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英语上册新教材解读课件(译林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英语上册新教材解读课件(译林版2024)

资源简介

(共99张PPT)
义务教育新教材内容解读
英语 · 八年级上册
牛津译林版(2024)
前 言
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前言部分,明确提到:“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课程教材建设的意见》精神,教育部组织修订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明确提到了修订教材的必要性和依据,强调了教材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些修订,教材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教材已于2024年秋季学期陆续投入使用,2025年秋季学期八年级新教材继续投入使用。
为更好地帮助熟悉2025年秋季新学期新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特推出《义务教育新教材(2024版)》具体内容解读PPT,提高教学效果。
01
目录结构对比
02
整体重要变化
03
变化要点解读
04
各章节具体变化
05
各章节教学安排
第一部分
目录结构对比
Module Units 旧版 新版
1 Teenage life Unit 1 Friends Friendship
Unit 2 School life School life
Unit 3 A day out To be a good learner
Unit 4 Do it yourself Hands-on fun
2 Na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Unit 5 Wild animals Wild animals
Unit 6 Birdwatching Seasons
Unit 7 Seasons The natural world
Unit 8 Natural disasters Safe and sound
目录结构对比
旧版 新版
1 Welcome to the unit Welcome to the unit
2 Reading Reading
3 Grammar Grammar
4 Integrated skills Word power
5 Study skills Integration
6 Task Assessment
7 Self-assessment Further study
8 Work book
目录结构对比
第二部分
整体重要变化
一、初中英语课标修订的总体方向
1. 核心素养导向 --- 四大素养融合
2. 育人目标深化
3. 教学方式变革
4. 评价体系改革
课程标准修订的总体方向
一、初中英语课标修订的总体方向
课程标准修订的总体方向
语言能力(基础):强调真实语境中的听说读写综合运用。
学习能力(支撑):强化元认知策略,如自主规划、数字化学习工具使用。
核心素养导向
四大素养融合
文化意识(价值):加强中西文化对比,注重用英语传播中华文化(如传统节日、非遗等)。
思维品质(发展):培养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思维(例如通过辩论、文本分析活动)。
一、课程思政
二、跨学科协同
在话题设计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环保”“公益”主题单元)。
与历史/地理结合(如用英语描述“一带一路”);与科学结合(如科普文章阅读)。
育人目标深化
课程标准修订的总体方向
任务型教学:
通过“解决问题”驱动学习(如设计“校园英语导览图”任务)。
技术赋能:
利用AI语音评测、虚拟现实(VR)创设沉浸式语言环境。
教学方式变革
课程标准修订的总体方向
评价体系改革
过程性评价:关注课堂参与、项目表现等,而非仅凭考试分数。
多元测评工具:引入口语APP自动评分、电子档案袋等。
课程标准修订的总体方向
课程标准修订的总体方向
2. 育人目标深化
课程思政:在话题设计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环保”“公益”主题单元)。
跨学科协同:与历史/地理结合(如用英语描述“一带一路”);
与科学结合(如科普文章阅读)。
3. 教学方式变革
任务型教学:通过“解决问题”驱动学习(如设计“校园英语导览图”任务)。
技术赋能:利用AI语音评测、虚拟现实(VR)创设沉浸式语言环境。
4. 评价体系改革
过程性评价:关注课堂参与、项目表现等,而非仅凭考试分数。
多元测评工具:引入口语APP自动评分、电子档案袋等。
基础性与发展性统一
1
文化自信与国际视野并重
2
差异化和包容性
3
时代性与经典性平衡
4
5
“减负增效”实操性
课程标准修订的核心原则
课程标准修订的核心原则
1. 基础性与发展性统一
