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练习一、单选题1.表为美国政府公务员制度的演变情况(部分)这一制度的演变( )建国初期 按资历进行晋升19世纪30年代 以党派关系分配政府职务19世纪末 以公开考试为核心进行改革A.贯彻了分权制衡原则 B.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C.保证了政府的清廉 D.加强了国会的权力2.美国1787年宪法明文规定:凡在政府供职者,于其任期内,不得为国会议员。日本和联邦德国也禁止文官在职期间成为政党或议员的候选人,如要当候选人,必须先辞去公职。这些规定体现了西方文官制度的( )A.政治中立原则 B.公平竞争原则C.奖优罚劣原则 D.职务常任原则3.19世纪50年代,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也加大了政府工作量,这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专业,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管理这些新老产业。这表明( )A.文官制度推动了英国经济发展 B.英国官员选用制度存在弊端C.经济发展催生英国文官制度 D.官僚队伍膨胀降低了行政效率4.1883年,美国出台的《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须经考试择优录取,总统也不得因为文官拒绝从事政党活动而对其免职。1897年麦克金莱总统发布命令,规定凡经考试录用的文官被免职,有权见到书面理由,并可对此进行辩解,否则不能被撤换。这些举措( )A.保障政府官员清正廉洁 B.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C.降低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D.扩大了政府文官的职权5.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下列表述符合英国公务员制度的是( )A.坚持和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 B.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C.坚持政治中立原则 D.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6.1829年,民主党人安德鲁·杰克逊出任美国总统,在其第一个总统任期内,约有1000名联邦政府官员被民主党人替换;共和党人林肯上台后,大批共和党人替换了民主党人到联邦政府中任职,各级地方政府也是如此。这一现象( )A.削弱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 B.缓和了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C.促进了美国精英政治形成 D.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7.下图所示,①②③④处依次需要填写的内容是( )英国政府官员构成示意图A.政务官,长期任职;事务官,随内阁共进退B.事务官,长期任职;政务官,随内阁共进退C.政务官,随内阁共进退;事务官,长期任职D.事务官,随内阁共进退;政务官,长期任职8.1881年7月美国总统加菲尔德被求职未成的共和党人吉托刺杀身亡。后者曾经在总统选举中帮助加菲尔德成功竞选。下图漫画生动地展现了这一事件(图中英文大意:是给我职位还是给我你的性命 )。这说明此时美国( )A.文官制度遭到破坏 B.官员选拔遵循一定程序C.国家政局激烈动荡 D.官员录用制度亟需改革9.“工业革命造就了英国一个生机勃勃的新阶级——工业资产阶级,他们从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功利主义观点出发,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这一要求促进了英国( )A.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C.文官制度的建立 D.福利国家的形成10.如表内容是一战末期和二战后英国文官分类的调整措施,由此可以得出二战后文官分类的最大变化是( ) 一战末期 二战后行政级 (若干职级) 与大学毕业程度相当 行政人员 行政、执行、办事员、助理办事员和勤杂人员一等书记级 与高中毕业程度相当二等书记级 与初中毕业程度相当 专业人员 法律、统计等女书记级A.等级结构同教育制度相结合 B.文官分类适应社会管理需要C.英国文官分类淡化学历要求 D.行政在文官系统中地位重要11.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制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文官制度改革后,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说明( )A.责任内阁制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 B.议会制度的不断完善C.改革目的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续性 D.国家干预力度的减弱12.有学者认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下,次一等级的人员很难晋升到高一等级中去,报考不同等级公务员的人受到严格的教育资格及年龄限制。这表明,近代英国文官制度( )A.不符合社会需要 B.缺乏实行的社会基础C.贵族化色彩浓厚 D.不利于官员素质提高13.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各国政府主管的事务,除了管理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外,日益增加了对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新事务的管理。这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文化教育事业进步C.政党政治日益成熟 D.文官制度趋于完善14.文官制度是西方行政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西方文官制度起源于( )A.俄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15.《美国文官法》(1883年1月)规定: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这种规定的目的是( )A.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B.避免贪污腐败现象C.保持文官常任稳定 D.严格保持政治中立16.19 世纪上半期,美国实施的政党分肥制导致政府官员党派化。其后,1883 年国会通过的《美国文官法》规定: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定期考核,凭业绩奖惩升迁。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 )A.党派矛盾激化 B.人治走向法治C.政府腐败严重 D.分权制衡完善二、材料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的财政部早在19世纪初就设了政务次长和常务次长,常务次长以下都为文职公务人员,不参加党派活动,不跟首相共进退。到1833年,各部都设了常务次长,参考科举制度进行选拔,但选拔制度很不完备。1853年诺斯科特与杜维廉的调查报告中,建议把政府中的行政事务进行分类,成立文官事务委员会,公开考试选拔文官,择优录取,统一管理,文官常任、定期考核。1855年,政府立法,接受了部分建议。1870年再次立法,规定选拔录用方式和委员会职权等,最终英国率先确立近代文官制度。——摘编自田林《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美国就有议员提出文官改革法案,但均受挫。历经挫折后,1881年成立全国文官改革联盟。加菲尔德总统试图改革,后被害,举国震谅。在公众舆论的压力下,1883年国会通过了参议员彭德尔顿提出的文官法案,总统随即签署。该法是“外国发明的美国化”。