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1)、“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实验”(实验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1中,D八A粗提取时加入95%冷酒精出现白色丝状物后不能用离心法收集B.实验1中,DWA分子在2mol/LNaCl溶液中与二苯胺混匀,加热后可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C.实验2中,将扩增得到的PCR产物进行凝胶电泳时,加样前应先接通电源D.实验2中,凝胶载样缓冲液中加入的指示剂能与DNA分子结合,用于观察电泳进程14.天然胰岛素B链的第20一29位氨基酸是胰岛素分子聚合的关键区域,聚合后的胰岛素活性会降低。科研人员利用蛋白质工程将B28位脯氨酸替换为天冬氨酸从而有效抑制胰岛素聚合。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蛋白质工程是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B该技术需对天然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直接进行操作,进而定向改变B28位脯氨酸C.上述胰岛素的改造过程涉及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的流向D.可用基因组编辑技术来辅助完成目标碱基的替换15.研究人员根据含有S基因的DNA序列,设计了F1、F2、R1和R2等4种备选引物,用于扩增目的片段,引物与DNA结合位点如甲图所示。为选出正确和有效的引物,以含有S基因的DNA为模板进行PCR后,将获得的产物进行电泳,电泳结果如乙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F23S基因R2RI甲F1-R1F1-R2F2-R1迁■向乙A.能特异性扩增S基因目的片段的引物组合为F1-R1B.4种引物中可用于特异性扩增目的片段的引物是F1、R1和R2C.通常情况下,扩增所用的引物越短,引物特异性越低D.在F1和R1的5'端添加的限制酶序列最好避免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高二生物试题第5页(共10页)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蔗糖先从叶肉细胞的细胞质进入细胞外空间,然后再进入筛管一伴胞复合体(SE-CC),最后汇人主叶脉运输到植物体其他部位。蔗糖进人SE-CC过程如下图所示,SE-CC的质膜上有蕪糖一H共运输载体(SU载体),SU载体与H+泵相伴存在。据图推断,下列相关叙述舍理的是A.H+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恬性的载体蛋白,在跨膜运输H+时细胞膜H泵ATP消耗ATP细H胞ADP+Pi伴B.SU载体只运输与自身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外SU载体胞H分子或离子间蔗糖蔗糖高H浓度低H浓度C.SECC中的蔗糖浓度高于细胞外空间,属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产物D.及时运输叶肉细胞中的蔗糖,有利于其进行光合作用17.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线粒体基质中的NADH脱去氢并释放电子,电子经线粒体内膜最终传递给O2,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驱动H+从线粒体基质移至内外膜间隙中,随后H+经ATP合酶返回线粒体基质并将ADP和Pi合成ATP,然后与接受了电子的O,结合生成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基质中合成NADH所需要的H+来自有机物和水B.合成ATP的动力来自于线粒体内膜两侧H+的浓度差C.与前二个阶段相比,第三阶段能完成有机物的彻底氧化分解D.经过有氧呼吸释放出的能量大部分转移到ATP中18.某酒厂以高粱为主料,辅以小麦、麸皮(干麦粒外层的表皮),再加入大曲、麸曲及生香酵母进行发酵。大曲和麸曲中所含的微生物主要有好氧型微生物霉菌、兼性厌氧型微生物酵母菌,还有乳酸菌、醋酸菌等。酿造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液体用于蒸馏勾调成品原料处理蒸煮摊晾撒曲糖化◆装坛发酵翻·固体为糟醅.蒸煮后摊晾,降低原料温度后才可撒曲,以免杀死菌种B.若酒的表层长出白膜,可能是酒坛密封不严导致乳酸菌大量繁殖所致C.撒曲糖化是指利用酵母菌分泌的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为发酵的底物D.微生物中的蛋白酶可将原料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多肽和氨基酸,增加酒的风味19.科研人员利用茶树(2n=30)的花药培养出茶树植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愈伤组织是脱分化的过程,未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在一定的激素和营养等条件下,离体的花药可再分化为愈伤组织C.茶树花药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一般不需要给予光照条件D用一定方法处理花药愈伤组织,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可获得纯合体茶树植株高二生物试题第6页(共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