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29分)1.(10分)默写古诗文。(1)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2) ,弹琴复长啸。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3)韩愈《晚春》中“ , ”启示我们一个人“无才思”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4)《木兰诗》中写出木兰奔赴战场、保家卫国的诗句是“ , ”,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 ”。(5)小姝暑假参加“中国诗词大会”活动,增长了知识,扩大了眼界,回校后与同学畅谈中华诗词之神韵,同学们用《孙权劝学》中吕蒙的话“ , ”来为她的惊人进步点赞。2.(2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任务。夜泊钱塘[明]茅坤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那从问,微吟寄短愁。诗中颔联借用“ ”与“ ”这两个意象,渲染了孤独凄凉的氛围。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国书法名家众多,行书大家王羲之可谓是_______,他的书风洒脱飘逸,遒劲有力,“书圣”之称dāng zhī wú kuì;而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和柳公权也同样值得称道,他们_______,常伴着shēn xiao的灯火书写,最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宋代的米芾也同样成就斐然,他转益多师,认真jǔ jué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创作出情感炽热的作品……正是有这些书法家和他们家喻户晓的作品,我们才能在古典文化的长河里_______,感受书法的魅力。(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①dāng zhī wú kuì ②shēn xiāo ③jǔ jué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数见不鲜 沥尽心血 遨游B.数见不鲜 鞠躬尽瘁 翱翔C.妇孺皆知 鞠躬尽瘁 翱翔D.妇孺皆知 沥尽心血 遨游4.(2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旦前夕,许多商家举行商品打折促销,吸引消费者前来购物消费。(将“举行”改为“开展”)B.甲骨文不仅是世界文化瑰宝,更是中国的文化财富。(将“世界”和“中国”互换位置)C.杭州亚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青年师生为主。(删去“大多是”)D.当前,实体书店面临着生存困境,能否实现逆袭,关键在于探索出适合未来的发展模式。(在“探索”前加上“能否”)5.(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孟子就提出:“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个人与国家命运是息息相关的,现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1)【我来设计】本次活动拟分为三个板块,请你设计第二、三板块。(2分)第一板块:爱国人物故事会第二板块: 第三板块: (2)【我来主持】下面是主持人开场白中的一段话,请你仿照前面两句,再续写一句,构成排比句。(2分) 如果祖国是大海,那我就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如果祖国是大地,那我就是大地上的一粒泥沙;如果 , 6.(6分)根据名著内容,完成问题。(1)在举办读经典书籍的活动中,某同学在阅读《骆驼祥子》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文段批注。下面是这位同学做的文段批注,有误的一项是 (2分)原文 批注大概的说吧,A他只要有一百块钱,就能弄一辆车。猛然一想,一天要是能剩一角的话,一百元就是一千天,一千天!把一千天堆到一块,他几乎算不过来这该有多么远。B但是,他下了决心,一千天也好,一万天也好,他得买车!第一步他应当,他想好了,去拉包车。遇上交际多,饭局多的主儿,平均一个月有上十来个饭局,C他就可以白落两三块的车饭钱,加上他每个月再省出个块儿八角的,也许是三头五块的,一年就能剩起五六十块!这样,他的希望就近便多了。他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没有家庭的累赘,D只要他自己肯咬牙,事儿就没有个不成。 A“他”刚到城里不久,对生活充满梦想。 B就算一千天,一万天,他也要坚持,买车的决心多么坚定! C吝啬,贪婪,爱占小便宜!如此挖空心思省钱,攒钱。 D突出了他对未来的信心,只要肯吃苦,就能买上新车。(2)小文同学在《骆驼祥子》第二十三章中重点批注了这几个句子:“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赶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并写下他的疑问:“祥子到底是被谁驱赶到野兽中的呢?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挫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请帮小文同学解答。(4分)二、阅读。(41分)7.(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选自欧阳修《卖油翁》)(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①尝射于家圃 ②以我酌油知之 ③以钱覆其口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②翁曰:“无他,但手熟尔。”【乙】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选自《宋史 碎金鱼》)[注]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陈尧咨善射/尝射于家圃B.及守荆南回/及鲁肃过寻阳C.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公亦以此自矜D.岂汝先父之志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5)结合两篇短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8.