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专项提升训练)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基础知识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升初专项提升训练)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基础知识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专项提升训练)基础知识检测卷-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微电影台词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渲染(xuàn) 掺和(cān) 菱角(léng)
B.憧憬(chōng) 缥缈(piāo) 惆怅(chàng)
C.匍匐(fǔ) 鄙夷(bǐ) 鸿鹄(hú)
D.狞笑(nìng) 追悼(diào) 秕谷(bǐ)
2.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的一句是( )
A.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B.“跑快一点,”徐老师说,“不然你就要迟到了。”
C.本学期,我阅读了《少年文艺》《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书刊。
D.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汉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3.了解民风民俗,下面习俗与寓意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出远门前吃饺子:寓意吉祥如意,常交好运。
B.重阳节登高:寓意新的一年里越长越高。
C.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寓意除陈布新,把穷气、晦气扫出去。
D.倒贴福字:寓意福气已到。
4.下面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实事求是 迫不及待 无可奈何 心旷神贻
B.不计其数 秉烛夜游 走头无路 恍然大悟
C.蜿蜒曲折 呕心沥血 顽强不屈 截然不同
D.长途拔涉 无独有偶 独出心栽 死得其所
5.下列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孟頫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以“骨力劲健、结构严谨、风格独特”而著称,《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B.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开头可以激发读者的兴趣,好的结尾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
C.《表里的生物》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作者抓住典型的心理、行为和感受,如实写来,自然真切有味。
D.整本书阅读有许多好方法,比如摘抄特别喜欢的段落并标注页码,借助人物谱理解人物复杂关系,在书的页面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触等。
6.对于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③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④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鹏。
A.重复 疑问 对偶 反问 B.重复 疑问 拟人 反问
C.反复 反问 对偶 设问 D.反复 反问 拟人 设问
7.下面书名(或篇名)、作者与所属国家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美国。
B.《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法国。
C.《骑鹅旅行记》——塞尔玛·拉格洛芙——瑞典。
D.《跳水》——列夫·托尔斯泰——俄国。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些家长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
B.我们班在拔河比赛中拔得头筹,大家非常开心。
C.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成了人山人海的海洋。
D.他接受并认可了同学们给出的建议。
二、书写
9.根据拼音将词语正确,美观地写在田字格内。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全民族抗战。在中国共产党的和积极推动下,建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势所趋。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通过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此后,中国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同仇敌忾,经过,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10.结合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着落在月球背面,实现了人类科技登月的首次突破。收看直播,全球为之。中华儿女更是由衷嫦娥工程科研团队,传承航天精神、追求,为民族复兴光彩。
11.看拼音,根据语境写词语。
不断求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精彩。当你在教室里地学习,你将获得知识的力量:当你走进生活,从的现象中去发现,去,你将收获惊喜:当你选择书籍填满生活的,你将不再感到 。趁着年少,及早努力,将来才能在你喜欢的里有所。
12.我能根据语境写出相应词语。
六年的小学时光如薄雾,被初阳 了。回首过去,最为快乐的是有“朋友”相伴:是“朋友”,潜心阅读,你会收获知识,走向向往的;是“朋友”,勇敢面对,你会得到锻炼,活出不同的人生。
三、判断题
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3.“秉、柄、娉、鬓”这几个汉字韵母完全相同。( )
14.“改进方法、改善生活、改造缺点”这几个词语搭配正确。( )
15.依“说它小,下边大,说它大,上边小”猜字谜,可以断定谜底是“尖”字。( )
16.“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这句话采用的是夸张修辞手法。( )
17.1899年11月5日,法军400多人攻打麻章墟,麻章义勇250人出村迎战。利用东菊牛车路坎有利地形,发挥抬枪作用大败法军。麻章义勇具有“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品格。( )