基础:确保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扎实;
发展:设计“挑战性任务”(如改编课文为剧本),满足学优生需求。
2. 文化自信与国际视野并重
必修内容: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英文表达。
避免文化偏见:在教材中平衡多元文化视角。
课程标准修订的核心原则
3. 差异化和包容性
分层要求:基础层【掌握课标词汇(1600词)】
提高层【补充主题拓展词汇(如“人工智能”相关术语)】。
特殊教育:为听障学生提供可视化语法动画。
4. 时代性与经典性平衡
新话题:增加数字化生活(网络安全)、科技伦理(克隆技术)等内容;
保留经典:莎士比亚简写版阅读、英美童谣等。
5.“减负增效”实操性
精简内容:减少机械性语法练习题,增加语境化训练;
作业设计: 基础类【单词思维导图】;实践类【录制“英语vlog”】。
课程标准修订的总体方向和核心原则
三、对教师的教学建议
单元整体教学:以主题(如“人与自然”)统领听、说、读、写活动。
真实语料补充:使用英文新闻短片、TED-Ed动画等资源。
3. 学生中心活动:组织模拟联合国(MUN)、英语戏剧节等。
教材整体架构与设计理念
主题与单元结构
教材共 8 个单元,每 4 个单元围绕一个大主题,涵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
模块 1(Unit 1-4):聚焦 “自我与社会”,涉及友谊、学校生活、学习策略、手工实践等话题,引导学生关注人际关系与个人成长。
模块 2(Unit 5-8):聚焦 “自然与安全”,涵盖野生动物保护、季节与气候、生态系统、自然灾害与急救等内容,培养环保意识与生命安全意识。
板块设计逻辑
每个单元以 “主题情境→知识学习→技能整合→评价拓展” 为主线,设置多元板块:
导入(Welcome to the unit):通过图片、对话激活已有知识,如 Unit 1 通过讨论 “朋友的品质” 引发思考。
阅读(Reading):选取真实语篇(如学生日记、博客),融入跨文化对比(如英、日、中三国学校生活差异),培养阅读理解与批判性思维。
语法(Grammar):采用 “观察→归纳→应用” 模式,如通过句子对比学习形容词比较级 / 最高级(Unit 1),避免机械记忆。
词汇(Word power):聚焦构词法(如后缀 - ful/-less、-ish/-ian,Unit 1/2),提升词汇学习效率。
综合技能(Integration):通过听说读写看融合活动(如 Unit 1 “交友建议” 对话、Unit 2 “学校生活对比” 写作),强化语言运用能力。
项目学习(Project):每模块末设置跨学科任务(如制作生态保护海报、设计急救手册),培养合作与实践能力。
单元话题对比 单元语法对比 新教材 旧教材 新教材 旧教材
Unit 1 友谊 Unit 1 友谊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Unit 2 学校生活 Unit 2 学校生活 ①比较物品数量
②as...as ①比较物品数量
②副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
Unit 3 学会学习 Unit 3 外出活动 ①副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
②反身代词 ①as...as
②反身代词
Unit 4 DIY Unit 4 DIY ①祈使句
②should和had better ①给指令(祈使句)
②should和had better
Unit 5野生动物 Unit 5野生动物 ①动词不定式
②动词不定式表目的
③动词+宾语+不定式 ①may表可能推测
②动词不定式
Unit 6季节 Unit 6观察动物 动词分类与句子结构 ①动词不定式表目的
②动词+宾语+不定式
Unit 7 自然环境 Unit 7 季节 ①句子结构(2)
②连词and, but, or, so 动词分类与句子结构
Unit 8 保证安全 Unit 8 自然灾害 过去进行时 ①过去进行时
②when, while和as
第三部分
变化要点解读
板块:八年级上册教材 增加了 word power 和 Further study 板块;删除了新版七年级中的 Pronunciation 板块;删除了旧版教材的Task 板块。
这套新版教材比旧版教材 增加了 Workbook 板块。
每个单元的开头部分,删去了漫画,改为了单元学习目标。
每个单元的文章内容都有变动。
每个环节搭配的练习偏向归纳和阅读技能的训练。
旧版Unit 7和新版Unit 6的主题相似。
总的来说,文章内容,更贴近生活,也贴近时代的发展,更贴合新课程标准。
第四部分
各章节具体变化
Unit 1 Friendship
1. 主题
本单元围绕 “友谊” 展开,带领学生探讨好朋友的品质,学习描述朋友的外貌与性格,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并掌握如何建立和维系友谊。
2. 核心问题
What qualities make a good friend (好朋友需要具备哪些品质?)How to make and maintain friendships (如何建立和维系友谊?)