(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①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从网络电商的购书促销,到书店出版社组织的读者见面会,再到互联网阅读平台开展免费阅读活动、图书漂流、知识竞赛,各地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节目的一大意义在于营造仪式感,提供一个审视生活、反思自我的难得契机。一年一度的读书日,不在于计较这一天里读了多少书,而在于能否重新认识平日的阅读习惯。 ②从龟甲木椟,到兽皮贝叶、线装卷轴,再到电子书籍,知识的呈现形式因时而异。进入数字时代,书的形式愈发多样,阅读的方式也不拘于前。多样的读书体验,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标准答案。 ③阅读方式的变化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变迁。一方面,科技赋能,为阅读带来了更丰富的形式;另一方面,在忙碌的生活里,人们试图通过轻阅读、全程化阅读等方式为读书留下一席之地。的确,在现代社会,阅读的紧迫性并未减弱,唯有不断阅读才能更新知识,赶上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从获取信息、认识世界的角度看,参与在线课程、网络讲座、有声图书馆也是一种读书,知人论世、读无字之书又何尝不是一种阅读。当“书”的含义不断拓展,我们不妨更加关注知识的获取方式及内容。(节选自郑岩《读书不拘形式,学习改变人生》) 材料二: 2023年“世界读书日”期间,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发现,随着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普及,人们通过数字化媒介阅读的时间在不断增长。 我国成年国民接触各类阅读媒介时长对比表(单位:分钟/日)年份 纸质阅读媒介 数字化阅读媒介图书 报纸 期刊 手机 互联网 电子阅读器 Pad(平板电脑)2020年 20.04 5.71 3.25 100.75 67.82 11.44 9.732021年 21.05 5.22 2.96 101.12 68.42 11.78 9.822022年 23.13 5.05 3.15 105.23 66.58 10.65 8.79(根据《2022年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2年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整理) 材料三: ①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陈力:有人说,数字阅读是“碎片化阅读”,因而对此忧心忡忡。我以为,“碎片化阅读”也是一种有益的阅读方式。倘若人们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知识与信息,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更何况,有谁听说《诗经》三百篇、《唐诗三百首》是一口气读完的?我们在读一首诗、一首词、一篇文章的时候难道不是在进行“碎片化阅读”?重要的不是阅读的形式和工具,而是阅读与否和阅读的内容。 ②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数字阅读基本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为主体,阅读的主要内容并不是电子图书,而是一些相对轻松娱乐、篇幅较短的文章等。这跟数字阅读主要载体一手机自身限制有关,屏幕小,相对而言很难进行深度、长篇的阅读。综合起来看,纸质书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深度阅读,目前并没有好的数字阅读载体可以实现替代。(选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四: 数字阅读过程中的屏幕阅读和快速浏览等方式和行为,有证据表明容易导致阅读注意力的分散和记忆淡漠。然而,在正视数字阅读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绝不能够无视和回避数字阅读在另一方面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比如,数字阅读过程中读者可获得快速理解和反应的能力以及多任务处理能力。这种阅读理解和认知层面的改变,会对人类的学习、认知、创新乃至精神健康等方面产生怎样的影响,人脑是否会发展出新的更为高级的认知形态,暂时还不能确定。(节选自袁曦临《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理解效果实验研究》)(1)下列选项中,对材料一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世界读书日的意义是为各类读书活动提供广阔的平台,营造足够的仪式感。B.随着时代的进步,书箱的形式越来越丰富,人们的阅读方式也越来越先进。C.要想追赶上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我们只能通过不断地阅读来更新知识。D.当“书”的含义不断拓展,我们不得不更加关注知识的获取方式及内容。(2)下列选项中,对材料二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2020﹣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接触图书的时长逐年增加,接触期刊的时长逐年减少。B.2020﹣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接触手机的时长远超接触其他数字化阅读媒介的时长。C.2020﹣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接触每一类数字化阅读媒介的时长都在缓慢增长之中。D.由表可知我国成年国民接触数字化阅读媒介的时间挤占了接触纸质阅读媒介的时间。(3)小文同学近来沉浸在手机APP的阅读里,很少看纸质书了,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向小文提出阅读建议并阐明理由。(4分)9.(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这个老头很有趣邓宗俊 ①烟斗和斜戴的贝雷帽,永远是黄永玉的标志。 ②大师、名士、绅士……这些尊号戴在他头上总像小一号的帽子。 ③黄永玉一生有很多种奇遇。 ④生于湘西的黄永玉,少年时代正逢抗日战争,在福建、江西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靠着自学的绘画和木刻,在战乱中求生存。那时半个中国的人几乎都在流亡路上,江湖潦倒、前途未知,倒是给一个少年人的奇遇拉开了序幕。 ⑤在泉州,他在一座寺庙游玩摘玉兰花时遇到他最尊敬的丰子恺的老师李叔同;在江西,黄永玉遇到了画三毛的张乐平;在宣传队,蒋经国和蒋方良喊他的外号“蛮牛”;在杭州,他遇到了久仰的大师林风眠;在香港,他遇到了写杂文的知交聂绀弩。