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余姚市小学科学五(下)年级第一单元练习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40格,每题2格)1-5 ABAAD 6-10 BDACA 11-15 ABCCB 16-20 DCCBD二、探究题(40格,每大题10格)(一)种子里的生命(10格)每空2格1. ××√√√×2. 土壤;水分、温度、放置位置等(合理即可);两组绿豆种子均发芽;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土壤。(二)小小实验家(10格)每空2格1.对比实验2.② ;③3.A4.准备一个盒子,放上相同的土壤,一边有光,一边无光,把几条蚯蚓放在中间,观察。(合理即可)(三)生物体的奥秘(10格)2+2+3+31.B2.C3.适应炎热的环境,防止脚被高温沙漠烫伤。(合理即可)4.大雁南飞;青蛙冬眠;变色龙等(合理即可)(四)我是生态守护员(10格)每题2格1.水草→线虫→青蛙→猫头鹰(合理即可)2.生产者;消费者3.植物4.会,猫头鹰以青蛙为食,消失了会让青蛙数量变化,青蛙以线虫为食,线虫数量会变化,因为食物关系,整个食物链中其他生物数量也会变化。余姚市小学科学五(下)年级第一单元练习卷设计意图 城南小学 谢佳文作业整体设计说明1.作业设计整体理念“生物与环境”单元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对生物个体基本特征进行过观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教学活动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绿豆切人,再扩展到其他植物、动物以及非生物因素,让学生经历从个体研究到发现联系、再到形成系统意识的学习过程。本单元明确提出“对比实验需要控制改变的条件和不变的条件”,为变量控制实验打下基础。本单元共7课,从研究植物对环境的生存需求开始,接着研究动物对环境的生存需求,最后探索动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初步建构“生态系统”的概念。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对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的认识逐渐加深,最终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初步建立“大自然”观。2.作业设计整体思路——题量、题型本单元练习卷分为“科学知识”、“科学探究”两大模块,其中前者为选择题20题,后者为实验探究题。3.作业设计整体目标(按照每一课分类概述)第一部分: 科学知识 (选择题20题40格) 每一课【科学知识】教学目标 对应题号科学态度渗透 题1、1.学会使用对比实验,变量控制 题3、题9、题15、题18、题192.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题15、题193.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 题144.知道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地方。 认识到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题55.当环境改变的时候,生物会努力适应新环境;为适应环境的变化,生物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 题2、题7、题10、题11、题126.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动植物所需的能量(养分)在食物链上的生物之间依次传递着。 题4、题13、题16、题17、题207.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生态瓶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平衡,生物才能和谐生存。 题6、题8从题量上,侧重考察学生对“对比试验”、“生物适应环境”“食物关系”这几块知识。第二部分: 科学探究 (40格) 每一课【科学探究】教学目标 对应题号1.能够使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研究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过程。 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验计划开展实践研究,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状况的活动。 种子里的生命(10格)2.能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在与同学的交流研讨中得出科学的结论。3.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方案,在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对比观察并记录绿豆苗的生长状况。4.通过控制变量开展对比实验,探究蚯蚓对光照、潮湿等条件的需求。 小小实验家(10格)5.能够通过分析动物在环境改变后的行为研究动物是怎样适应新环境的。 (三)生物体的奥秘(10格)6.能够通过“模型”的观察、分析与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四)我是生态守护员(10格)7.能够观察池塘的生物环境图片资料,分析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等因素。能够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题量分散均衡作业具体设计意图余姚市小学科学五(下)年级第一单元练习卷要素 总格数 等级标准 答对数 等级优秀 良好 合格 待合格科学知识 40 35—40 28—34 20—27 20以下科学探究 40 35—40 28—34 20—27 20以下“科学知识”部分选择题(40格)1.(原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科学课不仅教会我们科学知识,也教给我们科学方法。B.科学课就是做实验,实验的目的不重要。C.学习科学知识只能在科学课上进行。D.科学实验就是动手做,不需要理论和方法。【1.设计意图】:树立正确的科学学习态度2.(原创)“小园新开樱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每年3、4月,余姚大岚山樱花盛开,美轮美奂。大岚的樱花进入盛花期的主要原因是( )。A.水分的多少B.温度的变化C.空气的质量D.人工培育【2.设计意图】:当环境改变的时候,生物会努力适应新环境3.(引用21世纪)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改变( )个条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A.1 B.2 C.3 D.4【3.设计意图】:是否学会使用对比实验,变量控制。4.(改编21世纪)下列动物属于肉食动物的是( )A.金丝猴 B.牛 C.蚕 D.兔【4.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科学生物基本常识的认识,。5.(原创)学习过蚯蚓的知识后,下列环境中蚯蚓最喜欢的环境是( )。A.潮湿的沙土 B.阳光下被浇湿的土壤C.雨后水坑 D.