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1 声现象五年(2021-2025)中考(一年模拟)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研真题,明考向。为了进一步配合广大师生复习备考,21教育重磅推出《(2021-2025)五年中考真题和一年模拟分类汇编》系列。本套资料设计科学,根据地区试题汇编,按照知识点构成情况,将试题分解组合,全面呈现各学科知识点在五年中考和一年模拟题中的考查情况,是考生掌握当地中考命题动向、熟悉中考考查方式、复习备考不可或缺的精品资料!1.(2025 长沙)古代常用敲钟的方式来报时、召集人群、发布消息。下列关于钟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钟声和琴声的音色相同 B.钟声可以传递信息C.响度越大,钟声传播速度越大 D.钟声一定是噪声2.(2025 湖南)如图,这是湖南省博物馆内保存的一把西汉古瑟,瑟是我国原始的弹拨丝弦类乐器。当琴瑟合奏时,人们能够分辨出瑟的声音,主要根据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3.(2024 湖南)考古人员用两千多年前楚国的编钟演奏《茉莉花》时,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如图所示编钟的相同位置,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A.传播速度 B.响度 C.音调 D.音色4.(2024 长沙)龙年元宵晚会精彩纷呈,《春生潇湘》节目中不同的乐器合奏出美妙的音乐。观众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是通过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5.(2023 娄底)“双减”后,校园更加活跃,如图是学生课后乐器表演的场景。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琴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弹琵琶时改变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C.同学们的掌声越大,掌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就越快D.优美的音乐一定不属于噪声6.(2023 永州)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频率7.(2023 益阳)我国是文明古国,具有光辉灿烂的文化。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笛和大鼓。关于笛声和鼓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笛声和鼓声的音色相同B.笛声的响度一定比鼓声的小C.尖细的笛声比低沉的鼓声音调高D.响亮的鼓声比轻细的笛声传得远,是因为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8.(2023 长沙)我国的民族音乐源远流长,下列关于民族乐器说法正确的是( )A.演奏古筝时琴弦振动发声 B.敲锣的力越大,锣声的音调越高C.箫声与鼓声的音色相同 D.笛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琴声大9.(2023 长沙)2023年5月9日,全自动无人驾驶云巴(如图)在湖南湘江新区正式开通。下列有关云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刷脸支付使用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利用胶轮在轨道上行驶来降噪属于在人耳处控制噪声C.给蓄电池充电时,蓄电池是电源D.智能芯片采用了半导体材料10.(2023 邵阳)学校举行红歌比赛,团团同学班合唱《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多么嘹亮”指声音的( )A.音色好 B.音调高 C.响度大 D.频率高11.(2023 湘潭)研学活动中,讲解员使用“小蜜蜂”扩音器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传播速度12.(2023 岳阳)二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乐器。下列关于二胡发出的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A.由弦振动产生的 B.传播不需要介质C.力越大,音调越高 D.一定不是噪声13.(2023 衡阳)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A.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 B.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音调越高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14.(2023 株洲)如图为094型核潜艇,它是我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水下航行时是通过声呐系统发出的超声波感知附近海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D.潜艇上的舰员能够听见超声波15.(2023 娄底)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送餐成为时尚。如图所示,机器人可以灵活地避开障碍物是通过体内的雷达发射 ,然后接收障碍物的反射波,确定障碍物的位置。客人可以通过语言来操控机器人,说明声可以传递 。16.(2022 怀化)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玻璃隔声板,能有效降低噪声,下列减弱噪声的途径与之相同的是( )A.禁止鸣笛 B.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 D.学校周围植树17.(2022 长沙)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关于他们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宇航员讲课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B.太空授课的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回地球C.女宇航员的音调高是由于振幅大 D.分辨翟志刚和叶光富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调18.(2022 张家界)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吹笛子时,按住不同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色B.图乙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C.图丙公路两旁的隔音蛟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图丁拉奏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19.(2022 株洲)古诗《凉州词》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人能辨别出羌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20.(2022 岳阳)乡村的夏夜,常常听到青蛙“呱呱”的叫声,下列关于“呱呱”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由青蛙鸣囊振动产生的 B.它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根据音调可以辨别它是青蛙的声音 D.关闭门窗是在声源处控制它的干扰21.(2022 益阳)北宋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提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尽早听到来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样做能尽早听到马蹄声的主要原因是( )A.声音在土地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B.使马蹄声的音调变高了C.改变了马蹄声的音色 D.提高了士兵的听力22.(2022 娄底)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B.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C.丙图:抽掉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闹钟铃声的音量不会变化D.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23.(2022 郴州)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更清楚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老师上课时常常使用扩音器。