他在香港《大公报》用木刻记录新闻,在长城公司写电影剧本,拍过《小城之春》的费穆就趴在他的剧本底稿上死去,上面还留着咳出的血迹。上世纪50年代初他听了表叔沈从文和朋友的劝告,热血沸腾地回到北京,住在大雅宝胡同,邻居正好是李可染、李苦禅、董希文诸先生。 ⑥身处的逆境多了,奇遇也如平常。这个人,他怎么可以穿过这样繁复的时空而保存有孩子般的心神! ⑦黄老头捏着烟斗自己答:“有爱心,恐怕是要紧的。” ⑧黄永玉很勤奋。 ⑨他的屋里常挂着几幅未画完的画。哪怕接受采访时,如果有调整拍摄器材、换磁带、打灯光的间隙,他都会跑去画几笔。 ⑩黄永玉说:“我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日子好了,也不懒。我的画怎样我不管,反正我天天都在画。” 黄永玉现在只做两样事情。一是读书,没一天不读书;二是工作。一时高兴就画画,画完就悔,赶紧画第二幅填补后悔;不停地后悔,不停地画画。 性格方面,同为湘西人的黄永玉与其表叔沈从文截然不同。他说自己表叔的性格“像水一样,很柔顺,永远不会往上爬”。而他年轻时,则是靠“拳头打天下”挺过来的。他的性格让不少人都畏他三分。 2004年夏天,乡亲们对黄永玉说,沱江上游有人开了一家化工厂,污染了水。黄永玉一听,叉起腰:“怎么能这样呢?好,我带几个人去‘搞’他们一下。”居然把人家的办公室给砸了。他说,爱护自然要像讲卫生一样自觉。 在对自己作品的经营上,黄永玉也很讲究原则。画、书法一律以现金交易为准,当场按件论价,铁价不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纠缠讲价,即照原价加一倍,再讲价者驱逐出院!但他卖画所得款项都做了修缮凤凰县内风景名胜、亭阁楼台之用。(摘自《三峡文学》,有删改)(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黄永玉的?他的“有趣”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2)按要求赏析句子。(3分)①大师、名士、绅士……这些尊号戴在他头上总像小一号的帽子。(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②黄永玉一听,叉起腰:“怎么能这样呢?好,我带几个人去‘搞’他们一下。”(从人物描写方面赏析句子)(3)文中拿黄永玉的表叔沈从文和黄永玉进行比较的用意是什么。(3分)(4)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身处的逆境多了,奇遇也如平常”这句话的认识。(4分)三、作文。(50分)10.(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德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海涅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离不开反省,反省能使人走向成熟,反省能使人变得深邃,反省能使人臻于完善…… 请以“我在反省中成长”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2024-2025学年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运用。(29分)1.(10分)默写古诗文。(1) 故园东望路漫漫 ,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2)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3)韩愈《晚春》中“ 杨花榆荚无才思 , 惟解漫天作雪飞 ”启示我们一个人“无才思”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4)《木兰诗》中写出木兰奔赴战场、保家卫国的诗句是“ 万里赴戎机 , 关山度若飞 ”,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将军百战死 , 壮士十年归 ”。(5)小姝暑假参加“中国诗词大会”活动,增长了知识,扩大了眼界,回校后与同学畅谈中华诗词之神韵,同学们用《孙权劝学》中吕蒙的话“ 士别三日 , 即更刮目相待 ”来为她的惊人进步点赞。【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2)独坐幽篁里 深林人不知(3)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注意“荚”的书写)(4)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5)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2.(2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任务。夜泊钱塘[明]茅坤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那从问,微吟寄短愁。诗中颔联借用“ 孤灯 ”与“ 一雁 ”这两个意象,渲染了孤独凄凉的氛围。【分析】《夜泊钱塘》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主要叙述诗人夜间游览钱塘县的经过及所见景物,是一首典型的游子思乡诗。诗的首联点明已是傍晚时分,写出飘荡在外的游子对无家可归的凄凉心情;颔联中“树里”“风前”承受着餐风饮露的生活,更让诗人怀念自己的家乡;颈联说树叶也因难以承载离别之情而坠落,连“寒流”也载不动思乡之梦;尾联写轻轻吟唱思乡曲,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解答】本题考查诗歌意象。诗中颔联“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其中“孤灯”在雨夜中显得格外清冷孤寂,“一雁”在秋风中更添凄凉之感。这两个意象共同渲染了孤独凄凉的氛围。答案:孤灯 一雁译文:已是傍晚时分,船只仍在江中前行,哪里可以让我系船停泊呢?层层树林里,茫茫秋雨中,一点灯火在风雨中摇曳,失群的大雁在秋风中振翅疾飞。树叶因难以承载这离别之情而坠落,思乡之梦化入这寒冷的江水中,随着江水流动着。想要饮酒解愁,却不知道哪里有酒市,只能轻轻吟唱思乡曲,寄托自己一点思乡的愁绪。【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国书法名家众多,行书大家王羲之可谓是_______,他的书风洒脱飘逸,遒劲有力,“书圣”之称dāng zhī wú kuì;而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和柳公权也同样值得称道,他们_______,常伴着shēn xiao的灯火书写,最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宋代的米芾也同样成就斐然,他转益多师,认真jǔ jué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创作出情感炽热的作品……正是有这些书法家和他们家喻户晓的作品,我们才能在古典文化的长河里_______,感受书法的魅力。