡眠方式 A 。人类和大多数哺乳动物睡觉时,整个大脑都会进入无意识状态。然而,鸟类可以更精细地控制睡眠,使用一种被称为单半球慢波睡眠的方法,大脑的一侧处于睡眠状态,而( 甲 ),这使得鸟类能快速应对危险。水禽和鸭子擅长此道,游隼等其他鸟类也能做到这一点,这些鸟类甚至可以在飞行时睡觉。在野外,鸟类很容易受到寒冷天气、捕食者和夜间的各种动静的影响。因此,这种睡眠方式能使它们快速清醒过来。因此对鸟类来说,严格的“睡眠”概念也许是不存在的——站着放空一会儿或者眯一会,就是“睡觉”了。鸟儿大多选择在树上睡觉。那么,它们为什么不会从树上掉下来呢?其实,为了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鸟类逐渐进化出在树上生活的能力。像家燕的趾和爪就是三前一后,不仅可以弯曲并紧紧抓住树枝,还能通过调整张合程度来控制平衡,帮助它们在树上站立、行走和睡觉。此外,有些鸟类的趾和爪上还分布着鳞片或凹槽,可以( 乙 ),更好地维持平衡。同时,鸟类特殊的肌肉结构,也让它们可以睡得更安稳。①在人类做出“抓”的动作时,②需要大脑发出指令并消耗能量,③但鸟类做出“抓”的动作时正好相反:④它们只要伸展开爪子才需要大脑控制,⑤而在抓握时则像人类摊开手一样自然,⑥腿部肌肉是放松的,⑦并不会感到累。此外,家燕等鸟类在树上睡觉时通常将头埋在翅膀里,腿部呈半蹲状态。这个姿势可以让重心保持在鸟身中部,加上鸟类本身的体重较轻,趾爪的抓握力大于维持身体平衡的力量,进一步避免了它们在睡觉时因为重心不稳而掉落的情况。鸟类何时休息、怎样休息,和食物也有很大关系。家燕的食物昆虫,不少喜欢在晨昏活动,所以家燕不仅夜里休息,中午还能午睡。而猫头鹰的食物鼠、蛇喜欢在夜间出没,猫头鹰白天睡觉、晚上活跃也就 B 了。18.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1.文中加点的“睡眠”和“睡觉”两个词能否互换位置?请说说你的看法及理由。22.鸟类科普展将使用本文内容制作展板,请根据本文内容为展板拟写三个小标题,要求句式大致相同,每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三、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北宋思想家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见现代文阅读1材料二)。2025年6月7日,央视新闻报道:全国各考场外多见家长们身着旗袍,手捧鲜花,以充满仪式感的方式为考生打气助威!不少家长表示,这不仅是为孩子加油,更寄托着对家族兴旺和培养国家栋梁之材的期盼。2025年6月9日,广西考生刘燕肩挑扁担,用蛇皮袋装着行李,独自平静走出考场的身影,被镜头记录。面对采访,她平静地说:“读书是为了明理,是为了将来有能力帮助像我家乡一样的地方。”张载的箴言为后人提供了崇高的精神坐标,后面两则材料则展现了不同的人生状态和对不同的精神价值的追求。以上三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C 2.A 3.D 4.①榫卯节点的“半刚接”特性允许构件有限转动,减小地震中梁柱的晃动幅度,减少错位风险。②转动受限可有效避免节点完全松脱,拔榫后榫头仍可搭接卯口,维持基本结构的连接。 5.①金砖墁地工艺精巧,泼墨防止风化,钻生增厚砖面,烫蜡起隔绝、防磨损作用,经久耐用;金砖地面平整光滑,色泽纯青,数百年如新。②榫卯为“半刚接”,构件可预制,安装便捷,连接精准,抗震性能强;形式多样,结构简约古朴,富有和谐之美。6.C 7.C 8.①串联情节:稻草人贯穿始终,将不同场景和情节有机地串联,使情节连贯完整;②衬托人物:稻草人孤独伫立田间,烘托出渔夫生活的单调与寂寞,渔夫对稻草人态度的转变,凸显出渔夫丰富的内心世界;③深化主题:稻草人是田野的守护者,象征着人们内心深处对希望的坚守,也彰显了平凡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视却无比珍贵的美好情感。 9.①贴着渔夫的身份写:文中细致描绘了渔夫的劳作日常,真实呈现渔夫的忙碌与艰辛,凸显底层劳动者的生存状态;②贴着渔夫的性格、情感和心理写:抓住渔夫的动作、语言、心理、梦境等,着力体现他的勤劳质朴、对家庭的牵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③贴着渔夫与妻子、稻草人的关系写:抓住夫妻为对方着想的细节,展现困境中的扶持与关怀,渔夫与稻草人之间从陌生到产生情感连接的过程使两个原本毫无关联的“人物”之间建立起一种特殊的情感纽带,进一步丰富了人物关系。10.CFG 11.A 12.C 13.(1)梁军大败,向南逃跑,损失死亡的将领、士兵数以万计。(2)还是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过程,都由于人事呢? 14.①忧劳兴国的事例:亲率精兵倍道奇袭夹寨,大败轻敌的梁军;归晋阳后采取多项治国举措,使境内安定;俘获刘守光父子,献于太庙,完成先王遗志。②逸豫亡身的事例:称帝后沉溺音律,自取艺名"李天下",与优伶共戏;任由景进等伶人干预朝政,“蠹政害人”,群臣敢怒不敢言;兵变时近臣宿将皆逃,仅十余人力战,最终中箭身亡。15.B 16.①对自然的热爱:诗中“烟霞”“夜鹤”等意象,体现对自然闲适生活的向往;②对功名的超脱:韦深道不慕“盖世功名”,暗含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③对隐逸的认同:借韦深道心事,表达对归隐生活的理解与向往,流露对现实的超脱。17. 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18.甲:另一侧处于警戒(清醒)状态。乙:增加爪子与树枝之间的摩擦力。 19.A:相去甚远(截然不同/迥然不同)B:不足为奇 20.①人类做出“抓”的动作时(人类在做出“抓”的动作时/②大脑需要发出指令并消耗能量)④它们只有伸展开爪子才需要大脑控制 21.不能互换位置。①“睡眠”更书面化,强调休息的过程与状态,与“概念”的语境更搭配。②“睡觉”偏向口语化,与上文“放空一会”“眯一会”等句子更搭配。 22.①独特的睡眠方式 ②出色的身体机能 ③灵活的捕食时间23.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