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猫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 猫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猫》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1.文化自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品味词句,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对动物深深的爱。
2.语言运用:课文中的多音字较多,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3.思维能力:注意围绕“人爱猫,猫亲人”这一情感主线,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审美创造:注意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口语化语言表情达意的作用。
2.对比阅读,发现写法异同,梳理写法,为习作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激趣导入
在单元导读课上,我们初步认识了可爱的动物们,叫出他们的名字吧(出示动物图片)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走近作家笔下的动物,(出示单元页)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先来跟随作家老舍先生去认识他家那只可爱的猫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课文围绕猫的可爱写了哪几层意思?课前预习时,同学们已经圈出关键词,完成了思维导图。
请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吧!谁愿意展示?
小结:同学们真善于思考,借助思维导图,就理清了课文的层次。3.思维导图还能帮我们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呢!自己先试一试吧!谁来分享给大家。
小结:你借助思维导图概括了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可真了不起。你看,作者表达对动物的感情时,是“有顺序”的!(板书:有顺序)
三、师生共学,悟喜爱,明写法
我们先来聚焦第二自然段。
(一)明写法——抓矛盾前后对比写
看一看猫的古怪体现在哪几个特点上?(变红三个词)
对比着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矛盾、对立)
作者就是抓住猫矛盾的性格前后对比着写(板书:矛盾对比),突出了猫的古怪,流淌在笔下的是那浓浓的喜爱。(板书:喜爱)
(二)体会喜爱之情,明写法——具体事例
1.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作者对猫的这份喜爱?
预设 1:生说到“老实”的句子
这样一只整天睡大觉,什么事都不过问的猫,老舍先生却没有半分嫌弃,他是多么喜爱这只猫啊!
谁能读出这份喜爱?
点拨:读得再舒缓些,就让我们看到那只懒洋洋,安闲的猫。谁再来读。
小结:作者正是通过猫整天睡大觉这个具体事例写出对猫的喜爱!
2.再看这个自然段,你还从哪个具体事例中感受这份喜欢之情?
预设 2:生说到“贪玩”的句子
再读一读这句话,你还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是啊,怎能不担心?读出这份担心…… 怎能不着急?读出这份着急……
点拨:老师听出了,读这一部分,语速就要快一些了,充满了着急、担心。自己体会着读一读。
这时候的他,又气又急,这万般的担心与焦急里,全都是对这只猫满满的爱啊。一起读。(齐读)
你还从哪个具体事例中感受到作者对猫的这份喜爱?
预设 3:生说到尽职的句子
这是一只多么专注,有耐心的猫,读出它的尽职!
点拨:老师听出了你的郑重其事,你看你多么专注啊!屏息凝视, 语气再舒缓些。谁再来读。
总结:作者通过三个具体事例就表达出了对猫的喜爱。
3.对比阅读,读出喜爱
既然作者是对比着写的,就让我们对比着读一读,读出性格的不同和作者对猫的喜爱吧。(三个小组各读一种猫)
小结:你瞧,通过这一前后对比朗读,猫那古怪的性格一下子就那么明显了,你们也读出了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喜爱。
(三)明写法——口语化
刚刚我们发现,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还运用了什么方法?
(1)同学们来看这句话,对比着读一读(去掉语气词),你更喜欢哪一句?
小结:这种口语化的语言更能表达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质疑:
但是,同学们,这也是老舍的文章,也是描写了一种动物,(出示《母鸡》第三自然段)再找一找有没有语气词?自己读一读这段文字,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表达的是讨厌的情感)
小结:是啊,同一个作家,描写不同的动物,表达的情感不同,语言也不同啊!在《猫》这一课中,我们重点体会口语化语言,到《母鸡》一课,我们再去体会作者用词的严谨。
(3)读出聊天式,口语化
老舍先生是北京人,所以他在文章中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语言,“吧、啊、呢”语气词读起来要轻、短,不拖音,更容易表达喜爱之情,自己试着读一读吧。指名读。
你读得真亲切,我们一起合作着读一读,这一天,朋友来到老舍家做客,只见他怀里抱着这只猫,朋友说道,您家的这只猫看起来很老实呢,老舍说……可是……可是(指名说)
学以致用:同学们,我们也来学习这段话的表达特点,仿照着说一说其他小动物。
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第二自然段,作者抓矛盾前后对比写,列举了具体事例,叙述时运用口语化语言这三种方法,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我们通过一个自然段内对比读,感受到猫的古怪;同一个作家不同的两个片段对比读,感受到了口语化语言表达的喜爱。都学会了吗?