菜园角落肥沃的土壤【5.设计意图】: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富含有机质的地方。认识到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6.(改编21世纪)我们在做生态瓶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最好用新鲜的自来水 B.把生态瓶放在通风的阳台上C.动物数量越多越好 D.生态瓶里植物可以是假的【6.设计意图】:制作生态瓶的具体详细步骤,放在通风有阳光处,生态瓶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平衡,生物才能和谐生存。7.(原创)下列动物的行为,( )主要是为了适应环境变化。A.狗急跳墙 B.老马识途 C.飞蛾扑火 D.大雁南飞【7.设计意图】:当环境改变的时候,生物会努力适应新环境;为适应环境的变化,生物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8.(原创)下列是生态系统的是( )。A.黄山公园 B.龙泉山所有的树 C.一间教室 D.学校花坛的花【8.设计意图】: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叫作生态系统。9.(引用21世纪)在常温下,把光照强度相同的两组种子,都加入适量的水,一组置于空气中,一组置于密封无空气的环境中,这个实验研究的是( )。A.种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 B.种子发芽和光照的关系C.种子发芽和空气的关系 D.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9.设计意图】: 是否学会使用对比实验,变量控制。10.(改编21世纪)下列动物的行为中,与繁殖后代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老鹰抓小鸡 B.青蛙求偶 C.鸟筑巢 D.孔雀开屏【10.设计意图】:当环境改变的时候,生物会努力适应新环境;为适应环境的变化,生物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11.(改编21世纪)下列植物中,适宜在沙漠中生长的植物是( )。A.仙人掌 B.柳树 C.荔枝 D.西瓜【11.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生物所在环境的了解,生物与环境存在一定关系。12.(引用21世纪)南极企鹅不宜在热地区生活,麻雀不宜在南极生活,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A.空气 B.温度 C.水分 D.风力【12.设计意图】:当环境改变的时候,生物会努力适应新环境13.(原创)这是一条食物链:草→兔→鹰,其中关于“→”的表述错误的是( )。A.箭头的末端指向消费者 B.能量流动的方向C.从食物链的顶端指向底端 D.谁被谁吃【13.设计意图】: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动植物所需的能量(养分)在食物链上的生物之间依次传递着。14.(引用21世纪)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 ),但生长需要。A.适量的水 B.充足的空气 C.光照 D.适宜的温度【14.设计意图】: 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绿豆种子发芽,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15.(改编21世纪)在探究绿豆种子发芽与土壤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选用两颗绿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一样的容器里。B.一个容器里加土壤,另一个容器里没有土壤。C.一个容器放在阳光下,另一个容器放在冰箱里。D.一个容器加潮湿的土壤,另一个加干燥的土壤。【15.设计意图】:是否学会使用对比实验,变量控制。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16.(改编21世纪)下列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关系的是( )。A.青蛙捕食昆虫 B.黄鼠狼吃鸡 C.老虎吃肉 D.人吃绿色蔬菜【16.设计意图】:食物链底端一般是绿色植物,叫做生产者,其余生物以之为食,叫做消费者。17.(引用21世纪)( )是一条正确完整的食物链。A.小草←瓢虫←蚜虫←小鸟 B.蚜虫→瓢虫→小鸟→小草C.小草→蚜虫→瓢虫→小鸟 D.瓢虫→小鸟→小草→蚜虫【17.设计意图】: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18.(改编21世纪)与“种子萌发实验”属于同一种实验类型的是( )。A.唾液消化淀粉实验 B.火山喷发实验C.食盐、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实验 D.制作一个电路小开关实验【18.设计意图】:是否学会使用对比实验,变量控制。对以往实验的方法是否有广泛的了解。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场所 阳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 阳光下温度 23℃ 23℃ 23℃ 13℃水分 每天浇适量水 不浇水 每天浇适量水 每天浇适量水实验结果 全部发芽 没有发芽 全部发芽 部分发芽19.((改编21世纪))如表所示,上述实验中如果要研究种子发芽和阳光的关系,应选择( )。A.甲组和乙组 B.甲组和丙组 C.乙组和丙组 D.丙组和丁组【19.设计意图】:是否学会使用对比实验,变量控制,理解实验设计。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20.(改编21世纪)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B.食物链描述的是食物关系C.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整个生态系统就越稳定。D.食物链中的某种生物灭绝对其他生物没有影响【20.设计意图】: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科学探究”部分探究题(40格)(一)种子里的生命(10格)(原创)同学们,你们做过“绿豆种子”的相关实验吗?请你回想做过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将下列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在“( )”打√,不必要的条件打×。阳光( ) 土壤( ) 水分( )适宜温度( ) 充足的空气( ) 人工培育( )【设计意图】: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习习正在研究种子发芽与土壤的关系,想与你合作完成记录,请填写剩余的部分。研究问题: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1)我的猜想:_种子发芽不需要土壤____。