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课题: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素养目标】1.时空观念:了解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租地农场、新的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时间。2.史料实证:通过史料概括租地农场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方式的特点。3.历史解释: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制度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了解中世纪晚期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的出现及其意义。4.唯物史观:通过分析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5.家国情怀:通过了解西欧的历史发展,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引导学生关注本国的历史和发展。【重难点】1.重点: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及本质。2.难点:理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认识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近代社会的影响。学习任务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阅读教材,自主预习】阅读课本60—62页相关内容,完成相应的导学任务。【问题导向,明确重点】核心素养,基础构建:1.西欧经济方面的新变化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具体表现为:农业方面出现 农场,手工业方面出现集中的 ,形成雇佣关系。(唯物史观)2.完成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档案。(历史解释)名称 租地农场 手工工场出现背景 欧洲垦殖运动的发展使得庄园制度逐渐衰落,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1)农业发展推动手工业发展,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更多为市场而生产; (2)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出现时间 世纪中叶以后 世纪发展历程 领主出租自营地,富裕农民承租购买,建立租地农场 小型手工作坊——农村分散的手工工场 ——集中的手工工场典型特点 雇佣农民耕种,产品推向市场 彻底雇佣关系,集中生产,分工合作实质 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 化(资本主义萌芽)影响 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提高了劳动效率,发展了生产力, 开始改变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3.思考探究:阅读61页材料研读,回答问题,如何马克思的话?我的理解:西欧出现 性质的生产方式,即 萌芽出现。4.完成64页课后活动1,说说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典型特点。租地农场特点:存在 关系,产品面向 。手工工场特点:存在 关系, 生产,分工合作。【小试牛刀,当堂练习】1.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将产品推向市场。为此建立了A.大庄园 B.租地农场 C.大种植园 D.共享农场2.【历史解释】(2024·山东淄博中考·10)“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出现新生机,进入转型时期。”下列能体现“新生机”的是A.封君封臣制形成 B.庄园经济的盛行C.手工工场的出现 D.启蒙运动的扩展3.下面两幅图所示的是欧洲13世纪生产关系出现的新现象。它们共同体现了A.雇佣关系的产生 B.手工工场的出现C.租地农场的建立 D.工业革命的兴起4.13世纪,佛罗伦萨的毛纺织业从羊毛梳理到织成毛呢一共有26道工序,这些工序被分为五大段,每段都有专门的技术要求和工人负责,并且有精细的分工和专业化的生产流程。这反映出当时西欧A.近代科技兴起 B.庄园经济繁荣 C.文艺复兴发展 D.生产效率提高5.【唯物史观】(2024·山东临沂中考·20)根据表中的文字(来源:2023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61页)和所学知识,可以明确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马克思A.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B.土地所有者是农业工人的实际剥削者C.租地农场主出现于马克思生活的时代D.土地所有者主要由富裕农民转化而来6.13、14世纪,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欧洲的农村和城市先后出现了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它们的共同特点有①都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②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③都出现了雇佣的关系 ④都集中生产,将产品推向市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学习任务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阅读教材,自主预习】阅读课本63页相关内容,完成相应的导学任务。【问题导向,明确重点】(一)核心素养,基础构建:1.13、14世纪,欧洲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改变, 、骑士等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城市中,市民阶级(即手工业者、商人) 权力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唯物史观)2.思考探究:富裕农民和骑士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 农场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的经济基础,进而控制了乡村的政治事务等上层建筑。这表明欧洲阶层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上新的生产方式与经营方式(如 农场和 工场)的出现,促进了资本主义阶层的产生发展(唯物史观)【小试牛刀,当堂练习】7.下列对13、14世纪欧洲农村社会结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多数贵族都很重视且有能力经营自己的地产B.大多数贵族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C.富裕农民、骑士等以新的经营方式来掌握生产、交换等环节D.富裕农民、骑士等还控制乡村经济,但不管理乡村行政事务8.【唯物史观】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富裕农民、骑士等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引发这一改变的主要因素是A.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农业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化C.贵族不重视经营自身地产 D.行会组织逐渐形成并发展9.(2025·广东中考·22)中世纪晚期,工商业者进入英国的最高法院和税务法庭、法国的财政和司法机构任职,甚至还有的在一些国家担任了除财政、司法大臣以外的顾问和国家各部大臣。