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练习一、单选题1.1949年,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普遍采用举手和鼓掌的方式,表决选举、任免和进行重大公共决策等。1954年后,宪法规定全国人大会议选举、通过议案和基层直接选举采用举手、无记名投票方式。20世纪90年代后,全国人大对议案的表决方式以纸质投票、按电子表决器为主。这些变化反映了我国( )A.人民民主权利得到保障 B.民主政治建设不断进步C.人民参政热情日益高涨 D.民主政治须与科技结合2.毛泽东在1942年指出,在中国的现实经济条件下,我们的股份合作制经济不应当是公营的,而应当是民营的,不应当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而应当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并且是为私人经济的发展而服务的。这一论断( )A.旨在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改变了对马克思主义认识C.有利于增强根据地经济活力 D.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3.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及其他分子占三分之一,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只有汉奸和反共分子才没有资格参加这种政权。”这样的制度设计( )A.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抗日力量 B.落实建立民主联合政府C.践行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D.巩固了工农苏维埃政权4.1927年11月《苏维埃临时组织法》指出:“资产阶级国家机关的组织,是所谓三权——立法、行政、司法鼎立的,而无产阶级国家的组织,则是一切政权归苏维埃,其特点是接近民众,指挥灵敏,无互相牵制之毛病。”可见苏维埃政权( )A.不利于保障人民的权利 B.体现了议政分离的原则C.适应了军事斗争的需要 D.完全照搬了苏联的经验5.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如图所示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人民政权形式是( )A.苏维埃政权 B.边区政府 C.军政委员会 D.人民共和国6.下表所示为1928年国民党《训政纲领》的主要内容(部分)。这表明当时( )条例 主要内容第4条 国民党将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等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览而执行之第5条 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指导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第6条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之修正及解释,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议决之A.国民政府执政能力得到提升 B.国民党意在实行“一党专政”C.政治民主化取得阶段性成果 D.孙中山宪政思想被完全继承7.从1922年到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以建立苏维埃政权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而在1937年,中国共产党人主动提出了“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的构想。这一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A.放弃了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B.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实现了国共两党首次合作 D.清除了党内“左”倾错误影响8.沈钧儒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和“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如图是毛主席签发的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首任院长的任命书,现藏于中国法院博物馆。材料可以反映出( )①新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 ②新中国政权建设的重要成就③新中国政党制度已迈入制度化轨道 ④博物馆是展示人类文化遗产的场所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9.杨秀清的东王府在规制上稍逊于洪秀全的天朝宫殿。东王府四周同样有高大的黄色围墙。大门东侧为承宣厅,西侧为参护厅。大门外还有大鼓一面,专供民间告状之用。时人曾有诗嘲讽∶“制军署作天王府,黄泥冈作东王府。东西对峙相抗衡,不辨谁臣又谁主 ”这突出反映了( )A.东王府建设存在严重的违制 B.地主阶级等级意识十分浓厚C.太平天国政权建构存在隐患 D.权力制约有利保障人民主权10.1912年,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防止袁世凯独裁;不久,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教仁成为国会中多数党的领袖,将负责组织责任内阁;宋教仁被刺身亡和二次革命惨遭镇压后,国会被迫选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这反映民国初期政治的特点是( )A.一党专政、实行独裁统治 B.通过党派选举之争、实行君主立宪C.多党合作、建立民主政权 D.尝试组织政党内阁、实行议会政治11.1933年初,中央苏区财政部长邓子恢代表政府发行了借谷证,政府发行这一凭证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B.应对敌人经济封锁C.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D.实践工农武装割据12.清末十年,新政、立宪与革命三种社会运动,分别体现出“变事”、“变法”和“旧邦新造”的三级定位层次。终清之际革命运动的最后收功,对于新政和立宪运动来说,是“三国归晋”;对于清末所有社会政治运动来说,是“万流归宗”。该“革命运动”( )A.使清末社会政治运动主张趋同 B.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社会性质 D.引领了清末中国的政治民主化潮流13.下表为中国近代某部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中有关总统权力的规定。这些规定旨在( )条目 内容(一) 大总统无权干涉立法和司法(二) 大总统行使财权要征得参议院同意(三) 参议院以三分之二多数可以驳回大总统否决(四) 大总统签署条约须经参议院批准(五) 高级官员的任免须经参议院同意(六) 大总统公布法律、命令时须有国务院副署A.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分权制衡原则C.防止专制独裁局面重现 D.践行民主共和制度1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中国,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以及每一个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监督宪法的实施。这揭示中国共产党组织与人大的关系是( )A.共产党组织带头做守法楷模 B.共产党组织包办人大工作C.共产党组织接受人大的监督 D.共产党组织领导各级人大15.该表为1942 年6月陕甘宁边区政府精简前后对比。这一举措旨在( )编整前机关单位 编整后机关单位秘书处 合署办公,五机关为一单位,总称边区政府民政厅财政厅教育厅建设厅农业局 合并建设厅,改为第一科工业局 合并建设厅,改为第二科林务局 合并建设厅,改为第一科合作指导局 合并建设厅,改为第四科贸易局 合并光华商店,只有名义抗属工业社 取消,抗属部分介绍归家,部分安置参加生产交通运输局 合并建设厅,改为第三科A.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巩固民主联合政府C.提高基层政府行政效率 D.适应抗战形势变化16.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前,中国共产党参加会议的代表召开记者招待会,周恩来向记者表示:在政治协商会议中,停止内战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要讨论出一个和平建国方案……其次,我们将向政治协商会议提出关于国民大会的问题。……最后我们将提出关于今年“国共会谈纪要”中双方获得协议,并应付诸实施的许多项目。政府应向政治协商会议提出报告,同时希望政治协商会议对于这个协议的实施,也能加以督促。此举( )A.对国民政府构成相当的压力 B.将国民政府完全推向对立面C.促成各项提议得到有效实施 D.不利于中共正面形象的树立二、材料题17.【近代革命与中共政权建设】材料一 国民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积极开展革命动员和政权建设。1927年2月18日,在北伐军逼近上海周边之际,共产国际驻沪代表与上海区委领导人初步讨论了政权问题,提出由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他居民阶层直接选举产生“人民革命政权”。