(2)要改变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3)不改变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我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能够使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研究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过程。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验计划开展实践研究,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状况的活动。(二)小小实验家(10格)(改编21世纪)某小组在探究蚯蚓喜欢潮湿还是干燥环境的实验中,记录了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蚯蚓。数量如表:环境 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①干燥 1条 0条 0条②中间 2条 2条 0条③潮湿 2条 3条 5条本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设计意图】:通过控制变量开展对比实验,了解学生对科学实验方法的认识。实验前,要把所有的蚯蚓放在 处;根据表格数据分析,一段时间后,发现多数蚯蚓爬到______处。(①/②/③)【设计意图】:考察学生探究蚯蚓对光潮湿条件的实验过程了解。3.在本次探究过程中,为得出较准确的结论,实验最好( )。A.多做几次 B.只做一次 C.做的次数越多越好【设计意图】:生物性实验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利用性不高,且生命至上,一般不可重复过多次。学生可能会错误选择C,通过此题唤醒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和珍爱。4.小组还想探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明亮的环境,接下来应该怎么做?【设计意图】:通过控制变量开展对比实验,会设计关于“蚯蚓选择”的对比试验。(三)生物体的奥秘(10格)(原创)外界的条件会影响生物的生存,生物会用不同的方式去适应环境。如图是中国新疆地区的野生双峰骆驼,骆驼生存地区干旱,当夏季中午气温高达37℃~42℃时,沙面温度可达65℃~75℃,但是骆驼却可以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正常行动、工作。1.骆驼能在高温的环境下生活,这是因为(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会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设计意图】:理解生物和环境的关系2.如图是骆驼的驼峰,其中贮存了大量的脂肪。下列关于驼峰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A.适应长期干旱的环境B.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以防没有食物C.为了给人类运送货物【设计意图】:能够通过分析骆驼的身体结构、行为等研究动物是怎样适应新环境的。通过C选项,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结构的变化是为了适应自然环境,而不是适应人类。骆驼的被毛在初夏会脱换,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才能长出新的毛发,并且它的蹄子下长着十分肥厚的肉垫,这样的好处是 。【设计意图】:能够通过分析骆驼的身体结构、行为等研究动物是怎样适应新环境的。4.你还知道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哪些行为?至少列举3个。。【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动物是怎样适应新环境的认识。(四)我是生态守护员(10格)(原创)大自然里有很多的生物,这些生物间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系。以下是水草、线虫、青蛙、小鱼、猫、猫头鹰,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设计意图】:是否能够通过“模型”的观察,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考察学生对食物关系的认识。能否准确写出食物链的正确写法。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其他生物,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 ;图中的虫和鸟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它们不仅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选填“生产者”或“消费者”)【设计意图】:是否能够观察池塘的生物环境图片资料,分析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等因素。科科想要制作一个小型生态瓶,一般先把 放进去。(选填“植物”或“动物”)【设计意图】:是否能够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4.在这个食物网中,如果猫头鹰消失了,其他生物会有变化吗?为什么?【设计意图】:能够通过“模型”的观察、分析与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余姚市小学科学五(下)年级第一单元练习卷要素 总格数 等级标准 答对数 等级优秀 良好 合格 待合格科学知识 40 35—40 28—34 20—27 20以下科学探究 40 35—40 28—34 20—27 20以下“科学知识”部分选择题(40格)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科学课不仅教会我们科学知识,也教给我们科学方法。B.科学课就是做实验,实验的目的不重要。C.学习科学知识只能在科学课上进行。D.科学实验就是动手做,不需要理论和方法。2.“小园新开樱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每年3、4月,余姚大岚山樱花盛开,美轮美奂。大岚的樱花进入盛花期的主要原因是( )。A.水分的多少B.温度的变化C.空气的质量D.人工培育3.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改变( )个条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A.1 B.2 C.3 D.44.下列动物属于肉食动物的是( )A.金丝猴 B.牛 C.蚕 D.兔5.学习过蚯蚓的知识后,下列环境中蚯蚓最喜欢的环境是( )。A.潮湿的沙土 B.阳光下被浇湿的土壤C.雨后水坑 D.菜园角落肥沃的土壤6.我们在做生态瓶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最好用新鲜的自来水 B.把生态瓶放在通风的阳台上C.动物数量越多越好 D.生态瓶里植物可以是假的7.下列动物的行为,( )主要是为了适应环境变化。A.狗急跳墙 B.老马识途 C.飞蛾扑火 D.大雁南飞8.下列是生态系统的是( )。A.黄山公园 B.龙泉山所有的树 C.一间教室 D.学校花坛的花9.在常温下,把光照强度相同的两组种子,都加入适量的水,一组置于空气中,一组置于密封无空气的环境中,这个实验研究的是( )。A.种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 B.