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八上科学§2.2运动与相互作用(1)教学设计课题 2.2运动与相互作用(1)……牛顿第一定律 单元 二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上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选自浙教版八上第二章第2节的第1课时,前面学生学习了简单的运动与力学一些简单知识,牛顿第一定律正是在此基础上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是进一步分析和处理直线运动和力学问题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是初中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难点,它是通过实验对比分析推理得出的理想状态下物体不受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与它紧密相连的是惯性及应用性解释简单惯性现象。本节中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是重点和难点,因为牛顿第一定律有关认知和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有关认知有一定的区别。“演示实验”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是帮助同学们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关键,是本节的重点内容。牛顿第一定律是整个力学中的基础,是否领会这一物理定律,不仅影响学生对这一 章的学习,而且会影响整个物理课程中力学部分的学习。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能叙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确认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科学思维:学习“归纳推理”这一科学方法;学会应用实验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探究实践: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具有初步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培养和提高实验设计与操作、现象描述、总结归纳等能力;态度责任: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得出过程的体验 ,感受科学成果往往是多人智慧的结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的解释。难点 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是错误的;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那么,物体的运动是否一定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 对于这些问题,2000多年前就有人进行了研究。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一、运动和力关系的研究 1、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研究: (1)主要观点:他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例如用力推车车子前进,停止用力车子就停下来。 (2)依据:对生活中现象进行观察后总结出来的。 (3)结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4)评析:“用力推车车子前进,停止用力车子就停下来”,他忽视了在推车过程中摩擦力的作用,而仅仅关注到推力。2、400多年前,伽利略(意大利)的研究: (1)伽利略的实验研究: 伽利略设计了斜面实验来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他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他让小球从斜面上某一高度滚下,然后观察小球在另一个对接斜面上的运动情况。通过不断改变斜面的倾角进行多次实验,发现如果没有摩擦力,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附视频: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2)伽利略的实验结论: 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也就是说,当物体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 (3)伽利略的研究方法: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 (4)评析:实际上,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这个实验也被称为“理想实验”。 伽利略通过实验和推理发现,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从而否认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活动探究: 1) 在水平木板上分别铺上棉布和丝绸,如图2.2-1中的甲和乙,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并将结果记录在表2.2-1中。 2)水平木板上不铺任何材料,如图2.2-1丙,重复上述实验。 (注意每次实验时小车都要从斜面的同一位置开始滑下。) 现象:3) 实验表明: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所受的阻力越 ,运动的距离越 ,速度减小得越 。 4)推理: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不受阻力的作用,那么它将 。 视频辅助教学:小车斜面实验 讨论交流:1)实验中,每次使用同一小车,目的是什么? 参考:控制变量唯一,确保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的阻力不同,而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等条件相同)。 2)实验中,每次小车从同一高度自由滑下,目的是什么? 参考:控制变量,确保实验中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都相同。3、笛卡尔(法国)的研究: 笛卡尔补充和完善伽利略关于运动和力的观点; 笛卡尔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如果没有任何外力作用,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同一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二 、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的研究方法: 牛顿第一定律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尔等研究成果,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和推理概括出来的。 3、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1)这种以可靠的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推理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从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推论,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牛顿第一定律是公认的科学基本定律之一; (3)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4、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且加以逻辑推理而得出的结论,无法用实验来验证。 (2)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条件是“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理想状况; (3)牛顿第一定律中的“一切物体”是指宇宙中所有物体,不论物体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可见牛顿第一定律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 (4)“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是一种理想状态,包括“不受外力”的理想状态、某一方向上不受外力或者合力为零。 (5)牛顿第一定律中的“总保持”是“一直不变”的意思; (6)牛顿第一定律中的“或”是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态决定,原来静止就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小结: 思考与讨论 1)如图2.2-3甲所示,小球竖直下落的运动中,为什么速度越来越大? 参考:竖直方向上只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且重力大于空气阻力,所以小球运动状态改变,向重力方向越来越快运动。2)如图2.2-3乙所示,小球竖直向上抛出的运动中,为什么速度越来越小? 参考:小球被向上抛出时,同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所以小球运动状态改变,向上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小。3)如图2.2-3丙所示,小球沿斜上方抛出的运动中,为什么运动方向会发生变化? 参考:小球被沿斜上方抛出的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重力的作用会斜向下运动。三、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要改变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1)当力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力使物体的速度增大;如,竖直下落的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 (2)当力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时,力使物体的速度减小; (3)当力和物体运动的方向成某一夹角时,力将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有时也同时会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物体做曲线运动。 