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高三最后一卷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种血浆脂蛋白,主要用于运输胆固醇,胆固醇过量时会沉积在血管壁,导致动脉内膜形成粥样斑块。低密度脂蛋白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然后被运输到细胞内,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细胞膜上的磷脂与胆固醇的组成元素种类存在差异
B.细胞摄入低密度脂蛋白时需要借助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C.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循环出现障碍易导致动脉内膜形成粥样斑块
D.胆固醇被释放、蛋白质被降解的过程可能需要溶酶体的参与
2.“使用头孢类药物后1~2周内不能饮酒”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下图是酒精代谢及头孢类药物对酒精代谢影响机理的示意图。当乙醛不能及时代谢为乙酸,在人体内大量积累时,会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导致面部和皮肤发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酒精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肝脏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
B.图示可以体现基因与基因、基因与环境共同影响生物的性状
C.乙醛脱氢酶通过降低乙醛氧化成乙酸所需要的活化能来发挥催化作用
D.喝酒容易脸红的人在喝酒前口服适量的乙醛脱氢酶,可预防醉酒发生
3.《齐民要术》不仅是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的瑰宝,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书中介绍了许多农作物的栽培方法,如“三月榆荚时雨,高田可种大豆”、“正其行,通其风”、“桑下宜种禾豆”、“谷田必须岁易(轮作)”,下列对这些栽培方法的生物学原理描述错误的是( )
A.三月播种,此时温度适宜,酶的活性较高,有利于大豆种子萌发
B.种植农作物时合理密植,通风透光,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C.桑树和豆类间作,豆类根瘤菌固氮可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桑树的施肥要求
D.不同农作物交替种植的方式能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4.同一种化学试剂在不同实验中可能具有不同的作用,下列试剂中具有相同作用的是( )
A.聚乙二醇在“制备杂交瘤细胞”和“植物体细胞杂交”中的作用
B.酒精在“脂肪的检测和观察”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中的作用
C.HCl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中的作用
D.NaOH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中的作用
5.先天性肌强直是由骨骼肌细胞中编码氯离子通道蛋白的CLCN1基因突变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肢体肌肉强直,该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1/100000.根据遗传方式不同,分为Becker病(显性遗传病)和Thomsen病(隐性遗传病)。下图是某先天性肌强直家族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家族所患遗传病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该遗传病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Becker病和Thomsen病的致病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D.Ⅲ-4与某一患病男子婚配,后代正常的概率为1/3
6.李振声院士利用普通小麦和长穗偃麦草培育出“小麦二体异附加系”新品种,将长穗偃麦草的抗病、高产等基因转移到小麦中,如图所示。其中,普通小麦6n=42,记为42W;长穗偃麦草2n=14,记为14E。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过程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F1的幼苗或萌发的种子,从而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B.普通小麦和长穗偃麦草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成的杂种植株是八倍体
C.丙中含有0~7条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是因为普通小麦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随机分配
D.丁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1条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其自交产生戊的概率是1/3
7.α-原肌球蛋白是肌肉细胞中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参与调节肌肉的收缩。α-原肌球蛋白基因在形成mRNA的过程中会发生选择性剪接,导致产生多种不同的mRNA,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α-原肌球蛋白基因通过选择性剪接产生多种mRNA,进而编码相同的蛋白质