扩音器改变了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24.(2022 湘西州)湘西苗族鼓舞流传在湘西自治州境内的吉首、凤凰、泸溪、保靖、花垣和古丈等县市,每逢佳节,苗族同胞击鼓同庆,鼓声震天。这里描述的声音特征是指(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25.(2022 常德)学习了声音的知识后,小芳自制了“水瓶琴”。她往八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关于“水瓶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瓶琴”的“琴声”因为振动产生B.敲击不同的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C.敲击同一个瓶子,用力越大响度越大D.“琴声”通过水传播到小芳的耳朵26.(2022 衡阳)古筝是我国传统的一种弦乐器,在2022年央视元宵节晚会上,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在空间站用古筝弹奏了一曲《茉莉花》,如图所示,关于王亚平的这次太空演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古筝发出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B.弹奏古筝时,手指越用力,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C.人们能根据声音的音调分辨出古筝D.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直接传播到地球的27.(2022 永州)端午节赛龙舟,鼓手仅仅增大敲鼓的力,改变了声音的(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传播速度28.(2022 邵阳)大象可以用我们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这种“声音”的频率很低。频率决定了声音的( )A.响度 B.音色 C.音速 D.音调29.(2022 湘潭)如图,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男孩用小号演奏《我和我的祖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号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号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C.用更大的力气吹奏,可改变声音的音调D.听号声知道所吹奏的乐曲,主要说明声音传递能量30.(2021 湘西州)张吉怀高铁(即张家界﹣吉首﹣怀化高速铁路)即将开通,工人师傅在铁路经过有住户的地方加装了隔音墙。隔音墙的作用是( )A.声源处减弱噪音 B.传播途中减弱噪音C.人耳处减弱噪音 D.以上都正确31.(2021 湘潭)如图是端午节赛龙舟的情景,选手在鼓声指引下,整齐地划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选手通过响度来辨别鼓声C.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鼓声的音调高D.鼓手在耳朵里塞上棉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32.(2021 邵阳)“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一规定得到我市市民的一片叫好,它不仅保护了自然环境,也还给了市民一个清静的居住环境。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 )A.从人耳处减弱噪声 B.从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C.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以上三种减弱噪声的方法都用了33.(2021 张家界)排箫又叫“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真空中可以听见箫声B.竹管长度参差不齐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C.我们能区别排箫的声音是依靠音调D.排箫发出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34.(2021 岳阳)在庆祝建党100周年歌唱比赛中,师生齐唱《把一切献给党》,抒发爱党、爱国之情。对于歌声描述正确的是( )A.伴奏的钢琴和圆号的音色是一样的 B.歌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齐唱使得声音的音调更高 D.歌声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35.(2021 益阳)很多人听完自己的录音,都会有点奇怪,感觉不像是自己的声音。能听出其中的差别,主要是因为两者之间具有不同的(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音速36.(2021 郴州)声音是人类最早研究的物理现象之一。下列有关声的描述正确的是( )A.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C.超声波洗牙是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 D.音乐不可能是噪声37.(2021 长沙)毛主席在《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中写到“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莺的歌唱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流水声传入人耳不需要时间C.清脆的鸟鸣声比低沉的流水声音调低 D.鸟鸣声和流水声的音色相同38.(2021 永州)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某中学举行了“唱支赞歌给党听”的音乐晚会。关于音乐晚会上各种乐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提琴声不是振动产生的B.观众听到的美妙音乐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钢琴声和二胡声是通过声音的音调区分的D.笛子声的“高音”和“低音”是通过声音的响度区分的39.(2021 怀化)为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师生们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以抒发浓浓的爱党爱国之情。“高唱”中的“高”形容的是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40.(2021 常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速公路上小轿车正常行驶时速度是4m/s B.击鼓时,力量越大音调越高C.工厂里的工人戴一个防护耳罩,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教室的门宽约80cm41.(2021 娄底)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俗话说“声如洪钟”,说明声音的响度大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42.(2021 娄底)2021年2月开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又一次激起观众对国学经典的喜爱。关于诗句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中狗叫声是通过大地传到人耳B.“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是以河岸作为参照物C.“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的“倒影”是楼台通过池塘水面成的实像D.“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43.(2021 邵阳)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各地都开展了唱红歌比赛活动,男女演唱者时而“引吭高歌”,时而“低声吟唱”,十分感人!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多选)44.(2021 株洲)用筷子和湿碎布做一个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一个“哨子”,吹哨时( )A.空气柱振动发声 B.上下推拉活塞,音调发生改变C.改变吹哨的力度,音调发生改变 D.换不同的人吹哨,音色发生改变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25 祁阳市校级一模)教室里,小明闭上眼睛就能知道说话的人是小亮,小明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频率2.