对科学理论的认识都有一个过程前人的研究成果也经历了从错误到正确,从不全面到全面,从不完完善到完善的过程体会科学家们研究的坚持不懈与敢于质疑的态度从实验中获取科学知识学习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运用比较伽利略与笛卡尔等科学研究成果,体验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贡献学法指导,正确、全面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所表达的涵义将所学运用于解释生活中现象、推测可能发生的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提升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时归纳总结出运动和力的关系课堂练习 1、下列几种现象中,不需要对物体施加力的是( D ) A.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 B.物体从运动变为静止C.物体做曲线运动 D.物体在光滑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2、有一架正在匀速直线飞行的客机,假如其所受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飞机将( C ) A. 从空中坠落 B. 静止在空中 C. 继续沿原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D. 无法确定运动情况3、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 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不同位置静止下滑B. 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近C. 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 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4、如图是足球运动员踢足球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B.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C.球被脚踢出去,说明只有球才受到力的作用D.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4题图) (第5题图)5、在研究牛顿定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用同一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接着在三种不同的平面上继续运动,分别停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在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相等,是因为小车受到________不同,越光滑的表面,受阻力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走得越远,车的速度减小的越慢. (2)为了探究不同阻力对运动的影响,保持小车受到不同阻力之前的速度是相同的,你认为这个实验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答:________. (3)这个实验可推出结论: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任何力,它将________. 【答案: (1)阻力;小 (2)让小车在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3)做匀速直线运动 】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板书设计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共26张PPT)(浙教版)八年级上2.2 运动与相互作用第二章“第1课时”力与空间探究01学习目标内容总览02新知导入03探究新知04课堂练习05课堂总结06分层作业学习目标科学观念:科学观念: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能叙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确认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科学思维:学习“归纳推理”这一科学方法;学会应用实验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探究实践: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具有初步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培养和提高实验设计与操作、现象描述、总结归纳等能力;态度责任: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得出过程的体验 ,感受科学成果往往是多人智慧的结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新知导入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那么,物体的运动是否一定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对于这些问题,2000多年前就有人进行了研究。探究新知一、运动和力关系的研究1、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研究:(1)主要观点:他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例如用力推车车子前进,停止用力车子就停下来。(2)依据:对生活中现象进行观察后总结出来的。(3)结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4)评析:“用力推车车子前进,停止用力车子就停下来”,他忽视了在推车过程中摩擦力的作用,而仅仅关注到推力。探究新知2、400多年前,伽利略(意大利)的研究:(1)伽利略的实验研究:伽利略设计了斜面实验来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他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他让小球从斜面上某一高度滚下,然后观察小球在另一个对接斜面上的运动情况。通过不断改变斜面的倾角进行多次实验,发现如果没有摩擦力,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点击图片播放)探究新知(2)伽利略的实验结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也就是说,当物体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3)伽利略的研究方法: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4)评析:实际上,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这个实验也被称为“理想实验”。伽利略通过实验和推理发现,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从而否认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探索活动1) 在水平木板上分别铺上棉布和丝绸,如图2.2-1中的甲和乙,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并将结果记录在表2.2-1中。2)水平木板上不铺任何材料,如图2.2-1丙,重复上述实验。(注意每次实验时小车都要从斜面的同一位置开始滑下。)最大最短较大较短最小最长探究新知3) 实验表明: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所受的阻力越 ,运动的距离越 ,速度减小得越 。4)推理: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不受阻力的作用,那么它将 。小 远 慢按原来的速度运动下去视频辅助教学:伽利略的小车斜面实验实验讨论1)实验中,每次使用同一小车,目的是什么?2)实验中,每次小车从同一高度自由滑下,目的是什么?控制变量唯一,确保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的阻力不同,而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等条件相同)。控制变量,确保实验中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都相同。探究新知3、笛卡尔(法国)的研究:笛卡尔补充和完善伽利略关于运动和力的观点;笛卡尔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如果没有任何外力作用,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同一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探究新知二 、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牛顿的研究方法:牛顿第一定律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尔等研究成果,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和推理概括出来的。3、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1)这种以可靠的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推理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从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推论,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牛顿第一定律是公认的科学基本定律之一;(3)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探究新知4、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且加以逻辑推理而得出的结论,无法用实验来验证。(2)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条件是“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理想状况;(3)牛顿第一定律中的“一切物体”是指宇宙中所有物体,不论物体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可见牛顿第一定律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4)“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是一种理想状态,包括“不受外力”的理想状态、某一方向上不受外力或者合力为零。(5)牛顿第一定律中的“总保持”是“一直不变”的意思;(6)牛顿第一定律中的“或”是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态决定,原来静止就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小结:运动和力关系的研究思考与讨论1)如图2.2-3甲所示,小球竖直下落的运动中,为什么速度越来越大?2)如图2.2-3乙所示,小球竖直向上抛出的运动中,为什么速度越来越小?3)如图2.2-3丙所示,小球沿斜上方抛出的运动中,为什么运动方向会发生变化?