B.选择性剪接会切除全部内含子序列,保留全部外显子序列,形成多种mRNA
C.选择性剪接的过程涉及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形成,并且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
D.选择性剪接是转录后进行的调控机制,显著提升了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编码潜能
8.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在非洲疟蚊中植入了一种抗疟疾基因(A),并通过基因驱动技术使其在种群中快速扩散。野生型疟蚊在喷洒杀虫剂的环境中存活率为30%,而携带A基因的疟蚊在该环境中的存活率为90%。若某疟蚊种群初始组成为AA(10%)、Aa(20%)、aa(70%),在喷洒杀虫剂的环境中,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代初始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 )
A.6.25% B.20% C.33.3% D.37.5%
9.最新研究表明,在寒冷应激条件下,小鼠下丘脑室旁核(PVN)中表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神经元被激活,通过以下通路调节产热:
①神经通路:PVN→脊髓→交感神经→棕色脂肪组织(BAT)
②体液通路:PVN→垂体→甲状腺→甲状腺激素(TH)
研究发现,当BAT持续产热时,其分泌的脂肪因子FGF21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下丘脑弓状核(ARC),抑制PVN中的TRH神经元活性。此外,TH水平升高也会负反馈抑制TRH合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切断脊髓与BAT之间的神经联系后,寒冷刺激仍能通过TH途径促进机体产热
B.ARC中存在同时接受FGF21信号和TH负反馈信号的神经元
C.若人为提高小鼠血液中FGF21的浓度,可抑制PVN中TRH神经元的活性,从而减少BAT产热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D.寒冷应激时,通过神经通路调节快速增加产热,体液通路具有滞后性但持续时间长
10.食物过敏是由于机体对食物抗原的免疫耐受失衡导致的异常免疫应答。研究表明,调节性T细胞(Treg)通过分泌IL-10和TGF-β等细胞因子抑制效应T细胞(Teff)的活化,从而维持口服免疫耐受(机体口服特定抗原性物质之后不产生免疫反应的状态)。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s)可促进Treg的分化,而某些益生菌(如双歧杆菌)能通过调节SCFAs水平来改善过敏症状。某实验发现,过敏小鼠的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减少,且结肠组织中Treg比例下降。研究人员给过敏小鼠补充双歧杆菌后,检测到SCFAs含量升高,Treg数量恢复,过敏症状缓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reg和Teff功能的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过敏小鼠的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数量不影响Teff的活化
C.若给过敏小鼠注射抗IL-10抗体,可能会加重过敏症状
D.健康个体的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食物过敏的发生
11.某科学家提出酸生长理论的生化机制和遗传学证据,即SAUR基因是生长素调控细胞生长的主要响应基因。当没有生长素信号时,AUX/IAA(转录抑制因子)与ARF(转录激活因子)相结合,从而抑制SAUR基因的转录;当生长素信号存在时,生长素受体(SCFs复合体)与生长素结合后,与AUX/IAA的结合能力大大增强,导致AUX/IAA与ARF结合减少,引起SAUR基因的转录。SAUR蛋白直接与H+-ATP酶局部PP2C.D相互作用,抑制PP2C.D磷酸酶的活性,解除其对H+-ATP酶的抑制,促进H+-ATP酶的磷酸化,活性增强,导致H+泵到细胞壁中,从而实现促进细胞的生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SAUR的转录过程需要ARF激活因子的激活作用
B.ARF与SCFs的结合能力会受到生长素的影响
C.生长素与特定受体结合后,经信号转导影响细胞核内特定基因的表达
D.该机制通过增加细胞壁中的H+引起细胞壁松弛,使植物原生质体体积的增大成为可能
12.汉密尔顿法则认为:在生态系统的动物彼此合作倾向和利他行为中,亲缘关系越近的动物,表现越强烈;反之,表现越弱。这一建立在以“亲缘选择”理论为基础的种间关系会对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在白鹤种群密度小时,鹰攻击的成功率大;白鹤种群密度大时,鹰攻击的成功率小。以鹰为代表的部分捕食者总是沿着被捕食者栖息地的边界觅食,并可深入到某一固定深度(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白鹤种群中非亲缘个体比例增加时,个体间的利他行为会显著增强
B.白鹤属于影响鹰种群密度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C.捕食者深入栖息地的深度主要取决于被捕食者的体型大小,与种群密度无关
D.栖息地破碎后,白鹤种群受到天敌捕食的压力会增大
13.碳达峰(碳的排放量达到峰值)和碳中和(碳的排放总量等于吸收总量)目标的提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要求,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来看,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研究团队对某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进行了综合分析。下表显示不同季节碳输入与输出量(单位:gC/m /yr)。
