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传染病及其预防.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7.1传染病及其预防.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四单元 人体生理与健康(二)
第七章 健康地生活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态度责任
生命观念
1.了解传染病的常识,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树立健康生活的态度
2.培养正确对待患者以及
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情感
并激发其社会责任感
1.阐明传染病的病因是什么
2.阐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
哪些
3.阐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
节有哪些
4.举例说明如何预防传染病
2024年,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外,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约1546万例,比2023年的1871万例下降了17.3%,约2.76万人死亡,比2023年的26947人增加了2.4%。
传染病及其危害
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作传染病。
脂肪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
脂肪沉积过多
肝炎病毒
传染性
非传染病
传染病
糖尿病
疟疾
灰指甲
流行性感冒
龋齿
冠心病
手足口病
狂犬病
蛔虫病
肺结核
艾滋病
水痘
色盲
乙肝
近视
高血压
传染病 流感 狂犬病 艾滋病 肺结核 血吸虫病
病因
病毒
细菌
寄生虫
病原体
流感
病毒
狂犬
病毒
艾滋
病毒
结核分枝
杆菌
血吸虫
传染病的流行环节
1. 流感是一种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传染病。高热(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的现象称为发热,以口腔温度为标准,高热的体温在39.1一41℃)是流感的典型症状之一。流感患者的鼻涕、唾液和痰液中含有大量的流感病毒。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他们会从口腔,鼻咽部喷出大量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就可能感染,人接触被流感病毒污染的用具也可能患上流感。与青壮年相比,老人和儿童更容易患流感。
1.分析流感的传播途径,为什么咳嗽或打喷嚏时要捂住口鼻?为什么老人和儿童更容易患流感?
流感主要通过飞沫(咳嗽、打喷嚏)和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传播。捂住口鼻可以减少飞沫扩散,阻断病毒通过空气或直接接触传播的路径。
儿童的免疫系统未成熟,老人的免疫功能衰退,更易患流感。
传染病的流行环节
2. 甲肝患者用的碗筷要同家人用的分开,否则容易使家人感染甲肝。饭店的餐具要严格消毒,否则可能使顾客感染甲肝、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
资料中的做法有什么科学道理?谈谈你的认识。
甲肝病毒等通过粪-口传播,患者使用过的餐具残留病毒,未消毒或混用会经口感染。高温或化学消毒可灭活病原体。分开碗筷、严格消毒可以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避免交叉污染,保护对甲肝病毒等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传染源
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
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经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患病的人
患病的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
飞沫传播
食物传播
水传播
体液传播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孕妇、老人、新生儿、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疫苗
体育锻炼
预防传染病
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采取综合措施
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在三个环节中抓住主要环节
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疾病 重点措施
麻疹、脊髓灰质炎 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
血吸虫病、棘球蚴病 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切断传播途径
淋病 杜绝不洁性接触、切断传播途径、
及时治疗患者
依法防控传染病,守护全民健康
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
依法措施: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医学观察。
目标:预防、控制并消除传染病危害。
法律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必须接受并配合执行。
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个人责任与行动
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
自我防护意识:主动学习防疫知识,配合公共防控措施。
社会意义
减少传播风险:个人防护是阻断传染病传播链的关键。
共建健康社会:人人尽责,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疟疾是怎样传播的?19世纪末,人们发现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还认识到蚊子会传播疾病,在疟疾高发的沼泽地带蚊子特别多,因此有人推测: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叮咬过疟疾患者的按蚊(一种蚊子)的唾液中有疟原虫,未感染疟疾的人被它叮咬后可能会患病。
关于蚊子传播疟疾的推测有道理吗?证据充分吗?
推测合理,因疟原虫在蚊子唾液中发现且疟疾高发区与蚊子密集区重合,但证据不充分,需实验验证蚊子能否传播疟原虫。
根据进一步研究发现的证据,能否得出按蚊传播疟疾的结论?
根据进一步研究,按蚊唾液中含有疟原虫,且叮咬可能导致感染,可初步推断按蚊传播疟疾。
判定因果
调查当地的主要传染病
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因素
气候、环境、医疗条件、卫生习惯、风俗文化。
调查目标
分析本地传染病威胁,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
注意事项
禁止擅自前往疫区,避免感染风险。
如何科学开展调查?
前期准备
拟定提纲(目的、方式、内容)。
调查途径
访谈:医务人员、出入境工作人员。
文献:书籍、网络、政策法规(如《传染病防治法》)。
调查内容
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防控措施、社会影响等。
拟定提纲
收集数据
分析报告
安全调查·成果转化
成果展示
报告展示、问题讨论。
制作防疫海报、开展宣传活动。
传染病种类 分布 传播环节 流行趋势 建议
传染病
传染病
传播的基本环节:
概念:
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源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实例
细菌性:
鼠疫、伤寒、淋病
病毒性: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寄生虫病:
血吸虫病、蛔虫病、蛲虫病、包虫病
病原体:
细菌、病毒、寄生虫
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
完成练习册21-22页。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