3. 主要内容
讨论好朋友的品质(如乐于助人、诚实、开朗等)。阅读两篇关于最好朋友的文章,学习描述朋友的外貌和性格。讨论并学习如何交朋友及与朋友相处。
4. 语法及构词法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及用法。后缀 “-ful”(表示 “充满…… 的”)和 “-less”(表示 “无…… 的”)
5. 写作
撰写关于自己最好朋友的文章,包括外貌、性格、品质等方面。“
1. Welcome to the unit(导入)
展示与好朋友品质相关的词汇(如 helpful, honest, cheerful 等),并将这些品质与对应的解释进行匹配。
提供对话范例,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好朋友应具备的品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作为朋友所具有的品质。
Unit 1 Friendship
模块基本一致,调整了几个好朋友的特质,在对话处也新增了两个特质的讨论
2. Reading(阅读)
两篇学生撰写的关于最好朋友的文章:
一篇介绍 Betty,描述了她的外貌(苗条、大眼睛、扎马尾)和品质(善良、乐于助人、值得信赖);
另一篇介绍 Max,描述了他的外貌(班级最高、戴小圆眼镜)和品质(有幽默感、精力充沛、开朗)。
阅读前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好朋友,阅读后通过完成人物简介、回答问题等练习巩固对文章的理解。
变化:
3篇介绍减少为2篇
每篇语段的内容量更大
增加了细节描写,更加较多
Unit 1 Friendship
Unit 1 Friendship
3. Grammar(语法)
学习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包括构成规则(如一般情况下加 - er/-est,以不发音的 e 结尾加 - r/-st,重读闭音节双写辅音字母加 - er/-est,多音节词加 more/most 等)和不规则变化(如 good → better→ best,bad→ worse→ worst)。
所列举的例子有变动,另外,增加了Part C 以训练知识迁移能力。
Unit 1 Friendship
4. Word power(词汇) 新增模块
学习后缀 “-ful” 和 “-less” 的用法,了解它们如何将名词转化为形容词
(如 care→careful→ careless,hope→hopeful→hopeless)
变化:
与旧版的study skills 不一样,注重词汇的构成。
改成词缀 “-ful; - less” , 并增加词汇的运用
Unit 1 Friendship
5. Integration(综合技能)
Making friends:
阅读关于两个朋友和熊的故事,讨论从中得到的启示;
通过听力练习,获取关于交朋友和与朋友相处的建议(如加入俱乐部、对他人友好、做一个好的倾听者等);
根据听力信息完成文章,总结交朋友和维系友谊的方法。
变化:
模块名由“Integrated Skills”改为“Integration”;
内容方面更贴近单元话题:由讨论 “将来打算”改为讨论“如何交朋友”
Unit 1 Friendship
5. Integration(综合技能)
Writing about best friends:
回答关于最好朋友的问题,参考范例文章,撰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好朋友的文章,包括姓名、初次见面的时间和地点、外貌、性格、品质等。
变化:
写作部分,类似旧版的“Task”,但是导入部分增加了 通过问题进行探究
文章结构分析,更加清晰
作文部分,人名更换,增加了比较级,
Unit 1 Friendship
6. Assessment(评估)
通过表格进行自评和互评,检查对 “了解好朋友的品质、使用比较级和最高级、谈论和撰写最好朋友、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及相处之道” 等目标的掌握情况。
变化: 评价内容,除了有自我评价,又增加了他人的评价
Unit 1 Friendship
7. Further study(拓展学习)新增模块
推荐关于朋友和友谊的歌曲(如《With a Little Help from My Friends》),鼓励学生分享其他相关的歌曲、诗歌、故事或电影。
Unit 2 School Life
1. 主题
本单元围绕 “学校生活” 展开,带领学生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学校特点,探讨教育的重要性,并学习如何针对学校生活提出改进建议。
2. 核心问题
What's school life like around the world (世界各地的学校生活是什么样的?)How to improve school life (如何改善学校生活?)
3. 主要内容
介绍世界各地的特色学校(如孟加拉的船学校、菲律宾的瓶子学校等)。对比不同国家学生的校园生活(以英国、日本、中国的学校为例)。
4. 语法及构词法
①学习比较事物数量的语法结构
②后缀 “-ish, -ian, -ese, -n” 的用法,将国家名词转化为表示国籍或语言的形容词 / 名词
5. 写作
讨论并提出改善学校生活的建议。
Unit 2 School Life
1. Welcome to the unit(导入)
介绍世界各地的特色学校,如孟加拉的船学校(因洪水频发而建)、印度的火车站学校(为贫困家庭孩子服务)等。提供对话范例,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国家的特色学校并发表观点。
课程设计:
以 “非常规学校” 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视觉和听觉输入建立对不同教育环境的认知。
变化:
侧重点变了,对比几个不同国家的学校特点
Part B 部分的对话,讨论学生对不同国家学校生活的了解
Unit 2 School Life
2. Reading(阅读)
两篇青少年博客文章:
英国 Nancy 介绍其伦敦附近的林地中学(小班教学、多学科选择、重视艺术);
日本 Tomoya 介绍东京的 gekko 中学(地震安全课程、饮食教育、清洁传统)。
阅读前设置问题引导思考,阅读后通过表格填空、判断正误等练习巩固信息。
课程设计:通过真实的学生视角文本,呈现不同国家的学校特色,培养阅读理解和信息提取能力。
变化:
文章内容变化很大,另外搭配的练习形式也出现变化(没有了英英翻译,换成了要点信息对比。)
表达方式,更为贴近生活
Unit 2 School Life
3. Grammar(语法)
A. Comparing the amount of things:学习用 “more/less/fewer” 和 “most/least/fewest” 比较可数与不可数名词的数量,通过表格对比三所学校的班级规模、休息时间等。
B. Using as...as:掌握 “as...as” 和 “not as...as” 的用法,用于表达事物的相同或不同程度。
变化:
练习,以语篇为主,不再是单句训练。