(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dāng zhī wú kuì 当之无愧 ②shēn xiāo 深宵 ③jǔ jué 咀嚼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数见不鲜 沥尽心血 遨游B.数见不鲜 鞠躬尽瘁 翱翔C.妇孺皆知 鞠躬尽瘁 翱翔D.妇孺皆知 沥尽心血 遨游【分析】(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根据积累,“dāng zhī wú kuì”应写作“当之无愧”,“shēn xiāo”应写作“深宵”,“jǔ jué”应写作“咀嚼”。(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屡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妇孺皆知: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根据“行书大家王羲之”的提示,选“妇孺皆知”恰当。沥尽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根据“常伴着深宵的灯火书写”的提示,选“沥尽心血”恰当。遨游:漫游,游历。翱翔:鸟回旋飞翔。上下振翅为翱,展翅不动为翔。根据“长河里”的提示,选“遨游”恰当。故选:D。【解答】答案:(1)①当之无愧 ②深宵 ③咀嚼(2)D【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4.(2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旦前夕,许多商家举行商品打折促销,吸引消费者前来购物消费。(将“举行”改为“开展”)B.甲骨文不仅是世界文化瑰宝,更是中国的文化财富。(将“世界”和“中国”互换位置)C.杭州亚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青年师生为主。(删去“大多是”)D.当前,实体书店面临着生存困境,能否实现逆袭,关键在于探索出适合未来的发展模式。(在“探索”前加上“能否”)【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解答】ABD.正确;C.有误,应删去“以”和“为主”。故选:C。【点评】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5.(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孟子就提出:“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个人与国家命运是息息相关的,现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1)【我来设计】本次活动拟分为三个板块,请你设计第二、三板块。第一板块:爱国人物故事会第二板块: 爱国诗词朗诵会 第三板块: 爱国精神传承会 (2)【我来主持】下面是主持人开场白中的一段话,请你仿照前面两句,再续写一句,构成排比句。 如果祖国是大海,那我就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如果祖国是大地,那我就是大地上的一粒泥沙;如果 祖国是大树 , 那我就是大树上的一片叶子。 【分析】(1)本题考查活动设计。第二板块:“爱国诗词朗诵会”这个板块,通过朗诵爱国诗词,能让参与者在抑扬顿挫的朗诵中,深刻体会诗词中蕴含的爱国情感。诗词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感染力,能够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命运的关切等丰富情感。例如朗诵陆游的《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能让人感受到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和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从而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第三板块:“爱国名言展示会”则是将那些经典的爱国名言进行集中展示。名言往往是名人志士对爱国精神的高度凝练和深刻总结,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教育意义。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短短八个字,就明确地指出了每个人对国家都负有责任,能让大家意识到自己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展示这些名言,可以让同学们在欣赏和学习中,受到爱国思想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爱国观念。(2)本题考查仿写与续写。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祖国比作森林,把“我”比作森林里的一片树叶。森林是一个庞大而充满生机的整体,象征着祖国的广袤、强大和繁荣。树叶是森林的一部分,虽然渺小,但却不可或缺。它通过光合作用为森林的生长和发展贡献力量,就像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一样。同时,树叶也依赖森林提供的养分和环境得以生存,寓意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祖国的培育和呵护,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个人与祖国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的关系。【解答】答案:(1)示例:爱国诗词朗诵会爱国精神传承会(2)示例:祖国是大树,那我就是大树上的一片叶子。【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6.(6分)根据名著内容,完成问题。(1)在举办读经典书籍的活动中,某同学在阅读《骆驼祥子》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文段批注。下面是这位同学做的文段批注,有误的一项是 C 原文 批注大概的说吧,A他只要有一百块钱,就能弄一辆车。猛然一想,一天要是能剩一角的话,一百元就是一千天,一千天!把一千天堆到一块,他几乎算不过来这该有多么远。B但是,他下了决心,一千天也好,一万天也好,他得买车!第一步他应当,他想好了,去拉包车。遇上交际多,饭局多的主儿,平均一个月有上十来个饭局,C他就可以白落两三块的车饭钱,加上他每个月再省出个块儿八角的,也许是三头五块的,一年就能剩起五六十块!这样,他的希望就近便多了。