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 同步练习B卷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基础板块下册一、选择题1. 下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狗吠(fèi) 樊(fán)笼 尘(chén)网 守拙(zhuō)B. 猿啸(xiào) 渚(zhǔ)清 霜鬓(bìn) 浊(zuó)酒C. 壬戌(rén xū) 举酒属(shǔ) 嫠(lí)妇 愀(qiǎo)然D. 修葺(qì) 垣墙(yuán) 栏楯(dùn) 老妪(yù)2. 下列诗句中,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其一》)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C.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D.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3.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归园田居·其一》中“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写出了诗人归隐后内心的清净与自在。B. 《将进酒》中“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看似宣扬饮酒,实则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C. 《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的“悲”既因秋景萧瑟,也因漂泊他乡、年老多病等多重境遇。D. 《项脊轩志》以“项脊轩”为线索,通过写轩的变迁,表达对仕途失意的苦闷和对现实的不满。4. 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少无适俗韵(韵:气质、情致)(《归园田居·其一》)B. 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恨:极其遗憾)(《登高》)C.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泛:漂浮)(《赤壁赋》)D. 后五年,吾妻来归(归:回家)(《项脊轩志》)5. 下列对《赤壁赋》中“变”与“不变”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认为万物时刻在变,人生也应随波逐流,不必执着。B. “变”指江水、明月等自然事物的流转,“不变”指人的生命永恒。C. 苏轼通过“变”与“不变”的辩证思考,化解了人生短暂的忧愁。D. 主客问答中,“客”认同“不变”的观点,“苏子”认同“变”的观点。6. 下列诗句中,体现诗人豁达心境的一项是( )A.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其一》)B.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C.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D.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7. 下列对《项脊轩志》细节描写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通过语言和动作,写出母亲对子女的疼爱。B.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表现夫妻间的温馨互动。C.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以树写人,寄托思念之情。D. “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仅为客观描写,未蕴含作者的情感。8. 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B. 杜甫的《登高》被称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全诗八句,押平声韵。C. 苏轼是北宋豪放派词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均属“唐宋八大家”。D.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抒情散文,文中“项脊轩”是他的书房,因位置偏僻而得名。9.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赤壁赋》)B. 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王羲之《兰亭集序》)C.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其一》)D.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10. 下列对《将进酒》中“酒”的意义,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酒”是诗人逃避现实的工具,借饮酒忘却人生失意。B. “酒”是情感的载体,诗人以酒抒怀,展现豪放本性。C. “酒”是奢华生活的象征,体现诗人对富贵的追求。D. “酒”是社交的媒介,诗人借饮酒与友人联络感情。二、填空题1. 羁鸟恋旧林,_______。开荒南野际,_______。(《归园田居·其一》)2. 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3. 清风徐来,______。举酒属客,______,歌窈窕之章。(《赤壁赋》)4.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______,______,又北向,不能得日。(《项脊轩志》)5.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将进酒》)三、课内阅读(一)阅读《归园田居·其一》选段,完成1-3题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 结合首段,分析“羁鸟”“池鱼”两个意象的作用。2. 