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失意不失赤子心——《书 愤》南宋·陆游情境导入实验中学文学社拟举办一次“最受同学们喜爱的爱国诗人”评选活动,各班需推选一位爱国诗人作为候选人,投稿人需明确推选缘由并为其拟写一份颁奖词。你的好友李想是该校的一位学生,被《书愤》这篇爱国诗歌触动,决定推选陆游为“最受同学们喜爱的爱国诗人”,但文笔有限,想请你按照要求帮助他投稿。学习目标1.借助读懂诗歌的方法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作者感情,把握诗歌主旨,理解书愤之“愤”。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3.学习并继承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1、抓题目2、抓作者(知人论世)3、抓诗句(关键词)4、抓注释“四抓”:“三么”:1、写了什么?(内容、意象、意境)2、用了什么手法?3、抒发了什么情感?学法指导:读懂诗歌的“四抓三么”书:书写愤懑,悲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愤:(一)抓题目书愤:一、预学:基础检测1.知人(1)陆游,字 ,号 ,山阴(浙江绍兴)人。 (朝代)著名 诗人、词人,一生坚持抗金主张。 生于北宋危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亲友间爱国思想的熏陶。(2)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现存9300多首)。诗集有《 》《 》。 务观放翁南宋渭南文集(二)、抓作者—知人论世爱国剑南诗稿南宋时, 入侵,中原沦陷在即。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 的利益,一再遭受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本诗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 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 ”,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 ”,于是,诗人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金兵投降派62报国欲死无战场书生无地效孤忠2.论世(三)抓重要字词中原北望气如山 气如山:塞上长城空自许 塞上长城:出师一表真名世 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伯仲: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比喻守边御敌的将领名传后世可以相提并论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诗歌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愤初步感知基调是悲愤,但又有豪壮之情1、所“书”何事?2、所抒何“愤”?3、如何抒“愤”?三、导学:问题驱动 把握文本内容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书” 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1、所“书”何事?赏析诗歌一“愤”报国无门二“愤”壮志难酬三“愤”年华空老四“愤”收复无望国土沦陷,“主和”派把持朝政,阻挠北伐书愤陆 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辉煌已逝,请缨无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岁月蹉跎,徒负才华朝廷苟且偷安,无人领军2、所抒何“愤”?《书愤》 手法 作用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直抒胸臆艰,道出辛酸与坎坷,暗指投降派对敌人妥协退让,对爱国志士排挤打压。“气如山”,当年的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以身许国的豪情。列锦组成了两幅气势宏大的战场画卷,与如今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用典借用刘宋名将檀道济自比为“万里长城”的典故。表明诗人年少时以捍卫国家、扬威边疆的雄心壮志。但一个“空”字又表现了他徒负才华、大志落空的无奈和怅惘。用典表达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借以谴责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以致收复大业无人领军,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3、如何抒“愤”?四、互学:披文入情,致敬爱国英雄通过刚才对诗歌的学习,我们陆游这位爱国诗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现在,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为陆游撰写一份颁奖词,帮助李想在“最受同学们喜爱的爱国诗人”评选活动中为陆游投上一票吧!(100字左右)颁奖词(1)含义: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2)写法: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神;综合表达,事、理、情有机融合;言简意赅,自然流畅。(100字左右)(点明人物事迹+歌颂人物精神+运用多样写作手法)给徐梦桃的颁奖词写得很贴切,很生动,请你具体说说这段颁奖词的精妙之处。【赏析】开头四个句式构成排比,罗列了徐梦桃的四种人生经历,有场景,有画面,具体又真实;中间重复两个“翻转”,突出冠军挑战的难度,凸显人物的精神;最后把名字中的“梦”和“桃”字写入颁奖词,让人觉得既亲切,又寄寓深意。2022年感动中国徐梦桃颁奖词:烧烤炉温暖的童年,伤病困扰的青春,近在咫尺的金牌,最终披上肩膀的国旗,全场最高难度,这是创纪录的翻转,更是人生的翻转!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梦之芒芒,切切其真。【赏析】开头四个句式构成排比,罗列了徐梦桃的四种人生经历,有场景,有画面,具体又真实;中间重复两个“翻转”,突出冠军挑战的难度,凸显人物的精神;最后把名字中的“梦”和“桃”字写入颁奖词,让人觉得既亲切,又寄寓深意。成功从模仿开始!学生成果展示写给陆游的颁奖词他,生逢乱世,金军大肆侵占中原;他,志在报国,不论多艰难,都主张奋起抗金;他,笔耕不辍,哪怕未被重用,依然以笔为剑,以文为军,说服世人全力抗敌。他,就是陆游,那个试图“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士!那个“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的志士!知识拓展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有句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每当国家危亡时刻,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发挥到无人企及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在他的诗歌中,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游诗歌的灵魂。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应该学习陆游伟大的爱国品质,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用青春和汗水创造精彩人生,书写新的奇迹!五、课堂小结六、拓展延伸:(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 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5.(1)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6分)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词句侧重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