他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没有家庭的累赘,D只要他自己肯咬牙,事儿就没有个不成。 A“他”刚到城里不久,对生活充满梦想。 B就算一千天,一万天,他也要坚持,买车的决心多么坚定! C吝啬,贪婪,爱占小便宜!如此挖空心思省钱,攒钱。 D突出了他对未来的信心,只要肯吃苦,就能买上新车。(2)小文同学在《骆驼祥子》第二十三章中重点批注了这几个句子:“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赶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并写下他的疑问:“祥子到底是被谁驱赶到野兽中的呢?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挫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请帮小文同学解答。【分析】《骆驼祥子》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ABD.正确;C.有误,祥子努力省钱攒钱是为了实现买车的梦想,这是他在艰难生活中的合理追求,并非吝啬、贪婪、爱占小便宜。故选:C。(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在《骆驼祥子》中,社会的种种黑暗因素让祥子从一个勤劳、善良、有梦想的青年逐渐变成行尸走肉。我们在现实生活面对挫折时,应汲取祥子的教训,以积极态度应对,凭借自身努力克服困难。祥子是被黑暗的社会、腐朽的制度以及周围的一些人驱赶到“野兽”中的。黑暗的社会不给底层人民出路,军阀混战掠夺他的车和钱财,反动政府的侦探敲诈他,虎妞对他的控制和欺骗等都一步步摧毁了他。生活中遇到挫折,我们不能像祥子一样自甘堕落,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坚定信念,努力奋斗,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提升自己,在困境中坚守自我,不被困难打倒。答案:(1)C(2)示例:我认为把祥子变成“野兽”的,是“不让好人有出路”的旧社会。大兵横行霸道,刘四爷肆意盘剥,孙侦探敲诈,虎妞骗婚,正是这黑暗的社会现实造成了祥子的沉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见挫折,这时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态度,积极上进,不被他人所干扰,争取用自己的努力开辟出新的蓝天。【点评】名著考查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经典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牢记,这样可以轻松解答。二、阅读。(41分)7.(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选自欧阳修《卖油翁》)(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①尝射于家圃 曾经 ②以我酌油知之 凭借 ③以钱覆其口 盖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②翁曰:“无他,但手熟尔。”【乙】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选自《宋史 碎金鱼》)[注]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C A.陈尧咨善射/尝射于家圃B.及守荆南回/及鲁肃过寻阳C.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公亦以此自矜D.岂汝先父之志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5)结合两篇短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分析】【参考译文】【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世界上没有第二人(能同他相比),康肃公也凭这种(本领)自夸。(有一次)他曾在自己家(射箭的)场地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场边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翁)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康肃公问(他)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精深吗?”老翁说:“(这也)没有别的(原因),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听后)气愤地说道:“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就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但钱币却未被打湿。(卖油翁)于是说:“我并没有别的(本事),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苦)笑着打发他走了。【乙】陈尧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尧咨说:“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母亲)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①句意:他曾在自己家(射箭的)场地里射箭。尝,曾经。②句意: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以,凭借。③句意: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覆,盖。(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①重点词:发,射;颔,点头。句意:(卖油翁)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②重点词:但,只是;尔,罢了。句意:(卖油翁)于是说:“我并没有别的(本事),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相同,射箭;B.相同,等到;C.不同,用/凭借;D.相同,难道。故选:C。(4)本题考查断句。