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暑期五升六语文专项复习卷(统编版)13—古诗文阅读理解1、古诗阅读。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送元二使安西》是 (朝代)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 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 (边塞 送别)诗。(2)诗的前两句交代了送别的地点是 ,送别的时间是 ,送别时的环境是 ,勾勒了一幅 的图景,虽是离别,但整首诗呈现出 的感情基调。(3)诗的后两句中,一个“ ”字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 之情。2、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这道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3、古诗阅读理解。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1)请把这首诗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的 。(3)诗中加点的字是多音字,在下面注上本诗中的读音并用另外的读音组词。舍( ) 另外的读音组词( )似( ) 另外的读音组词( )(4)“更”的意思是 。(5)给“似陶家”选择正确的解释。 ( )A.好像一户姓陶的人家B.好像陶渊明的家一样(6)理解“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意思。(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之情。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练习。石灰吟 竹石【明】于谦 【清】郑燮千锤万凿出深山, 咬定青山不放松,烈火焚烧若②等闲③ 。 立根原在破岩中。粉骨碎身浑不怕, 千磨万击还坚劲,要留清白④在人间。 任⑤尔⑥东西南北风。【注释】①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②若:好像。 ③等闲:平常。④清白:指高尚的节操。⑤任:任凭。⑥尔: 你。(1)下面的加点字与“坚劲”的“劲”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 劲头 B. 费劲 C. 强劲(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诗句。“ ”这句诗将竹子拟人化,写出了它顽强的生命力;于谦通过“ ”这句诗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3)判断正误, 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①这两首诗都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 )②《石灰吟》中“千锤万凿出深山”写出了开采石灰石很容易。( )③《石灰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竹石》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事物人格化,表现得形象生动。( )④《石灰吟》表达的是应对磨难的平常心,《竹石》表现的是应对困难的坚决心。( )(4)读了《石灰吟》和《竹石》,我想到了《 》,它们都是借咏物来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的。(5)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即使…… 也…… 不管……还……无论……都…… 不但……而且……①( )是千锤万凿,还是烈火焚烧,石灰石( )当成很平常的事。②( )粉身碎骨,诗人( )要把一身清白留在人间。(6)《石灰吟》和《竹石》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 的志向。《竹石》中表现诗人在困难和打击面前毫不动摇的诗句是: ,。5、读古诗《村晚》完成练习题。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水满陂(bēi pō) 涟漪(yī qí)(2)解释词语。陂: 。 漪: 。横牛背: 。 腔: 。(3)诗歌描绘了 的风景,勾勒出一幅 图。诗的前两句写 ,后两句写 ,景物与人物 ,给人以美感。(4)“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两句诗中两个“满”字以及“衔”字、“浸”字各有什么表达效果?(5)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两句诗描写了一幅的画面。“横牛背”和“信口吹”生动地表现出牧童的和 。(6)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把这首诗改写成短文。村 晚6、古诗阅读。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 ,当银钲。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1)这首诗的作者是 , (朝代)诗人。他的诗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时称 。主要作品有《 》《 》《 》等。(2)把诗句补充完整。(3)给加点字注音。银钲( ) 昼( ) 耘( )田 稚( )子(4)解释词语。稚子: 。钲: 。玻璃: 。(5)前两句诗里的“脱”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6)在玩的过程中,小孩子的心情都有哪些变化?7、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xín dùn)与矛者,誉之曰:“吾(wú wǔ)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yù rù)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fu f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刺破)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4)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推销你的矛和盾?(5)学了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比较阅读两篇小古文,回答问题。(一)精卫填海炎帝之少(shào shǎo)女,名曰(yuē rì) 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nì ruò)而不返,故为(wèi wéi)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二)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2)读句子,选择合适的停顿,画上“√”。①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②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3)下列每组句子中带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常衔西山之木石 诸儿竞走取之 B.渴,欲得饮 饮于河、渭C.夸父与日逐走 诸儿竞走取之 D.树在道边而多子 道渴而死(4)读课文,照样子填一填能表达故事经过的关键动词。( )——(溺)——( )——(堙)(5)“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都表现的是一种 的精神。下列各项中,也体现这种精神的有( )。(可多选)A.绳锯木断,水滴石穿。B.大禹坚持十三年,耗尽心血和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大业。C.东汉时,一个叫孙敬的读书人,夜间读书时,用绳子的一头绑住头发,另一头绑住房梁。