在领导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期间,中共建立了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联合战线,初步显示出民众的力量。1927年3月22日,中共领导各革命阶级成立了上海临时市政府这一民主联合政权,推翻了北洋军阀在上海的统治,对北伐形势产生重要影响,中共的建政主张也由此进入实践阶段。——摘编自张仰亮《从上海临时市政府看北伐时期中共建政》材料二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建立了以“三三制”为原则的抗日民主政权,这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党各派及无党派代表联合组成的新民主主义的地方性的民主联合政府……“三三制”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组织形式,赋予各阶级、阶层、党派及无党派人士以说话办事的权利……“三三制”政权的建立不仅发展了原来工农苏维埃民主政权,而且为新中国的人民民主政权建设提供了新鲜的经验和理论依据,进而使“三三制”的政权组织形式较为顺利地过渡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摘编自刘杰《延安时期“三三制”政权建设的实践及启示》(1)根据材料一,简析上海临时市政府建立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中共一系列民主联合政权建立的共同意义。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1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了序幕。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 1937年7月到12月,陕甘宁边区乡区、县、边区四级议会选举先后完成,进而组建边区政府,建立起自乡至边区的抗日民主政权,实现了由苏维埃民主制度到议会民主制度的转变。陕甘宁边区的选举,将瓦窑堡会议确定的中共要做“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全民族的代表者”付诸实践,也实践了《陕甘宁边区议会及行政组织纲要》宣称的“彻底的民主制度”。中共此举意图明确,如毛泽东所言:“做全国民主政治之先导”。 ——王龙飞《破旧立新:中共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辛亥革命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成果并用一句话概括辛亥革命性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做全国民主之先导”的措施并概括其意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中华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的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摘编自余伯流、何友良主编《中国苏区史》材料二:1937年7月到12月,陕甘宁边区乡、区、县、边区四级议会选举先后完成,进而组建边区政府,建立起自乡至边区的抗日民主政权,实现了由苏维埃民主制度到议会民主制度的转变。陕甘宁边区的选举,将瓦窑堡会议确定的中国共产党要做“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全民族的代表者”付诸实践,也实践了《陕甘宁边区议会及行政组织纲要》宣称的“彻底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此举意图明确,如毛泽东所言:“做全国民主政治之先导”。——摘编自王龙飞《破旧立新:中共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维埃政权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不足之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做全国民主政治之先导”的措施并说明其意义。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20年12月13日,《申报》刊载的《沪代表在全省商会联合会演说词》中写道:“目下举国人民均訾议政府以岁收十分之八充作军费,使国家财政陷于绝境。因此,“对于政府,吾人主张:(一)军事应大改造,废除督军制,全国军队直辖陆军部,用以保卫国家,非为残杀同胞;(二)裁减一部分军队,被裁之人,必使为国家有益之事;(三)恢复地方自治,促进国家工商、教育事业。”1923年1月,《上海总商会月报》刊载的《今日之三大问题》写道,“目下举国人民均訾议政府以岁收十分之八充作军费”“所谓督军,所谓巡阅使,莫不各提私兵,耽于私争,既以其私兵事私争私利,又以其私兵劫掠良民财货,其乱暴无所不至,殆与匪徒同,于国防上不能有丝毫裨补”;这种军队,“自国家平和之点、保护良民生业之点、减少私争内纷之点、节约国费之点言之,宜裁汰之刻不容缓者也”“故裁兵为中国目前急应研究之问题,诚无庸疑者”。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围绕“20世纪20年前期的废督裁兵”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练习》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A C C B B C C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B C C D A17.(1)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或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国民大革命与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共产国际的帮助。(答出任意四点即可。)(2)共同意义:广泛吸收各阶层代表参与政权建设,有助于巩固统一战线;推动了近代民主革命进程,有利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积累了政权建设经验,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不同形式的民主联合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培养了人民民主意识,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联合了社会各阶层,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答出任意四点)18.(1)成果: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或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开始政党政治的尝试。性质: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2)措施:设立边区政府和参议会;实行三三制原则。意义: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为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1)不足之处:取消资本家、富农等剥削者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缩小了民主革命的力量,扩大了苏维埃政权的对立面。(2)措施:设立边区政府和参议会,实行 “三三制”原则。意义:调动边区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与威望,扩大了中共影响;有利于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民主化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为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示例:20世纪20年代前期的废督裁兵。社会呼声与历史困境20世纪20年代前期,中国陷入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各军阀为争夺地盘与利益,大肆扩充军队,致使“岁收十分之八充作军费”,国家财政濒临崩溃。军阀割据混战,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防建设无从谈起。在此背景下,“废督裁兵”成为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声。有识之士主张废除督军制,将全国军队收归陆军部直辖,使军队服务于保卫国家而非同胞相残;同时裁减军队,并妥善安置被裁人员,让他们从事对国家有益的工作,还倡导恢复地方自治,推动工商业、教育事业发展。然而,“废督裁兵”面临重重困境。军阀视军队为权力根基,不愿轻易裁军;地方势力为维护自身利益,抵制中央对军队的统一管理。加之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推动,“废督裁兵”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难以真正落实。这一时期的“废督裁兵”反映了民众对和平与发展的迫切渴望,也凸显了近代中国在政治变革进程中的艰难与复杂。(“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