表:河口湿地碳输人与输出量季节变化
季节 生产者总生产量 呼吸量 土壤沉积埋藏 潮汐输出
春 580 320 120 80
夏 720 450 150 120
秋 480 380 90 60
冬 210 180 30 20
生产者总生产量: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总量
呼吸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消耗量
根据研究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夏季是该湿地净碳汇(净储存大气CO 的能力)功能最强的季节
B.生态系统碳循环是指CO 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复的过程
C.潮汐输出是影响该湿地碳储存效率的最主要因素
D.消费者的存在可以加快该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14.我国科学家从某深海冷泉附近的沉积物样品中分离、鉴定得到拟杆菌X,然后分别用五种不同碳源的培养基对拟杆菌X进行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要尽快对拟杆菌X扩大培养,选择以纤维素为碳源的培养基
B.扩大培养拟杆菌X前,需采用湿热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C.扩大培养拟杆菌X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为其提供无氧条件
D.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需要经过消毒处理后再进行丢弃
15.在细胞工程中,多种技术都涉及生物材料、细胞及胚胎类型的筛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选择茎尖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可获得脱毒苗,因为植物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B.植物体细胞杂交中选择杂种细胞进行培育,因为杂种细胞具有两种生物的遗传物质
C.将多种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诱导融合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均可无限增殖并产生所需抗体
D.制备乳腺生物反应器时,选择雌性胚胎进行移植,因为雌性可以通过分泌乳汁生产药物
二、解答题
16.旱优73号是一种适合在安徽沿淮地区种植的旱稻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的特点。图1是旱优73号旱稻光反应阶段的示意图,图2是两种光照强度下,不同温度对旱优73号旱稻CO2吸收速率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光反应阶段是在 上进行的,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成O2、H+和e-,最终转化为 中活跃的化学能。水光解产生的O2若被有氧呼吸利用,至少要穿过 层生物膜。
(2)在低光强下,CO2吸收速率随叶温升高而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3)图2中的两个CP点处,旱优73号旱稻均 (填“能”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 。
17.注射mRNA会诱发人体产生不必要的免疫反应,导致mRNA被即刻降解。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卡塔林和德鲁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大大推动了mRNA疫苗的研发。利用该成果使尿嘧啶转化为假尿嘧啶,可以提高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速率。下图是利用脂质体纳米颗粒(LNP)使mRNA疫苗在树突状细胞中合成、呈递抗原引起免疫反应的过程,其中TLR能够与mRNA结合激活胞内免疫。
(1)mRNA包裹在LNP的磷脂双分子层中,而不是包裹在脂质体的两层磷脂分子之间,其原因是 。
(2)人体抵御外来新冠病毒攻击时,离不开各种免疫细胞的作用,其中树突状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是 。
(3)封装在LNP中的mRNA疫苗进入靶细胞后形成内体小泡,之后可从内体小泡逃逸,翻译产生抗原蛋白,一部分分泌到细胞外激活宿主的免疫应答,一部分抗原蛋白被细胞内的蛋白酶体切割成大大小小的肽段,与细胞内的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结合,然后呈递到细胞表面,被 细胞识别,启动相关免疫。
(4)与图示mRNA疫苗相比,未经过修饰的外源mRNA疫苗的作用效果差,据图分析原因是 。
(5)接种疫苗能有效预防某些病原体引起的重症和死亡。在有些未接种过疫苗的患者体内,随着病原体数量的增多,多种细胞因子迅速大量产生,启动“细胞因子风暴”,以免疫细胞的过度损伤为代价“背水一战”。一般认为,“细胞因子风暴”是免疫系统对新的、高致病性的病原体的过激反应造成的。对危重症患者可采用适量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从疗效上看,糖皮质激素属于 类药物(填“免疫激活剂”或“免疫抑制剂”),正常机体不出现细胞因子风暴可能是因为体内存在相应的 调节机制。
18.研究人员对某城市黑臭河道进行了生态修复研究,采用“纳米曝气—生物膜—水生植物”一体化生态修复集成系统,通过水体增氧、微生物增殖和植物吸收等途径对黑臭水体进行全面水质净化,以实现对河道的生态修复。如图是该河道的模拟修复示意图。
(1)生态浮岛具有美化河道景观、改善水质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该生态修复系统中的植物包括蒲草、芦苇等各种挺水植物、浮萍等浮水植物和苦草、依乐藻、龙须眼子叶菜等沉水植物,植物的垂直分层的生态学意义是 。
