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教科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复习】教科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思维导图+知识清单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1. 世界主要由物质构成,而物质是指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具有质量并占据空间的客观实体。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产生新物质。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只改变状态或形态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 物质总是在不断变化,但物质变化的快慢速度不一样。
(3) 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但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物理变化。
(4) 物质的变化会产生很多现象,如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
(5) 描述物质变化的古诗词举例
序号 古诗词 诗词内容 物质变化
1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铁制的杵由粗变细 物理变化
2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从云中落下,水还是水 物理变化
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爆炸产生烟尘和火药味气体 化学变化
4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石烧成石灰和二氧化碳 化学变化
5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蜡烛烧成炭黑和二氧化碳 化学变化
3. 物质变化举例
序号 物质现象 现象类别 物质变化
1 灯泡发光 发光发热 物理变化
2 蜡烛燃烧 发光发热 化学变化
3 颜料混合调色、红墨水加入水中 改变颜色 物理变化
4 紫甘蓝遇白醋变红色,米饭加碘酒变蓝紫色 改变颜色 化学变化
5 水蒸发 产生气体 物理变化
6 小苏打与白醋反应 产生气体 化学变化
7 泥沙静置 产生沉淀 物理变化
8 白醋和牛奶混合、可乐和牛奶混合 产生沉淀 化学变化
(1) 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还会产生水、炭黑等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而燃烧过程中出现的蜡油(蜡从固态变成液态),这是物理变化。
(2) 煤、石油、天然气是经历了亿万年的化学变化才形成的,它们的广泛使用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气体,造成气候变暖和海水酸化。
(3) 远古植物被埋入地下,与空气隔绝,在长期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形成煤。
(4) 利用石油可以生产燃油、塑料、合成纤维、沥青等重要的生产生活材料。
(5) 植物光合作用是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与水转化为氧气和养料,这是化学变化。
(6) 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属于物理变化,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冷藏食物等。
(7) 反复咀嚼米饭,会感觉有甜味,这是因为米饭中的淀被唾液分解成麦芽糖,这是化学变化。
(8) 淀粉滴加碘酒会变成蓝紫色,这也是化学变化,富含淀粉的食物有玉米、土豆、红薯、面包、馒头、南瓜等。
(9)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身体,要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才能成为我们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10) 人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情绪的产生非常复杂,这也与化学变化有关。运动能促进多巴胺等神经调节物质的释放,缓解压力、改善情绪。
4. 加热白砂糖实验
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图
白砂糖、金属勺、蜡烛
(1) 实验过程中,用蜡烛的外焰加热。
(2) 加热白砂糖实验中,白砂糖固体首先会熔化成液体,这是物理变化。很快白砂糖颜色会变黄,然后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变成黑色的固体物质,并能闻到一股焦糖的气味,这是化学变化。
5. 小苏打和白醋实验
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图
小苏打、白醋、玻璃瓶、玻璃杯、气球、烧杯、蜡烛
(1) 小苏打特点:白色固体小颗粒;白醋特点: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酸味。
(2) 在玻璃瓶中倒入适量白醋,再将装有小苏打的气球套在瓶口(如图甲所示),两者混合后,能听到“哧哧”声,观察到气球快速地鼓起来,说明产生了气体。用手触摸玻璃瓶壁,感觉瓶壁变凉。
(3) 用玻璃杯收集气球里的气体,通过眼睛观察发现该气体无色,通过科学扇闻发现该气体无气味。
(4) 将气体倒入装有一高一矮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如图乙所示)发现矮的蜡烛先熄灭,这说明该空气具有两个特点:①比空气重;②不支持燃烧。
(5) 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无色、无气味的气体有二氧化碳、氩气、氪气、氙气等,因此,以上实验不能判断出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气体,经过科学家的深入研究,才确定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
(6) 小苏打的生活应用与变化
序号 小苏打应用 物质变化
1 小苏打溶解在水中 物理变化
2 在牙膏中添加小苏打,利用它是细小固体颗粒的性质,能有效去除牙结石和牙菌斑 物理变化
3 小苏打能吸收鞋子里的潮气 物理变化
4 小苏打能去除冰箱和鞋子里的异味 化学变化
5 制作面包的面粉中添加小苏打,让面包更蓬松、柔软 化学变化
6 被蜜蜂蜇伤,留在人体皮肤中使人发痒发痛的物质是酸性物质,可将小苏打溶液涂在患处,起到消肿止痛作用 化学变化
6. 铁钉生锈实验
(铁钉生锈实验:第23天图片)
(1) 铁生锈需要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这是化学变化。
(2) 铁钉生锈实验时,最容易生锈的是一半浸泡在水中(水和空气接触面部分)。
(3) 实验现象:有红褐色物质生成
(4) 铁和铁锈的区别
对比 颜色 结构 光泽度 手感 敲击 导电性 是否被磁铁吸引
铁 银白色 紧密 金属光泽 光滑 坚硬 导电 被吸引
铁锈 红褐色 疏松 无光泽 粗糙 易碎 不导电 不被吸引
(5) 防止生锈的方法:①电镀;②涂油漆;③保持干燥;④制成合金。
7. 紫甘蓝酸碱指示剂
(1) 紫甘蓝的汁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把它加入不同的液体中会出现不同的颜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这是化学变化。
(2) 变色原理:紫甘蓝中含有花青素,花青素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3) 判断物质酸碱性举例
序号 待检测物质 紫甘蓝酸碱指示剂 颜色变化 判断物质酸碱性
1 白醋 滴加紫甘蓝汁液 变红 白醋是酸性物质
2 柠檬水 滴加紫甘蓝汁液 变红 柠檬水是酸性物质
3 苏打水 滴加紫甘蓝汁液 变蓝 苏打水是碱性物质
4 肥皂水 滴加紫甘蓝汁液 变蓝 肥皂水是碱性物质
(4) 制作紫甘蓝汁液的方法
1 方法一:将紫甘蓝剪碎,放在水中煮一段时间,直到紫甘蓝变软,锅中的液体呈现淡紫色时,将液体倒出即可。
2 方法二:将紫甘蓝剪碎,倒入适量的酒精并捣碎,将汁液用滴管转移至烧杯中,沉淀,最后取上面清澈的液体即可。
4号
5号
3号
2号
1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