第二段描绘的田园景象有何特点?请结合具体词语分析。3. 结尾“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与开头“误落尘网中”形成呼应,请说明这种呼应的表达效果。(二)阅读《项脊轩志》选段,完成4-6题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4. 选段中“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一句,如何体现夫妻间的情感?5. “室坏不修”与“乃使人复葺南阁子”两个行为,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6. 分析“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的抒情特点。四、课外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老屋的记忆》(作者:佚名)老家的老屋是爷爷年轻时盖的,土坯墙,木梁架,屋顶铺着青瓦。墙根处爬满了青苔,像给老屋系了条绿围裙。门框上的木纹早就磨得发亮,那是几代人摸过的痕迹——爷爷扛着锄头出门时会扶一把,奶奶端着针线筐进门时会靠一下,我小时候踮着脚够门楣上的铜铃,也总把小手按在这木纹里。老屋的堂屋有张八仙桌,桌面是整块松木,边缘已经磨出一圈圆弧。桌上总摆着一个粗瓷茶壶,壶嘴缺了个小口,是我小时候摔的。爷爷不恼,只说“缺了口,倒茶更顺”。每到傍晚,爷爷就坐在桌旁的竹椅上,摸出旱烟袋,烟锅里的火星在昏黄的油灯下明灭。奶奶坐在对面纳鞋底,针线穿过布面的“沙沙”声,和爷爷的烟袋锅敲桌沿的“笃笃”声,是老屋最安稳的背景音。我最喜欢老屋的西厢房,那是我的“秘密基地”。靠窗有个旧木柜,柜里藏着爷爷的老账本、奶奶的绣花绷,还有我攒的糖纸。木柜最底层有个铁盒,装着我掉的第一颗乳牙——奶奶说“乳牙要埋在老屋的土里,才能长出新牙”。后来我真的长出了新牙,却再没机会把乳牙埋进老屋的院子。十三岁那年,老家要拆迁。我站在老屋门口,看推土机把土墙推倒,青瓦哗啦啦落下来,像一场碎掉的雨。八仙桌被搬到了新家的客厅,可放在亮堂堂的瓷砖地上,总觉得空荡荡的。爷爷的旱烟袋挂在玻璃柜里,再也没见过火星。奶奶的绣花绷收在储物间,针脚蒙了灰。去年夏天,我回了趟老家旧址。原来的老屋变成了绿化带,只有院子里那棵老槐树还在。树干比小时候粗了两倍,枝叶遮出一大片阴凉。我摸着粗糙的树皮,突然想起小时候奶奶在树下教我念童谣:“槐树高,槐树壮,槐树底下好乘凉……”风穿过树叶,“沙沙”的声音和当年奶奶的声音重叠在一起。其实老屋没真的消失。爷爷的旱烟味、奶奶的针线声,还有木柜里的糖纸香,都藏在记忆里。就像那棵老槐树,根扎在土里,也扎在我心里。1. 文中多次描写老屋的“旧物”(如八仙桌、旱烟袋等),这些旧物有何共同特点?2. 分析“土墙推倒,青瓦哗啦啦落下来,像一场碎掉的雨”一句的表达效果。3. 结尾“其实老屋没真的消失”如何理解?4. 本文与《项脊轩志》都以“屋”为线索写回忆,情感上有何共通之处?五、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项脊轩志》中,归有光通过项脊轩的变迁,记录下母亲“儿寒乎?欲食乎”的关怀、妻子“凭几学书”的温馨;生活中,一张旧照片、一件老物件、一个老地方,也常常藏着难忘的记忆。请以“藏在____里的记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老钢笔”“旧院子”等),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第七单元 同步练习B卷答案一、选择题1. A(B项“浊酒”应为zhuó;C项“举酒属客”应为zhǔ;D项“栏楯”应为shǔn)2. A(以“羁鸟”“池鱼”比喻被困官场的自己)3. D(《项脊轩志》主要表达对亲人的思念,而非“仕途失意的苦闷”)4. D(“归”指女子出嫁)5. C(A项“随波逐流”错误;B项“人的生命永恒”错误;D项主客观点颠倒)6. D(体现对人生的豁达看待)7. D(暗含对居住环境简陋的无奈,以及对后来修葺的期待)8. C(A项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非“山水田园诗派”;B项《登高》押仄声韵;D项“项脊轩”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居项脊泾而得名)9. C(A项“属”通“嘱”;B项“悟”通“晤”;D项“而”通“尔”)10. B(“酒”是情感载体,展现豪放与自信)二、填空题1. 池鱼思故渊;守拙归园田2.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3. 水波不兴;诵明月之诗4.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5. 奔流到海不复回;朝如青丝暮成雪三、课内阅读(一)1. “羁鸟”“池鱼”比喻被困在官场的自己,形象写出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的向往,为下文“归园田”做铺垫。2. 特点:宁静、质朴、充满生机。“草屋八九间”体现质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写出生机;“狗吠”“鸡鸣”以动衬静,凸显宁静。3. 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突出“回归自然”的主题;“尘网”“樊笼”与“自然”对比,强化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珍视和对官场的否定。(二)4. “时至轩中”写出妻子常来轩中,可见夫妻亲密;“问古事”“学书”展现共同的生活情趣,体现夫妻间的温馨与默契。5. “室坏不修”因妻子去世后,轩中已无牵挂,表现内心的悲痛与消沉;“复葺南阁子”是借修葺轩子寄托对妻子的思念,表现试图走出悲伤的心境。6. 以物抒情(借物怀人)。通过枇杷树的生长,暗示时光流逝;“亭亭如盖”的繁茂与妻子已逝的遗憾形成对比,将无形的思念化为有形的景物,含蓄深沉。四、课外阅读(一)1. 共同特点:承载着家庭生活的记忆,带有岁月的痕迹(如“边缘磨出圆弧”“壶嘴缺了口”),是亲情的象征。2. 运用比喻,将青瓦坠落比作“碎掉的雨”,既写出拆迁的场景,又暗含对老屋消失的痛惜;“哗啦啦”的拟声词,强化了破碎感与失落感。3. 老屋的物理形态消失了,但它承载的亲情、生活场景和记忆仍留在“我”心中,成为精神上的寄托。4. 都通过“屋”的变迁串联回忆,以细节(如老屋旧物、项脊轩琐事)寄托对亲人的思念,情感真挚、含蓄,于平淡中见深情。五、作文(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