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1《荷花淀》练习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向导孙犁11月“反扫荡”。我当了机关里的一个小组长,村长给我们分配了向导,指示了打游击的地势。别的组都集合起来出发了,我们的向导老不来。我看看太阳就要下山,很是着急。我跑向村长家去,在山坡上一家门口遇见他。村长也是跑得呼哧呼哧,看见我就笑着说:“男的分配完了,给你找了一个女的!”“怎么搞的呀?村长!”我急了,“女的能办事吗?”村长笑着,“一样能完成任务,是一个女自卫队的队员!”“女的就女的吧,在哪里呀?”我说。一个女孩子穿着一件红棉袄,一个新鲜的白色挂包,斜在她的腰里,装着三颗手榴弹。女孩子笑着,“走吧,同志!”说着就跑下坡去。我赶紧下去带队伍。女孩子站在小河路口上还在整理她的挂包,望望我来了,她一跳两跳就过了河。在路上,她走得很快,我跑上前去问她:“我们先到哪里?”“先到神仙山!”她回过头来一笑,这时我才认出她就是那个在识字班里念书的吴召儿。神仙山也叫大黑山,是阜平最高最险的山峰。她领我们走的是东山坡一条小路。靠这一带山坡,沟里满是枣树,枣叶黄了,飘落着,树尖上还留着不少的枣儿,经过风霜,红得越发鲜艳。“你们跟着我,有个好处。我们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她说,“你看前头树上那颗枣儿多么大!”我抬头一望,她飞起一块石头,许多枣儿就落在前面地下了。“到了神仙山,我有亲戚。”看着大家都捡了枣,她也捡起几颗枣儿,放到嘴里去,“我姑住在山上,她家的倭瓜又大又甜。今天晚上我们到了,我叫她给你们熬着吃个饱吧!”天黑的时候,我们才到了神仙山的脚下。一望这座山,我们的腿都软了,我们不知道它有多么高。她爬得很快,走一截就坐在石头上望着我们笑,像是在这乱石山中,①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来。等我爬到山半腰,实在走不动,找见一块平放的石头,就倒了下来,喘息了好一会儿,天上已经出了星星。“离这不远,我姑父的羊圈就在那,我姑父会守住他的羊群的。”她说。“我们就在这里过一夜吧!”我说,“我的同志们恐怕都不行了。”“不能。”她说,“就快到顶上了,只有顶上才保险。你看那上面点起灯来的,就是我姑家。”北斗星转下山去,我们才到了她的姑家门口。一开门,就有一股暖气,扑到我们身上来。一位老婆子赶紧说:“快进来,外头的山风冷。先上炕吧,我给大伙点火做饭。”第二天,我们休息了一天。从小屋里走出来,看了看她姑家的庄园。这个庄园,在高山的背后,只在太阳刚升上来,这里才能见到光亮,很快就又阴暗下来。东北角上一洼小小的泉水,冒着水花,没有声响;一条小小的溪流绕着山根流,也没有声响,水大部分渗透到沙土里去了。这里种着像炕那样大的一块玉蜀黍,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豆,周围是扁豆,十几棵倭瓜蔓,就奔着高山爬上去了!在这样少见阳光、阴湿寒冷的地方,庄稼长得那样青翠,那样坚实。玉蜀黍很高,扁豆角又厚又大,绿得发黑,像说梅花调用的铁响板。这两天黎明,吴召儿就把我唤醒,一同到那大黑山的顶上去放哨。山顶不好爬,又危险,她先爬到上面,再把我拉上去。山顶上有一丈见方的一块平石,长年承受天上的雨水,被冲洗得光亮又滑润。我们坐在那平石上,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我们觉得飘忽不定,像活在天空里。从山顶可以看见山西的大川,河北的平原,十几里、几十里的大小村镇全可以看清楚。这天晚上下起大雨来,吴召儿紧拉着我爬到大石的下面。我们紧挤着躺在下面,听到四下里山洪暴发的声音,雨水像瀑布一样,从平石上流下,我们像钻进了水帘洞。她不紧不慢地说:“这是暴雨,一会儿就晴的,你害怕吗?”“要是我一个人我就怕了,”我说,“你害怕吧?”“我一点儿也不害怕,我常在山上遇见这样的暴雨,今天更不会害怕。”她说。“为什么?”“领来你们这一群人,②身上负着很大的责任呀,我也顾不得怕了。”一清早我们看见从邓家店起,一路的村庄都在着火冒烟。我们看见敌人像一条虫,在山脊梁上往这里爬行。一路不断响枪,那是各村伏在山沟里的游击组。吴召儿自信地说:“今年,敌人不敢走山沟了,怕游击队。可是走山梁,你就算保险了?兔崽子们!”敌人的目标,显然是在这个山上。他们从吴召儿姑父的羊圈那边翻下,转到大黑山来。我们看见老汉仓皇地用大鞭把一群山羊打得四散奔跑,一个人登着乱石往山坡上逃。她把身上的手榴弹全拉开弦,跳起来说:“你去集合人,叫姑父带你们转移,我去截兔崽子们一下。”她在那乱石堆中,跳上跳下奔着敌人的进路跑去。我喊:“红棉袄不行啊!”“我要伪装起来!”吴召儿笑着,一转跟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棉袄是白里子,这样一来,她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了。