竖直方向上只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且重力大于空气阻力,所以小球运动状态改变,向重力方向越来越快运动。小球被向上抛出时,同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所以小球运动状态改变,向上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小。小球被沿斜上方抛出的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重力的作用会斜向下运动。三、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3、要改变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1)当力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力使物体的速度增大;如,竖直下落的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2)当力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时,力使物体的速度减小;(3)当力和物体运动的方向成某一夹角时,力将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有时也同时会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物体做曲线运动。探究新知课堂练习1、下列几种现象中,不需要对物体施加力的是( )A.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B.物体从运动变为静止C.物体做曲线运动D.物体在光滑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D课堂练习2、有一架正在匀速直线飞行的客机,假如其所受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飞机将( )从空中坠落B. 静止在空中C. 继续沿原方向匀速直线运动D. 无法确定运动情况C课堂练习3、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不同位置静止下滑B. 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近C. 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 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C课堂练习4、如图是足球运动员踢足球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被脚踢出去,说明只有球才受到力的作用B.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C.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D.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B课堂练习5、在研究牛顿定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用同一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接着在三种不同的平面上继续运动,分别停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1)在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相等,是因为小车受到________不同,越光滑的表面,受阻力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走得越远,车的速度减小的越慢;A阻力小(2)为了探究不同阻力对运动的影响,保持小车受到不同阻力之前的速度是相同的,你认为这个实验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答:________;(3)这个实验可推出结论: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任何力,它将________。让小车在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课堂总结2.2 运动与相互作用(1)……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以伽利略、笛卡尔等人的研究为基础,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和推理概括出来的。3、牛顿第一定律不可用实验来验证;4、牛顿第一定描述的是理想状态下的运动和力的关系。分层作业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2、完成学案中的“课后练习”;3、预习“惯性”相关内容。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26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八上§2.2 运动与相互作用(1) 学案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2、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3、能叙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4、确认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5、能叙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知识点梳理:1、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一个物体要持续运动,就必须有其他物体对它 ;如果这个力被撤去,物体就会停止运动,这个说法是 的。2、伽利略认为:如果物体在运动中 ,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他通过实验与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 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它受到了 。3、笛卡儿补充 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指出: 如果运动物体 ,它不会向左、右方向偏,将永远沿原来的方向做 运动。4、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在大量 的基础上,通过 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科学规律: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5、牛顿第一定律为我们深刻地揭示了之间 的关系,即力是 的原因,而不是 的原因。二、例题讲解例题1、下列几种现象中,不需要对物体施加力的是( )A.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 B.物体从运动变为静止C.物体做曲线运动 D.物体在光滑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例题2、有一架正在匀速直线飞行的客机,假如其所受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飞机将( )A. 从空中坠落 B. 静止在空中 C. 继续沿原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D. 无法确定运动情况例题3、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不同位置静止下滑B. 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近C. 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 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例题4、如图是足球运动员踢足球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被脚踢出去,说明只有球才受到力的作用B.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C.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D.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例题4图) (例题5图)例题5、在研究牛顿定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用同一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接着在三种不同的平面上继续运动,分别停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1)在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相等,是因为小车受到________不同,越光滑的表面,受阻力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走得越远,车的速度减小的越慢;(2)为了探究不同阻力对运动的影响,保持小车受到不同阻力之前的速度是相同的,你认为这个实验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答: ;(3)这个实验可推出结论: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任何力,它将 。三、课后练习:1、第一个通过理想实验发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科学家是 ( )A. 伽利略 B. 亚里士多德 C. 牛顿 D. 帕斯卡2、小明在体育课上练习垫排球,当排球竖直上升到最高处时,若所有外力都消失,则排球将( )A. 一直上升 B. 掉落下来 C. 先上升后下降 D.保持静止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静止 B. 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C. 物体受力才能运动 D. 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4、在物理学中, 牛顿第一定律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 )A. 单纯的实验方法 C. 数学推导的方法 B. 单纯的推测方法 D. 实验加推理的方法5、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每次实验时,小车从同一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B. 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 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快D. 