种子发芽和光照的关系C.种子发芽和空气的关系 D.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10.下列动物的行为中,与繁殖后代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老鹰抓小鸡 B.青蛙求偶 C.鸟筑巢 D.孔雀开屏11.下列植物中,适宜在沙漠中生长的植物是( )。A.仙人掌 B.柳树 C.荔枝 D.西瓜.12.南极企鹅不宜在热地区生活,麻雀不宜在南极生活,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A.空气 B.温度 C.水分 D.风力13.这是一条食物链:草→兔→鹰,其中关于“→”的表述错误的是( )。A.箭头的末端指向消费者 B.能量流动的方向C.从食物链的顶端指向底端 D.谁被谁吃14.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 ),但生长需要。A.适量的水 B.充足的空气 C.光照 D.适宜的温度15.在探究绿豆种子发芽与土壤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选用两颗绿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一样的容器里。B.一个容器里加土壤,另一个容器里没有土壤。C.一个容器放在阳光下,另一个容器放在冰箱里。D.一个容器加潮湿的土壤,另一个加干燥的土壤。16.下列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关系的是( )。A.青蛙捕食昆虫 B.黄鼠狼吃鸡 C.老虎吃肉 D.人吃绿色蔬菜17.( )是一条正确完整的食物链。A.小草←瓢虫←蚜虫←小鸟 B.蚜虫→瓢虫→小鸟→小草C.小草→蚜虫→瓢虫→小鸟 D.瓢虫→小鸟→小草→蚜虫18.与“种子萌发实验”属于同一种实验类型的是( )。A.唾液消化淀粉实验 B.火山喷发实验C.食盐、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实验 D.制作一个电路小开关实验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场所 阳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 阳光下温度 23℃ 23℃ 23℃ 13℃水分 每天浇适量水 不浇水 每天浇适量水 每天浇适量水实验结果 全部发芽 没有发芽 全部发芽 部分发芽19.如表所示,上述实验中如果要研究种子发芽和阳光的关系,应选择( )。A.甲组和乙组 B.甲组和丙组 C.乙组和丙组 D.丙组和丁组20.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B.食物链描述的是食物关系C.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整个生态系统就越稳定。D.食物链中的某种生物灭绝对其他生物没有影响“科学探究”部分探究题(40格)种子里的生命(10格)同学们,你们做过“绿豆种子”的相关实验吗?请你回想做过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将下列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在“( )”打√,不必要的条件打×。阳光( ) 土壤( ) 水分( )适宜温度( ) 充足的空气( ) 人工培育( )习习正在研究种子发芽与土壤的关系,想与你合作完成记录,请填写剩余的部分。研究问题: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1)我的猜想:_种子发芽不需要土壤____。(2)要改变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3)不改变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我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小实验家(10格)某小组在探究蚯蚓喜欢潮湿还是干燥环境的实验中,记录了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蚯蚓。数量如表:环境 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①干燥 1条 0条 0条②中间 2条 2条 0条③潮湿 2条 3条 5条1.本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2.实验前,要把所有的蚯蚓放在 处;根据表格数据分析,一段时间后,发现多数蚯蚓爬到______处。(①/②/③)3.在本次探究过程中,为得出较准确的结论,实验最好( )。A.多做几次 B.只做一次 C.做的次数越多越好4.小组还想探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明亮的环境,接下来应该怎么做?(三)生物体的奥秘(10格)外界的条件会影响生物的生存,生物会用不同的方式去适应环境。如图是中国新疆地区的野生双峰骆驼,骆驼生存地区干旱,当夏季中午气温高达37℃~42℃时,沙面温度可达65℃~75℃,但是骆驼却可以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正常行动、工作。1.骆驼能在高温的环境下生活,这是因为(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会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2.如图是骆驼的驼峰,其中贮存了大量的脂肪。下列关于驼峰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A.适应长期干旱的环境B.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以防没有食物C.为了给人类运送货物3.骆驼的被毛在初夏会脱换,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才能长出新的毛发,并且它的蹄子下长着十分肥厚的肉垫,这样的好处是 。4.你还知道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哪些行为?至少列举3个。。(四)我是生态守护员(10格)大自然里有很多的生物,这些生物间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系。以下是水草、线虫、青蛙、小鱼、猫、猫头鹰,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其他生物,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 ;图中的虫和鸟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它们不仅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选填“生产者”或“消费者”)3.科科想要制作一个小型生态瓶,一般先把 放进去。(选填“植物”或“动物”)4.在这个食物网中,如果猫头鹰消失了,其他生物会有变化吗?为什么?潮湿干燥驼峰小学科学五(下)第一单元练习卷4—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十册第一单元单元卷.doc 第十册第一单元单元卷(参考答案).docx 第十册第一单元单元卷(设计意图).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