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义务教育新教材(2024内容解读)生物 · 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2024)演讲人:时间:2025.09.01前 言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前言部分,明确提到:“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课程教材建设的意见》精神,教育部组织修订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明确提到了修订教材的必要性和依据,强调了教材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些修订,教材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教材已于2024年秋季学期陆续投入使用,2025年秋季学期八年级新教材继续投入使用。为更好地帮助熟悉2025年秋季新学期新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特推出《义务教育新教材(2024版)》具体内容解读PPT,提高教学效果。01目录结构对比02整体重要变化03变化要点解读04各章节具体变化05各章节教学安排06教学指导建议第一部分目录结构对比第5单元健康地生活第12章 微生物与人的生活第1节 微生物的特点和主要类型第2节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第6单元生命的延续第2节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15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1节 人的生殖和发育第3节 植物的生殖方式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第2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第3节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第13章 传染病及其预防第1节 预防传染病第2节 人体免疫第14章 健康的生活方式第1节 健康及其条件第2节 当代主要疾病和预防第16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4节 性别和性别决定第5节 遗传与转基因技术第6节 遗传病与人类健康--------------------------------------------------------------------------2024新版2013旧版-----------------------------------------------------------------------第5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5章 动物的运动第1节 动物运动的方式第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第6单元生命的延续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第1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2节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第16章 动物的行为第1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第1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2节 我国的动物资源及保护第1节 遗传和变异现象第2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第3节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4节 性别和性别决定第5节 遗传与环境第6节 遗传病和人类健康--------------------------------------------------------------------------第3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第1节 人的生殖和发育第2节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3节 植物的生殖方式-----------------------------------------------------------------------跨学科实践活动活动一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活动二 自制人工孵化箱孵化鸡卵目录结构对比第6单元生命的延续第2节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15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1节 人的生殖和发育第3节 植物的生殖方式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第2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第3节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第16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4节 性别和性别决定第6节 遗传病与人类健康第6单元生命的延续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第2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第3节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4节 性别和性别决定第5节 遗传与环境第6节 遗传病和人类健康--------------------------------------------------------------------------第1节人的生殖和发育第2节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3节 植物的生殖方式相同模块内容对比核心知识高度传承,体现生物学基础逻辑的稳定性1.保留 “结构与功能统一” 的生物学观念(如鸡卵结构适配胚胎发育)2. 知识框架均遵循 “现象→物质基础→规律→应用” 逻辑,讲解遗传变异现象(性状差异)、DNA 是遗传物质、孟德尔遗传规律(性状分离、显隐性)、性别决定(染色体机制)、遗传病与健康第5节 遗传与转基因技术微调:更加呼应科技发展对生物学知识的更新第二部分整体重要变化第5单元健康地生活第12章微生物与人的生活第1节 微生物的特点和主要类型第2节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第6单元生命的延续第2节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15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1节 人的生殖和发育第3节 植物的生殖方式第13章 传染病及其预防第1节 预防传染病第2节 人体免疫第14章 健康的生活方式第1节健康及其条件第2节 当代主要疾病和预防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第2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第3节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第16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4节 性别和性别决定第5节 遗传与转基因技术第6节 遗传病与人类健康第5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6单元生命的延续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第1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2节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第1节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2节 我国的动物资源及保护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第2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第3节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4节 性别和性别决定第5节 遗传与环境第6节 遗传病和人类健康--------------------------------------------------------------------------第1节人的生殖和发育第2节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3节 植物的生殖方式相同章节核心知识高度传承,体现生物学基础逻辑的稳定性表述更贴近生活,体现生殖方式多样性体现科技发展重要性扩充为独立单元新增章节强化微生物—疾病—健康的逻辑链条第15章 动物的运动第16章 动物的行为删除改写并整章移入七下2024新版第三部分变化要点解读框架结构调整单元数量从八个缩减为六个,不再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而是以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为主线,同时遵循学生心理逻辑,整合动物类群等章节设置了独立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单元,每册均匀分布相应活动,让知识体系更科学,契合学生认知规律章节学习目标和小结体现核心素养内容重组与删减内容整合:对部分内容进行整合,将旧版18章的1,2节扩充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名为微生物与人的生活,更加贴近生活内容增加:根据修订版本的课标要求,第13章传染病及其预防是新增章节,整个知识体系更加连贯内容删减与精简:删除或精简课程标准中不再要求的“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更加突出重难点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强化项目一项目二实践活动项目空中悬浮颗粒物的测定与分析全面落实跨学科实践活动,章节中会有实践活动项目,正文有独立新增的跨学科实践活动项目,让知识学习与跨学科实践活动联系,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自制人工孵化箱孵化鸡卵教材辅助功能章节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在章节学习之前了解学习目标,对整个章节把控更加完整章节小结每章节最后设有本章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章重难点,梳理大致的知识脉络。