在类似甲、乙、丙的实验现象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归纳得出牛顿第一定律6、用绳子拴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开时,小球将( )A. 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 B. 保持绳断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C. 小球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运动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7、人类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面是三位不同时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这三种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①牛顿说:“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外力作用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②亚里士多德说:“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运动,需要借助外力维持,如果外力停止作用,物体就静下来。”③伽利略说:“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8、下列有关“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探究活动的设计和结论的各种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B. 运动的物体若不受阻力,将一直运动下去C. 水平面越粗糙,小车在水平面上前进的距离越近D. 小车到达粗糙的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摩擦力逐渐减小到零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不受一切外力,一定保持静止B. 物体处于运动状态,一定是受了外力作用C. 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运动状态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0、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相同的钢球,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着竖直向上和斜向上方向抛出,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它们在空中运动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最高点时的速度相同B. 甲、乙在空中的受力情况不同C. 最高点时突然一切外力消失,甲将保持静止状态D. 最高点时突然一切外力消失,乙将保持静止状态(第10题图) (第11题图)11、轿车中设计了安全带、头枕等安全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安全带主要是为了防止以下哪种情况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A. 突然启动 B. 紧急刹车 C. 左右转弯 D. 后方追尾12、在向前直线行驶的同一车厢内,小江给小滨连拍两张照片如图所示,拍照过程中车可能( )A. 向西加速 B. 向东加速 C. 向西减速 D. 向东减速13、如图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毛巾、棉布、木板等表面开始滑行时的速度相等,我们的做法是让小车在斜面的_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根据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________不同的现象,我们得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小车速度减小得越快。14、“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等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1)伽利略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会一直运动下去,结合伽利略的结论写出图中各实验和推理的先后顺序: (用字母表示)。(2)笛卡尔在伽利略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点的方向,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有什么不足? 。15、相关资料表明,大部分重大交通事故都是因为汽车超载超速造成的,兴趣小组决定对超载超速问题进行一次模拟探究,经过讨论后认为,可以用小球作为理想模型,代替汽车作为研究对象。如图,将小球从高度为 h 的同一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推动同一小木块向前移动一段距离 s 后停下来。完成甲、乙、丙三次实验,其中 h1=h3>h2,mA=mB(1)把小球放在同一高度并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是为了控制 相同;(2)实验中超载超速带来的危害程度用 表示;(3)研究超载带来的危害时,选择甲、乙、丙三次实验中的 进行比较;(4)为比较超载超速带来的危害程度,兴趣小组利用上述器材进行定量研究。得到数据如下表:小球 质量/克 高度/厘米 木块移动距离/厘米A 10 5 10B 20 5 18C 30 5 29D 10 10 38E 10 15 86请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货车超载 20%与超速 20%两者相比,潜在危害大的是 。参考答案:一、知识点梳理:1、施加力的作用 不正确 2、不受力的作用 并不需要 阻力3、不受到任何力的作 用 匀速直线4、实验事实 归纳和推理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5、力和运动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维持运动二、例题讲解:例题1、D解析:A、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改变了运动速度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力的作用,故A错误;B、从运动变为静止是改变了运动速度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力的作用,故B错误;C、圆周运动的方向不断变化也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力的作用.故C 错误;D、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都不改变,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不需要力的作用,故D正确。例题2、C解析: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一架正在匀速直线飞行的客机,假如其所受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那么它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沿原来的方向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而A、B、C错误。C符合题意。例题3、C解析:A.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相同位置静止下滑,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速度相同,故A错误;B.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故B错误;C.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D.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只能得到:阻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越远的结论,还需要进行科学推理,得到物体不受阻力时的运动状态,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直接用实验得出的,故D错误。故C符合题意。例题4、B解析:A.球被脚踢出去,球受到脚的力,脚也会同时受到球的力,故A错误;B.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它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都会发生变化,因此运动状态一定发生变化,故B正确;C.脚踢球使球飞出去,球由静止变为运动,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因此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故C错误;D.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会以消失那一时刻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不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B符合题意。例题5、(1)阻力;小 (2)让小车在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3)做匀速直线运动解析:(1)在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相等,是因为小车受到阻力不同,越光滑的表面,受阻力越小,走得越远,车的速度减小的越慢;(2)为了探究不同阻力对运动的影响,保持小车受到不同阻力之前的速度是相同的,我认为这个实验是这样做的:让小车在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3)这个实验可推出结论: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任何力,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三、课后练习:1、A 2、A 3、D 4、D 5、C 6、B 7、C 8、D9、C 10、C 11、B 12、C13、同一高度;距离14、(1)CAB (2)没有涉及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15、(1)小车刚到水平面的初速度 (2)小木块移动的距离 s(3)甲、丙 (4)超速20%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浙教版八上科学 2.2 运动与相互作用(1).pptx 2025浙教版八上科学 2.2 运动与相互作用(1)学案.doc 2025浙教版八上科学 2.2 运动与相互作用(1)教学设计(表格式).doc 小车斜面滑下运动.wmv 理想实验.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