四、填空题
18.联系语境,读拼音,将词语写在括号里。
时光的脚步轻悄悄nuó yí( ),今天,我们毕业了!我们从yòu zhì( )的孩童长成yì qì fēng fā( )的少年。踏进小学校园的一幕幕,我们jì yì yóu xīn( )。六年里,我们尽情享受快乐的童年时光,难忘同学们的yíng yíng( )笑语,也曾在挫折中pái huái( )和迷茫,但风雨过后,我们总能看见míng mèi( )的阳光。童年的美好回忆,我会永远zhēn cáng( )。让我们张开翅膀翱翔蓝天,追逐属于少年的梦想。今日,我们bǐ cǐ( )告别,互道珍重。
19.补充词语。
( )尊( )优 见( )知( ) 余音( )
( )态( )钟 生( )活( ) 汹涌( )
20.写古文词语注释。
①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句中“誉”指 。
②诗题《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卜算子”指 。
③“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擢”指 。
④“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簸”指 。
21.写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领域( ) 万象更新( )
反义词:偶然( ) 威风凛凛( )
22.先补充词语,再填空。
见( )知( ) 前( )后( ) 娓娓( )( )
引( )入( ) 身( )其( )
(1)写一个像“前( )后( )”这样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2)写一个像“娓娓( )( )”这样AABC式的成语:
23.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传统文化是我们昂扬的自信。在七夕节,我们会感叹“迢迢牵牛星, 。”在 节,我们会吟诵:“ ,寒食东风御柳斜。”我还知道在 节(传统节日),人们会吟诵:“ , 。”
(2)古人的高尚品格与远大志向带给我们前进的动力。于谦通过对石灰的赞颂“ ,要留清白在人间。”表明了自己 的决心。清代诗人郑燮也曾在《竹石》用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 ,”表达自己 的骨气。
(3)临近毕业,王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良药苦口利于病, 。”希望我们理解老师的用心。她还用“ ?门前流水尚能西!”激励我们,希望我们能:“青, 。”
五、语言表达
24.词句段训练营。
(1)阅读课,婷婷读到红军打胜仗内容,很开心;明明却读到王二小被抓的情节,很伤心。
这时,老师要求描写校园的树。请帮俩人用一句话描写树,并从中体现他俩当时的心情。
婷婷:
明明:
(2)“为了陶冶情操,学校开展了很多活动。”围绕这句话意思,按“总分”的构段方式介绍学校开展的三种活动。
六、句子训练
25.他的声音真大。(改为夸张句)
26.每一次成功的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改为双重否定句)
27.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仿写)
老师如 ,无私地燃烧自己;如 , 。
28.照样子,把语句补充完整。
大自然给予我们许多启示:海纳百川,那是启示我们学会包容;稻穗低垂,那是启示我们 ; ,那是启示我们 。
29.根据例句运用的手法,从备选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他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吼声,吼声在山谷间回荡,连大山都抖了三抖。
[备选词语]热 饱 吵
《(小升初专项提升训练)基础知识检测卷-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D B C A C B B
1.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A.掺和(cān)——chān,菱角(léng)——líng;
C.匍匐(fǔ)——fú;
D.狞笑(nìng)——níng,追悼(diào)——dào。
故选B。
2.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
D.有误,并列语句之间用分号。“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汉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这里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应把第二个逗号改为分号。改为: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汉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故选D。
3.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重要节假日和文化常识。
B.重阳节登高的寓意是祈福、避灾、敬老等,而不是新的一年里越长越高。
故选B。
4.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
A.心旷神贻——心旷神怡;
B.走头无路——走投无路;
D.长途拔涉 ——长途跋涉,独出心栽——独出心裁;
故选C。
5.A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课文内容的理解、阅读策略及习作材料和方法。
A.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有行书的笔意,结构严谨端庄,《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故选A。
6.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①句子中“盼望着,盼望着”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表示强调,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②句子“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的意思是“谁嘴里都会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是一个反问句,答案在问句中。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③诗句上下两句字数相同,结构对称,“两个黄鹏”对“一行白鹭”,“鸣翠柳”对“上青天”,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④诗句“春无踪迹谁知(春天的踪迹谁人知道呢)?”先提出问题,下句接着做出回答“除非问取黄鹏(除非去问黄鹂鸟)”,属于自问自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故选C。