这反映出当时西欧A.封建贵族势力强大 B.文艺复兴运动兴起C.市民阶层力量壮大 D.封君封臣制度强化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2026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课题: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素养目标】1.时空观念:了解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租地农场、新的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时间。2.史料实证:通过史料概括租地农场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方式的特点。3.历史解释: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制度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了解中世纪晚期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的出现及其意义。4.唯物史观:通过分析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5.家国情怀:通过了解西欧的历史发展,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引导学生关注本国的历史和发展。【重难点】1.重点: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及本质。2.难点:理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认识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近代社会的影响。学习任务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阅读教材,自主预习】阅读课本60—62页相关内容,完成相应的导学任务。【问题导向,明确重点】核心素养,基础构建:1.西欧经济方面的新变化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具体表现为:农业方面出现租地农场,手工业方面出现集中的手工工场,形成雇佣关系。(唯物史观)2.完成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档案。(历史解释)名称 租地农场 手工工场出现背景 欧洲垦殖运动的发展使得庄园制度逐渐衰落,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1)农业发展推动手工业发展,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更多为市场而生产; (2)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出现时间 14世纪中叶以后 13世纪发展历程 领主出租自营地,富裕农民承租购买,建立租地农场 小型手工作坊——农村分散的手工工场 ——集中的手工工场典型特点 雇佣农民耕种,产品推向市场 彻底雇佣关系,集中生产,分工合作实质 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资本主义化、资本主义萌芽影响 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提高了劳动效率,发展了生产力, 开始改变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3.思考探究:阅读61页材料研读,回答问题,如何马克思的话?我的理解:西欧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萌芽出现。4.完成64页课后活动1,说说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典型特点。租地农场特点:存在雇佣关系,产品面向市场。手工工场特点:存在雇佣关系,集中生产,分工合作。【小试牛刀,当堂练习】1.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将产品推向市场。为此建立了A.大庄园 B.租地农场 C.大种植园 D.共享农场【答案】B【解析】14世纪中叶后,富裕农民通过租地等方式,雇佣少地或无地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这一经营模式就是租地农场,与题干描述相符,故选B项;大庄园盛行于中世纪欧洲早期,主要以自给自足为主,不符合14世纪中叶后产品推向市场的特点,排除A项;大种植园主要存在于美洲殖民地,依靠黑奴劳作,与题干中欧洲富裕农民雇工耕种情况不符,排除C项;共享农场并非历史事实,14世纪无此概念,无法解释雇佣和市场行为,排除D项。2.【历史解释】(2024·山东淄博中考·10)“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出现新生机,进入转型时期。”下列能体现“新生机”的是A.封君封臣制形成 B.庄园经济的盛行C.手工工场的出现 D.启蒙运动的扩展【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出现新生机,农业方面产生了租地农场,手工业方面出现了手工工场,形成了雇佣劳动关系,产生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故选C项;封君封臣制属于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不符合“新生机”,排除A项;庄园经济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不是“新生机”,排除B项;启蒙运动属于18世纪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与“中世纪晚期”时间不符,排除D项。3.下面两幅图所示的是欧洲13世纪生产关系出现的新现象。它们共同体现了A.雇佣关系的产生 B.手工工场的出现C.租地农场的建立 D.工业革命的兴起【答案】A【解析】据题干“ 欧洲13世纪生产关系出现的新现象 ”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幅图中展示了商人提供原料、配备工具、付给工资,手工业者提供劳动 、生产商品,这体现了 商人与手工业者之间形成了一种雇佣关系,手工业者受雇于商人进行生产 。第二幅图中展示了庄园领主出租自营地 ,依靠租金生活 ,富裕农民建立租地农场 , 雇佣农民耕种,这里富裕农民和被雇佣的农民之间也形成了雇佣关系。因此,它们共同体现了雇佣关系的产生,故选A项;第一幅图体现了手工工场出现的雇佣关系, 但第二幅图主要说的是租地农场的雇佣关系,该选项只概括了第一幅图的部分内容,不全面,排除B项;租地农场的建立只是第二幅图的内容 ,不能涵盖第一 幅图体现的手工业中的雇佣关系,排除C项 ;工业革命兴起于18 世纪 60 年代, 与题目中13 世纪的时间不符,且两幅图均未体现工业革命相关内容, 排除D项。4.13世纪,佛罗伦萨的毛纺织业从羊毛梳理到织成毛呢一共有26道工序,这些工序被分为五大段,每段都有专门的技术要求和工人负责,并且有精细的分工和专业化的生产流程。这反映出当时西欧A.近代科技兴起 B.庄园经济繁荣 C.文艺复兴发展 D.生产效率提高【答案】D【解析】材料中13世纪佛罗伦萨毛纺织业将26道工序分为五大段,每段有专门工人负责,体现分工细化与生产专业化,这种分工协作能减少时间浪费、提升熟练度,从而提高整体生产效率,故选D项;近代科技兴起于16世纪后的科学革命,与13世纪手工业分工无关,排除A项;庄园经济以农业为主且自给自足,材料反映的是城市手工业的商品生产模式,排除B项;文艺复兴始于14世纪,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与13世纪生产流程改进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5.【唯物史观】(2024·山东临沂中考·20)根据表中的文字(来源:2023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61页)和所学知识,可以明确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马克思A.