副词的比较等级调整到后面,把原来U3的 “as … as”用法 调整到这个单元
增加 “work out the rule”
Unit 2 School Life
4. Word power(词汇)
学习后缀 “-ish, -ian, -ese, -n” 的用法,将国家名词转化为表示国籍或语言的形容词 / 名词
(如 Canada→Canadian,China→Chinese)。
变化:
U1的词缀和U7的 word power 相似
搭配的练习,结合本单元的话题,介绍国际学校生活
本单元的词缀变了
Unit 2 School Life
5. Integration(综合技能)
Making friends:对比美国 Toby 的学校与中国阳光中学的差异(如上课方式、午餐时间、饮食等)
变化:
Part A 部分,话题改成 交友
Part B 部分,对比不同学校生活
变化:
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给学校提供建议
Suggestion letter:
学习撰写建议信,针对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课程时间、午餐、设施等)提出改进意见,提供模板和常用表达。"
Unit 2 School Life
6. Assessment(评估)
通过表格自评与互评,检查对 “描述不同学校、比较数量、使用语法和后缀、提出建议” 等目标的掌握情况。
Unit 2 School Life
7. Further study(拓展学习)
推荐关于学校生活的书籍(如《小屁孩日记》),鼓励学生阅读并分享其他相关书籍。
Unit 3 To be a good learner
1. 主题
本单元围绕 “成为优秀学习者” 展开,带领学生了解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成功学习者的经验,并掌握提升学习效率的策略。
2. 核心问题
What makes a good learner (优秀学习者应具备哪些特质?)How to overcome learning problems and improve learning skills (如何克服学习难题并提升学习技能?)
3. 主要内容
阅读本杰明 富兰克林的学习故事,了解其终身学习的态度和成就。探讨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如语言学习困难),并学习相应的解决建议。学习如何给出语言学习的建议,分享有效的学习方法。
4. 语法及构词法
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用于对比学习表现。反身代词的用法,强调动作的对象与主语一致。后缀 “-er, -or, -ist” 的用法,将动词或名词转化为表示职业或身份的名词。
5. 写作
撰写关于学习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文章,分享个人学习经验。
Unit 3 To be a good learner
1. Welcome to the unit(导入)
呈现中国关于学习的谚语(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并将谚语与对应的含义进行匹配。提供对话范例,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成功学习的关键因素(如学习动力、良好的学习技能等)。
变化:
导入部分,以中国的寓言故事和谚语为主
对话部分,讨论促进学习的方法
Unit 3 To be a good learner
2. Reading(阅读)
一篇关于本杰明 富兰克林的文章,介绍了他的多重身份(作家、科学家、发明家等)、早年自学经历、对风暴的研究及科学发明,以及他对学习的热爱和贡献。通过富兰克林的故事,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其自学精神和探索态度。
变化:
话题变了,更改成介绍名人经历
练习部分, 增加了段落大意的归纳
Unit 3 To be a good learner
3. Grammar(语法)
Comparative and superlative adverbs:学习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
Reflexive pronouns:学习反身代词的用法
变化:
“as…as” 用法提前到U2,更换成 “副词”的比较等级
练习以单句和语篇形式,进行训练和巩固
增加 “work out the rule”
Unit 3 To be a good learner
4. Word power(词汇)
学习后缀 “-er, -or, -ist” 的用法,了解它们如何将动词或名词转化为表示职业或身份的名词
(如 print→printer,invent→inventor,science→scientist 等)
变化:
后缀改成 “-er; - ist”;
增加了语篇以促进理解
Unit 3 To be a good learner
5. Integration(综合技能)
Lessons in language learning:
阅读语言学家赵元任的简介,了解其语言学习方法;
通过听力练习,获取关于英语学习的经验和建议(如多听、多说、注重句子学习等);
根据听力信息完成学习计划,总结有效的语言学习策略。
Writing about learning problems:
回答关于英语学习问题的调查,参考范例文章,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学习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文章,包括问题描述、解决过程和经验教训。
变化:
导入方式,以探究学习方法为主
呈现文章内容,解读谚语“熟能生巧”。
Unit 3 To be a good learner
6. Assessment(评估)
通过表格进行自评和互评,检查对 “复述成功学习故事、使用比较级和最高级副词及反身代词、谈论和撰写学习问题及建议、掌握学习技能” 等目标的掌握情况。
Unit 3 To be a good learner
7. Further study(拓展学习)
推荐 关于学习和学习乐趣的故事。阿基拉和《蜜蜂》是一部鼓舞人心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孩赢得拼写比赛的目标看电影,找出你能从女孩的故事中学到什么,你可以也可以自己收集鼓舞人心的故事。然后和你的同学分享一个。
Unit 4 Hands-on fun
1. 主题
本单元围绕 “动手实践的乐趣” 展开,带领学生探索各类 DIY 活动,培养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并享受自主创作的乐趣。
2. 核心问题
What are the fun and challenges of DIY activities (DIY 活动的乐趣和挑战有哪些?)How to describe and share hands-on experiences (如何描述和分享动手实践的经历?)