(2025 石门县模拟)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中,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降低音调B.图乙中,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因为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C.图丙中,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D.图丁中,系在绳上的乒乓球轻触发声的音叉被多次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3.(2025 岳麓区模拟)抖空竹是中国民间传统游戏之一,宋代《梦粱录》中就有其详细记载。如图,空竹圆轮以竹木制成,其外侧开有若干方形哨口,哨口内有大小不同的气腔,因其转动时会发出嗡嗡声,又名“空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竹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B.空竹发出的声音是由气腔内的空气振动产生的C.气腔内空气振动越快,声音传播速度越大D.气腔内空气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4.(2025 湖南模拟)如图所示是某研究人员用一台声波灭火装置灭火的情景。打开声波灭火器,声波灭火器通过发出30Hz~60Hz的低频音波,能够在短短数秒之内扑灭火焰。下列关于低频音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低频音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波灭火器发出的低频音波人耳是无法听到的C.低频音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低频音波能灭火,说明低频音波可以传递能量5.(2025 长沙模拟)如图所示,汽车领域广泛利用AI(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实现“人与车”全场景自然交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B.减小声音音量实质是降低音调C.人们能分辨出车载音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是声音的音色D.根据用户语音指令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6.(2025 长沙模拟)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能听到声音,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图乙中:航母舰载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图丙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D.图丁中: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7.(2025 长沙一模)古筝是古老的民族乐器,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其中“音域”描述的是古筝声音的( )A.音调的跨度范围 B.响度变化C.音色好坏 D.以上均不是8.(2025 株洲一模)如图为一款骨传导耳机,它发出的声波可直接通过骨骼传至听神经,使用时不伤害人耳的鼓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耳机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佩戴者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佩戴者能从乐曲中分辨出演奏的乐器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D.电量低时耳机发出“请充电”的提示音,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9.(2025 衡南县模拟)龙年春晚开场节目《鼓舞龙腾》,寓意龙腾华夏,福满万家,人们用热情的鼓声、欢快的歌舞欢度春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现场观众根据演员1min内敲击鼓面的次数,估测鼓声的频率可能为4HzB.演员用力敲鼓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C.鼓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舞蹈演员随着鼓声翩翩起舞,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10.(2025 长沙一模)龙舟比赛时,选手用力敲击牛皮鼓为龙舟队助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鼓手用更大的力敲击牛皮鼓,鼓声的音调变高B.鼓声通过空气传播的速度是3×108m/sC.对于心致志备考中考的中学生而言,击鼓助威声是噪声D.选手停止击鼓后,声音马上消失11.(2025 荷塘区模拟)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陈遵在造江陵金堤时,曾利用鼓声推算高地的高度,可能是利用鼓声的传播速度推算的。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B.远远地能分辨出是鼓声,是根据声音音色区分的C.鼓声是通过鼓面传播的 D.鼓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12.(2025 长沙校级三模)如图所示的是我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用相同的力度敲一下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敲击铃时发出的声音是通过固体传入人耳的C.能区分出鼓和铃的声音是因为声音的响度不同D.根据鼓声和铃声确定行驶路程,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13.(2025 益阳一模)龙年元宵晚会精彩纷呈,《春生潇湘》节目中不同的乐器合奏出美妙的音乐。观众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是通过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14.(2025 邵阳模拟)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声音是一种波,它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B.图乙通过接收次声波信息,可以判断火山爆发的方位和强度C.图丙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D.图丁戴上防噪声耳罩,是通过阻断噪声传播的方式控制噪声二.填空题(共9小题)15.(2025 岳阳县模拟)艾力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 能够传声。16.(2025 邵阳模拟)(1)学习科学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如关于声音的速度,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15℃的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从描述中反思,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和 有关;(2)现代城市主要街道上都会设置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如图,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中考考场周围常常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 减弱噪声的。17.(2024 新化县模拟)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五号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顺利会师太空。一声“老师好!”激起了无数中国学子的航天梦,这一声音是由航天员的声带 产生的;电视机前收看节目的观众听到的声音则是通过 传回地球的。18.(2025 古丈县模拟)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三人组成的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于2021年10月16日成功进入太空,并在轨驻留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记录,同时翟志刚成功进行了出舱活动,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太空漫步的航天员。请问,在翟志刚进行出舱活动时,只能通过无线通讯设备联络的航天员是 ;可以和王亚平直接对话的航天员是 。