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他出生于盛唐,却唱不出盛唐的繁华与兴旺;他与李白为友,却不能像他一样挥洒浪漫诗意抒发浪漫情怀。他的诗词,是唐王朝衰落和动乱的见证;他所挥洒的,是苦难人民的哀叹和泪水;他所哀叹的,是国土支离破碎,战乱四起,民不聊生。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赏析诗中写景的句子,感受诗人登楼所见的恢宏气象;培养对诗歌的意境、炼字的分析鉴赏能力。
3.读懂诗句,学习诗歌中所使用的艺术手法。
4.对杜甫忧国忧民情怀进行情感教育拓展。
知人论世
杜甫,字子美,自号“__________”杜少陵等,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诗人。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和人民疾苦,被誉为“_____”,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_____”,他的作品始终贯穿着“__________”这条主线,其诗歌风格基本上是“__________”,“三吏”和“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
少陵野老
现实主义
诗史
诗圣
忧国忧民
沉郁顿挫
走进杜甫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思想内容
艺术形式
主要是就情感的深沉浓郁而言;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
从字面上看,顿挫指语意的停顿挫折(间歇、转折);从结构上看,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
知识补充
杜甫人生四时期
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忧国忧民)
困守长安时期(35-44岁)
李林甫权倾朝野,向唐玄宗说“野无遗贤”。杜甫困顿十年,入仕无门。
代表作:《春望》“三吏”“三别”(现实主义创
作达到高峰)
为官流亡时期(45-48岁)
任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被贬,后丢官入蜀地。
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
漂泊西南时期(49岁-58岁)
好友严武接济于成都草堂,后又漂泊于湖北、湖南一带,最后病逝于湘江。
杜甫其人
(712—770)
出身名门,裘马轻狂,怀有远大政治理想。
代表作《望岳》(涉世不深)
读书游历时期(35岁之前)
(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少年:出身名门,裘马轻狂
杜甫生平
中年:困顿十年,入仕无门
晚年:忧国忧民,贫困交加
评:杜甫一生大起大落、落、落、落、落、落……
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 诗人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国家战乱,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触景感怀之作。
晚年杜甫(写作背景)
视频诵读
一、解题
①“登”,点明诗人登高望远。
②“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沿袭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时的形制与格局;因北宋滕宗谅重修岳阳楼,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著称于世。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天下第一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临诗:指作者登临某山或亭台楼阁而生发某些情思的诗词。这类诗或写人生哲思,抒胸襟抱负;或感时伤怀,寄寓身世之悲;或于兴亡之叹中隐喻现实;或在山长水阔间思乡怀人。如《登高》《登飞来峰》《登鹳雀楼》《登幽州台歌》
叙事
描写
抒情
抒情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登岳阳楼
杜甫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诵读感知
古人的登高情结
登高望远
登楼源自古人登高的习惯,例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登高能够让主体视通万里,进而实现思接千载。登高又与文学创作紧密关联起来,古人言“登高必赋”就是这个道理。后来登高又演化为登楼,经过长时间的文化积淀,登楼已经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生命情结,人们可以利用登楼将有限的视野空间扩展到无限,在吐纳万物中彰显自己的情怀。在唐诗宋词中,楼的意象频繁出现,尤其是宋词,据不完全统计,有至少2800处。
表达思念之情
表达个人渺小、身世之悲
抒发豪情壮志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古人的登高情结
本诗围绕“登楼”,各联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简要概括。(表达方式)
首 联:照应题目,点出登楼一事;——记叙
颔 联:登楼所见之景; ——写景
颈、尾联:登楼所感。 ——抒情
整体感知
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洞庭水、岳阳楼
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日夜
开阔博大
孤舟
孤单漂泊
读意象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昔闻:
今上:
渴望向往已久
如愿以偿欣喜
今昔对照,强调登楼时的喜悦
不过,“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所以首联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才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抒发了沉郁之感。
