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报告查询:登录或扫指二维码下载App
(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均为准考证号)
石城县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八年级语文答题卷
11(6分)(1)
姓名:
班级:
学校:
考场/座位号:
(2)
考号
(3)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准考证
[o]
12(4分)(1)(
)(2)(
)(3)(
)(4)(
号填写清楚。
[o]
[o]
[0]

2.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
[1]
[1]
[1]
[1]
[1]
[
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2]
[2
[21
[2]
[2]
[2]
[2]
[2
(5)(
)(6)(
)(7)(
)(8)(
3.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
[3]
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4]
[4]
[4]
[4]
[51
[5]
[5
[5]
[51
[5]
[5
[5]
现代文阅读

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

6
13.(3分)(1)
(2)
[8
[8J
[8]
67
[8]
7
[8J
[9]
[9]
[9]
9]
[9]
9]
[9]
[9]
[9]
(3)

单选题(3-6小题,每小题2分;14、17、19、21小题,
每小题3分)
15(6分)(1)

3[A][BJ[C][D]
6[A][B][C][D]
19[a][BJ[C][D
4[A][BJ[C][D]
14[A][B][C][D]
21[A][B][C][D]
5[A][BJ[C][D]17[A][B][C][D]

填空题
(2)
1.(2分)(1)
2.(1分)

古代诗文阅读
16(4分)

7.(2分

18(4分)

8.(3分)(1)若(
)(2)闻(
)(3)然(
9.(2分)
10(3分)
20(4分)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
名著阅读
22.(3分)
23(3分)
写作
24.(50分)

第3页共4页
第4页共4页石城县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春日
田园乐七首(其六)
宋·素观①
王维
八年级语文试题卷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②浮瓦碧参差。
桃红复含宿雨③,柳绿更带朝烟
(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5小题,9分)
[注释]①秦观:北宋大臣、词人,先后多次贬官遭徒,一生潦倒失意。②霁(Gì)光: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5分)
天之后明媚的阳光。霁:雨后放晴。③宿雨:夜雨,头天晚上的雨。
翻开语文课本,开启一段文学之旅。我们在民俗画卷中,与迅哥儿一起随着归省的母亲,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到偏(ì)的平桥村,在几个少年的撺掇下,伴着皎洁的月光去看社戏()跟随着刘成
A.《春日》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清新明丽的春日雨后庭院图。
章的脚步,观看让人叹为观止的安塞腰鼓表演:跟随吴伯萧暖融融的灯笼火光,感受一盏灯
B.《春日》的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芍药和蔷薇的娇美和柔弱。
笼中蕴含的人情世故。我们在科学小品文中,与翩然而归的燕子一起迎接
的春天,
C.《田园乐七首·其六》动静结合,以静写动,以花落莺啼的动静声响,衬托出“山
于震耳欲聋的昆虫声中迎接风雪载途的冬天:与定期迁徙的大雁一起冲破三月暖流的雾霭,
客”居处与心境的宁静,体现出“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让寒冷的冬季不再缄默:与小小的沙砾一起翻越山麓跨越沟壑,破解“海枯石烂”。
D.王维的《田园乐七首·其六》选取桃花、柳丝、莺啼等春天典型景物,通过“宿
1.(2分)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并用“红”“绿”着色,使景物鲜明怡目。
(1)偏p1
(2)缄默
7.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的不同点。(2分)

2.(1分)在括号内填入的标点符号是(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8分)
3.(2分)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许谦,字益之。谦生数岁而孤,甫能言,世母陶氏口授《孝经》《论语》,入耳辄不忘。稍长,

A.玉树琼枝B.风姿绰约C.草长莺飞D.美轮美负
肆力于学,立程以自课,取四部书分昼夜读之,虽疾恙不废。既乃受业金履祥之门,履祥语之
曰:“士之为学,若五味之在和,醯酱既加,则酸咸顿异。子来见我已三日,而犹夫人也,岂吾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小题。(4分)
学无以感发子耶?”谦闲之,惕然。居数年,尽得其所传之奥。于书无不读,穷探圣微,虽残文
李子柒,以其独特的视频风格,成为了非遗文化传承的一道亮丽风景。她不是简单地
美语,皆不敢忽。有不可通,则不敢强:于先儒之说,有所未安,亦不苟同也。读《诗集传》,有
展示技艺,而是将非遗文化与田园生活、传统美学相融合,
。这种沉浸式的场景呈
《名物纱》八卷,正其音释,考其名物度数,以补先儒之未备。
谦不喜矜露,所为诗文,非扶翼经义,张维世教,则未尝轻笔之书也。延祐初,谦居东阳八华
现方式,不仅唤醒了大众对非遗技艺的情感共鸣,更邀发了无数人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保护
山,学者翁然从之。寻开门讲学,其教人也,至诚谆悉,内外殚尽,尝曰:“己有知,使人亦知之,
传承的意迟,成为了非遗文化在新时代传承与传播的生动范例。
岂不快哉!”
(节选自《元史》,有删改)
【注】①甫:刚刚、才。②立程:制订计划。③课:学习。④金履祥:人名,宋、元之际的学者,为一代名债。⑤
4.(2分)画波浪线语句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醯:醋。⑥惕:忧惧。
A.更激发了无数人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增强了保护传承的意识。
8.(3分)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若(
(2)闻(
(3)然(
B.更增加了无数人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保护传承的意识。
9.(2分)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C.更提高了无数人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保护传承的意识。
居数年,尽得其所传之奥。
D.更激发了无数人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传承的意识。
5.(2分)横线处缺少一句,以下句子中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
10.(3分)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许谦读书的特点的?
A.用商业逻辑包装非遗技艺的文化价值。
B.以场景化叙事打破传统技艺的观赏边界
C.借助现代科技解构非遗文化的原始内涵。
D.凭借文化猎奇吸引国际观众的短暂关注。
(三)默写(6分)
A.①
B.②
C.③
D.④
11.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7小题,22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和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是:
1”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2)白居易在《卖炭翁》一诗中描绘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八年级语文第1页(共8页)
八年级语文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