3. 主要内容
阅读关于 DIY 爱好者的故事,了解 DIY 过程中的尝试与收获。学习不同类型的手工活动(如扎染、制作架子等),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描述自己的 DIY 经历,包括材料、步骤和感受。
4. 语法及构词法
祈使句的用法:用于给出指令和建议。“should” 和 “had better” 的用法:用于表达建议和最佳做法。前缀 “un-”“in-”“im-” 的用法:构成形容词的反义词(如 unlucky, impossible)。
5. 写作
撰写 DIY 活动的日记或文章,描述制作过程和个人体验。
Unit 4 Hands-on fun
1. Welcome to the unit(导入)
展示常见 DIY 活动的图片(如做月饼、刷墙、做灯笼、组装架子),让学生将图片与活动名称匹配。提供对话范例,引导学生讨论想制作的手工物品(如纸玫瑰),包括所需材料和步骤。
变化:
导入部分,改成短语
对话部分,讨论制作纸玫瑰
增加 Part C 部分,思考手工制作
Unit 4 Hands-on fun
2. Reading(阅读)
一篇关于 Suzy 的表哥 Andrew 痴迷 DIY 的文章,讲述他从多次失误(如电路故障、水管破裂)到通过自学和网课提升技能,最终成功制作架子和落地灯的故事。阅读前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 DIY 经历,阅读后通过排序事件、选择题和填空练习巩固理解。
变化:
文章内容有些微调整
练习部分,更换较多
Unit 4 Hands-on fun
3. Grammar(语法)
Imperative sentences:学习祈使句的用法,包括肯定式(如 “Hand the tools to me.”)、否定式(如 “Don't mix them up!”),以及用 “let's” 提出建议的结构。
Using should and had better:学习用 “should” 和 “had better” 表达建议(如 “You should mix the paint well.”),并区分两者的语气差异。"
变化:
1)导入部分改成对话; 2) 增加 “work out the rule”;
Unit 4 Hands-on fun
4. Word power(词汇)
学习前缀 “un-”“in-”“im-” 的用法,构成形容词的反义词
(如 interesting→ uninteresting, possible →impossible)。通过单词变形、对话填空等练习巩固词汇。
变化:
增加了练习,进行巩固
增加了词性变化的练习;
对话部分,改成填空题
Unit 4 Hands-on fun
5. Integration(综合技能)
Home-made fun:
阅读扎染工艺的介绍,了解其历史和步骤;
通过听力练习获取扎染工作坊的具体操作流程(如拧布、染色、晾干)和家庭手工活动案例(如烹饪、制作宠物衣服)。
变化:
语篇练习,增加了
训练归纳能力
Writing about DIY experience:
根据提示(时间、材料、步骤等)撰写 DIY 活动日记,参考范例描述制作过程和感受(如用旧手套做娃娃)。提供写作框架和常用表达(如 “First... Next... Finally...”),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叙述经历,鼓励加入细节和情感,增强文章感染力。
变化:
通过note 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思路
作文部分,结构清晰,增加细节描写
Unit 4 Hands-on fun
6. Assessment(评估)
通过表格自评和互评,检查对 “复述 DIY 故事、使用祈使句和建议表达、描述手工活动、理解动手实践意义” 等目标的掌握情况。
Unit 4 Hands-on fun
7. Further study(拓展学习)
分组制作 “好朋友” 班级手册,包括朋友的背景、品质、喜欢的手工活动等内容,通过写作、绘图和装饰完成个人页面并展示分享。
Unit 5 Wild animals
1. 主题
本单元围绕 “野生动物保护” 展开,从而理解动物与人类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培养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2. 核心问题
What challenges do wild animals face in the wild (野生动物在野外面临哪些挑战?)How can humans take action to protect wild animals (人类如何采取行动保护野生动物?)