句意为: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故断为: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依据【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乙】“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可知,他是一个射技高超的人;依据【甲】“康肃笑而遣之”可知,他是一个知错能的人;依据【乙】“常自号曰‘小由基’”或“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可知,他是一个喜欢炫耀、贪图享乐的人。答案:(1)①曾经②凭借③盖(2)①(卖油翁)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②(卖油翁)于是说:“我并没有别的(本事),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3)C(4)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5)射技纯熟;傲慢无礼;贪图享乐。【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8.(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①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从网络电商的购书促销,到书店出版社组织的读者见面会,再到互联网阅读平台开展免费阅读活动、图书漂流、知识竞赛,各地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节目的一大意义在于营造仪式感,提供一个审视生活、反思自我的难得契机。一年一度的读书日,不在于计较这一天里读了多少书,而在于能否重新认识平日的阅读习惯。 ②从龟甲木椟,到兽皮贝叶、线装卷轴,再到电子书籍,知识的呈现形式因时而异。进入数字时代,书的形式愈发多样,阅读的方式也不拘于前。多样的读书体验,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标准答案。 ③阅读方式的变化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变迁。一方面,科技赋能,为阅读带来了更丰富的形式;另一方面,在忙碌的生活里,人们试图通过轻阅读、全程化阅读等方式为读书留下一席之地。的确,在现代社会,阅读的紧迫性并未减弱,唯有不断阅读才能更新知识,赶上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从获取信息、认识世界的角度看,参与在线课程、网络讲座、有声图书馆也是一种读书,知人论世、读无字之书又何尝不是一种阅读。当“书”的含义不断拓展,我们不妨更加关注知识的获取方式及内容。(节选自郑岩《读书不拘形式,学习改变人生》) 材料二: 2023年“世界读书日”期间,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发现,随着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普及,人们通过数字化媒介阅读的时间在不断增长。 我国成年国民接触各类阅读媒介时长对比表(单位:分钟/日)年份 纸质阅读媒介 数字化阅读媒介图书 报纸 期刊 手机 互联网 电子阅读器 Pad(平板电脑)2020年 20.04 5.71 3.25 100.75 67.82 11.44 9.732021年 21.05 5.22 2.96 101.12 68.42 11.78 9.822022年 23.13 5.05 3.15 105.23 66.58 10.65 8.79(根据《2022年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2年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整理) 材料三: ①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陈力:有人说,数字阅读是“碎片化阅读”,因而对此忧心忡忡。我以为,“碎片化阅读”也是一种有益的阅读方式。倘若人们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知识与信息,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更何况,有谁听说《诗经》三百篇、《唐诗三百首》是一口气读完的?我们在读一首诗、一首词、一篇文章的时候难道不是在进行“碎片化阅读”?重要的不是阅读的形式和工具,而是阅读与否和阅读的内容。 ②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数字阅读基本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为主体,阅读的主要内容并不是电子图书,而是一些相对轻松娱乐、篇幅较短的文章等。这跟数字阅读主要载体一手机自身限制有关,屏幕小,相对而言很难进行深度、长篇的阅读。综合起来看,纸质书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深度阅读,目前并没有好的数字阅读载体可以实现替代。(选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四: 数字阅读过程中的屏幕阅读和快速浏览等方式和行为,有证据表明容易导致阅读注意力的分散和记忆淡漠。然而,在正视数字阅读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绝不能够无视和回避数字阅读在另一方面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比如,数字阅读过程中读者可获得快速理解和反应的能力以及多任务处理能力。这种阅读理解和认知层面的改变,会对人类的学习、认知、创新乃至精神健康等方面产生怎样的影响,人脑是否会发展出新的更为高级的认知形态,暂时还不能确定。(节选自袁曦临《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理解效果实验研究》)(1)下列选项中,对材料一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A.世界读书日的意义是为各类读书活动提供广阔的平台,营造足够的仪式感。B.随着时代的进步,书箱的形式越来越丰富,人们的阅读方式也越来越先进。C.要想追赶上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我们只能通过不断地阅读来更新知识。D.当“书”的含义不断拓展,我们不得不更加关注知识的获取方式及内容。(2)下列选项中,对材料二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A.2020﹣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接触图书的时长逐年增加,接触期刊的时长逐年减少。B.2020﹣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接触手机的时长远超接触其他数字化阅读媒介的时长。