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她登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风吹卷,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当我们集合起来,从后山上跑下,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山下那条激荡的大河的时候,听到了吴召儿在山前连续投击的手榴弹爆炸的声音……(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当村长给“我”这个组分配了女向导时,我有点着急。在村长一番解释之后,又看见她腰里装着三颗手榴弹,“我”才放心出发了。B.到山顶放哨时,因长年被雨水冲洗得光亮又滑润的山石不好爬,吴召儿先爬到上面,再把我拉上去,我们就可以观察到敌人的举动。C.清早,我们看见一路的村庄在着火冒烟,敌人从山脊梁上朝我们进逼,在安排好我们的撤退路线后,吴召儿去截击敌人,壮烈牺牲了。D.小说以点带面,对村长、姑姑和姑父这三人的描写,着墨不多,但他们的语言或行为富有个性,写出了老百姓对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战的大力支持。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处“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来”与《百合花》中“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主人公的形象美。B.②处“身上负着很大的责任呀,我也顾不得怕了”,既体现了吴召儿作为一个自卫队员一定要消灭敌人的责任,也体现出一个女性面对危险时的勇敢。C.小说与王愿坚的《党费》都以“我”的视觉来展开叙述,“我”在小说中不仅是一个叙事主体,同时也是一个故事主体,即故事中的角色之一。D.文中“经风霜红得鲜艳”的枣儿、“绿得发黑,像说梅花调用的铁响板”的扁豆角,画面感强,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也有特定的象征意味。3.请概括小说标题“向导”的含义。4.小说写“我们”到了山顶之后的情节张弛有度,《荷花淀》中写水生嫂等妇女到马庄探望丈夫后的相关情节也张弛有度。这些张弛有度的情节刻画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结合两篇小说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田大瞎子这几天,整天躺在炕上,茶饭无心。风沙吹打着新糊的窗纸,河滩里开大会的声音,一阵一阵的扑到屋里来。田大瞎子说:“去!把大门插上,我懒得听这种声音!”他的女人刚要爬下炕来去插门,小做活的芒种,穿着一身新军装,背着一枝大枪进来了,立在正当屋,这支大枪是当年中央军南逃时春儿用几件破衣服从一个受伤的逃兵手里换来的。“你这是干什么?”田大瞎子唬着脸问。“当家的!”芒种笑着说,“我报上名当兵了!”“唉!”田大瞎子吃了一惊,着急的说,“你这孩子,你怎么事先也不说一声儿!”“怎么又怪我?”芒种说,“你不是早就说,今年冬里活儿少,叫我想别的活路儿吗!”“我是叫你找个安分守己的事由儿,”田大瞎子挤着那一只失去光明的眼,“谁叫你跟他们胡闹去?他们净是什么人,你还不知道?会有什么好下场,说不定哪天日本人过来了,弄个风毛五散斩尽杀绝哩!咱们东伙一场,平日我又看你这小人儿本分,我才这样劝你,要是别人,我管他死活哩!”芒种正在高兴头上,听田大瞎子这样一说,脸色和口气儿又是这么亲热,心里就有点拿不定主意,慢吞吞的说:“那怎么行哩,我已经报上名了,谁也看见我背上枪了!”田大瞎子说:“那怕什么,你就说当家的不让你干这个!”紧接着又摆手,“不要这么说!你还是说你自己不乐意!”“我乐意!”芒种的心定下来,“我不听你的话,死活是我自己找的,也不用你们心痛!”说完扶了扶肩上的枪,一摔风帘走了。芒种从里院出来,到了牲口棚。老常和老温一见芒种这身打扮,就都笑着说:“好孩子,有出息,说干就干!”芒种也笑着说:“我来和你们辞个行儿。咱们作了几年伴,多亏你们照看我,教导我。”老常说:“教导了你什么,教导你出傻力气受苦罢了!不过你既然干了这个,就好性干。家有家规,军有军规,出心要正,做事要稳,不眼馋,不话多,不爱惜小便宜,不欺侮老百姓。芒种:你记着我这几句话吧!”老温笑着说:“你这都是家常老理儿,军队上不一定用得着。”芒种说:“用得着,我都记在心里了。”芒种在长工屋牲口棚里转了几转,在场院里站了一下,望了望紧闭的二门,才和老伙计们珍重告别,走出了田大瞎子的庄院。这是一九三七年的冀中初冬,四野肃杀。芒种想念着,走到春儿家里来。篱笆门虚掩着,他轻轻推开,又把它关好。太阳照满了院子,葫芦的枝叶干黄了,一只肥大光亮的葫芦结成了。架下面,一只雪花毛的红冠子大公鸡翻起发光放彩的翎毛,咕咕的叫着,把远处的一只芦花肥母鸡招了来,用自己的尖嘴整理润饰着她的羽毛。有一个红红的脸,在窗上的小玻璃后面一贴,就不见了,芒种知道春儿在家里。他推门进去,到了里间,看见她正低着头,面对着窗台做活哩。“做什么哩?”芒种问。“再给你做双鞋!”春儿说着转过头来,“换上二尺半了,真像个大兵了!我给做的那褂子哩?”“这不是套在里面,还做鞋干什么,队上什么也发!”芒种说。“发了吗?”春儿说,“我先做好你穿上,要不,穿着这么新鲜衣裳,下面露着脚趾头,多不好看!”“怎么看着你不高兴?”芒种坐在炕沿上,靠着隔扇门。对面墙上有四张旧日买的木刻涂色的年画儿,是全本《薛平贵征东》①,他望着“别窑”那一节。春儿没有说话,眼圈儿有些红了。芒种说:“你这是怎么了?舍不得你这枪吗?我还给你放下,当了兵,不愁没枪使!”