19.(2025 天元区模拟)长沙花鼓戏是湖南传统戏剧,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戏表演时以大筒、唢呐、锣、鼓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大筒是一种形似二胡的拉弦乐器,演奏时按压大筒弦的不同位置。通过改变弦的发声长度来改变声音的 ;几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和谐的乐曲,我们通过 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20.(2024 祁阳市校级三模)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如图为两个航天员乘组在“天宫”圆满会师时拍下“全家福”,小华同学看到此情景后自豪感油然而生,轻声哼唱起了《爱我中华》,“轻声”的“轻”是指声音的 小;图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与在地球上相比,航天员的质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1.(2025 湘阴县校级一模)图中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的复原图。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 发声,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 (填“响度”或“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22.(2024 绥宁县模拟)倒车雷达是利用 (选填“电磁波”、“超声波”或“次声波”)来工作的;如果倒车雷达发出信号后0.04s接收到返回信号,(已知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则障碍物距汽车 m。23.(2025 鼎城区模拟)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 ,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 有关。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24.(2025 长沙模拟)如图所示是物理兴趣小组探究声产生与传播的一些情景:(1)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现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2)如图乙所示,随着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如果罩内的空气被完全抽空则不能听到铃声,由此我们可以推理得出的结论是 。25.(2023 株洲二模)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a)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即粗细)关系:da=dc=dd<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填对应字母)。(2)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 。(3)某同学选择琴弦b和c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是否可行?答: ,原因是 。(4)如图(b)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图是 ,响度相同的图是 。26.(2023 澧县模拟)表中是某些介质的声速。(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声速的大小跟 有关(答一种即可)。(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海水的深度是 m。(3)如图甲,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该现象说明 。(4)如图乙,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能发声,并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5)如图丙所示是把音叉发出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均填写丙图中的序号)介质 v/(m s﹣1) 介质 v/(m s﹣1)水(5℃) 1450 冰 3230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至50水(20℃) 1480 软木 500海水(25℃) 1531 铁(棒) 5200五年真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声与信息;噪声的界定.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解答】A.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钟声和琴声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B.古代常用敲钟的方式来报时、召集人群、发布消息,说明钟声可以传递信息,故B正确;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响度大小无关,响度变大,钟声的传播速度不变,故C错误;D.钟声不一定是噪声,对于喜欢听钟声的人来说,钟声是乐音,故D错误。故选:B。2.【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解答】当琴瑟合奏时,人们能够分辨出瑟的声音,主要根据声音的音色,因为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3.【考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解答】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如图所示编钟的相同位置,主要发声体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选:B。4.【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解答】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观众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选:C。5.【考点】噪声的界定;声音产生的原因;不同介质的声音速度;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解答】A、琴声是由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弹琵琶时改变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从而改变音调,故B正确;C、声速的影响因素: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与声音的大小无关,故C错误;D、优美的音乐只要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了也是噪音,故D错误。故选:B。6.【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专题】比较思想;声现象;理解能力.【解答】钟声是钟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来的。故选:A。7.【考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不同介质的声音速度.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解答】A、笛子和鼓的结构和材料不同,笛声和鼓声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B、笛声的响度可能比鼓声的响度大,故B错误;C、尖细的笛声频率高,音调高,低沉的鼓声频率低,音调低,所以尖细的笛声比低沉的鼓声音调高,故C正确;D、响亮的鼓声比轻细的笛声传得远,是因为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衰减慢,但是鼓声和笛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相同,故D错误。故选:C。8.【考点】音色的决定因素;声音产生的原因;不同介质的声音速度;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解答】A、演奏古筝时琴弦振动发声,故A正确;B、敲锣的力越大,锣声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C、箫声与鼓声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D、笛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和琴声相同,故D错误。故选:A。9.