3. 主要内容
阅读关于大熊猫保护的文章,了解大熊猫的生长过程和保护现状。学习不同野生动物(如北极熊、蓝鲸、印度犀牛)的生存困境及保护措施。讨论并撰写保护野生动物的建议和信件,表达保护意愿。
4. 语法及构词法
动词不定式(to-infinitive)的用法:用于动词后(如 start to do)和表达目的(如 to protect)。动词 + 宾语 + 不定式结构(如 ask sb. to do)。后缀 “-ing, -ness, -ion” 的用法:构成名词(如 protection, happiness)。
5. 写作
以野生动物的视角撰写呼吁保护的信件,阐述生存问题及保护需求。
Unit 5 Wild animals
1. Welcome to the unit(导入)
展示野生动物图片(狼、狐狸、鲨鱼等),让学生匹配动物名称,通过听力了解动物特征。提供对话范例,引导学生讨论最喜欢的野生动物(如海豚、狮子),描述其特点和习性。
变化:
介绍的动物变了,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动物;
对话部分,内容微调
Unit 5 Wild animals
2. Reading(阅读)
一篇关于大熊猫 “希望” 的文章,讲述其从出生(100 克、粉红色)到成长的过程,以及野生大熊猫面临的繁殖困难、栖息地减少等问题,和政府的保护措施(法律、自然保护区)。阅读前思考大熊猫受欢迎的原因,阅读后通过段落匹配、生长图表排序等练习巩固理解。
变化:
1)文章标题更换; 2)文章的内容微调
3)练习部分:把英英搭配换成段落大意搭配;对话部分内容更改
Unit 5 Wild animals
3. Grammar(语法)
Using verbs + to-infinitives:学习动词后接不定式的用法(如 start to do, decide to do),通过描述熊猫行为练习结构。
Using to-infinitives to express purpose:学习用不定式表达目的(如 buy toys to make her happy),区分 “to” 和 “in order to” 的正式程度。
Using verbs + objects + infinitives:学习动词 + 宾语 + 不定式结构(如 ask sb. to do, help sb. (to) do),掌握带 to 或不带 to 的情况。"
变化:1)主要关于 不定式的用法,减少了 may的用法; 2)和原U6的语法知识相似
Unit 5 Wild animals
4. Word power(词汇)
学习后缀 “-ing, -ness, -ion” 的用法,将动词 / 形容词转化为名词(如 protect→protection, ill→illness)。通过单词变形、信件填空等练习巩固词汇(如将 hunt 变为 hunting,protect 变为 protection)。
变化:
内容差不多,
信的格式上,更完善
Unit 5 Wild animals
5. Integration(综合技能)
Protecting wild animals:
阅读北极熊和蓝鲸的生存困境(冰层融化、海洋污染),听力获取印度犀牛的保护数据(1975 年仅剩 700 头,2022 年超 4000 头)和濒危原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
变化:1)内容更改很大; 2)引导学生保护野生动物
Writing a protection letter:
以某野生动物(如印度犀牛)的视角,根据提示(居住地、食物、问题)撰写呼吁保护的信件,参考范例结构。
变化:1)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梳理写作要点;2)文章内容,呈现完整,脉络清晰
Unit 5 Wild animals
6. Assessment(评估)
通过表格自评和互评,检查对 “复述动物事实、使用不定式和后缀、讨论保护措施、理解人兽关系” 等目标的掌握情况。
Unit 5 Wild animals
7. Further study(拓展学习)
推荐观看纪录片《七个世界,一个星球》,了解南极洲雪豹等更多野生动物的生存故事,分享观后感。
Unit 6 Seasons
1. 主题
本单元围绕 “四季” 展开,带领学生了解不同季节的天气特征、自然变化及文化内涵,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对季节变化的观察力与审美能力。
2. 核心问题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seasons (不同季节的特点是什么?)How do seasons influence human activities and nature (季节如何影响人类活动与自然?)
3. 主要内容
学习四季的天气现象(如风雪、晴雨)和自然景观(如落叶、花开)。阅读季节主题诗歌,分析季节特征与文化符号(如春耕、秋收)。描述个人喜爱的季节,结合户外活动(如放风筝、堆雪人)与情感体验。
4. 语法及构词法
动词分类(及物动词 / 不及物动词)与句子结构(S+V, S+V+O, S+V+P)。后缀 “-y” 的用法:将名词转化为形容词(如 wind→windy, sun→sunny)。
5. 写作
撰写关于喜爱季节的文章,包括季节特征、活动经历及个人感受。
Unit 6 Seasons
1. Welcome to the unit(导入)
展示天气图片(如雨雪、晴天),匹配天气词汇(cloudy, windy 等)。提供对话范例,引导学生讨论最喜欢的季节及原因(如秋季适合踢足球、夏季适合游泳)。
变化:
导入内容,更有深层含义,不仅仅是气候,也引导学生增加对不同季节的了解
Unit 6 Seasons
2. Reading(阅读)
一首四季主题诗歌,描绘冬季的雪、春季的风、夏季的溪流和秋季的丰收,强调季节轮回之美。阅读后通过押韵词匹配、季节与描述连线等练习巩固诗意理解,结合填空活动(如填写季节特征词汇)强化细节记忆。
变化:
和旧版 Unit 7的内容相似,细节处有所微调
减少了 感叹句
Unit 6 Seasons
3. Grammar(语法)
Verbs and sentence structures:学习及物动词(如 love, harvest)与不及物动词(如 arrive, drop)的用法,分析句子结构(如 S+V+O: “I like snowmen.”)。
Linking verbs:掌握系动词(如 is, turn)连接主语与表语的结构(如 “The leaves turn brown.”)。
变化:1)和旧版 Unit 7的语法知识差不多; 2)减少了几个长句子,改成语篇
Unit 6 Seasons
4. Word power(词汇)