C.2020﹣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接触每一类数字化阅读媒介的时长都在缓慢增长之中。D.由表可知我国成年国民接触数字化阅读媒介的时间挤占了接触纸质阅读媒介的时间。(3)小文同学近来沉浸在手机APP的阅读里,很少看纸质书了,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向小文提出阅读建议并阐明理由。【分析】本题是关于“数字阅读”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辨析,第二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辨析,第三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提建议。【解答】(1)A.有误,材料一第①段明确提到“节目的一大意义在于营造仪式感,提供一个审视生活、反思自我的难得契机。一年一度的读书日,不在于计较这一天里读了多少书,而在于能否重新认识平日的阅读习惯”,说明世界读书日意义在于重新认识阅读习惯,并非为各类读书活动提供平台和营造仪式感。B.有误,材料一第②段只是说“多样的读书体验,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标准答案”,不能得出人们的阅读方式越来越先进的结论。C.正确。D.有误,材料一第③段“当‘书’的含义不断拓展,我们不妨更加关注知识的获取方式及内容”,“不妨”表示可以这样做,并非不得不。故选:C。(2)A.有误,从表格中可知,2020﹣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接触期刊的时长并非逐年减少,2022年比2021年有所增加。B.正确。C.有误,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接触Pad(平板电脑)的时长为8.79分钟/日,比2021年的9.82分钟/日有所减少,并非都在缓慢增长。D.有误,表格中只是呈现了纸质阅读媒介和数字化阅读媒介的接触时长对比,不能直接得出数字化阅读媒介时间挤占纸质阅读媒介时间的结论。故选:B。(3)建议:不要只沉迷于手机APP阅读,也要多读纸质书。理由:从材料三第②段“纸质书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深度阅读,目前并没有好的数字阅读载体可以实现替代”可知,纸质书具有系统、体系化深度阅读的优势,能让我们获得更深入的知识。材料四提到“数字阅读过程中的屏幕阅读和快速浏览等方式和行为,有证据表明容易导致阅读注意力的分散和记忆淡漠”,而纸质书阅读相对能减少这种情况,更有助于专注阅读和记忆。答案:(1)C(2)B(3)示例:小文,你最近有没有觉得脖子、肩膀酸痛僵硬,眼睛也经常酸涩?可能是经常玩手机的原因。手机给我们提供了在线学台,但我们常常控制不好玩手机的时间和频率,对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信息无法做出全面的判断,对我们的身心造成了危害。我也常常静不下心来写作业,不如我们放下手机一起去参加体育锻炼,也可以报名社区的志愿者活动,一定很有趣。【点评】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9.(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这个老头很有趣邓宗俊 ①烟斗和斜戴的贝雷帽,永远是黄永玉的标志。 ②大师、名士、绅士……这些尊号戴在他头上总像小一号的帽子。 ③黄永玉一生有很多种奇遇。 ④生于湘西的黄永玉,少年时代正逢抗日战争,在福建、江西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靠着自学的绘画和木刻,在战乱中求生存。那时半个中国的人几乎都在流亡路上,江湖潦倒、前途未知,倒是给一个少年人的奇遇拉开了序幕。 ⑤在泉州,他在一座寺庙游玩摘玉兰花时遇到他最尊敬的丰子恺的老师李叔同;在江西,黄永玉遇到了画三毛的张乐平;在宣传队,蒋经国和蒋方良喊他的外号“蛮牛”;在杭州,他遇到了久仰的大师林风眠;在香港,他遇到了写杂文的知交聂绀弩。他在香港《大公报》用木刻记录新闻,在长城公司写电影剧本,拍过《小城之春》的费穆就趴在他的剧本底稿上死去,上面还留着咳出的血迹。上世纪50年代初他听了表叔沈从文和朋友的劝告,热血沸腾地回到北京,住在大雅宝胡同,邻居正好是李可染、李苦禅、董希文诸先生。 ⑥身处的逆境多了,奇遇也如平常。这个人,他怎么可以穿过这样繁复的时空而保存有孩子般的心神! ⑦黄老头捏着烟斗自己答:“有爱心,恐怕是要紧的。” ⑧黄永玉很勤奋。 ⑨他的屋里常挂着几幅未画完的画。哪怕接受采访时,如果有调整拍摄器材、换磁带、打灯光的间隙,他都会跑去画几笔。 ⑩黄永玉说:“我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日子好了,也不懒。我的画怎样我不管,反正我天天都在画。” 黄永玉现在只做两样事情。一是读书,没一天不读书;二是工作。一时高兴就画画,画完就悔,赶紧画第二幅填补后悔;不停地后悔,不停地画画。 性格方面,同为湘西人的黄永玉与其表叔沈从文截然不同。他说自己表叔的性格“像水一样,很柔顺,永远不会往上爬”。而他年轻时,则是靠“拳头打天下”挺过来的。他的性格让不少人都畏他三分。 2004年夏天,乡亲们对黄永玉说,沱江上游有人开了一家化工厂,污染了水。黄永玉一听,叉起腰:“怎么能这样呢?好,我带几个人去‘搞’他们一下。”居然把人家的办公室给砸了。他说,爱护自然要像讲卫生一样自觉。 在对自己作品的经营上,黄永玉也很讲究原则。画、书法一律以现金交易为准,当场按件论价,铁价不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纠缠讲价,即照原价加一倍,再讲价者驱逐出院!但他卖画所得款项都做了修缮凤凰县内风景名胜、亭阁楼台之用。(摘自《三峡文学》,有删改)(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黄永玉的?他的“有趣”体现在哪些方面?(2)按要求赏析句子。①大师、名士、绅士……这些尊号戴在他头上总像小一号的帽子。(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②黄永玉一听,叉起腰:“怎么能这样呢?好,我带几个人去‘搞’他们一下。”(从人物描写方面赏析句子)(3)文中拿黄永玉的表叔沈从文和黄永玉进行比较的用意是什么。(4)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身处的逆境多了,奇遇也如平常”这句话的认识。【分析】本文通过讲述黄永玉的人生奇遇、勤奋创作、鲜明性格与原则性等方面,展现其在逆境中保持赤子之心、率性而为的“有趣”特质,凸显其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守护及对艺术的执着,刻画了一位兼具传奇经历与独特人格魅力的艺术家形象。【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及人物形象的理解。文章从三个方面写黄永玉:人生奇遇(第③﹣⑥段):少年流亡中遇李叔同、张乐平、林风眠等名人,经历战乱、流亡、创作等多样人生。