(2)纳米曝气机可产生纳米级的细小气泡,能快速增加水体溶解氧,有利于 ,从而提高治污效果。
(3)浮床植物能通过根系向水中分泌化感物质抑制藻类生长,说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能 ,浮床植物还能通过 影响水中藻类的光合作用。
(4)相比于直接投放到水体中,将光合细菌和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固定在生物膜上的优点有 。
(5)该黑臭河道水中所含的镉偏离正常范围。为筛选适宜修复镉污染的沉水植物,研究者用该水体中的底泥和水培养沉水植物黑藻和菹草。测定两种植物的生长率和镉迁移系数(镉迁移系数可反映植物由根系向地上部分迁移镉的能力),结果如下图。据图可知,更适宜修复镉污染水体的物种是 。富集镉的沉水植物必须及时收割且不可用于制作家畜饲料,原因是 。
19.我国科学家在某动物体内发现一种药用蛋白基因(目的基因),欲将其克隆出来并导入大肠杆菌中,构建基因工程菌。图甲为质粒,其含有EcoRⅠ、XhoⅠ、MunⅠ、SalⅠ和NheⅠ五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LacZ基因编码产生的β-半乳糖苷酶可以分解X-gal产生蓝色物质,使菌落呈现蓝色,否则菌落为白色。图乙为药用蛋白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
回答下列问题:
(1)启动子位于基因的 (填“上游”或“下游”),启动子的作用是 。
(2)用PCR技术扩增药用蛋白基因时,所需2种引物的序列分别为 (按照5′→3′的顺序,写出2种引物的前6个碱基)。
(3)为了将目的基因插入质粒中,在设计PCR引物时,应该在两种引物的 (填“3′端”或“5′端”)添加 限制酶的识别序列。
(4)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前,先用Ca2+处理大肠杆菌细胞,使细胞处于一种 的生理状态。
(5)大肠杆菌自身不含LacZ基因且对抗生素敏感,为筛选出基因工程菌,则需在大肠杆菌的基本培养基中添加 ,挑选 菌落为目的菌株。
三、实验题
20.某两性花植物的花色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控制紫色,a无控制色素合成的功能。B控制红色,b控制蓝色。D不影响上述2对基因的功能,但dd的植株为白色花。基因型为A_B_D_和A_bbD_的植株分别表现紫红色花和靛蓝色花。现有该植物的3个纯种品系:甲(靛蓝色)、乙(白色)、丙(红色),科研人员利用这三个品系进行了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品系乙的基因型是 。
(2)根据上述杂交结果, (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花色的3对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原因是 。
(3)让杂交组合一和杂交组合二的F1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
(4)该植物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最多有 种,而上述两个杂交组合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 种。
(5)让两个杂交组合所有F2的紫红色植株自交获得F3,则F3中白花植株所占比例为 。
参考答案
1.B
2.D
3.D
4.A
5.C
6.B
7.D
8.D
9.B
10.B
11.B
12.D
13.D
14.D
15.C
16.(1)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NADPH和ATP 5
(2)呼吸速率上升
(3) 能 图中两个CP点处,CO 吸收速率均为0,即净光合速率为0,光合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17.(1)mRNA是水溶性的
(2)摄取、处理、呈递抗原
(3)辅助性T淋巴和细胞毒性T淋巴
(4)未实现逃逸的内体小泡中的mRNA会被TLR7/8和TLR3识别,使该外来mRNA降解,而其中逃逸成功的mRNA也可能被NLRs识别后被降解,而图示mRNA疫苗中mRNA掺入修饰碱基抑制了mRNA降解,避免胞内免疫
(5) 免疫抑制剂 (负)反馈
18.(1) 直接、间接 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增加需氧型微生物的数量,增强其有氧呼吸强度,促进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3)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遮光
(4)可以有效地防止微生物沉降到水底,从而避免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或通过固定微生物,可以更好地控制它们在水体中的分布和活动,从而提高治污效果)
(5) 黑藻 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镉等重金属又回到水体会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镉等重金属能够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富集,对人或牲畜造成危害。
19.(1) 上游 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
(2)5′-ATGCCA-3′和5′-GTAGTC-3′
(3) 5′端 XhoⅠ和MunⅠ
(4)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
(5) 氨苄青霉素和X-gal 白色
20.(1)AABBdd
(2) 不能 无法判断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3)紫红色∶白色=3∶1
(4) 9 5
(5)1/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