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4.2自然灾害的防避公元132年,张衡制成地动仪。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用科学仪器监测地震的第一次成功尝试,比欧洲人制造出功能相类似的仪器要早1 700多年。2018年2月2日,我国“张衡一号”卫星顺利升空,可为监测和分析地震提供技术支持。古今中外有哪些防灾救灾的著名科技成就?它们在防灾救灾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除了利用科技防灾减灾,还有哪些防灾避灾的措施?地动仪模型“张衡一号”卫星课标解读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课标呈现】1.了解减灾的目的、个人层面防避自然灾害的一般措施。2.利用综合思维,分析防避地震灾害、洪水灾害、滑坡灾害、泥石流灾害等常见自然灾害的具体措施。【学习目标】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未雨绸缪,统筹做好防灾、避灾、抗灾、救灾等工作,力争使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助灾后恢复灾后重建(一)地震灾害的防避 社会层面监测加强地震监测体系建设、加强地震预报科技攻关加强防震避灾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督查做好地震应急方案制定及组织实施加强防震避灾教育,提高公民防震避灾意识及能力预案预报教育(一)地震灾害的防避 个人层面地震前:了解当地的地震风险等级、居住房屋的结构和防震性能。做好应急储备。地震时:迅速采取有效保护及科学自救措施。地震后:要注意预防和避免次生灾害的影响。(一)地震灾害的防避 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情境 应急反应正在用火、用电 迅速关闭火源、电源正在楼房内 迅速离开外墙及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等开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躲避,千万不要跳楼身处平房内 迅速逃到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尽快躲避在比较坚固的家具或者设备的下面或者旁边正在户外 要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桥梁、离压电线及化工设施,避开陡坡、陡崖等正在工作场所 就近躲藏在坚固的机器、设备或办公家具旁正在搭乘电梯 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万一被关在电梯中,马上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求助已被掩埋 要克服恐惧心理,坚定生存信念,自谋脱险策略。如一时不能脱险,应保持镇静,捂住口鼻,防止吸入灰尘窒息;设法支撑可能坠落的重物,创造生存空间;减少体力消耗,不要大声呼叫,可用石块等敲击物体,设法与外界联系;搜寻水和食品,延续生命,静待救援(二)洪涝灾害的防避 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气 候:气候异常,流域内持续降雨;流域地形:流域内地势比较低平,水流不畅;水系特征:中下游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的能力差破坏植被,中上游毁林,降低涵养水源的能力;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围湖造田,降低湖泊对河流的调蓄能力;(二)洪涝灾害的防避 社会层面:工程措施兴修水库退耕还湖修筑堤坝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提高调蓄能力防止洪水漫溢加快泄洪速度降低洪水水位疏浚河道(二)洪涝灾害的防避 社会层面:非工程措施增强对洪水灾害的认识,提高防洪减灾的意识;严格控制乱砍滥伐,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建立统一的防洪减灾管理体制和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组织灾前水利建设与防洪减灾科技研究等。(二)洪涝灾害的防避 个人层面洪水警戒水位沙袋屋顶等待救援利用漂浮材料逃生洪涝灾后卫生防疫洪涝灾后生产与重建活动(二)洪涝灾害的防避 个人层面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洪水防灾与减灾防洪准备关注汛期天气预报学习相关技能准备逃生物资洪水应急能逃脱不能逃脱逃向高处抓住漂浮物洪水中的救助抢救溺水人员转移落水人员前中后都江堰是世界上最古老并且至今仍在发挥功能的大型水利工程,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该工程位子眠江从山地进入盆地的咽喉要冲,采用“无坝引水”的方式,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1.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2.在枯水季节水位较低的情况下,都江堰工程怎样才能保证引到足够的灌溉用水?在洪水季节又如何防止过多的水淹没农田?1.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2.在枯水季节水位较低的情况下,都江堰工程怎样才能保证引到足够的灌溉用水?在洪水季节又如何防止过多的水淹没农田?(1)调节水流的“鱼嘴”分流工程。“鱼嘴”位于岷江弯道处,将岷江分为内江、外江,并通过“内江河床低、河道窄,外江河床高、河道宽”的特点,将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量进行合理调配。(2)控制流量的“宝瓶口”引水工程。“宝瓶口”是一个狭长的瓶颈状的引水渠,具有束水壅水的功能,使进入灌区的水量保持稳定。