一打瞌睡,绳子就扯痛他的头皮,提醒他继续读书。D.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克服种种困难,历经十几年的奋斗,终于建成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9、文言文阅读。欧阳苦读 (文言文)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dí)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欧阳苦读(白话文)欧阳修先生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母亲用获秆在沙地上写画,教他写字。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等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进行抄写。还未抄完,就已经能背诵那篇文章。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欧阳修只用心做读书这件事。 。(1)将文言文和白话文对比着阅读,并写出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家贫无资 ( ) 教以书字 ( ) 及其稍长 ( )或因而抄录 ( ) 昼夜忘寝食 ( ) 惟读书是务 ( )(2)欧阳修小时候,遇到的困难是:① ;②。他克服困难,刻苦学习,文章中主要写了他小时候 、、 这三件事。年龄大了之后,他又去 ,还进行 ,这些方面都表现了他是一个 的人。(3)文言文最后一句“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意思是( )。A.自从小时候开始学习,就像大人那样用笔学写诗歌和文章B.从小时候起他所写的诗词和文章,就不像大人那样用笔C.从小时候起他所写的诗词和文章,就向大人学习D.从小时候起他所写的诗词和文章,就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4)关于欧阳修和《囊萤夜读》中的车胤,两个人的相同点是;不同点是欧阳修 ,而车胤。(5)欧阳修的身上有怎样的精神品质值得你学习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给你带来的启发。10、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 曰: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本文出自《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和整个句子。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取之,信然。(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宋濂嗜学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1)古今异义。①“走送之”中的“走”古义为 ,今义为 。②“余幼时即嗜学”中的“余”古义为 ,今义为 。(2)“余幼时即嗜学”的意思 。(3)找出能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句子,用“ ”画出来。(2分)(4)这个故事是怎样描述宋濂小时候特别喜欢读书的?参考答案1、(1)唐朝 王维 送别(2)渭城 早上 下雨天 清晨雨后清新明朗 轻快、悠远而不悲伤(3)劝 依依不舍2、(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2)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3、(1)菊花(2)唐 元稹(3)shè 舍得 sì 似的(4)再(5)B(6)不是因为百花之中我最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凋谢之后,就再也没有别的花可欣赏了。(7)新颖自然、不落俗套的爱菊4、(1)C(2)咬定青山不放松要留清白在人间(3)①× ②× 3)× ④√(4)示例:墨梅(5)①无论··…都…… ②即使……也……(6)坚定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5、(1)bēi yī(5)陂:池岸。漪:水中的波纹。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腔:曲调。(3)乡村傍晚 牧童晚归 景 人 交相呼应(4)两个“满”字,既具动感,又使水草丰美的景象跃然纸上,可谓“诗中有画”;“衔”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落日挂在山头的景象“浸”字紧承上文,将落日、青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写得极具美感,妙不可言。(5)牧童悠闲地横坐在牛背上,手握短笛随意吹奏 调皮天真和悠闲自在(6) 村 晚傍晚,一阵微风吹过,池塘里的水草轻轻摇摆,犹如绿丝带在飘舞。池水几乎溢出了池岸。清澈的池水伴着青草的节奏缓缓流动,泛起一层层微波。远处,红红的落日挂在山头,像被大山含住一样,它们的影子都浸在寒冷的池水中。一个牧童横坐在牛背上,手中拿着一支短笛随意地吹着,虽然不成曲调,但是老牛似乎是他的知音,在短笛声中缓步往回走。这乐声还传得很远很远,林中的小鸟静静地听着,仿佛陶醉在乐声中。6、(1)杨万里 南宋 称杨诚斋体 《小池》《闲居初夏午睡起》《宿新市徐公店》等。(2)晓冰 彩丝穿取 敲成玉聲(3)银钲(zhēng) 昼(zhòu)耘(yún)田 稚(zhì)子 磐(qìng)(4)稚子:幼小的孩子。钲: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钟,有长柄。玻璃:玉名。又名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5)“脱”字用得好。诗人用“脱”这个字非常形象地写出了小孩子取冰的动作,表现出小孩子天真可爱、好奇、活泼的天性。(6)小孩子在“脱晓冰”时满心欢喜,“彩丝穿取”时小心翼翼,,敲冰块时十分得意,冰碎时则是万分懊恼、失望。7、(1)dùn wú yù fú(2)C(3)因为他把自己的矛和盾的性能都夸大到绝对化的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导致了尴尬的局面,所以无法回答。(4)示例: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表现出自己的矛与盾的质量好,又比较真实可信。(5)说话、做事都要考虑周到,不能让言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8、(1)shào yuē nì wéi(2)①√(3)C(4)游 衔(5)ABD9、(1)钱 写 等到他 有时 白天 只(2)失去父亲 家境贫寒 母亲教他写字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学习写诗 抄写 勤奋刻苦、自强不息(3)D(4)家境贫困,酷爱读书 从小失去父亲,由母亲教他写字、诵读,大一些后就去向乡里的读书人借书来读 为了在晚上读书,用白绢装萤火虫照明读书(5)欧阳修虽然自小失去父亲,家境贫寒,但是他没有消沉,而是刻苦学习,自强不息,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成了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在生活中,我也要学习欧阳修的精神,遇到困难不退缩,努力克服。我还要认真学习,成为一个有用的人。10、(1)世说新语(2)(①曾经。 众多。②争相地跑过去。③确实这样。(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多想一想,多思考其中的道理,不能盲目地跟从。(意思对即可)11、(1)跑 行走,走路 我 剩下,余下(2)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3)余幼时即嗜学。(4)没钱买书,借书抄书也要读书学习。天冷时,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停止抄书。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