7.B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B.《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 笛福——英国。
故选B。
8.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病。
A.否定不当。“阻止”本身有“不让做某事”的意思,加上“不”就变成了“让孩子上网”,与原意矛盾。应改为“阻止孩子上网”。
C.语义重复。“人山人海”已经形容人极多,“海洋”也用于比喻人多,两者同时使用显得多余,可改为 “天安门广场已是人山人海”或“天安门广场成了人的海洋”。
D.语序不当。逻辑上应先“认可”再“接受”,顺序颠倒,应改为“他认可并接受了同学们给出的建议”。
故选B。
9.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幕”“爆”“倡”“浴”“战”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10.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领”“域”“腾”“赞”“弃”“越”“增”“添”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11.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神”“贯”“惯”“根”“源”“缝”“隙”“聊”“域”“建”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12.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融”“籍”“域”“境”“截”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13.× 14.× 15.√ 16.√ 17.√
【解析】13.本题考查韵母。
“秉(bǐng)”“柄(bǐng)”“娉(pīng)”韵母为“ing” ;“鬓(bìn)”韵母是“in”。所以这几个字韵母不完全相同,故此项判断为错误。
14.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改进”意为改变原有状况,使得到提高,侧重于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提升。“方法”是达到某种目的的途径或手段,“改进方法”就是让方法更加完善、高效,这种搭配符合逻辑和语言习惯。
“改善”指把事情或动作往好的方向修正或调整,强调使原来的状况变得更好。“生活”涵盖了人们日常的各种活动、条件和状态,“改善生活”就是让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等方面得到提升,是常见且合理的搭配。
改造:通常指对事物的结构、形式、性质等进行根本性的改变,使其更完善、更符合需求,多用于具体事物(如“改造机器”“改造房屋”)或抽象但具有系统性的对象(如“改造思想”“改造社会”),强调从整体上改变其原有状态。从逻辑上看,“缺点”是局部的不足,更适合用“改正”搭配。
故此项判断为错误。
15.本题考查谜语。
“尖”字结构上小下大,契合“说它小,下边大,说它大,上边小”,故此项判断为正确。
16.本题考查夸张的修辞手法。
“春节眨眼就到了”,把春节到来时间夸张成“眨眼”般迅速,突出时间过得快,运用夸张,故此项判断为正确。
17.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诗句“菊残犹有傲霜枝”形容在困境中依然坚强(如菊花残败后仍傲霜挺立)。麻章义勇以少胜多,体现了这种坚韧不拔的品格,符合上下文描述(地名“东菊”也暗示菊花意象)。故此项判断为正确。
18. 挪移 幼稚 意气风发 记忆犹新 盈盈 徘徊 明媚 珍藏 彼此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挪”“稚”“盈”“媚”“藏”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19. 养 处 微 著 绕梁 老 龙 龙 虎 澎湃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
养尊处优:生活在有人伺候、条件优裕的环境中。
见微知著: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也比喻诗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生龙活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汹涌澎湃:形容水流湍急、波涛冲击猛烈的样子,也常用来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20. 夸耀、赞美 词牌名 伸出 颠簸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①“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的意思是他称赞自己的盾牌说:“我的盾牌很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誉”的意思是称赞,赞美。
②《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中,“卜算子”表明了这首词的格律形式,即词牌名,“送鲍浩然之浙东”则点明了词的主题,即送别友人鲍浩然前往浙东。
③“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的意思是(织女)抬起细长而白皙的手,札札地穿梭织布。“擢”指举起,抬起。
④“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意思是黄河弯弯曲曲,携带万里泥沙,大风裹挟着浪涛,好像来自天涯。“簸”指颠簸,摇动,这里指大风裹挟着浪涛,使黄河水颠簸起伏。
21. 范围 焕然一新 必然 垂头丧气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不同或相反的词语。
领域:1、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区域。 2、学术思想或社会活动的范围。与之词汇意义相同的词语有:领土、范围、范畴等。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多指新春欣欣向荣的气象。与之词汇意义相同的词语有:焕然一新、面目一新、气象一新等。
偶然:1、表示突然的,意想不到的,不是经常的。2、间或;有时候。与之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有:必然、经常、时常等。
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气派令人敬畏。也指声势气派壮大。与之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有:无精打采、垂头丧气、颔首低眉、萎靡不振等。
22. 微 著 俯 仰 动 听 人 胜 临 境 左顾右盼 念念不忘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以及词语仿写。
见微知著:指见到细微迹象,就能知道事物实质和发展趋势。
前俯后仰:形容身体前后晃动(多因大笑、醉酒等)。