勤奋创作(第⑧﹣ 段):抓住采访间隙作画,“天天都在画”,以“后悔—画画”的循环保持创作状态。性格与原则(第 ﹣ 段):性格刚直(砸化工厂办公室),卖画坚守现金交易原则,收入用于修缮家乡风景。“有趣”的体现:赤子之心:虽历经逆境,仍“保存有孩子般的心神”(第⑥段),如捏着烟斗笑谈“有爱心”是关键(第⑦段)。率性而为:年轻时“拳头打天下”,面对污染敢于砸办公室;卖画铁价不二,讲价则加价,个性鲜明。幽默与真实:自嘲“日子好了也不懒”,对作品“画完就悔”,展现对艺术的坦诚与执着。(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与人物描写的作用分析。①修辞角度(比喻):将“大师、名士、绅士”等尊号比作“小一号的帽子”,生动形象地表明这些传统标签无法完全概括黄永玉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厚度,暗示其超越世俗定义的不羁灵魂,为后文展现其率真、多变的形象埋下伏笔。②人物描写(动作、语言描写):“叉起腰”的动作描写展现其愤怒与果敢,引用的语言以反问句(“怎么能这样呢?”)和口语化的“搞”,凸显其直爽泼辣的性格,与前文“靠拳头打天下”呼应,刻画出他面对不公时的刚硬态度和对自然的强烈责任感。(3)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文中将黄永玉与沈从文对比(“表叔的性格像水一样柔顺”“他年轻时靠拳头打天下”),通过沈从文的“柔”反衬黄永玉的“刚”,突出其性格的鲜明棱角;同时,两人同为湘西人却性格迥异,更凸显黄永玉“有趣”在其敢爱敢恨、坚守原则的独特人格,使人物形象更立体。(4)本题考查对文中哲理句的深层解读。表层含义:黄永玉在战乱中流亡(“半个中国的人在流亡路上”),历经江湖潦倒、前途未知的逆境,但正因走南闯北的漂泊,才遇见李叔同、张乐平等名人(“奇遇”),逆境成为奇遇的土壤。深层含义:逆境与机遇的辩证关系:困境迫使人们突破常规,接触更广阔的世界,奇遇往往藏在逆境的挑战中(如黄永玉在流亡中通过自学绘画求生,进而结识各界人物)。心态决定视角:黄永玉以“孩子般的心神”面对逆境,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与热爱(“有爱心”),使苦难转化为人生奇遇的契机,体现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答案:(1)从黄永玉的奇遇、勤奋、性格三个方面来写。他的有趣体现在:①穿着奇特,富有个性;②经历坎坷奇遇多,但能坦然面对逆境;③讲究原则,作品铁价不二,但有社会责任感、公益心;④始终保有孩子般的心神。(2)①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尊号”比作“小一号的帽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些尊号对于人生经历丰富多彩的黄永玉来说都不合适。②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准确地描写出了黄永玉在听说有化工厂污染了水以后的反应,表现出了黄永玉的率真刚直。(3)将二人的性格进行比较,意在突出黄水玉的刚烈性格。(4)示例:我认为这句话道出了一种正确对待逆境的人生态度以及由此面带来的人生转机。就如黄永玉一样,他经历了很多的坎坷和不平,却都以乐观和豁达处之。如少年时代过着流浪生活,却靠自学的绘画和木刻求得生存。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人生态度。【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意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三、作文。(50分)10.(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德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海涅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离不开反省,反省能使人走向成熟,反省能使人变得深邃,反省能使人臻于完善…… 请以“我在反省中成长”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分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请以“我在反省中成长”为题,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记叙文。审题可知,“反省”就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尤其是反思过去所犯的错误,总结失败的教训,才能探索前进的方向。“成长”是“反省”的结果,指思想的进步。行文时要把通过思考,总结经验和教训作为本文重点来写。可以选取生活中自己失败的例子,遭遇挫折的事情,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找准方法,继续前行。叙事时一定要完整、具体,要有细节描写,尤其对人物心理的刻画,要细腻、要真实。运用恰当的写作顺序去组织文章材料。【解答】例文:我在反省中成长现在正是拼杀的最后阶段,爷爷和我都局促不安地盯着棋盘。千变万化、云谲波诡的棋势,宛如浩瀚的宇宙中藏着无数经纬。我看棋盘,也暗中留意爷爷。爷爷骨子里透出一股沉稳,举手投足间,相视的神情中,都传递出一种胸有成竹。此刻的局势,一股脑儿地倒向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孩。我心中不免一乐,那原本被我压下的骄傲,此刻又从骨子里蹦了出来,不由分说地占据了我的全身。偷偷地看着爷爷脸上沁出的细密汗珠,一种胜券在握的自信在心底升腾。爷爷这次的下落点,明摆着给我留了一个机会,让我有点捉摸不透。我不假思索,当即飞起一子,构成了剑势——如关云长、马超、赵子龙冲入敌阵,满载而归。然而,奇怪的是,爷爷似乎松了口气,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他悠哉悠哉地拿起毛巾擦了擦汗,又品了口茶。我心头掠过一丝不安,却仍不以为然地一路横冲直撞,直逼阵中央。接下来,我沉浸在收子的喜悦中,却不知正一步步落入爷爷布下的天罗地网。一个,又一个……我收着收着,渐渐发现大事不妙,我被包围了。哎呀!光顾着前面,都不顾惜身边的局势了。然而,局面早已无法挽回。我有些不甘认输,但仍向爷爷伸出大拇指。回到家,我回想着当时的情况,仔细揣摩了一番。爷爷看似失误的一步,也是向我示弱的一步,实则是想引发我的欲望,使我放松警惕,一步步落入他布下的大网。至今,我仍后悔不迭。要是我能多想想,退一小步,稳住全盘,那该多好啊!从那件事开始,我学会了反省。也许,这就是人生,往后退一步,才能拥有整个世界;一味向前,最后只能面对万丈深渊。反省使我成长!【点评】这是一篇非常有哲思的美文。处处透露出作者的反省“往后退一步,才能拥有整个世界;一味向前,最后只能面对万丈深渊”,这思考细腻而动人,给人一种享用不尽的感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