(3)泄洪排沙的“飞沙堰”工程。“飞沙堰”位于内江弯道的下段,从上游挟带下来进入内江的泥沙卵石,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从飞沙堰顶上翻出,排入外江,起到泄流飞沙的作用。枯水期,因弯道水流”小水走弯”和“内江河床低、外江河床高”,而保证有足够的江水进入内江,满足灌溉需要。洪水期,因弯道水流“大水走直”,而使洪水大量从外江排洪。进入内江的洪水,受宝瓶口的雍水作用影响,多余江水溢出飞沙堰,从而使进入灌区的水量保持稳定。(三)滑坡灾害的防避 社会层面开展滑坡风险性评估监测工程整治(三)滑坡灾害的防避根据滑坡体后缘山坡上地裂缝的快速扩展、滑坡体前沿坡脾处的泉水(井水)水量水位的异常变化和地面上隆变形等临滑迹象及时发出预警。蠕动变形急剧滑动渐趋稳定典型滑坡的发展一般可分为蠕动变形、急剧滑动、渐趋稳定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历时从数天到数十年不等;第二阶段一般只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三)滑坡灾害的防避 个人层面①尽量不要在陡坡前长时间逗留。②尽量不要破坏坡体的稳定性。③建造截水沟、排水沟、防水覆盖层,防止地表水渗入软弱面。④通过削坡减载(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减小下滑力,通过修筑挡土墙、抗滑桩等增加抗滑力。⑤当滑坡发生时,如果处在滑坡体上,要向滑坡体的两侧迅速逃离,无法逃离时,宜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⑥在滑坡体前,则应迅速判别滑坡运动的方向,并迅速离开可能受到影响的地带。(四)泥石流灾害的防避 社会层面开展泥石流风险性评估监测工程整治(四)泥石流灾害的防避 个人层面①房屋、帐篷不要搭建在沟口和沟道上。②不能将冲沟当作垃圾排放场。③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④雨季或者暴雨时尽量不要去泥石流多发的沟谷。⑤发现上游形成泥石流后,应及时向下游发出预警信号。⑥泥石流发生时,不要沿泥石流沟谷跑,应迅速向沟谷两侧的山坡上方跑,注意保护好头部。泥石流应急逃离灾害类型 防避措施社会层面 个人层面地震 ①加强地震监测体系建设。②加强地震预报科技攻关。③加强防震避灾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督查。④加强地震应急预案的制订和组织实施。⑤加强防震避灾教育。 地震前:了解当地的地震风险等级、居住房屋的结构和防震性能。做好应急储备。地震时:迅速采取有效保护及科学自救措施。地震后:要注意预防和避免次生灾害的影响。洪水 工程措施:兴建水库、退耕还湖、修筑堤坝、开辟分洪区、疏浚河道等非工程措施:①提高民众意识。②提高森林覆盖率。③建立统一管理体制和系统。④组织科技研究。 洪水前:了解地势及警戒水位;规划逃生路线;做好防灾救灾准备洪水中:向高处转移,求救;借助救生设备或者漂浮物逃离洪水后:做好防疫;灾后重建滑坡泥石流1.开展滑坡、泥石流风险性评估。2.对潜在性滑坡、重点区域和沟谷进行监测。3.采取工程整治措施。 滑坡:①尽量不要在陡坡前长时间逗留②如坡体松动要尽快离开并报告③滑坡发生时要迅速逃离或原地自救泥石流:①房屋、帐篷不要搭建在沟口和沟道上。②不能将冲沟当作垃圾排放场。③保护和改善山区的生态环境。④雨季或者暴雨时,不去泥石流多发的沟谷。⑤科学逃生,及时发出泥石流预警信号。(五)常见气象灾害的防避 干旱生物措施农林牧结合,营造防护林,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植树造林;选择耐旱作物,选育耐旱品种;改进耕作制度。管理措施重视灾情预报;优化农业布局。(五)常见气象灾害的防避 干旱技术措施人工增雨;循环用水,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污水资源化。工程措施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跨流域调水。。(五)常见气象灾害的防避 台风(五)常见气象灾害的防避 台风时间段 防避措施台风来临前 收听天气预报,还应当对房屋等建筑物进行检查,必要时给予加固台风来临时 在岸上 听到台风警报后,不要外出或到海滩游玩,更不要驾船出海在海上 航行的船只应尽快靠岸不能及时靠岸 “停” 滞航,待台风过后,再继续航行“绕” 根据台风移动的方向和影响的范围适当改变航线,绕道而行“穿” 抢在台风到来之前迅速通过台风袭击时 外出的人 应该尽快回家待在室内的人 切勿靠近窗户,尤其不要接近向风的窗户,以免被强风刮破的窗户碎片划伤强风过后不久 “台风眼”过境控制的地区上空,天空变得晴朗,风也暂时停止,此时切勿以为风暴已结束而放松警惕,因为台风很快会再度来临(五)常见气象灾害的防避 寒潮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对农作物和牧区的牲畜采取措施,做好防寒准备。海上船只及时回港课堂练习横断山区是典型的多重季风环流气候区,也是我国山洪灾害发育最集中、灾情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下图为“横断山区地理位置及山河分布图”。。(1)描述横断山区的主要地形特征。(2)说出横断山区山洪灾害的时空分异特征,并从气候角度分别说明原因。(3)为提升横断山区防灾减灾的工作效率,请列举可采取的措施。课堂练习横断山区是典型的多重季风环流气候区,也是我国山洪灾害发育最集中、灾情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下图为“横断山区地理位置及山河分布图”。(1)山脉呈南北走向;岭谷相间;地势北高南低;地势落差大。(2)夏(雨)季多,冬季少;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或夜间多发,夜雨多)。南部多,北部少;南部降水多,北部降水少。(3)加强灾害形成机制(成因)研究;提高灾害监测技术和水平;加强区域内灾害防控信息共享;建立防灾减灾区域协同机制。自然灾害的防避地震灾害的防避洪水灾害的防避滑坡灾害的防避泥石流灾害的防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