思考与练习本章节设有思考与练习板块,题型主要涉及到重难点,巩固所学知识小资料和课外读小资料和课外读更加开放和贴近生物前沿知识,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教材内容更新与时俱进更新内容,引入生物科技新进展利用微生物生产蛋白质介绍摇头丸及危害,告诉青少年抵制毒品,提高珍爱生命的意识避孕的方法可以帮助青少年关爱自己健康更新科学史内容,确保教材跟上时代步伐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在世界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主题教育的内容中国传统发酵技术关注公共卫生事件,提高应急准备意识和防护能力参观禁毒展览,提高珍爱生命的意识第四部分各章节具体变化对比项目 旧版本(八年级上册) 新版本(八年级上册)单元主题与数量 共两个单元,第5单元四个章节,分别是“动物的运动”“动物的行为”“生物圈中的动物”“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第6个单元两个章节,分别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两个单元,第5单元三个章节,分别是“微生物与人的生活”“传染病及预防”“健康的生活方式”第6单元两个章节,分别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单元章节内容 第15章 动物的运动主要介绍动物运动的方式和动物运动的形成过程 第16章主要介绍动物的个体行为和动物的社会行为 第17章主要介绍动物在生物圈的作用 第18章主要介绍微生物的形态特点和人类关系 第12章主要介绍微生物的特点和生活中微生物第13章主要介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第14章主要介绍当代生活的主要疾病和健康生活方式,以及一些实践探究实验解决生活问题新增与删减情况 整个动物的运动挪动到七上,动物的行为删除 无人体健康相关内容 新增健康的生活相关内容,更贴近生活实际概括来说,八年级上册单元主题和章节内容上有显著变化旧版侧重动物相关知识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更侧重于知识部分新版侧重人体生理健康知识,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生态关系和生态安全,知识体系侧重点更贴近生活实际,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第五部分各章节教学安排单元 章节 节次 教学内容 课时第五单元 健康的生活 12章微生物与人的生活 微生物的特点和主要类型 细菌,真菌,病毒的特点 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生活中的微生物利弊 213章传染病及其预防 预防传染病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以及预防 214章健康的生活方式 人体免疫健康及其条件 如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当代主要疾病和预防 现代的主要疾病 2第六单元 生命的延续 15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人的生殖和发育 人的生殖系统和安全 2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动物的生殖方式,主要有昆虫 2植物的生殖方式 植物的各种生殖方式 216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和变异现象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性状遗传的实质理解 2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探索性状遗传的规律 2性别和性别决定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2遗传与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现代技术 2跨学科实践活动 遗传病与人类健康 遗传病 2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学生实践活动并进行展示或评比 2自制人工孵化箱孵化鸡卵 2综合复习 综合复习 4第六部分教学指导建议一 基于原有经验,更新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素养导向教学转变。以往可能更注重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记忆,新教材下则应更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讲解 “传染病及其预防” 时,不再只是让学生记住传染病的种类和预防措施,而是引导学生分析传染病传播的模型,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结合新教材特点,运用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方法。例如在 “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中,创设生活中常见的健康问题情境,让学生分组进行项目式探究,提出解决方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二 注重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整体规划单元教学:依据单元大概念,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如在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单元,确定整体教学目标为让学生理解不同生物生殖和发育的方式及意义;教学活动可以包括观察实验、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课堂表现、小组活动参与度)和终结性评价(单元测试)相结合 。强化知识整合:帮助学生梳理单元内知识的逻辑关系,形成知识体系。可以通过绘制概念图的方式,让学生清晰看到 “人的生殖和发育”“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植物的生殖方式” 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 扎实落实跨学科实践教学明确实践活动目标:新教材设置了独立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如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自制人工孵化箱孵化鸡卵” 等。教师要明确这些活动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生物学技能,还涉及化学(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物理(孵化箱的原理涉及温度控制等物理知识 )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实施实践活动:在活动前,指导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包括知识储备、材料准备等;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分工合作、规范操作、记录数据;活动后,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总结经验教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四. 分利用教材资源与现代技术挖掘教材资源:新教材配有丰富的插图、小资料、课外读等资源。如利用教材中的精美插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生物概念,像细胞结构示意图等;通过小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介绍生物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等 。借助现代技术:运用多媒体课件、虚拟实验软件等辅助教学。例如,在讲解 “遗传和变异” 时,利用动画演示遗传物质的传递和变异过程,让抽象知识更形象易懂;对于一些难以实际操作的实验,借助虚拟实验软件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 。感谢观看义务教育新教材内容解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