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怎样的朋友可以称为挚友?情境导入情境导入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188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作者:恩格斯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 下册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卡尔·马克思(1818—1883)作者简介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与马克思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作者简介写作背景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了葬仪,恩格斯代表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向自己的导师表达了深切的悼念,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悼词。恩格斯马克思墓(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马克思墓前的瞻仰活动络绎不绝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结构,梳理文章的思路,感知马克思的伟大功绩。2.学习借助文体特点和有标志性的语句来理解文章内容、结构和层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方法。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演讲词悼词文体:悼词性质的演讲词。“墓前”,是悼词,记叙、抒情。“讲话”,演讲词,议论、抒情。题目解读文体知识——悼词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广义的悼词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一切形式的悼念性文章。狭义的悼词专指在追悼大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的专用哀悼的文体。今天的悼词是从古代的诔lěi 辞、哀辞、吊文、祭文一步步演化而来的。诔辞作为中国哀悼文体的最古形式,最早是一种专门表彰死者功德的宣读性的哀悼文体。悼词我国古代称为诔辞、哀辞、吊文、祭文。吊屈原赋……………(汉 贾谊)祭十二郎文…………(唐 韩愈 )祭欧阳文忠公文……(宋 王安石 )芙蓉女儿诔…………(清 曹雪芹)祭妹文………………(清 袁枚 )巴尔扎克葬词………(法 维多克·雨果)悼念玛丽·居里……(爱因斯坦)文体知识——悼词文体知识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当时的情况。述其哀—悼念:主体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赞其功—评价:结尾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劝慰逝者亲属,对在场的人们提出希望与号召。颂其德—悼念:1231.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2.这个人的逝世,是不可估量的损失。3.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4.马克思发现了剩余价值。5.马克思在每个研究领域,都有深刻独到的发现。6.马克思关注科学,因为它是推动革命的力量。7.马克思参加革命实践活动及取得的成果。8.马克思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9.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画出或者概述每段中心句,梳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结构。逝世成就影响悼念总评功绩科学家成就革命家成就文章结构1.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2.这个人的逝世,是不可估量的损失。3.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4.马克思发现了剩余价值。5.马克思在每个研究领域,都有深刻独到的发现。6.马克思关注科学,因为它是推动革命的力量。7.马克思参加革命实践活动及取得的成果。8.马克思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9.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在每部分内容中,恩格斯带着怎样的情感来演讲的?(注意在文中找到词句做依据。)全文感情基调是怎样的?逝世成就影响悼念总评功绩科学家成就革命家成就遗憾不舍悲痛赞颂崇敬哀悼感情基调:沉痛、庄重文章结构记叙议论抒情请自由朗读课文,按照“述其哀、赞其功、颂其德”三部分来划分结构。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悼念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情景。第二部分(2—7自然段): 评价评说马克思对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第三部分(8—9自然段): 悼念表达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文本研读1.第1段没有直接表明哀痛悲伤的字眼,但是我们却分明感受到字里行间弥漫着浓浓的哀伤,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恩格斯的哀伤之情?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第1段)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第1段)“停止思想”能否换成“心脏停止跳动”?突出了马克思伟大思想家的身份,用了讳饰的修辞手法,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他的逝世,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失去了一个最睿智的、最重要的阶级头脑。“还不到两分钟”:写出了恩格斯内心自责以及未能在马克思生前与他见最后一面的极大遗憾,体现了作者无限的不舍与悲痛之情。“永远地睡着了”:用讳饰的手法委婉地说明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当时的情景。讳饰,又叫避讳,指说话时遇到有犯忌的事物,不直说这种事物,而用别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分为美饰和掩饰。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含意”包括三个方面: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③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解题方法:1.从关键词语含义入手: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词语。2.从分析句子结构入手3.从分析句子位置入手: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收束句,或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所说的“文眼”;4.从分析句子修辞入手5.从分析作者的表达意图入手:考虑作者的写作目的、情感态度。考点解读——理解重要句子含义文本研读作用:全文的总纲,总领下文关系内容上:因果关系结构上:总分关系【解析】第一个“对于”是指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领导作用,第二个“对于”是指马克思对社会科学理论的创建。2.朗读第2段,并分析其对于后面的段落有什么作用?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关系?文本研读3.第3段段落开头写了达尔文的发现,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表现手法:类比(1)突出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伟大意义。(2)用达尔文的重要贡献说明马克思发现的重要性。理论贡献两个“对于”(总纲)不可估量的损失马克思逝世实践贡献两个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剩余价值的规律每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用对科学的认识和态度连接上下段)宣传(编报著书)组织(创立工人协会)过渡段,承上启下。由讲述马克思对科学的贡献过渡到讲述对革命实践方面的贡献。结构作用:文本研读4.第6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文本研读5.阅读第8-9段,分析第8段交待了几种对待马克思的态度?运用的怎样的手法?有怎样的效果?运用了敌人的恨和战友的爱对比手法,说明马克思的贡献巨大,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阶级立场和崇高地位。(2)资产者—诽谤他、诅咒他;(3)革命战友—尊敬、爱戴、悼念。(1)政府—驱逐他;对待马克思的态度:而我可以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敌人”与“私敌”“敌人”即指无产阶级的共同的敌人;“私敌”指与马克思的个人利益相冲突的人;“许多”和“一个”形成对比,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表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这句话是对马克思为无产阶级无私战斗和奉献的一生的最好概括。艺术特色分析本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特点(1)设置纲领性的重点段落,体现结构的严谨性、逻辑的严密性。第2段是全文的“纲”。第一个“对于”,从马克思对革命实践的角度,评价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统领第7段;第二个“对于”,从革命理论的角度,评价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统领3~6段。(2)过渡段与过渡句的运用,使各个段落紧密地联系起来。如第2段的“这个人的逝世”,第4段的“不仅如此”,第5段的“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结合两篇演讲稿,比较他们对社会的看法及写作目的。篇目 写作原因与对象 社会事件、现象或问题 立场、观点或行为 写作目的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参加《人民报》创刊4周年宴会并发表演说,对象是参加宴会的志同道合的战友 这个时代功业和科学的力量 超乎想象,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 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认为无产阶级将结束这个时代 宣告无产阶级必将解放,以激励志同道合的战友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参加马克思的葬礼并发表讲话,对象是参加葬礼悼念马克思的人 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逝世 站在革命战友、知己朋友的立场,认为马克永垂不朽 表达悼念,肯定马克思的贡献与人格魅力比较阅读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拓展延伸‖我读了六年孔夫子的书,又读了七年资本主义的书,到1918年才读马列主义。我一旦接受马列主义是历史的正确解释后,就再没有动摇过。——毛泽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