【考点】减弱噪声的途径;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电源的作用;半导体的特点.版权所有【专题】常规题型;应用题;声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电能和电功率;应用能力.【解答】A、刷脸支付使用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B、利用胶轮在轨道上行驶来降噪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B错误;C、给蓄电池充电时,蓄电池消耗了电能,所以此时蓄电池相当于用电器,故C错误;D、新智能芯片是集成电路,集成电路主要使用了半导体材料,故D正确。故选:D。10.【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解答】歌声嘹亮指声音的响度大。故选:C。11.【考点】响度.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解答】研学活动中,讲解员使用“小蜜蜂”扩音器让声音变大,即增大了声音的响度;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考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噪声.版权所有【专题】定性思想;声现象;理解能力.【解答】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错误;C、响度是声音的强弱,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错误;D、从环保角度来看,一切干扰人们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在有些情况下,二胡发出优美的声音也可以成为噪声,故D错误。故选:A。13.【考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解答】A、空气可以传声,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故A正确;B、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故C错误;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故D正确。故选:C。14.【考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声与信息.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解答】A、超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错误;C、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正确;D、超声波的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潜艇上的艇员不能听见超声波,故D错误。故选:C。15.【考点】声与信息;超声波与次声波.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解答】由题意知,机器人可以灵活地避开障碍物是利用了回声定位,其体内的雷达可以发射超声波,通过接收反射波,确定障碍物的位置;通过语言来操控机器人,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故答案为:超声波;信息。16.【考点】减弱噪声的途径.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解答】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玻璃隔声板,能有效降低噪声,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A、学校附近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B、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会测出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但不能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学校周围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故选:D。17.【考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解答】A、宇航员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声波不能在真空传播,太空授课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B错误;C、女宇航员的音调高是由于女宇航员声带振动的频率大,故C错误;D、每个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分辨翟志刚和叶光富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故D错误。故选:A。18.【考点】声与信息;减弱噪声的途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解答】A、吹笛子时,按住不同的气孔,空气柱的长短发生了变化,音调会改变,故A错误;B、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正确;C、公路两旁的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D、拉奏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弦振动的频率改变,音调改变,故D错误。故选:B。19.【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声现象;理解能力.【解答】诗人辨别出是羌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20.【考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减弱噪声的途径.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解答】A、青蛙的叫声是鸣囊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听到的蛙鸣是靠空气传播的,故B不正确;C、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是根据音色不同来辨别它是青蛙的声音,故C不正确;D、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蛙鸣的干扰,故D不正确。故选:A。21.【考点】比较不同介质的声速大小;不同介质的声音速度.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解答】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当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可以通过大地和空气同时向外传播,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所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时可以提前听到从大地传过来的声音,做好准备,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2.【考点】减弱噪声的途径;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解答】A、古筝是琴弦振动发出声音的,手在不同位置按弦,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A错误;B、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B正确;C、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说明闹钟铃声的音量发生了变化,故C错误;D、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B。23.【考点】响度;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解答】老师上课时使用扩音器讲课,是为了使声音的响度变大。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24.【考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声现象;理解能力.【解答】鼓声震天,是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A正确。故选:A。25.【考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解答】A、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所以“水瓶琴”的“琴声”因为振动产生,故A正确;B、敲击不同的瓶子,由于瓶中水的质量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正确;C、响度和振幅有关,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C正确;D、“琴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小芳的耳朵,故D错误;故选:D。