“放屁!”春儿笑了,“你这就走了,我不知道还能和你见面不?”“为什么不能见面,我又走的不远,无非在家门子上转游。”芒种说。春儿说:“那可不敢定,一步一步你就离我们远了,你没见姐夫庆山,他一出去就是十年!”“我哪里能比他!”芒种说,“我这一辈子能成了他那样,就是死了也不冤。你没见今天的动员大会哩,人家真有两下子!”“你得跟他学,”春儿说,“还要比他好,别叫姐姐笑话我们!”“我记着你的话!”芒种说。“你出去长久了,”春儿低着头说,“别忘了我。做了官儿,也别变心!”芒种不知道怎样回答才好,急的胀红了脸,说:“你净说些没踪没影儿的话!我怎能变心哩!”“有什么凭据?”春儿抬起头来,红着脸,眼里有那样一种光芒,能使铁打的人儿也软下来。芒种说:“什么凭据?我得给你立个字儿吗?”“不用。”春儿笑了,“那天你在柳子地里拉拉扯扯,要说什么呀?”说完就用手掩着脸哭了。芒种呆了,想了半天,才明白过来,他过去把春儿的头轻轻抱起来。“好了!”春儿把他推起来,“就这样。你走吧!”芒种从春儿家出来,追赶队伍去。这年轻人,本来是任什么牵挂都没有的,现在觉到有一种热烈的东西,鼓荡着他的血液,这以后,在战争和革命的锻炼里,这孩子渐渐知道什么是精神的世界。尽管他长年只有脚下一双鞋和一身粗布衣裳,一枝短短的铅笔和一个小小的白纸本,在祖国广漠的幅员上,忍受了风霜雨露、饥饿寒冷和疾病的折磨,他的思想的光辉却越来越丰盛,越来越坚强。(节选自孙犁《风云初记》,有删改)[注]①戏曲故事,贫寒青年薛平贵,被皇帝封赏即将东征。“别窑”就是他出征前与妻子王宝钏在所居寒窑告别的故事。文本二: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嗯。”“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嗯,还有什么?”“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节选自孙犁《荷花淀》)5.下列对文本一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大瞎子认为芒种去当兵就是去胡闹,就是要造反,并且以东家的身份劝阻芒种,足以看出他胆小怕事、消极苟安的心理。B.临别前老常对芒种的一番叮嘱展现了他质朴善良的禀性、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参军入伍的渴望,饱含对芒种的关心与爱护。C.春儿给芒种做的新鞋不仅是为满足他行军打仗的需要,也是二人爱情的象征,春儿内心对芒种参军入伍既有支持也有不舍。D.芒种看年画的细节巧妙的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与后文春儿叮嘱他“做了官儿,也别变心!”的内容有着潜在关联。6.结合文本一、二,下列对孙犁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犁小说少有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常通过日常生活琐事,如文本一的河滩大会、文本二的夫妻话别来反映时代形势,消解了宏大叙事的严肃性。B.文本一描绘了里院争执、牲口棚告别、春儿家话别几个场景,充分展现出孙犁小说淡化情节而善于连缀场景的特点,具有形散神聚的散文之美。C.孙犁善于把记事、写景和描写人物融在一起,抒情文字也优美动人,如文本一结尾深情歌颂了芒种艰苦中的成长,很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D.文本一中方言口语的融入增添了小说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文本二中话别语言多以短句,简洁质朴、细腻真挚,暗含人物复杂的情感活动。7.文本一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很有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其用意。8.阅读春儿和芒种、水生嫂和水生两个话别场景,试分析这两个对话场景存在哪些方面的差异。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新鲜的荷叶荷花香。9.结合文意分析,小说《荷花淀》以这样几段文字开篇,有什么作用?10.文段中的“洁白的雪地”和“洁白的云彩”,在表达上有什么特别意味?11.文段中写到了“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荷花淀》中后文还有一处关于荷叶荷花的描述: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同样是写荷叶荷花,这一处文字所表现的特点有明显不同。结合作品分析,这一处文字在文意表达上有什么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小船拼命往前摇。她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些怨恨那些走远了的人。但是立刻就想:什么也别想了,快摇,大船紧紧追过来了!大船追得很紧。