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B.土地所有者是农业工人的实际剥削者C.租地农场主出现于马克思生活的时代D.土地所有者主要由富裕农民转化而来【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马克思的这段材料体现了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故选A项;土地所有者是农业工人的实际剥削者与“租地农场主成了……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不符,排除B项;租地农场主出现于14世纪中叶以后,早于马克思生活的19世纪中期,排除C项;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土地将土地集中,土地所有者是领主,并不是主要由富裕农民转化而来,排除D项。 6.13、14世纪,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欧洲的农村和城市先后出现了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它们的共同特点有①都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②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③都出现了雇佣的关系 ④都集中生产,将产品推向市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集中生产,产品流向市场,反映了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它们不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故①错误;租地农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农场主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租地农场主就是农业资本家;手工工场是 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的一种基本形式,工场主雇佣工人进行 商品生产,因此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故②正确;都出现了雇佣的关系 ,故③正确;都集中生产,将产品推向市场,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学习任务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阅读教材,自主预习】阅读课本63页相关内容,完成相应的导学任务。【问题导向,明确重点】(一)核心素养,基础构建:1.13、14世纪,欧洲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改变,富裕农民、骑士等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城市中,市民阶级(即手工业者、商人)政治权力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唯物史观)2.思考探究:富裕农民和骑士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租地农场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的经济基础,进而控制了乡村的政治事务等上层建筑。这表明欧洲阶层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上新的生产方式与经营方式(如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促进了资本主义阶层的产生发展(唯物史观)【小试牛刀,当堂练习】7.下列对13、14世纪欧洲农村社会结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多数贵族都很重视且有能力经营自己的地产B.大多数贵族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C.富裕农民、骑士等以新的经营方式来掌握生产、交换等环节D.富裕农民、骑士等还控制乡村经济,但不管理乡村行政事务【答案】C【解析】13、14世纪,欧洲农村土地关系发生变化,富裕农民、骑士等采用新的经营方式,雇佣少地或无地农民耕种,农产品推向市场,从而掌握生产、交换等环节,故选C项;当时多数贵族将地产抵押或变卖,并非重视且有能力经营,排除A项;多数贵族因经营不善等不断流失土地,并非集中土地,排除B项;富裕农民、骑士等以新经营方式掌握生产交换,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排除D项。8.【唯物史观】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富裕农民、骑士等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引发这一改变的主要因素是A.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农业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化C.贵族不重视经营自身地产 D.行会组织逐渐形成并发展【答案】B【解析】据材料“富裕农民、骑士……生气的阶级力量”可知,13、14世纪属于中世纪后期,富裕农民和骑士阶层控制了乡村行政体现了新兴势力对农村的影响扩大,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后期,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这推动了富裕农民等的崛起,反映了农业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化对农村的影响,故选B项;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在17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有一些贵族不重视经营自身地产出租土地,但不是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出现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排除C项;行会组织主要在城市流行,材料强调农村的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9.(2025·广东中考·22)中世纪晚期,工商业者进入英国的最高法院和税务法庭、法国的财政和司法机构任职,甚至还有的在一些国家担任了除财政、司法大臣以外的顾问和国家各部大臣。这反映出当时西欧A.封建贵族势力强大 B.文艺复兴运动兴起C.市民阶层力量壮大 D.封君封臣制度强化【答案】C【解析】中世纪晚期工商业者进入英国最高法院、税务法庭和法国财政司法机构担任要职,甚至成为大臣,说明市民阶层经济实力增长和政治影响力提升,体现了市民阶层力量壮大,故选C项;封建贵族势力在此时因王权加强和城市兴起而衰落,工商业者任职显示贵族垄断被打破,排除A项;文艺复兴是14世纪意大利兴起的文化运动,强调人文主义,与工商业者参政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封君封臣制度是封建等级制核心,中世纪晚期因王权强化而逐渐解体,工商业者担任国家职务反映了这一弱化趋势,排除D项。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25—2026 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课题:第 13 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素养目标】1.时空观念:了解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租地农场、新的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时间。2.史料实证:通过史料概括租地农场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方式的特点。3.