26.【考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专题】定性思想;声现象;理解能力.【解答】A、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古筝声是由于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弹奏古筝时,手指越用力,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C、不同发声体的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D、太空没有空气,不能传播声音,故D错误。故选:A。27.【考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响度;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解答】敲鼓的力越大,其振幅越大,故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即鼓声越大。故选:A。28.【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解答】大象的听觉频率低于20Hz,因此大象进行交流是用次声波进行交流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故选:D。29.【考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声与信息.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解答】A、真空不能传声,号声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故A不正确;B、小号是铜管乐器,是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故B正确;C、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小号声音的响度,故C不正确;D、听号声知道所吹奏的乐曲,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故D不正确。故选:B。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30.【考点】减弱噪声的途径.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声现象;理解能力.【解答】隔音墙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故选:B。31.【考点】减弱噪声的途径;声音产生的原因;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声现象;理解能力.【解答】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音色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选手能区分开鼓声和其他声音,依靠的是不同发声体音色一般不同,故B错误;C、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D、鼓手在耳朵里塞上棉花,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32.【考点】减弱噪声的途径.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声现象;理解能力.【解答】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选:C。33.【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声现象;理解能力.【解答】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真空中无法听见箫声,故A错误;B、竹管长度参差不齐,竹管内的空气柱的长度不同,空气柱振动时的频率不同,所以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C、每个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我们能区别排箫的声音是依靠音色,故C错误;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排箫发出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D。34.【考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声现象;理解能力.【解答】A、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伴奏的钢琴和圆号的音色是不同的,故A错误;B、歌声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错误;C、多人唱同一首歌增大了响度,传播的远,故C错误;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D。35.【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声现象;理解能力.【解答】用录音机把自己唱歌的声音录下来后,再播放出来觉得不像自己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平常听自己的声音,依靠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肌体、骨骼;听录音机声音依靠空气传播;虽然自己的音色没变,但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时,音色发生了变化。故选:B。36.【考点】噪声;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声与能量.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声现象;理解能力.【解答】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振动的物体不能发出声音,故B错误。C、用超声波洗牙,是利用了声波的能量,故C正确。D、音乐声如果影响了他人休息,就成为是噪声,故D错误。故选:C。37.【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解答】A、我们听到莺的歌唱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故A正确;B、水声在空气中传播时,因为有速度,所以传入人耳需要时间,故B错误;C、清脆的鸟鸣声比低沉的流水声音调高,故C错误;D、鸟鸣声和流水声的音色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A。38.【考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专题】常规题型;分析、综合能力.【解答】A.小提琴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观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中的,故B正确;C.能够区分钢琴声和二胡声,是因为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D.笛子声的“高音”和“低音”是通过声音的音调区分的,故D错误。故选:B。39.【考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解答】“高唱”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振动幅度大,即响度大,故A正确。故选:A。40.【考点】减弱噪声的途径;常见的长度及估测;速度的定义;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定性思想;声现象;长度、时间、速度;理解能力.【解答】A、4m/s=14.4km/h远小于100k/h,故A错误;B、击鼓时,力量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B错误;C、工厂里的工人戴一个防护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教室的门宽约80cm,故D正确。故选:D。41.【考点】声与能量;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解答】AB、“声如洪钟”、“震耳欲聋”,是形容声音特别响亮,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A正确,B错误;C、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C正确;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这是声波能传递能量的应用,故D正确。故选:B。42.【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参照物的选择.