1.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文本分析
炼字题的答题步骤
第一、析字义,即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明手法(活用、修辞等技巧),绘景象。
第三、析效果(意境、感情)。
2.颔联最传神的两个字是什么?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文本分析
①坼:分裂,洞庭湖将吴、楚两地分开;
浮:漂浮,日月和星辰都漂浮在洞庭湖上。
②运用夸张手法,还调动了视觉、感觉和想象。能够割裂大地,能够浮动乾坤,这是极写它的力量。而被割裂、被浮动东西之庞大,则显示出湖水的宽阔。
③这两个字写出了洞庭湖景色的宏伟奇丽,营造了辽阔雄浑的意境,彰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透露出国家的分裂衰败和国势的动荡不安。
2.颔联最传神的两个字是什么?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文本分析
3.【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无一字”:诗人漂泊西南十数载,与家中亲人失去联系,心中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诗人此刻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
“老病”:诗人时年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两年,身体衰弱不堪,既“老”且“病”。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孤舟”: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无处安身。
以“有”衬“无”,正是只有孤舟相伴,才更见诗人孤单落寞、漂泊无依。 这与上联的湖阔雄伟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自已的痛苦之情,更加重了作者身世的孤危感。
写出了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心情。
762年李白病逝;765年高适、严武离世;此诗作于大厉(768年)
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
后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
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文本分析
杜甫的眼泪为谁而流
有人说,苦难对人的影响,无非三种:最下者埋怨社会不公,由怨天尤人而到仇恨外物,于是堕入魔道;中者以此为动力,改变自己命运,但是若存心不厚,也可能沦为与干连之属,即使有朝一日得逞,也必为小人;最上者,因对苦难体会很深,于是更能理解别人之苦难,其至在别人有了苦难的时候忘记了自己的苦难,这样的人,命运坎坷,身份卑微,但是灵魂却由此而不朽。
杜甫是当之无愧的“诗圣”,“圣”就是第三种人。
深入探究
①为孤独。眼前是阔大的洞庭湖,相比之下自己和一叶孤舟实在渺小。与亲朋好友都已失去了联系,天地间仿佛只有自己。
②为漂泊。小船漂浮不定。国家仍在战乱之中,虽然“我”现在在南方,暂得安宁,但依旧有不安全感。
③为病弱、衰老。768年杜甫已经57岁,他左臂已经残废,并且患有严重的肺病和眼疾。
④为落寞、失意。“我”也曾有壮志,也曾驰骋官场,如今正值用人之际,却不在朝堂而在“田野”。
⑤为内忧外患。“戎马关山北”具体指的是当时吐蕃入侵,威胁长安,战争不息,国家不得安宁。
杜甫的眼泪为谁而流
深入探究
杜甫的眼泪为谁而流?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泪是为山河破碎而流;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泪是为君王平定叛军,中兴有望而流;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泪是为碌碌不得为的一生和割舍不下的国家而流。
为国为民而流
深入探究
诗圣杜甫的情怀
孟子曰: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而杜甫不论穷达,都要兼济天下。
孔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而杜甫无论在位与否,都要谋其政。
以饥寒之身而怀济世之心,处穷迫之境而无厌世之想。
深入探究
本诗即景抒情,写登岳阳楼所见,描绘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转而又联想到自身,生活坎坷,飘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写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而报国无门的凄怆。这首诗意蕴丰富,抒情虽低沉抑郁,却吞吐自然,显得雄浑大气,气度超然。
课文小结
首联(叙登临)
向往 —— 夙愿得偿、喜悦
年少轻狂、正逢盛世 —— 年老体衰、动荡不安
颔联(眼前景)
气势磅礴、宏伟奇丽 —— 洞庭湖
战乱频繁 —— 国家
颈联(想自身)
孤苦无依、年老多病、漂泊天涯
尾联(念家国)
家国破碎、战事不断
悲己
悲国
框架总结
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________ ,__________ ”。
2.《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浩瀚无边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岳阳楼》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理解性默写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阅读《客至》,体会杜甫诗歌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