学习后缀 “-y” 构成形容词的规则(如 fog→foggy, health→healthy),通过填空练习(如描述北京的多风春季、悉尼的晴朗夏季)巩固词汇。
变化:
和旧版U7的差不多
短文填空部分,首段修改了
Unit 6 Seasons
5. Integration(综合技能)
Seasons around the world:
阅读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听力获取莫斯科、上海等城市的 12 月天气数据(如温度、日照时长),完成表格与短文填空。
变化:
1)这个部分改动,与之前相差较大;
2)各个环节比之前更能够增进学生对天气和节气的了解
Unit 6 Seasons
Writing about favourite season:
参考哈尔滨冬季范文,根据个人经历填写季节提纲(如季节特征、活动、感受),撰写主题文章。
变化:1)导入部分,通过表格的形式;
2)呈现的作文,标题更改,最后一段增加了内容
Unit 6 Seasons
6. Assessment(评估)
通过表格自评与互评,检查对 “描述季节特征、使用语法结构、撰写季节文章” 等目标的掌握情况,设定学习等级并制定改进计划(如加强句子结构多样性)。
Unit 6 Seasons
7. Further study(拓展学习)
推荐研究二十四节气(如 “清明” 的农事意义),鼓励分享节气与民俗的关系(如清明踏青、冬至吃饺)。
Unit 7 The Natural World
1. 主题
本单元围绕 “自然生态系统” 展开,带领学生了解海洋、湿地、森林等主要生态系统的特征与功能,探讨生态系统面临的威胁及保护措施,培养环境保护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2. 核心问题
不同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和功能是什么?人类如何保护生态系统并维持生态平衡?
3. 主要内容
学习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海洋、湿地、森林)的基本特征(如覆盖面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如产氧、净化水质)。了解生态系统面临的威胁(如污染、气候变暖)及保护案例(如扎龙自然保护区)。理解生态系统与人类生存的关系,树立环保责任意识。
4. 语法及构词法
动词双宾语结构(S+V+O+O)和复合宾语结构(S+V+O+C)。连词(and, but, or, so)的用法:连接并列或转折关系的句子。后缀 “-ly” 的用法:将形容词转化为副词(如 careful → carefully)或名词转化为形容词(如 friend → friendly)。
5. 写作
撰写生态系统保护提案,包括重要性、面临问题及解决方案。
Unit 7 The Natural World
1. Welcome to the unit(导入)
展示珊瑚礁、草原、极地冰原等生态系统图片,匹配相关事实(如 “珊瑚礁支持大量生物”“草原位于沙漠与森林之间”)。提供对话范例,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如非洲草原的动物、沙漠的昼夜温差)。
变化:
1)导入部分,用真实图片,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对话部分,内容更充实
Unit 7 The Natural World
2. Reading(阅读)
一篇关于海洋、湿地、森林三大生态系统的文章,介绍其覆盖面积、生态功能(如海洋产氧 70%、湿地净化水质、森林净化空气)及比喻(“地球的心脏 / 肾脏 / 肺”)。阅读后通过匹配描述(如 “覆盖地球表面 71%” 对应海洋)、选择题和填空练习巩固理解,强化生态功能记忆。
变化:内容完全更换
Unit 7 The Natural World
3. Grammar(语法)
学习双宾语结构(如 “The sun gives ocean animals light”)和复合宾语结构(如 “They call the ocean the heart”),通过分析沙漠生态句子练习结构划分。
Using and, but, or and so:掌握连词用法(如 and 表并列、but 表转折),通过合并句子(如 “湿地有咸水或淡水”)练习逻辑衔接。
变化:1)进一步学习基本句型;2) Part B 增加了并列连词的用法[原版9AU1的语法知识]
3) 旧版的语法知识,已经调整到新版的U5学习
Unit 7 The Natural World
4. Word power(词汇)
学习后缀 “-ly” 的构词规则:形容词变副词(如 slow → slowly)或名词变形容词(如 friend → friendly),通过填空练习(如 “corals die ______” 填 slowly)巩固用法。
变化:
内容更改成后缀 –ly
内容更改较大
Unit 7 The Natural World
5. Integration(综合技能)
Protecting ecosystems:
阅读扎龙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听力获取盐城湿地的地理位置、面积及保护措施(如限制游客、立法),完成表格与短文填空。
变化:
1)Part A 内容,原是U6的Reading
2)增加一些相关练习,进行训练
Writing a proposal:
参考海洋保护提案范例,根据提纲(重要性→问题→措施)撰写某一生态系统的保护提案,如湿地或森林。
变化:
1)导入部分,延续上一个单元,用表格梳理写作思路;
2)文章内容,呈现一个关于保护海洋的提案
Unit 7 The Natural World
6. Assessment(评估)
通过表格自评与互评,检查对 “复述生态系统事实、使用语法结构与连词、撰写保护建议” 等目标的掌握情况,设定学习等级并制定改进计划(如加强提案逻辑连贯性)。
Unit 7 The Natural World
7. Further study(拓展学习)
推荐观看纪录片《中国湿地》,了解中国湿地保护成果,鼓励分享观后感与保护案例。
Unit 8 Safe and Sound
1. 主题
本单元围绕 “紧急情况与自然灾害中的安全” 展开,带领学生了解地震、火灾、洪水等灾害类型,学习灾难中的生存经验与应对措施,培养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理解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 的重要性。
2. 核心问题
紧急情况和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在紧急情况或自然灾害中如何保持安全并采取正确行动?