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后面大船来得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地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棱棱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12.下列句子中的“紧”与文中加点的“紧”,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孩子们紧挨在一起,看着窗外的雨。B.时间紧,事不宜迟,我们要立刻动手办。C.这个孩子学习抓得紧,毫不放松,因此取得了好成绩。D.把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的有关工作要求落到实处。1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改成“那像铜墙铁壁一样的一望无边际的密实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14.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语言特点。三、小阅读15.《荷花淀》中“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16.《荷花淀》选材新颖,没有集中、细致地写水生等七个青年参军和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情景,而是着重写水生嫂等几个青年劳动妇女迅速成长的过程。请概括水生嫂等几个青年劳动妇女的特点。17.“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震动”和“吮”这两个词语有什么深刻含义?《荷花淀》18.《荷花淀》“几个女人羞红着脸告辞出来……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此处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19.下列对《荷花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塑造人物时虚写与实写相结合,详略得当,错落有致:水生及水生嫂是实写,水生父亲及儿子、同村的其他游击队员是虚写;对水生夫妻详写,其他人物着墨不多。B.小说描写夫妻二人的对话属于工笔细描,而对水生与其他家人的沟通及水生到别家做工作的情节只是粗线条勾勒,这就使得小说结构疏密相间,章法活泼而不失严谨。C.作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小说风格清新淳朴,对薄雾、清风、荷香等有水乡气息的景物的描写,与质朴而真挚的话别语言自然和谐地相互映衬,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D.水生嫂听说丈夫要赴前线打击日寇,编席时手指划破、鼻子发酸、为丈夫打点包裹等细节,真实地表现了她把对丈夫的依恋与离别的感伤转化为理解和支持的心理过程。20.孙犁是“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其小说融叙事、写景和抒情于一炉,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有“诗体小说”之美称,请结合课文《荷花淀》,浅析小说的诗意之美。21.《荷花淀》主要是靠什么来塑造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作文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荷花淀》中,孙犁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极为细腻,充满了诗意。例如小说开头部分对淀里风光的描绘:“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里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宁静的月夜、凉爽的院子、潮润的苇眉子以及女人编席的场景展现出来,营造出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月光如水,洒在院子里,女人的动作轻柔,苇眉子仿佛也有了生命,“在她怀里跳跃着”,这样的描写就像一幅优美的乡村夜景图,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诗意。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榜样”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D 2.B 3.①向导即是领路人,小说是指以吴召儿为代表的村民为机关的同志安全转移的领路。②暗指在抗战中思想先进、英勇抗战、舍己为人的革命战士,也暗指拥护、支持抗战的革命群众。③传达出党领导下的广大群众对抗日的拥护与支持。 4.①《向导》:吴召儿先是平静放松,有压力却无畏,再是镇定、自信与蔑视敌人的心理。