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川省南充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地理试题一、单选题煤层气是指储存在煤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相较于煤更为清洁,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对我国构建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有重要意义。山西省是我国煤层气资源富集程度最高、开发潜力最大的省份之一,全省境内埋深2000米以内的煤层气资源量占全国煤层气资源量的近1/3。近年来,山西省加大投入,加快煤层气勘探开发,但总体开发深度、规模仍然有限。下图为中国煤炭工业与煤炭资源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据图推测,煤层气资源丰富的省份还有( )A.桂、粤、闽 B.鄂、鲁、苏 C.蜀、陇、青 D.秦、蒙、新2.制约山西省煤层气开发深度、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A.资金投入 B.科技水平 C.市场需求 D.运输能力3.山西省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有利于( )①优化能源结构②实现零碳排放③产业全面换代升级④保障国家能源安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耕地非粮化是指将用于粮食生产的耕地转化为非粮食生产用地的现象,以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率表示非粮化程度。山城重庆是长江上游的重要城市,其西南部的主城区是区域经济中心。近年来,重庆市非粮化程度不断提高,图示意重庆市2011、2020年耕地非粮化程度分布,完成下面小题。4.重庆市耕地非粮化率高的自然基础有( )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②红壤分布广泛③水、热、土组合多样④气象灾害频发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5.该市高度耕地非粮化的地区以蔬菜、瓜果生产为主,是因为( )A.土壤肥力不足,不宜种粮食 B.农民外出务工,劳动力短缺C.地形崎岖不平,难以机械化 D.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6.为防止耕地过度非粮化,该市应该( )①增加粮食生产补贴②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监管③以经济效益决定耕地用途④鼓励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鱼虾立体种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梅梁湾曾是太湖污染最严重的湖湾,每年夏季的蓝藻爆发更是加剧了水体污染。清淤是太湖治理的关键,2024年,政府在梅梁湾西侧清理湖底淤泥,并就地重新填埋,在湖湾处构筑成湖滨湿地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太湖水下湿地系统。下图示意梅梁湾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梅梁湾曾是夏季太湖蓝藻爆发重灾区,是因为( )①梅雨持续期长,径流汇入量大②气候趋于温暖,湖体蒸发加剧③盛行风向影响,湖水外泄困难④湖湾相对封闭,水体难以交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梅梁湾清淤、淤泥就地填埋、建设水下湿地系统的原因是( )A.淤泥较肥沃,提高湖滨土壤肥力 B.减轻内源污染,修复湖滨生态C.淤泥有害物质多,防止污染扩散 D.减少废气排放,提升空气质量9.太湖清淤后湖泊水环境的变化有( )A.湖水富营养化程度提高 B.湖水透明度提高C.水生动植物多样性降低 D.湖水溶解氧降低图为横跨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调水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结合澳大利亚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推测该调水工程( )A.调水方向为自西向东 B.调水途中损耗大C.调水量1月多于7月 D.沿线移民量较大11.该调水工程可能使得( )A.甲河发电量总量减少 B.甲河流域农业减产C.乙河入海口盐度升高 D.乙河航运价值提升洞里萨湖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与湄公河之间有天然水道相连,是中南半岛上最大的湖泊。该湖面积年内变化巨大,枯水时面积2700km ,丰水时16000km ;枯水时深度0.9—3米,丰水时9—14米。下图为洞里萨湖含沙量及体积的年内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洞里萨湖( )A.湖岸坡度陡峭 B.对湄公河径流的调节作用不大C.湖区平坦开阔 D.流域内9—10月降水量最大13.洞里萨湖4、5月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A.湖水较浅,湖底泥沙易受扰动 B.汇入径流大,带来泥沙多C.暴雨较多,地表冲刷侵蚀较强 D.采伐强度大,入湖泥沙多有学者曾提出“北黄河”猜想,即古黄河原是经过北京、最终从天津入海,并在“北黄河”沿线发现一处大型冲积扇,以此作为支持猜想的证据。后来,学者在图示区域内的若干地点进行钻孔取样,发现甲处的河相沉积层中含有G物质,并通过比对其他4处的河相沉积层是否含有G物质,最终推翻了“北黄河”猜想。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4.