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安庆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安徽省安庆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某中学开展了一次生理健康主题讲座活动,下面同学发言观点符合这次讲座主题的是( )
A.小夏:我们的情感世界愈加丰富
B.小天:我们身体外形发生了变化
C.小花:我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
D.小海:我们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2.自2025年1月17日开始,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安徽省心理援助热线0551-63666903并轨同时为安徽居民群众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危机干预等公益服务。青少年求助心理援助热线能够( )
①放松心情,稳定情绪
②消除烦恼,快乐成长
③纾解焦虑,化解危机
④迅速地提高学习成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班级篮球比赛输了,同学们都很沮丧。小秦说:“虽然比赛输了,但是比赛让班级更加团结融洽,这才是我们收获的最好的礼物!”这种调节情绪的方法是( )
A.注意转移 B.合理宣泄 C.认知调节 D.放松训练
4.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包括自我尊重和赢得他人的尊重。以下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①小玉认真打扫班级卫生,获得师生的点赞
②小涵帮助清理小区广告,获得居民的称赞
③小田为了取得好成绩,考试时传递小纸条
④小华看到同学新鞋子,立即让妈妈买一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 )
①找准定位,扬长避短
②专注当下,积极行动
③勇于探索,增强底气
④掩饰缺点,展示优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中华民族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有深刻的思考,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这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是( )
A.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B.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C.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D.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7.“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体现了( )
A.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B.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C.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8.“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它谁触电;法律是个守护神,惩处违法保护好人。”这体现了我国法律( )
①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②保护公民的一切权利
③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④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民法典与我们的一生密切相关,下列对于民法典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②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③民法典只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④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小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快递电子运单上经常隐去姓名、电话号码和地址的一部分。这是为了保护公民的( )
A.肖像权不受侵犯 B.隐私权不受侵犯
C.生命权不受侵犯 D.财产权不受侵犯
11.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权人对自己的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小华的叔叔把汽车租给别人获得租金,这体现了对合法财产的( )
A.占有权 B.使用权
C.收益权 D.处分权
12.知识产权是人们对其智力成果等依法享有的权利。下列不属于知识产权的是( )
A.著作权 B.专利权
C.商标权 D.肖像权
13.被告人杨某因犯危险驾驶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下列对此判决解读正确的是( )
A.被告人杨某的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B.拘役和罚金都属于刑罚中的主刑
C.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D.判决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4.假如在学校生活中,遇到下图中的现象,我们应该( )
A.不顾一切,奋力反抗
B.忍气吞声,自己承受
C.要求退学,远离校园
D.及时求助,依法维权
15.民法典继承编规定了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及继承顺序,下列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是( )
①配偶②子女③兄弟④姐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辨析题
16.【矛盾困惑积极面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对于青春期的矛盾心理,小丽和小安有不同的看法。
请对两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
三、分析说明题
17.【学会管理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芮最近遇到了一些烦心事:数学考试没考好,被老师批评了;回家后因为琐事和妈妈争吵,感到委屈;晚上又收到好友的短信,说她最近心情不好,想和小芮聊聊。小芮一时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些情绪,觉得自己又生气又难过,还有点无助。
(1)结合材料,请你说说小芮经历了哪些情绪 这些情绪有什么影响
(2)运用所学知识,请你说说我们如何学会管理情绪
18.【学习先进模范人物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旭华长期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主持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研制,隐姓埋名几十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卓越贡献。黄旭华说:“我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无怨无悔。因为我知道,只有国家强大了,我们的人民才能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
(1)结合材料,请你说说黄旭华身上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运用所学知识,请你简要说明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如何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19.【薪火相传践行美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七年级学生小燕的爷爷年过八旬,行动不便。每天放学后,小燕都会先帮爷爷按摩双腿、读报纸,周末还主动向社区医生学习基础护理知识。重阳节,她组织班级同学到敬老院表演节目,为老人们打扫房间。有同学问她为什么坚持这么做,小燕说:“《弟子规》里讲‘亲有疾,药先尝’,孝敬长辈是我们该做的。”
材料二 某中学举办“诚信超市”活动,货架上的文具无人看守,购物者自觉扫码付款。活动首日,货架上的商品一件未少,钱款分文不差。学生小磊在购买笔记本时发现系统故障,无法付款,他特意留下字条说明情况,第二天一早补交了费用。校长在晨会上表扬他:“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小磊同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诚信美德。”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你简要说明这些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
(2)运用所学知识,请你说说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3)请你列举一个生活践行美德的具体表现。
20.【学法用法与法同行】
某校七年级(1)班开展“学法用法与法同行”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学习法律
2025年5月是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民法典与我们的一生密切相关。它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的规范和保护。
(1)运用所学知识,请谈谈这部法律颁布实施的意义。
以案说法
16周岁的王某,因沉迷网络游戏急需用钱购买装备。某日放学后,他持水果刀在偏僻小巷威胁低年级同学李某交出手机,并抢走其随身携带的200元现金。李某手臂被划伤后报警。警方迅速抓获王某,经调查取证,法院认定王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
(2)结合材料,分析王某的行为为什么被认定为犯罪 请结合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进行说明。
严于律己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法用法的热情,班主任希望同学们从法律案件中吸取教训,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
(3)运用所学知识,请你说说如何做到严于律己,远离违法犯罪。
安徽省安庆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A A C C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A D A
16.小丽的观点是错误的,小安的观点是正确的。青春期的矛盾心理虽然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但如果不加以重视,可能导致情绪波动过大,产生不良影响,主动调节矛盾心理有助于我们健康成长。我们要积极面对青春期的心理矛盾和困惑。我们可以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接纳和调整自己;求助老师、家长和心理医生,化解烦恼,解决问题;学会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17.(1)小芮经历了愤怒、悲伤等情绪。情绪非常神奇,会影响人的观念和行动;愤怒、悲伤、焦虑等消极情绪通常给人带来不良体验,会产生负面影响;在一定条件下,消极情绪也会有积极作用,如适度的焦虑情绪可以把压力转化为动力,从而有助于我们提升思考能力、加快反应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2)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调节情绪;学会合理表达情绪;学会在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中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
18.(1)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报效祖国、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艰苦奋斗等。
(2)树立远大理想;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在苦干实干中磨砺成长,砥砺前行等。
19.(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有助于我们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等。
(2)做自强不息的人;做敬业乐群的人;做扶危济困的人;做见义勇为的人;做孝老爱亲的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
(3)考试不作弊,守时履约,参与志愿服务,帮助困难同学等。
20.(1)体现了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的保护;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等。
(2)严重社会危害性:王某持刀威胁并抢劫财物,侵害他人财产和人身安全,扰乱社会秩序,造成李某受伤及周边学生恐慌,符合犯罪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王某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具有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法院依法判处王某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表明其行为需承担刑罚后果,体现犯罪的应受刑罚处罚性。
(3)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