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探问人生目标 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1探问人生目标 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七上《11.1探问人生目标》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探问人生目标》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十一课《确立人生目标》第一框的内容,本框主要阐述了人生目标的内涵和重要性。全面、准确地认识人生目标,一方面要认识到人与动物的活动的本质区别,理解人生目标的内涵,领会人生目标的重要性,明确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才能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初步树立积极主动规划人生的意识;另一方面要辩证分析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关系,理解长远目标是一个个近期目标的组合,只有实现一个个近期目标才能实现长远目标,二者是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学会将长远目标拆解为一个个近期目标,脚踏实地将长远目标变成现实。
2.【学情分析】
本课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从学生情况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初中学生已经开始有意或无意地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但由于自身认知水平有限,学生还未能深刻体会到确立人生目标的重要性,对怎样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缺乏系统的思考,可能存在只关注自我需求的误区。基于以上学情,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十分必要。从社会发展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需要激励广大青少年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青少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未来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时代,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因此,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引导学生努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奋斗奉献,是当前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的必然要求。
3.【教学目标】
健全人格:通过感受中轴线上的智者匠心独运,认识到人的活动与动物的活动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体会到人能够积极主动地规划人生。
通过分析梁思成的人生道路,体悟人生目标的重要性,懂得正确的人生目标会对人生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完成“走上建筑人生之路”目标图,懂得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关系,学会合理规划人生。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人生目标的内涵和重要性
教学难点:人的生命活动方式与动物不同;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
5.【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启发法;多媒体教学法
6.【设计思路】本框聚焦中轴线上的“神秘嘉宾”,即我国一代又一代的建筑人,中轴线的设计建造者们(刘秉忠、蒯祥、雷发达)—“中轴线”概念的首提人(我国近代建筑之父梁思成)—中轴线申遗文本编制团队负责人(吕舟),以此来作为议学情境,设置一个总议题:对话中轴线上的“神秘嘉宾”,如何探问人生目标?下设三个分议题,分议题1:感受智者匠心独运·识人生目标,分议题2:为保护古建筑奔走·悟人生目标,分议题3:走上建筑人生之路·明远近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人与动物的活动的本质区别,理解人生目标的内涵,领会人生目标的重要性,辩证分析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关系,形成对人生目标的正确认识。
7.【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
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轴线缘何惊艳世界?它是如何建成的?今天让我们对话中轴线上的“神秘嘉宾”,探问人生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时政热点点明主题,引入主线情境。
二、新课讲授
总议题:对话中轴线上的“神秘嘉宾”,如何探问人生目标?
分议题1:感受智者匠心独运·识人生目标
知识关联:1.人的生命活动方式与动物有什么不同?
【议学情境】视频—感受智者的匠心独运
【议学任务】①“刘秉忠、蒯(kuǎi)祥、雷发达、梁思成这些建筑大师在房屋建成之前是否知道建成后的样子?(图片提示—知道,人类建造房屋首先需要进行设计和规划,这个过程包括确定房屋的占地面积、高度、外在形态和建筑材料等。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还需要考虑到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等,以确保建造出的房屋能够适应当地环境。)
②不仅人类会建造房子,动物界也有很多“建筑大师”,比如蜘蛛织网、蜜蜂筑巢。人类建造房屋和蜜蜂筑巢有何区别?
(提示: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蜜蜂建筑蜂房仍属于先天的本能活动,是无目的、无计划的;人的劳动目标在劳动进行前就已经在劳动者的头脑中存在,人正是遵循这种目标的指引改造外部世界的。)
【知识总结】1.人的生命活动方式与动物有什么不同?
①动物的活动是无意识的、本能的活动,人的活动则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②人能够积极主动地规划人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过有意识、有目的的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中轴线上的智者匠心独运,认识到人的活动与动物的活动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体会到人能够积极主动地规划人生。
分议题2:为保护古建筑奔走·悟人生目标
知识关联:2.人生目标的内涵和重要性?
【议学情境】首次提出北京“中轴线”概念的人,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1944年,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新出版的《中国建筑史》一书中,首度公开使用“中轴线”一词。1951年2月19日至20日,梁思成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我国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文章的最后明确提出了中轴线的概念。
梁思成立志中国人一定要研究自己的建筑,中国人一定要写出自己的建筑史。当时中国大地战火不断,但梁思成的足迹踏遍了中国两百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遗存,在行动不便,全家贫病交加的情况下,编写了中国建筑史上的开山之作—《中国建筑史》,后参与设计联合国大厦、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力主保护北京古城,一生致力于中国的建筑事业。(播放相关视频)
【议学任务】梁思成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在行动不便,全家贫病交加的情况下,是什么支撑他坚持下来?
这对你走好人生道路有何启示?
【知识总结】2.人生目标的内涵和重要性?
①人生目标体现着人在社会实践中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发展方向。
②正确的人生目标会带来稳定而持久的内在激励,让我们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坚定前行,少走弯路,指引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梁思成的人生道路,体悟人生目标的重要性,懂得正确的人生目标会对人生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分议题3:走上建筑人生之路·明远近目标
知识关联:3.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
【议学情境】中轴线得以惊艳世界离不开智者的匠心建造;
离不开为古建筑奔走的保护者;
也离不开申遗保护团队的努力;
一代又一代的建筑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古建文化事业奋斗中去...
播放—中轴线申遗文本编制团队负责人的采访视频
【议学任务】现假如你想要成为一名为古建文化事业贡献力量的建筑学家,请你完成“走上建筑人生之路”目标图。
在以上人生目标中,哪个是长远目标,哪个是近期目标,二者有何关系?
【知识总结】3.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
①人生目标可以分为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只有分阶段实现一个个近期目标,才能实现长远目标。
②所有近期目标都是围绕长远目标展开的。
③实现每一个近期目标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感,鼓舞我们继续奋发向上,朝着实现长远目标迈进。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走上建筑人生之路”目标图,懂得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关系,学会合理规划人生。
三、课堂小结
通过对话中轴线上的“神秘嘉宾”,我们知道了人生如同航船,只有把准方向,才能确定航行的线路,驶向幸福的彼岸,望同学们像一代又一代的建筑人一样,把自己的小我融入时代,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四、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