历史解释: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制度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了解中世纪晚期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的出现及其意义。4.唯物史观:通过分析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5.家国情怀:通过了解西欧的历史发展,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引导学生关注本国的历史和发展。【重难点】1.重点: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及本质。2.难点:理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认识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近代社会的影响。学习任务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阅读教材,自主预习】阅读课本 60—62 页相关内容,完成相应的导学任务。【问题导向,明确重点】(一)核心素养,基础构建:1.西欧经济方面的新变化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具体表现为:农业方面出现 农场,手工业方面出现集中的 ,形成雇佣关系。(唯物史观)2.完成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档案。(历史解释)第 1 页 共 4 页名称 租地农场 手工工场欧洲垦殖运动的发展使得庄园 (1)农业发展推动手工业发展,手工业者出现背景 制度逐渐衰落,土地集中成为 逐渐脱离农业生产,更多为市场而生产;一种趋势 (2)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出现时间 世纪中叶以后 世纪领主出租自营地,富裕农民承 小型手工作坊——农村分散的手工工场发展历程租购买,建立租地农场 ——集中的手工工场典型特点 雇佣农民耕种,产品推向市场 彻底雇佣关系,集中生产,分工合作实质 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 化(资本主义萌芽)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提高了劳动效率,发展了生产力,影响开始改变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3.思考探究:阅读 61 页材料研读,回答问题,如何马克思的话?我的理解:西欧出现 性质的生产方式,即 萌芽出现。4.完成 64 页课后活动 1,说说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典型特点。租地农场特点:存在 关系,产品面向 。手工工场特点:存在 关系, 生产,分工合作。【小试牛刀,当堂练习】1.14 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将产品推向市场。为此建立了A. 大庄园 B. 租地农场 C.大种植园 D.共享农场2.【历史解释】(2024·山东淄博中考·10)“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出现新生机,进入转型时期。”下列能体现“新生机”的是A. 封君封臣制形成 B.庄园经济的盛行C.手工工场的出现 D. 启蒙运动的扩展3.下面两幅图所示的是欧洲 13 世纪生产关系出现的新现象。它们共同体现了A. 雇佣关系的产生 B.手工工场的出现C.租地农场的建立 D. 工业革命的兴起第 2 页 共 4 页4.13 世纪,佛罗伦萨的毛纺织业从羊毛梳理到织成毛呢一共有 26 道工序,这些工序被分为五大段,每段都有专门的技术要求和工人负责,并且有精细的分工和专业化的生产流程。这反映出当时西欧A. 近代科技兴起 B. 庄园经济繁荣 C.文艺复兴发展 D.生产效率提高5.【唯物史观】(2024·山东临沂中考·20)根据表中的文字(来源:2023 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 61 页)和所学知识,可以明确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马克思A. 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B.土地所有者是农业工人的实际剥削者C.租地农场主出现于马克思生活的时代D. 土地所有者主要由富裕农民转化而来6.13、14 世纪,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欧洲的农村和城市先后出现了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它们的共同特点有①都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②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③都出现了雇佣的关系 ④都集中生产,将产品推向市场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学习任务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阅读教材,自主预习】阅读课本 63 页相关内容,完成相应的导学任务。【问题导向,明确重点】(一)核心素养,基础构建:1.13、14 世纪,欧洲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改变, 、骑士等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城市中,市民阶级(即手工业者、商人) 权力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唯物史观)2.思考探究:富裕农民和骑士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 农场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的经济基础,进而控制了乡村的政治事务等上层建筑。这表明欧洲阶层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上新的生产方式与经营方式(如 农场和 工场)的出现,促进了资本主义阶层的产生发展(唯物史观)第 3 页 共 4 页【小试牛刀,当堂练习】7.下列对 13、14 世纪欧洲农村社会结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大多数贵族都很重视且有能力经营自己的地产B.大多数贵族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C.富裕农民、骑士等以新的经营方式来掌握生产、交换等环节D. 富裕农民、骑士等还控制乡村经济,但不管理乡村行政事务8.【唯物史观】13、14 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富裕农民、骑士等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引发这一改变的主要因素是A. 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农业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化C.贵族不重视经营自身地产 D. 行会组织逐渐形成并发展9.(2025·广东中考·22)中世纪晚期,工商业者进入英国的最高法院和税务法庭、法国的财政和司法机构任职,甚至还有的在一些国家担任了除财政、司法大臣以外的顾问和国家各部大臣。这反映出当时西欧A. 封建贵族势力强大 B.文艺复兴运动兴起C.市民阶层力量壮大 D. 封君封臣制度强化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导学案】(4页打印版).pdf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导学案】(学用无答案).docx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导学案】(教用含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