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鞍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
1.A(3分)
2.D(3分)
3.C(3分)
4.
材料一侧重阐述《红楼梦》“三重世界”理论,强调哲学世界的重要性及研究现状(2分);
材料二聚焦《红楼梦》哲学视角与主体特色,分析其对各家哲学的吸收与超越(2分)。
5.
诗意的世界:妙玉出身仕宦之家,气质高洁,居于栊翠庵,追求清净诗意的生活(2分);
现实的世界:她最终被强盗掳走,陷入污浊现实,体现现实的残酷(2分);
哲学的世界: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揭示“洁”与“空”的辩证关系,反映对人生本质的思考(2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
6.C(3分)
7.C(3分)
8.
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射鸡谋生(1分);
百姓愚昧,不辨英雄(1分);
弟子逢蒙背叛,加害自己(1分);
社会价值体系崩塌,英雄被解构(1分)。
9.
消解传统英雄的崇高性,揭露英雄在现实中的困境(2分);
批判社会的荒诞与不公,英雄被世俗误解、背叛(2分);
表达对传统神话英雄主义的反思,呼应现实中理想与现实的冲突(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10. 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处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3分)
11.B(3分)
12.C(3分)
13.
(1)看见君主的过失却不劝谏,这是轻视君主的危亡(4分)。
(2)晏子举起戈靠近他说:“你为我们君主养马却杀死它,你的罪过应当处死(4分)。”
14.
体现“谏有五法”中的讽谏,晏子不直接指责景公,而是数说养马人的罪状,委婉劝诫(2分);
符合“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晏子劝谏既维护君主颜面,又避免自身危险(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5.C(3分)
16.
借“岳阳城钟”“空江明月”等意象,烘托旅途中的孤寂(2分);
“失江路”暗含迷茫,“人歌月下归”反衬自身漂泊(2分);
末句“轻舟去如飞”写渔人归家之快,暗含对归乡的渴望,景中藏情(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
(1)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每空1分,错字、漏字均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8.D(3分)
19.A. 煞费苦心 B. 显而易见(4分)
20.
③“钟爱”前加“还是”(2分);
④删去“被”(2分)。
21.
(甲)古已有之(2分)
(乙)新时代的“散文家”(2分)
22. 因为粉丝需要通过博主体味不同人生,所以博主的生活和视频都经过精心设计,营造桃花源(3分)。综合测试卷
梦》中,“诗意”和“现实”分别代表了人生的两极形态,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部游移于诗意与现实、
出世与入世之间,走着不同的生活道路。可见,片面地强调“诗意的世界”或者“现实的世界”,并
语文试题
不能福盖作者思想的全部。如何在“诗意”和“现实”之间,探寻一条恰当的人生道路,这才是研
究《红楼梦》人生哲学的关健所在。
注意事项:
文、史、哲不分家,是中国人文传统的一大特色。《红楼梦》之所以伟大,正是文、史、哲共同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作用的结果。就《红楼梦》的“三重世界”而言,“诗意的世界”最具“文”的色彩,“现实的世界”则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比较接近于“史”。不论是对“文”的欣赏也罢,对“史”的批判也罢,都不应忽视《红楼梦》中还有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个哲学世界的存在。欣赏《红楼梦》,如果只是停留在文、更层面,最终不能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去思考人生,则元异于买挨还殊。
考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就《红楼梦》哲学世界的研究而言,虽然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有王国维等学者涉足共问,但整