版权所有【专题】定性思想;顺推法;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解答】A、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中狗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故A错误;B、“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是以流水作为参照物;如果以河岸为参照物,桥也是静止的。故B错误;C、“楼台倒影入池塘”中的“倒影”是光反射形成的虚像。故C错误;D、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在物体的后方形成一个暗区,这就是所谓的影子;对影成三人中的“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D。43.【考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解答】“引吭高歌”中的“高”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低声吟唱”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故答案为:响度。44.【考点】声音产生的原因;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解答】A、哨声是哨子内空气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哨子内的空气柱长度发生变化,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变化,音调发生改变,故B正确;C、活塞不动,改变吹哨的力度,空气柱振动的振幅改变,响度发生改变,故C错误;D、音色由哨子本身决定,换不同的人吹哨,都是空气柱振动发声,可以改变哨声的音调和响度,不能改变音色,故D错误。故选:AB。一年模拟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4小题)1.【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解答】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小明能知道说话的人是小亮,主要是依据音色判断的,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乐器音调的影响因素;声与信息;声源处减弱噪声;声音产生的原因.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解答】A.摩托车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降低噪声的响度,故A错误;B.超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容易发生反射,B超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B错误;C.手在不同的位置按弦,改变了弦的长度,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D.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D正确。故选:D。3.【考点】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解答】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竹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A正确;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空竹发出的声音是由气腔内的空气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气腔内空气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但传播速度不一定越大,因为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因素是传声的介质和温度,故C错误;D.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气腔内空气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D正确。故选:C。4.【考点】人耳的听觉范围;声与能量;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分析、综合能力.【解答】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声波灭火器通过发出30Hz~60Hz的低频音波,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是可以听到的,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错误;D.低频音波能灭火,说明低频音波可以传递能量,故D正确。故选:D。5.【考点】声与信息;声音产生的原因;响度;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解答】A、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减小声音音量实质是降低响度,故B错误;C、人们能分辨出车载音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是声音的音色,故C正确;D、根据用户语音指令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C。6.【考点】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声与能量;人耳处减弱噪声;声音产生的原因.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分析、综合能力.【解答】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能听到声音,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A正确;B、航母舰载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D、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故D错误。故选:A。7.【考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解答】“音域”描述的是古筝声音的振动频率范围,即音调的跨度范围,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8.【考点】声与信息;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解答】A.物体振动发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佩戴者能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头骨传播的,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错误;C.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佩戴者能从乐曲中分辨出演奏的乐器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D.电量低时耳机发出“请充电”的提示音,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A。9.【考点】声与信息;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解答】A、鼓声的频率由鼓面每秒的振动次数决定,鼓面的振动频率是由鼓的大小、鼓皮薄厚、紧张程度等因素决定的,所以其振动频率是固有的,不管敲击速度快慢,声音高低都是一样的,声音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并不是由敲击的快慢决定的,故A错误;B、演员用力敲鼓是为了提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C、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D、舞蹈演员随着鼓声翩翩起舞,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故选:D。10.【考点】噪声的界定;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解答】A、鼓手用更大的力敲击牛皮鼓,鼓声的响度变大,故A错误;B、鼓声通过15℃空气传播的速度是340m/s,故B错误;C、对于心致志备考中考的中学生而言,击鼓助威声妨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休息,属于噪声,故C正确;D、选手停止击鼓后,声音会传播一会,声音才会消失,故D错误。故选:C。11.【考点】声与信息;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分析、综合能力.