从“不紧不慢”的说话,可见她心里平静,从她说的“责任”和“顾不得怕”,可见其有压力却不畏惧;当敌人出现后,吴召儿的言行十分镇定、自信并蔑视敌人。②《荷花淀》:先是失望、悠闲,再是紧张、镇定。未找见丈夫时的失望,回家途中捞菱角时的悠闲;当突遇日本船后,水生嫂等人躲避时紧张却不慌乱,显得镇定。5.B 6.A 7.①选取了冀中农村小院典型的事物,色彩鲜艳,色调明亮,营造了温暖和谐、宁静美好的环境氛围;②葫芦、鸡等形象是春儿和芒种美好情感的象征,也暗含百姓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③与上文“四野肃杀”的环境描写形成鲜明对比,环境的变化寓示着芒种即将摆脱旧命运,开始新生活。 8.①对话内容:春儿送芒种参军的对话,话题丰富,有关于衣服鞋子、分别后再见、参军后进步、离别叮嘱;文本二的话题相对集中,主要是临别叮嘱。②情感表达:春儿送芒种的离别对话,表现了革命青年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革命热情;水生嫂和水生的对话,表现了夫妻二人面对生离死别的勇敢坚强,深明大义。③情感表达特色:文本一对话情感表达直接,真切细腻,节奏较快,感情炽热;文本二表达比较克制,节奏相对较缓,情感浓郁缠绵,内敛深沉。9.①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②反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活环境;③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和平美好的气氛;④突出了和平可贵以及保家卫国主题的意义;⑤塑造了水生嫂的贤惠勤劳;⑥为进一步刻画水生嫂在战斗中的成长作了铺垫。 10.①这两个比喻诗化(美化)了劳动的场景;②表现了劳动的美好和幸福;③烘托了水生嫂勤劳淳朴的形象特点。 11.①“铜墙铁壁”“白洋淀的哨兵”两个比喻展现了荷叶荷花的刚性美;②呼应了突发状况下人物内心的紧张;③预示着将有一场展现人物成长的战斗发生;④揭示出大好河山不容侵犯的坚强意志;⑤烘托出白洋淀人民积极抗日的昂扬风貌。12.B 13.①原文将“就像铜墙铁壁一样”放在后面,起强调作用,突出荷叶在阳光下的笔直、有力及对人的遮蔽、保护作用;②原文用的是叠词“密密层层”,比“密实”更具音韵美,更有画面感;③原文是长短结合,语言更灵动。 14.①使用拟声词,“哗哗”是船行时水发出的声音,突出了水声大而急促,渲染了紧张的氛围;②用了反复的修辞,“哗哗”两次出现,且第三次是“哗哗哗”,突出划船快速,节奏紧凑而整齐,表现女人临危不乱和沉着勇敢。15.(1)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的语言。(2)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出在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了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制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英勇抗争的思想感情。16.水生嫂等青年妇女们具有勤劳、勇敢、质朴的品质,但也具有一般家庭妇女的特点。她们守着自己的家庭,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离开。当大敌当前,国难当头时,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参加抗日战争。在经历了荷花淀的伏击战之后,她们受到了教育、鼓舞,她们认为: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妇女也能做到。当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时,她们更不甘示弱,商量着回去成立队伍,参加战斗。这种由抗击敌人的侵略,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热望所激发的向上的要求,在斗争中对自己力量的坚信和雄心壮志,是她们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的思想基础,展示了她们美好的精神境界,表现出她们高尚的情操,同时揭示了她们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17.一“震”一“吮”,不仅惟妙惟肖地描摹出了水生嫂这位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劳动时的情态,而且不经意的习惯性的动作,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这位机敏多情、深明大义的白洋淀抗日根据地妇女内心深处爱与恨、情与义的激烈撞击和理性抉择。用词凝练含蓄,耐人寻味,折射出人性美的光辉。18.景物描写暗示了湖面情况的异常,进一步勾画出白洋淀伏击战的典型环境,也为即将到来的激烈战斗蓄势。19.A20.【示例】①写景如诗如画:水生嫂月夜编席的画面,朴素清新;苇席、白洋淀、荷叶荷花香等意象轻婉柔美,自然美和人物美相结合,意境鲜明生动。