娓娓动听:形容说话连续不倦、使人爱听。
引人入胜:指山水风景或文学艺术等特别吸引人。
身临其境:指亲身面临那种境地。
(1)“前俯后仰” 中“前”与“后”是反义词,需找同样含反义字的成语。
示例:左顾右盼、前因后果、前赴后继、七上八下、九死一生等成语。
(2)“娓娓动听”是AABC 结构(前两字相同,后两字不同 ),需找同结构、符合语言习惯的成语。
示例:津津有味、彬彬有礼、念念不忘、栩栩如生等成语。
23. 皎皎河汉女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中秋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粉骨碎身浑不怕  坚守高洁情操 任尔东西南北风 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忠言逆耳利于行 谁道人生无再少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与理解、谚语俗语的默写、名言警句的默写。
(1)“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意思: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这是描写寒食节的诗句。
我还知道在清明节(传统节日),人们会吟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书写时注意“皎”“汉”“城”的正确写法。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这里于谦以石灰作比,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石灰自喻,展现了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意思是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诗人借竹子来表达自己正直不屈、绝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坚定立场,以及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高尚品格。
书写时注意“骨”“碎”“尔”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逆”“道”“蓝”的正确写法。
24. 校园里的梧桐树在阳光下欢快地摇摆,片片绿叶像闪亮的小旗,仿佛在为红军的胜利欢 呼。 操场边的柳树低垂着枝条,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仿佛在为王二小的牺牲默默哀悼。 为了陶冶情操,学校开展了很多活动。有的同学在书法教室里提笔挥毫,笔尖流淌出刚劲有力的汉字;有的同学在音乐教室放声高歌,悠扬的歌声飘出窗外;还有的同学在科技馆里专注地观察标本,眼神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详解】本题考查情景写话。
(1)题目要求通过描写校园的树来体现婷婷和明明的不同心情。婷婷因“红军打胜仗”而开心,需用明亮、欢快的意象;明明因“王二小被抓”而伤心,需用阴郁、低沉的意象。需结合自然景物(如树叶、风、阳光等)与情感表达,通过比喻或拟人手法将心情融入环境描写中。
示例:
婷婷:阳光下的梧桐树随风轻舞,每一片叶子都仿佛在欢快地鼓掌。树梢上的麻雀叽喳跳跃,连枝干也舒展着胜利般的姿态。
明明:老槐树的枝桠低垂,枯黄的叶子在风中无力地飘落,仿佛叹息着无尽的哀愁。 树影斑驳间,连蝉鸣也显得沙哑,像是藏着一场未尽的告别。
(2)题目要求按“总分”结构介绍学校活动,总句已给出,分述需列举三种具体活动,并说明如何“陶冶情操”。活动需与文化、艺术或修养相关,如书法、合唱、读书会等。
示例:为了陶冶情操,学校开展了很多活动。例如,学校每周举办书法比赛,让同学们在横竖撇捺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课后合唱团的歌声悠扬,用旋律滋养心灵;读书会上,大家分享经典名著,在文字中领悟人生真谛。
25.他的声音真大,震得屋顶都快要掀翻了。
【详解】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结合所给语境,想象声音大的程度,把句子改写成夸张句。
如:他的声音震得大楼都摇晃起来了。
26.没有一次成功的机会不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详解】本题考查改写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表肯定,语气比陈述句强烈。在谓语动词前加双重否定词就可以。常用的双重否定词:没有……不;非……不……;……不曾不……;……不能不……;……不会不……等。本句中谓语动词“是”,在谓语动词“给”前加恰当的双重否定词即可,如“不会不”。
故可改为:每一次成功的机会是不会不给有准备的人的。
27. 红烛 春雨 默默地滋润万物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仿写句子时注意:话题要一致;结构、句式要统一;注意例句的手法,如修辞手法、对偶、排比等。
观察例句“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可知,本句句式为“……如……,被……,如……,被……”,且连续运用了两个比喻句,将“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和“薄雾”,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过去的痕迹被抹去的过程。故在仿写时也应运用上同样的句式和修辞手法。
示例:老师如蜡烛,无私地燃烧自己;如春雨,默默地滋润着每一寸干涸的土地。
28. 做人要谦虚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学会洁身自好
【详解】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结合所给例句的结构,补充句子时要注意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和结构即可。注意仿写的合理,不要有错别字。根据“海纳百川,那是启示我们学会包容”可知本句前半句要写自然景物,后半句要写自己得到的启示。如:稻穗低垂,那是启示我们要学会谦虚;松树傲然挺立于风雪之中,那是启示我们学会坚强;蚂蚁共同搬运一块食物,那是启示我们齐心协力。
29.今天可真热啊,太阳火辣辣的,晒得路面都快要融化了。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和情景写话。
结合例句“他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吼声,吼声在山谷间回荡,连大山都抖了三抖。”可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大山都抖了三抖”这种夸大的表述,突出吼声的强烈。从“热”“饱”“吵”中任选一词,仿照例句,使用夸张的手法进行造句,以突出该词所表达的程度。
示例:热:天气热得仿佛整个世界都成了蒸笼。
饱:我吃得太饱了,感觉肚子都快被撑破了。
吵:集市上吵闹声震耳欲聋,连大地都被吵得颤抖起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