【解答】A、利用鼓声推算高地的高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错误;B、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远远地能分辨出是鼓声,是根据声音音色区分的,故B正确;C、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C错误;D、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故选:B。12.【考点】声与信息;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解答】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发声,故A正确;B、敲击铃时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B错误;C、由于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人们根据音色分辨出鼓和铃发声的,故C错误;D、根据鼓声和铃声确定行驶路程,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A。13.【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解答】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观众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选:C。14.【考点】减弱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解答】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B、通过接收次声波等信息,可以判断火山爆发的方位和强度,故B正确;C、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即音调不同,故C错误;D、戴上防噪声耳罩,是通过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共9小题)15.【考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解答】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能听到音乐声,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故答案为:振动,液体(水)。16.【考点】减弱噪声的途径;温度对声速的影响;响度.版权所有【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理解能力.【解答】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噪声监测设备监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中考考场周围常常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答案为:介质的种类;响度;声源。17.【考点】声音产生的原因;电磁波的传播.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信息的传递;应用能力.【解答】(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航天员的声音是由航天员的声带振动产生的;(2)电视机前收看节目的观众听到的声音则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答案为:振动;电磁波。18.【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解答】翟志刚出舱后处于外太空真空环境下,不能与舱内的宇航员直接通话,只能通过无线通讯设备联络;叶光富和王亚平都在有氧气地环境中,有传声的介质,可以直接对话。故答案为:翟志刚;叶光富。19.【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解答】演奏时按压大筒弦的不同位置,可改变弦振动的快慢,所以可改变声音的音调;不同乐器发音的音色一般不同,通过音色可辨别它们的声音。故答案为:音调;音色。20.【考点】响度.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质量及其测量;应用能力.【解答】(1)“轻声”的“轻”是指声音的响度小;(2)航天员在太空只是位置变了,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变,所以质量不变。故答案为:响度;不变。21.【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声音产生的原因.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解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发声;由于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人们根据音色分辨出鼓和镯发声的。故答案为:振动;音色。22.【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回声测距.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解答】倒车雷达,即回声定位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来工作的;由题意知,声波从汽车传播到障碍物的时间:t0.04s=0.02s,故障碍物与汽车的距离:s=vt=340m/s×0.02s=6.8m。故答案为:超声波;6.8。23.【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实验题.【解答】硬纸片在木梳上快速划过,木梳齿振动快,频率大,音调高。故答案为:高;频率。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24.【考点】探究声音在真空能否传声;声音产生的原因.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分析、综合能力.【解答】(1)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现中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振动,即运用了转换法;(2)如图乙所示,随着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如果罩内的空气被完全抽空则不能听到铃声,由此我们可以推理得出的结论是真空不能传声。故答案为:(1)放大音叉的振动;(2)真空不能传声。25.【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解答】(1)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长度的关系,保持琴弦的材料和粗细相同,长度不同,由图和题意可知,应选择琴弦a和d;(2)选择琴弦a和b,材料和长度均相同,而粗细不同,是为了探究音调高低跟粗细的关系;(3)选择琴弦b和c,长度相同,但材料和粗细均不同,没有控制琴弦的粗细相同,故不能探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4)对比甲、乙可知,波峰和波谷的个数都相同,说明振动快慢(频率)相同,故甲乙声音的音调相同。对比乙、丁可知,波的幅度大小相同,故乙丁声音的响度相同;故答案为:(1)a、d;(2)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关系;(3)不可行;没有控制琴弦的粗细相同;(4)甲、乙;乙、丁。26.【考点】声与能量;声音产生的原因;测量声速的实验;回声测距;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解答】(1)观察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声音在 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温度有关。(2)声音在温度为25℃的海水中的速度v=1531m/s,声音从海面到海底时间t4s=2s,由v可得,海水深度为h=s=vt=1531m/s×2s=3062m。(3)如图甲,用竖直的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4)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5)从三幅图可以看出,①②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①和②的音调是相同的;②③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故答案为:(1)温度;(2)3062m;(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4)能量;(5)①②;②③。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5/7/11 16:31:19;用户:540160554;邮箱:540160554@;学号:4723941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