②叙事自然舒缓:不追求情节的离奇曲折,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正面渲染战争的严酷,而是以轻松明快的笔调描绘白洋淀妇女夫妻话别的画面,淡雅疏朗。③抒情纯美高尚:作者淡化了战争狰狞的面目,侧重抒发夫妻之情、家国之爱,将至真至纯的人性融入到崇高的民族大义中,情感诗意化。④语言诗意化:写景语言清新纯朴,“湿润润”“薄薄”等叠音词给人轻缓的节奏美感,“透明”“凉爽”“跳跃”等词给人以舒适光亮的情感体验,富有抒情性。⑤人物诗意化:水生嫂勤劳善良、贤惠体贴等传统美德和她丰富的内心世界,都体现出革命年代朴素的人情美,高贵的人性美。21.通过环境描写、对话描写、细节描写来烘托、塑造、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2. 寻生活微光,立精神榜样在孙犁的《荷花淀》里,那宁静的月夜,凉爽的院子,女人手指间跳跃的苇眉子,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与诗意的画面。这不仅是对美好生活的描绘,更让我们看到在平凡生活中,那些默默坚守、热爱生活的普通人,他们便是我们生活中的榜样。榜样是生活的热爱者,是在平凡日子里也能发现美的人。就像《荷花淀》中编席的女人,在月光如水的夜晚,专注地编织着苇席,享受着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她们对生活的热爱,体现在对日常劳作的认真和对生活细节的珍视上。这种对生活纯粹的热爱,能够感染周围的人,让人们在平淡的日子里也能感受到幸福的滋味。如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但他始终热爱生活。他在黄州时,与朋友夜游赤壁,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赤壁赋》,在生活的困境中寻得精神的慰藉,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起伏。他的这种生活态度,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激励着人们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要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榜样是困难面前的坚守者,是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信念的人。在《荷花淀》中,白洋淀的人们在战争的阴影下,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家园,守护着自己的生活。他们没有被战争的恐惧所吓倒,而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顽强地生活着。这种坚守,不仅仅是对家园的热爱,更是一种对生活信念的执着。在现代社会,也有许多这样的坚守者。乡村教师张玉滚,扎根深山十七载,用一根扁担挑起山里娃的 “上学梦”。面对艰苦的教学条件和微薄的收入,他从未想过放弃,始终坚守在教育的第一线。他的坚守,为山里的孩子带来了知识和希望,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榜样。榜样是精神的传承者,是将美好品德传递给他人的人。《荷花淀》里的白洋淀人民,不仅自己热爱生活、坚守信念,还将这种精神传递给下一代。他们在言传身教中,让孩子们懂得了责任、勇敢和对生活的热爱。在生活中,我们也能看到许多精神传承的例子。雷锋,以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了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他的事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让 “雷锋精神” 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无数的志愿者以雷锋为榜样,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将爱心和温暖传递给他人。生活中的榜样无处不在,他们或许是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或许是我们未曾谋面的陌生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生活的意义,展现着人性的美好。我们要善于发现这些榜样,学习他们的精神,让自己也成为生活中的榜样。让我们以《荷花淀》中白洋淀人民为榜样,热爱生活,坚守信念,传承美好品德。在生活的道路上,追寻那些闪耀的微光,让榜样的力量引领我们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如果你希望文章在论据、论述结构上有所调整,或者有其他修改意见,欢迎告诉我,我们一起把文章打磨得更符合你的需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