体而言,成果有限。在《红楼梦》的三重世界中,这是研究成果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也是未来缸学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发展的一个重点方向。红学研究要想取得突破,需要打破文史研究自我封闭的怪图,将哲学研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完引入其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摘编自郭蜡政《(红楼梦)的三重世养》)
材料一:
材料二: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有学者曾经提出过《红楼梦》的“两个世界”说,认为《红楼梦》有两个鲜
探讨《红楼梦》哲学,首先应注意体现于全书的哲学祝角,而“大观”正是曹雪芹的世界观和
明而对立的世界,即“乌托邦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个主张主要是针对索隐派“旧红学”和
哲学视角,我们可称之为“大观视角”或“大观眼晴”。所谓“大观服晴”,便是哲学性的宏观服晴,
考据派“新红学”的积弊而发。不论是索隐派苦苦追寻的“家国历史”之谜,还是考据派的“自叙
或称没有时空边界的宇宙极境眼睛。《红接梦》的哲学是悟性哲学,这种哲学不是概念、范骑的
传”说,都有将文学真实与历史真实、生活真实混淆之嫌。如何更加完整、准确地把握《红楼梦》
运作,而是浸透在作品中的哲学意蕴。《红接梦》的哲学还是艺术家哲学,而非哲学家哲学。哲
的文学世界,“两个世界”说无力解决这一根本问题。笔者认为,《红楼梦》应该有三重世界:一是
学家哲学是抽象的、思胖的,与艺术实或是相既离的:艺术家哲学是感性的、具体的,与艺术实践
诗意的世界,二是现实的世界,三是哲学的世界。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忽视其中任何一重
和审美实践紧密相连,基至是直接由艺术实践至现出来的。另外,《红楼梦》还有其自身的哲学
世界的存在,对《红楼梦》的理解与闲释都将残缺不全,基至走向谬误,对《红接梦》的思想价值和
主体特色,可以说,它是一种以禅为主轴的兼容中国各家哲学的跨哲学。它兼收各家,又有别于
艺术价值的评判就会大打折扣。
各家,是一个哲学大自在。
“诗意的世界”主要指大观国之内的世界,它本身可能并没有那么完美,但在具有诗人气质
曾雪芹对于儒家有许多朝议,但能否就此做出本质化判断,说《红楼梦》是绝对反孔反儒反
的贵宝玉看来,处处充满了诗意;“现实的世界”主要指大观国之外的世界,伴随着贾宝玉的成
封建,恐怕不能。以儒家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枸这一视角来观肴《红楼梦》,號会发现:资宝玉与
长,大观园的诗意色彩渐渐消退,爱宝玉需要去直面更加现实的人生。《红楼梦》通过吸收中国
儒家的表层结构,即儒的政救体系、伦理纲常等,确实格格不入,光其对仕途经济之路和变形变
传统儒、释、道思想的精华,从入世、出世两方面对人生进行了深入思考,从而形成了“哲学的世
态的谋取功名利禄之思,更是深恶痛绝。在这个层面上,贯宝玉以至《红楼梦》是反儒的。然而,
界”。“诗意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之间并不是栽然对立、互不搭界的关系,“哲学的世界”在它
在儒家的深层结构上,即对日常情感、世事沧桑的注重以及赋予人和宇宙以巨大情惑色彩的文
们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莱。
化心理特征,却也进入到贾宝玉的生命中。脂碗斋所透霉的曾雪芹在全书结来时排出的《情
《红楼梦》中,哲学的世界并非抽象的存在,而是通过神话、太虚幻境、一僧一道等艺术形象
榜》,给宝玉的考语是“情不情”,也就是说打破情的世俗规定,把情推向不情人和万物身上。因
具体里现出来的。有学者认为“大观园就是太虚幻境”,这是没有认清两者之间的区别,將它们
此,笼统地说《红楼梦》反对儒家道德和反对儒家哲学,就显得过于简单了,至于说贾宝玉是“反
都归入了“理想的世界”。事实上,以太虚幻境、警幻仙境等为代表的哲学世界高高在上,统报着
封建”那更是“本质化”了。曾雪芹对道教也有表层深层之分,他调侃贵数的炼丹术,但文认同庄
大观园之内与大观园之外的世界,是比大观园更高层次的存在,是在提醒读者透过生活的表象,
子的破对符、任逍遥的哲学。他对佛并不述信,所以才有了“女儿两宇比阿弥陀佛、元始天尊两
认清生活的本质。
宝号更尊荣”的思想,才有了笔下人物宝钗的调侃“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第26回)。
我们不妨借用老子的思想透一步加深对《红楼梦》哲学世界的认识。老子云:“道生一,一生
《红楼梦》非常伟大,不仅其文学内涵说不尽,而且其苷学内满也说不尽,仅就与中国哲学各
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抽象的规律,“一”是具体而完整的事物,“二”指事物矛盾的两极,
流派的既吸收又超越的关系,就有开掘不尽的意落。
“三”指两极之间的一个任意点。由于“三”是任意的,所以它能够代表事物的千变万化。《红楼
(摘编自刘再复《(红楼梦)哲学论纲》)
综合测试卷第1页(共8夏)
综合测试卷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