根据该法,美国设置文官委员会,作为联邦政府最高人事行政机构;通过“竞争性考试和考核”来录用或晋升文官;凡通过考试被录用的文官,非有错,不得解雇:文官不得参加党派性政治活动,也不得因党派性原因被罢免;根据各州人口按比例分配业务文官的数额。——摘编自姚大学《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与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建立近代文官制度的异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美两国文官制度的实行对国家发展的积极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20—1883年,美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这场改革使联邦文官远离政党和意识形态的制约,把文官制度建立在道德基础上。为了落实道德标准,美国政府还逐步设立监督执行道德标准的机构,其主要关注点在于事先预防而不是事后惩罚。美国国会通过的《政府道德法》成为对政府道德的法律约束。大多数国会议员认为,防止腐败不能仅限于完善官员的个人道德,更重要的是依赖法律和规章。——摘编自张宇燕等《美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材料二 1853年,英国财政部授权诺斯科特和屈维廉拟订并提出了《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中对当前文官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文官制度缺乏合理、适当的分工,高级文官苦于日常琐事,多数文官庸碌懒散;文官候选人的年龄没有统一限定,各部级别划分不等;文官录用和晋升考试科目多寡不等,难度不一;试用期短则3个月,长可达3年;多数部门沿袭恩赐制,任用亲信,买卖官职,一旦录用,即可终身任职;晋升只看资历年限,不论业绩能力,部门之间缺少经验和人才交流,导致文官缺少竞争意识,部门偏见滋长。——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近代文官制度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西方文官制度。19.西方文官政治材料一 美国联邦政府建立了主管文官考试与管理的新机构——文官制度委员会。……美国文官任何官阶将是一个没有任何禁律的向任何人“开放”的文官结构。任何试图在年龄、身份或其他方面限制文官被录用或流动的行为,都将被视为是“不民主”的。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材料二 西方实行文官职务常任制,规定文官从被录用到退休,非因违法津职不得随意被免职或停职,保证文官的职位、去留、待遇、前程不受学派政治斗争的影响。材料三 现如今,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也在吸收中国传统人事制度合理成分和借鉴西方文官制度的基础上得以基本确立,并于2005年颁布《公务员法》,反观我国现行的公务员制度,不仅具有与西方接轨的共性一面,还具有自身不同于西方的个性之处。材料四 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因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识,同地主和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各方面都依附他们。这支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摆脱不了这种空气,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不能不是老样子的。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西方文官制度。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 事件1569年 葡萄牙人克鲁兹出版了《中国游记》,较早地向欧洲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18世纪 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极力主张学习中国的科举制19世纪中期 克里米亚战争暴露了英国政府官员的无能,英国遂于1855年成立了文官事务委员会1870年 英国颁布有关文官考试的枢密院令,正式确立起了文官考试制度1883年 美国国会通过《文官制度法案》,确立文官考试制度19世纪末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均建立起文官考试制度,同时也确立了择优录取、政治中立等原则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官队伍不断膨胀,效率趋于低下20世纪80年代以来 英美等国进行文官制度改革,精减文官数量,实行政府服务的部分市场化,同时强化对文官的绩效评价——据黄守勇《论西方的文官制度》整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方文官制度”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练习》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C B C A C D C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C A D D D17.(1)同:经历长期推进过程;借鉴别国经验;以立法方式确立。异:英国,由局部实践到全面确立;美国,全国性运动推动,过程更加曲折。(2)积极影响: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政策的连续性;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和社会治理的进步;使官员的选拔、管理趋向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促进了社会矛盾的缓解和社会稳定;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8.(1)特点:重视运用制度和立法手段;注重提高文官的道德素质;关注事先预防而非事后惩罚。(2)积极: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推进了西方的政治民主化;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为其他国家反腐败斗争提供了借鉴。(答对三点)弊端:文官录用的年龄和薪俸标准不统一;录用不公开,缺乏竞争;考核方式和标准混乱。19.(1)特点:考试录用、专门机构管理、政治中立、职务常任。(2)评价:积极方面,提高官员素质,加强政府执政能力,保障政治稳定民主,提高行政效率;消极方面,易形成官僚集团,可能导致贪污腐败。20.示例论题:西方文官制度的确立与演变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阐述: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逐渐稳固下来,启蒙思想的平等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旧有的政党分肥制弊端日益严重。在此情况之下﹐从英国开始,西方各国相继建立了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确立了择优录取和政治中立的原则。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冲击,使得政府不得不加强对经济的控制和干预。二战后,西方各国又普遍奉行凯恩斯主义,政府的职能得以大大扩充,文官队伍也不断膨胀,行政效率降低。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陷入“滞胀”,凯恩斯主义过度干预经济以及“福利国家”的弊端充分地暴露出来,英美等国遂减少政府干预,削减福利开支,缩减政府职能。在此情况下,英美等国缩减文官数量,将部分政府服务外包给市场,同时加强对文官的考核与管理,以提高行政效率。总之,在资本主义的不同阶段,西方文官制度呈现出不同的演变特征,而其演变特征取决于资本主义在这一阶段的发展状况。(“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