老师想考考大家,下面两个自然段,能不能自主学习了?
四、同文对比,辨析异同
请同学们对比着读一读第 2 和 3、4 自然段,都是在表达喜爱之情, 但表达方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一)你发现哪些相同:抓矛盾前后对比写、具体事例、口语化
小结:像这样对比着阅读、思考、分析,有了这么多收获,你真会学习!
有找到不同的吗?
1.运用动作描写
老师给你提示一下:(变红动词)
你发现了什么?(动词)
你感受到什么?(猫和人的亲近和作者对它的喜爱)
指导朗读。
小结:同样在写具体事例,这一自然段的事例,作者运用一连串的动词,更具体了。
2.运用修辞
再看这句话中还运用了修辞方法呢?(把“脚印”比作“小梅花”)
不但事例写得更具体了,你看,老舍是个作家,最最珍爱的就是自己辛辛苦苦创作的文稿,可是,这猫竟然踩上了脚印,作者不但没有生气,还把他美称为“小梅花”,你感受到作者对猫还仅仅是一种喜欢吗? 你再来读一读这句话,体会体会。(板书:擦去“喜爱”,写上“宠爱”) 是啊,作者是多么宠爱、溺爱这只猫啊!读出对猫的宠爱、溺爱。
小结:你看,作者还运用比喻,表达了对猫的宠爱、溺爱。
3.标点不同:
发现:还有不同呢,都是总分结构?你发现标点符号上的不同吗?
(一处是冒号,一处是句号)
归类:同样是总分结构,标点符号却不同,前面是句号,后面是冒号。像这样的冒号的运用,在“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中集中呈现出来, 我们到第二课中去学习。
迁移叹号:
你看看,同学们“小标点大学问”,不仅这个地方标点不一样,你再看看这几个自然段的结尾,你有什么发现?(两个叹号)往往作家都慎用感叹号,而老舍先生则在这里三个自然段的结尾连用两个感叹号, 你体会到什么?(宠爱之情)
小结:作者连用两个感叹号,写出了对猫的宠爱、溺爱,标点符号也能表情达意呢,所以我们在读文章时要关注标点。
让我们体会着作者的情感,再来读一读。(读第三自然段结尾)
总结:通过不断地对比阅读,不断地梳理、总结、归纳,对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有了这样清晰的认识(出示相同、不同)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思考。
五、同动物对比,辨析异同
1.刚刚我们进行了同一篇课文内的对比阅读,我们还进行了老舍先生《猫》和《母鸡》的同一作者写的不同动物的对比阅读。
现在,老师要给出本节课最有难度的阅读任务了,我们来挑战一下自己,来一个不同作家的写的同一种动物的对比阅读,你还能挑战吗?
(小组学习任务单)
2.出示学习任务:
在“阅读链接”里还有夏丏尊和周而复写的《猫》两个片段,请对比阅读夏丏尊、周而复与老舍的《猫》,发现他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3.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对比着学习,知道了三位作家写法上的相同之处是都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不同之处是:老舍先生抓住猫的性格,周而复写了外形、动作、神态,夏丐尊写了猫的外形和通过人对猫的态度(侧面描写)
总结:通过对比阅读,我们知道了写动物时,描写的角度是多样的,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写,表达对动物的情感。(板书:角度多样)
六、链接生活,总结拓展
猫是那么可爱的动物,它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老师小时候看“黑猫警长”,你们看“哆啦A 梦机器猫”,有的孩子还喜欢看“汤姆猫”,不仅这些影视中的猫让我们深深的喜欢,生活中,你瞧,还有各种各样的猫呢(图片),爱猫的人很多,爱猫的作者也很多,你爱这些猫吗?
把这种喜爱化成朗读吧!(配乐读)
作业:
1.背诵第六自然段。
2.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在观察笔记上记录他们有趣的事情,与朋友们分享。
【板书设计】
13 猫
古怪 淘气 巧用矛盾
(猫) (小猫) 列举事例
说它……吧,它的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