“北黄河”沿线,学者发现的大型冲积扇最可能位于(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15.学者选用G物质作为研究判断依据,可推知G物质( )A.源于风力沉积 B.在该区域广泛存在C.易受外力侵蚀 D.在河床中相对稳定16.能够推翻“北黄河”猜想的是( )A.丙处无G物质,而戊处有G物质 B.乙、戊处都有G物质C.乙处有G物质,而丁处无G物质 D.丙、丁处都有G物质二、综合题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氢能是绿色清洁的能源,氢能未来在工业、交通等领域将会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利用化石能源制氢为“灰氢”,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为“绿氢”。近年来,鄂尔多斯、乌兰察布等地“绿氢”项目纷纷落地投产,为当地工业基地输送氢原料,并计划将“绿氢”输往京津冀地区。图示意鄂尔多斯位置及周边概况,表为该区域现阶段不同制氢方式的成本对比。制氢方式 成本煤制氢 约10元/kg天然气制氢 约15元/kg电解水制氢 约25元/kg(1)分析鄂尔多斯发展“绿氢”产业的优势资源条件。(2)指出该区域发展“绿氢”产业面临的不利市场条件。(3)“绿氢”产业总体属于环境友好型产业,说明其环境友好的表现。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海洋性冰川是指深受海洋水汽影响,温度接近0℃,进退幅度大的冰川,藏东南是我国海洋性冰川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泥石流的多发区。每年6-8月,藏东南地区泥石流发生频率较高,面对泥石流多发的现状,当地计划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防灾减灾。下图为藏东南地区地形及年降水量分布图。(1)简述藏东南地区海洋性冰川大规模发育的原因。(2)分别分析藏东南地区泥石流多发的物质条件与动力条件。(3)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预防泥石流灾害中的作用。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伊比利亚半岛西侧多条河流入海导致近岸海平面上升,受水位差和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表层海水向北运动,并向东折,形成小尺度的纳维达暖流。纳维达暖流仅在冬季出现,其强度主要受亚速尔高压和冰岛低压之间的气压差影响。下图示意纳维达暖流分布区及周边地理概况。(1)指出影响纳维达暖流流向的因素(水位差除外),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纳维达暖流仅在冬季出现的原因。(2)有人认为,亚速尔高压和冰岛低压之间的气压差增大会导致纳维达暖流增强,也有人认为气压差增大会导致纳维达暖流减弱。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D 2.B 3.B4.A 5.D 6.A7.D 8.B 9.B10.C 11.C12.C 13.A14.C 15.D 16.A17.(1)靠近冬季风源地,冬春季多大风,风能资源丰富;气候干旱, 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利用空间充足, 土地资源丰富。(2)绿氢成本高,市场竞争力较低;距离京津冀市场较远;现阶段氢的应用场景单一,市场需求不足。(3)绿氢产业可以减少因化石能源开采而导致的生态问题;优化能源结构,降低化石能源使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大气质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延缓气候变暖,保障生态安全。18.(1)深受来自印度洋的水汽(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大;山地海拔高,高海拔地区气温低,利于冰川积累;山区面积广、垂直高差大,适宜冰川发育的范围广。(2)物质条件:位于板块交界处,岩层破碎,多松散物质;海洋性冰川活动性强,冰川侵蚀与搬运作用强,冰碛物较多;动力条件:深受西南季风影响,夏季降水量大,地表径流量大(或冰川广布,夏季冰川融水量大);该区域落差大,地表径流流速快,动力强。(3)利用遥感监测该区域冰川(植被、用地类型等)面积变化,为泥石流风险评估提供数据;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精准定位,对山体物质的位移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该区域进行泥石流风险评估,为合理布局防灾设施提供数据支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预警预报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19.(1)因素:盛行西风;地转偏向力;海岸轮廓。原因:冬季,伊比利亚半岛西岸降水多,河流入海径流量大,近岸海平面高;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副热带高压向南移动,伊比利亚半岛西侧受西风影响大,西风风向与暖流流向一致,风力推动水流,形成纳维达暖流。(2)认同。理由:西风与纳维达暖流流向一致;亚速尔高压和冰岛低压之间的气压差增大,西风带风力增强;西风增强,伊比利亚半岛西岸河流冬季径流量增加,入海水量增加。或不认同。理由:气压差增大说明副热带高压增强、副极地低压减弱,副热带高压范围扩大;纳维达暖流所处海域靠近副热带高压控制区域,西风风速可能降低,海水运动的动力减弱;副热带高压范围扩大可能导致伊比利亚半岛西岸河流径流量减小,入海水量减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