3. 主要内容
区分紧急事件(如交通事故)与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阅读幸存者经历(如 Highfield 地震、森林火灾)。讨论并撰写灾害应对建议,分享安全防护措施。
4. 语法及构词法
过去进行时:复合词:通过名词 + 名词、名词 + 动词等形式构成新词汇(如 thunderstorm, teamwork)。
5. 写作
撰写个人经历的灾害事件文章,包括事件经过、应对措施及感受。
Unit 8 Safe and Sound
1. Welcome to the unit(导入)
区分紧急事件(E)与自然灾害(ND)的新闻标题(如 “地震导致无家可归” 属于 ND),定义两者差异。提供对话范例,引导学生讨论听过或经历的灾害事件(如美国雾灾导致的交通事故)。
变化:
1)导入部分,所用词语更加专业;
2)对话部分,用网上聊天方式,讨论本单元的主题
Unit 8 Safe and Sound
2. Reading(阅读)
一篇关于 Highfield 地震中 Timmy 幸存经历的文章,描述地震发生时的震动、人们的恐慌及他被困与获救的过程。阅读后通过段落匹配(如 “Timmy 被困” 对应段落 3)、图片排序(地震发生→墙体倒塌→呼救→获救)等练习巩固叙事顺序。
变化:1)文章内容改成2021年的地震;2)文章的表达方式与旧版略有相似
2. Reading(阅读)
变化:1)练习部分,把 “英译英”更换成表格,关于段落大意;
2)Part B的练习,和之前有所相似;
3)语篇填空,更换成森林大火;
4)增加 Part D 引导学生思考发生地震该如何做
Unit 8 Safe and Sound
3. Grammar(语法)
Past continuous tense:
学习过去进行时的结构(was/were + v-ing),区分 when/while/as 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
变化:1)采用对话的形式导入 本单元语法知识;
2)增加 when, while 和 as 的用法 ;
3)增加 关于暴风雪的语篇
Unit 8 Safe and Sound
4. Word power(词汇)
学习复合词的构成方式(如 noun + noun→snowball),通过单词拆分(如 policeman → police + man)和填空(如 “country + side → countryside”)练习构词。
变化:
1)列举的词汇更改;
2)增加方框选词
Unit 8 Safe and Sound
5. Integration(综合技能)
Staying safe:
阅读黑龙江暴雪和澳大利亚丛林火灾的新闻,听力获取洪水、台风、地震的应对措施(如洪水时前往高地、地震时躲在桌下)。
变化:1)标题更改,可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2)更改旧版的对话填空,改成语篇进行巩固
Writing an experience:
参考日本学生的海啸经历,根据提纲(时间、经过、应对、后果)撰写个人或听闻的灾害事件文章。
变化:
1)导入部分,引用真实事例;
2)呈现的文章,内容充实,结构清晰,不再是填空
Unit 8 Safe and Sound
6. Assessment(评估)
通过表格自评与互评,检查对 “复述灾害故事、使用过去进行时、描述应对措施” 等目标的掌握情况,制定改进计划(如加强复合词运用)。
Unit 8 Safe and Sound
7. Further study(拓展学习)
分组设计 “保护自然” 音频宣传活动,选择濒危物种或生态系统(如珊瑚礁、北极熊),调研威胁(如塑料污染、气候变暖)并撰写脚本,添加音效录制宣传音频。
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
第1课时:Welcome + Vocabulary (词汇与导入)
第2-3课时:Reading (泛读+ 精读/知识点学习)
第4课时:Grammar (语法知识学习+运用训练)
第5-6课时:Integration skills (听力, 口语,写作)
第7课时:复习+单元小测
补充建议
1. 每单元分配1课时复习+检测,穿插在教学中。
2. 跨学科融合:如Unit 5结合生物知识,Unit 7和Unit 8结合地理。
3. 评价方式:结合口语展示、项目作业和单元测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