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新课导入孟子语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三章作者知多少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其文章气势充沛、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论事论理雄辩有力作品简介《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南宋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其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下列加线字的读音你能读准吗?1、七里之郭2、米粟非不多也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4、亲戚畔之guōsùyùpàn你能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吗?1、环 而 攻 之 而 不 胜 。2、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 。3、城 非 不 高 也 。4、故 君 子 有 不 战 ,战 必 胜 矣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指天然的时运,自然形成的时机、机会;一说天气和时令。地理优势众人的团结一致周围三里(那样小)的内城。三里,这里指面积,方圆三里。外城围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护城河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指装备精良意思是弃城而逃。委,放弃。去,离开。泛指粮食疏通文意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域,界限,这里是限制,作动词。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极点同“叛”,背叛。归顺,服从。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君子,指上文所说的“得道者”。文本探究1.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最重要的是什么?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天时、地利、人和;最重要的是人和。文本探究2.为了引证自己的观点正确性,作者列举了哪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分别从哪两个角度提出的?例1:城环而攻之不胜——突出地利的重要性(从进攻一方而言);例2:城高兵利粮足不守——突出人和的重要性(从防守一方而言)。文本探究3.本文论述的是不是军事问题?理由是什么?不是,作者论述的不是军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他极力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本文确实用了不少笔墨去论证军事问题,但本文的意图是强调人和的重要性,告诉人们通过行“仁政”来统一天下,而决不是告诉人们怎样去夺取战争的胜利。文本探究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都是作者的观点,哪句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由这个中心论点得出的推论。文本探究5.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 文章开篇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由此逐层展开,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作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由战争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推论,阐明了“人和”的实质,即“多助”“天下顺之”;最后把“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结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攻方失利天时不如地利守方失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政”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域民固国威天下战争治国人和人和得道板书设计孟子名言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孟子名言5.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译文】抬起头无愧于天,低下头无愧于人。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译文】不得志的时候要洁身自好爱惜自己,提高自身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施展自己的抱负以天下苍生为念。7.尽信书不如无书。【译文】完全相信书上说的,就成了教条主义了,那还不如没有书的好。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译文】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C放弃同“叛”,背叛同“返”,返回于是、就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